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八景.docx
- 文档编号:5495157
- 上传时间:2022-12-17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6.18MB
桐城八景.docx
《桐城八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桐城八景.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桐城八景
桐城八景
桐城八景,素来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御屏积翠,莲峰曙月,罾坪渔火,石湖春涨,玉塘秋色,龙山霁雪,双髻凌云,栖林烟雨。
第二种,昭明夕照,栖林烟雨、圆觉晓钟、双髻凌云、罾坪渔火、石湖春涨、玉塘秋色、龙山霁雪。
今天小编收集了这两种版本,发现有六种是一样的,差异在于:
第一种说法其中两景是御屏积翠和莲峰曙月,第二种则是昭明夕照和圆觉钟晓。
小编罗列了这十景,欢迎大家欣赏!
!
(友情提示:
1-6是两种版本共有的景,7&8属于第一种说法,9&10属于第二种说法)
1、石湖春涨
你知道你每天上学走过下龙山的那条石板桥,那座古老的石桥,它叫什么名字吗?
哦,你可能没有去关注,因为它现在是那样的不起眼。
但是它曾经那样耀眼过,昔有巧匠王仙源曾造石桥三十六座,时有“三十六桥风雨夜,几多诗句在人间”之咏。
现在都不知道这些桥在哪,只有这座石湖桥依然存在。
当年周围山明水秀,视野开阔,景色诱人,据旧志载:
自石湖桥至春牛亭(今烈士陵园附近)一路芳草长堤,乃仕女游春,流连踯躅之所。
每当春潮带雨,水位猛涨,桥下必然舟楫如梭,生意盎然。
而现在再也看不到石湖春涨的景象了,只有龙山溪的水依旧往昔静静流淌。
今福汾线岩前路段的公路桥,也号称“石湖桥”,可能是慕名美化的。
2、玉塘秋色
你知道游玩时倚靠过的那一面石头墙,就在城南4公里处,那是曾经为抵抗倭寇而建造的玉塘堡吗?
历史的风霜带走了城楼,只剩下那一面石头墙依然伫立着。
玉塘靠山面海,背金山,左东岗,右马鞍,前西岳为屏,构成海光山色,长堤烟波,舟筏网钓,罾排渔火,鱼虾池塘,竹杆疏影,震妆暮浴,美不胜收,春雨秋雾,仿如泼墨丹青。
城外坝头溪,旧时沿溪和山坡,多植枫林、乌柏、桂花等,秋日,城堡内外树叶一片丹黄,游鱼飞鸟,景色十分迷人。
古称“玉塘秋色”,福宁知府李拔有诗:
“塘映山光卫斗城,秋来秀色可怡青,无边木叶垂垂舞,不尽蝉声呖呖鸣,夹道稠留荫远,沿崖曲水泻尘情,闲情更上湖堤望,百金田畴喜埠盈。
”近年来坝头溪水上茶座歌厅数十家,建构别致,夜间彩光,五颜六色,映入潭中,吸引不少男女,歌舞不夜。
(转自印象福鼎)
3、龙山霁雪
提到龙山,我们的第一印象是太阳阁,早已忘了当初桐城八大景之一的龙山霁雪。
清朝吴名夏描写的龙山“放眼平沙雪乍晴,神龙首尾渐分明,乱琼摇日牛蹄滑,飞絮因风马足轻,诗思坝桥原有约,故人剡曲岂无情,开筵却笑桓宣武,落帽区区羡孟生。
”我们已经难以和眼前的“莲花新村,楼房杯比,太阳阁上,工厂林立;山间公路直达南溪,江上大桥贯通城内”这一番景象相提并论。
想当初龙山蟠结数里,矫若游龙,值隆冬时节,大雪覆盖山头,清晨,杲杲寒日生于东,遥望双峰舞玉龙,遥望双峰舞玉龙,好一派壮丽风光!
这些壮阔美景如今也只能从历史记载中窥探一二了。
4、双髻凌云
现在很少有人知道双髻山在哪了。
据县志记载:
双髻山,在治东北五里。
双峰并峙,形如螺髻,旁有龟峰。
其实它就是山前普后104国道旁的一座小山峰,因为双峰并峙,像古代女子的发髻,所以名曰双髻山,因为周遭没有更高的山,常常能看到白云在山顶飘扬,所以有双髻凌云的美景。
宋有诗人《双髻山》云:
“双髻屹立几千尺,古木长藤风瑟瑟,虚空八表气清冷,月白中天露华滴。
桂花影照团圆光,猿猱笑声秋夜长,广寒宫府近相逼,妙歌一曲舞霓裳”。
现在已经看不到诗人眼中的如斯美景了,但是还尚存朱熹在最高峰讲学的遗址--一览轩,有诗云:
双髻岿然构草堂,高贤讲学