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上第三单元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docx
- 文档编号:5504347
- 上传时间:2022-12-17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11MB
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上第三单元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docx
《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上第三单元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上第三单元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上第三单元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探究】
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分析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发展有哪些表现?
呈现什么特点?
促成这些文化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表现:
文学艺术的发展;科技繁荣;各民族文字文化的创立;史学的发展等。
特点:
承上启下(上承隋唐,下启明清);高度繁荣。
原因:
经济重心南移,社会经济的繁荣;政局相对稳定;民族融合,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促进;隋唐文化的奠基等。
1.儒学的复兴
●背景:
(1)政治:
重建伦理纲常秩序的需要。
国家分裂,战乱和农民起义频繁,极大地冲击了伦理纲常秩序,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儒家学说。
(2)经济:
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统治者迫切需要从思想上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3)文化:
①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佛教和道教的兴起冲击了儒学的地位。
②北宋时期重文轻武,形成了比较宽松的学术环境。
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
③科学文化的进步引起了理学家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思考。
●程朱理学的兴起
代表人物:
北宋后期的程颢(hao)、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
主要思想:
宇宙观:
“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认识论和方法论:
“格物致知”。
道德观:
“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天理的核心是“仁”。
人生观:
“存天理,去人欲”,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表现:
“四书”,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1313年,元朝宣布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2.文学艺术
(1)宋词
●背景:
两宋经济繁荣,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
●特点:
唐朝后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词,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
词的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
●成就:
士大夫的著名词作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作家以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成就最突出。
(2)元曲
●内容:
包括散曲和杂剧。
●特点:
散曲是一种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更加适合市井演唱的需要;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就形成了杂剧。
●代表人物:
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等。
●地位:
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3)话本
宋元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
说书底本即话本,实质是早期的白话小说。
(4)书法
宋元两朝,书法名家辈出,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5)绘画
●分类:
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
●成就:
以山水画成就最为突出,其特点是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
3.科技
(1)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
●表现:
印刷术:
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火药:
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器;
指南针:
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了指南针,并且广泛应用于航海。
●影响:
三大发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沈括和郭守敬
●北宋科学家沈括的著作《梦溪笔谈》,是我国科学发展史上一份珍贵遗产,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授时历》,郭守敬天文实测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大为领先。
4.少数民族文字
●表现:
契丹族:
辽契丹大字、小字。
女真族:
金女真文字。
党项族:
西夏文。
蒙古族:
畏兀体蒙古文、八思巴字。
辽宋夏金元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不断加强,再加上中外交往频繁的促进,使这一时期的文化呈现出高度繁荣的景象。
科学技术、史学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尤其是三大发明领先于世,对人类的文明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辽、西夏、金同汉族文化交融,既保留了本民族文化传统,又有各自的特点。
例题1胡适说:
“(程朱)理学的兴起是个自觉的运动,这个运动是为了恢复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的本土文化。
”下列主张中与这个“自觉的运动”直接相关的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B.“先天下之忧而忧”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明道救世,经世致用”
答案:
A
思路分析:
材料“理学的兴起是个自觉的运动,这个运动是为了恢复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的本土文化”可知,理学是复兴儒学伦理纲常的运动,“存天理,灭人欲”意在恢复儒学伦理纲常,故A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宋元文化的理学。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
解题时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常识。
例题2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
由此推断( )
A.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B.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
C.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
D.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答案:
A
思路分析:
从题干中可获得的信息是,郭守敬在元世祖的支持下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并据此主持编定了《授时历》,这说明元政府很重视与农业有关的科技的发展,政府在促进科技发展方面,特别是实用科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故选A项。
考点:
本题考查宋元文化的科技方面。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
解题时需要对材料意思进行解读,同时联系所学知识。
例题3忽必烈作为一个征服者给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浩劫,但在历史上仍能获得不错的评价。
下列属于其历史贡献的是( )
A.形成畏兀体蒙古文B.促成八思巴字形成
C.编纂《元朝秘史》D.推动蒙古科举制
答案:
B
思路分析:
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既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广泛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
故选B项。
考点:
本题考查宋元文化中少数民族文字的创立。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
解题时需要准确识记教材内容。
(答题时间:
30分钟)
1.图1和图2是有关宋代的农事图。
这些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古代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B.南方经济水平超过了北方
C.热情高涨的个体农户生产
D.南方的牛耕技术仍然落后
2.宋代经济发展,带动了陶瓷生产的市场竞争,促进了制瓷工艺的创新,“定、汝、官、哥、钧”作为宋代五大名窑名扬四海。
对当时瓷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B.能够烧制出青花瓷和釉里红
C.瓷器质地细腻光滑吸水防湿
D.景德镇瓷器工艺已领先各地
3.宋初,行“恤商”之法,如宋太宗诏曰:
“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税。
”这一政策直接造成了( )
A.商品经济的活跃B.土地兼并的炽烈
C.重农抑商的放松D.重利风气的盛行
4.据《析津志》记载:
元大都城内外的商业行市即达30余种。
其中,米市、面市、缎子市、皮帽市、帽子市、穷汉市、鹅鸭市、珠子市等,皆在今北京积水潭(当时是南北大运河的终点)北面的钟、鼓楼一带,这是因为南方来的漕运船只皆停泊在积水潭上。
这一商业布局体现出( )
A.水陆交通不畅阻碍了商业发展
B.元朝时期南北物资交流频繁
C.市的细化便于征税和百姓购物
D.元政府积极鼓励工商业发展
5.从宋朝开始,科举取士不问家世,科举考试成为淡化仕途与个人家族关系的一种制度。
这表明宋代科举旨在( )
A.扩大统治基础B.推动文化发展
C.排除世家子弟D.提高选官标准
6.北宋思想家张载说: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经典名言道出了当时哲学家的使命。
材料表明当时哲学家的真正使命是( )
A.应对北宋初年社会危机,重建汉代儒学统治地位
B.为构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秩序奠定精神基础
C.彰显儒家文化继承者的家国情怀
D.重新恢复先秦儒学民本思想构建理学的民生观念
7.宋代服饰具有清冷消瘦的文人风格,表现出反对奢华、艳丽、裸露,追求简约质朴,别具清雅、潇洒的风度。
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的积贫积弱B.理学思想的影响
C.民族交融的加强D.战乱的频繁发生
8.下列宋代词人中,有一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这位推动了宋词突破性发展的词人是( )
A.柳永B.苏轼C.李清照D.辛弃疾
9.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日益兴盛,在勾栏瓦舍中有很多的以此为生的“说话人”。
“说话”分为四家:
小说、说经、讲史、合声(演出者随兴“指物题咏”)。
这反映出宋代( )
A.说书艺术开始在民间出现
B.世俗文学成为了文化主流
C.传统礼教受到了较大冲击
D.城市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
10.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
“(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
”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反映当时君主专制的加强
B.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彩
C.表现市民阶层的文化追求
D.反映书法艺术追求得意忘形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宋凭半壁江山,外有强敌压境,内有庞大的国家机器需要支援,竟然也能维持一个半世纪之久,其原因之一,可能就是由如此巨额的外贸收入在支撑着它。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 宋元时期,许多宋朝官员、士人群体、富商及身怀绝技者移居南洋各地,不但经营着各种生业,而且是市场上的主导人群。
环中国海诸国既渴望中国丝绸、瓷器等商品,又依赖中国海商经营其物产,并在相当程度上通用宋元铸造的铜钱或交钞。
北宋时期,神宗认识到“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
元朝更是将海上事业视为“军国之所资”“国家大得济的勾当”,故政府带头经营,鼓励民间全力参与。
本系闽南的地方海神妈祖于宣和五年被宋廷“敕授灵应夫人”,渐次传播到了环中国海各处,接受上至皇家,下至黎民百姓的顶礼膜拜。
——摘编自于逢春《中国海洋文明的隆盛与衰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由如此巨额的外贸收入在支撑着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海上事业兴盛的原因及影响。
1.A解析:
图1、图2均体现了宋代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的精细性,故A项正确;材料仅反映耕作图,与南北方经济水平无关,故B项错误;由图2中集体劳作的场景可知不是个体农户生产方式,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南北方牛耕技术的比较,故D项错误。
2.A解析:
宋代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丝绸之后成了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故选A项。
青花瓷和釉里红出现在元代,故B项错误;宋瓷质地坚硬不吸水,故C项错误;景德镇瓷器工艺在元代领先,故D项错误。
3.A解析:
“恤商”会带来商业的活跃与发展,故选A项。
土地兼并的炽烈说的是农业方面的影响,商业政策不可能直接影响到农业,故B项错误;重农抑商的放松导致“恤商”之法的制定,而不是“恤商”之法导致重农抑商的放松,故C项错误;重利风气的盛行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故D项错误。
4.B解析:
结合题干可知,元大都城内外分布着众多商业行市,其中“米市”“缎子市”等集中在今天北京的钟、鼓楼一带,这主要取决于“南方来的漕运船只皆停泊在积水潭上”,反映了南北物资交流频繁,故B项正确。
5.A解析:
由“不问家世”可知身份低微的人通过科举考试也可以参与政权,这样会扩大统治基础,故A项正确;“推动文化发展”不是宋代科举制的主旨,排除B项;“排除世家子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由材料可知选官标准在变化而不是提高,排除D项。
6.B解析:
北宋吸取历史教训,为了重建社会秩序,确立了“以儒立国”的国策。
在这种政策环境下,以张载、二程兄弟等人为代表的北宋理学家的最大关怀,是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秩序奠定永恒的精神基础,故B项正确。
7.B解析:
由材料宋代服饰“追求简约质朴,别具清雅、潇洒的风度”,说明宋代追求风骨品格。
理学强调道德与修养,在此影响下,宋代服饰呈现出清雅、潇洒的风度,故B项正确。
8.B解析:
根据“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可知该词的风格豪迈奔放,属于豪放派,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故B项正确。
9.D解析:
据材料“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日益兴盛,在勾栏瓦舍中有很多的以此为生的‘说话人’”,可知宋代世俗文学兴盛,市井生活繁荣,反映了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故选D项。
A项与材料“‘说话’上承唐代”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明宋代“说话”日益兴盛,而未涉及世俗文学成为文化主流,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世俗文学日益兴盛,而未涉及传统礼教的冲击,排除C项。
10.B解析:
宋四家的书法作品,体现了当时书法艺术的丰富多彩,这与君主专制下的文化专制是相违背的,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中仅仅涉及了宋代四大书法家的丰富多彩,并未涉及市民阶层,故C项错误;宋四家的书法并没有“得意忘形”,故D项错误。
11.答案:
(1)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2)原因:
政治统一局面的出现;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或:
指南针运用于航海);经济重心南移;人口大量外迁;环中国海诸国对中国商品和华商的依赖;政府相对开放的对外政策(或:
政府允许官民共同经营海洋)。
影响:
给宋元王朝带来丰厚的外贸收入;推动中国与沿海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促成华人群体共同信仰的形成(或:
海外华人认同感、凝聚力加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上第三单元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学年 统编 必修 第三 单元 12 辽宋夏 金元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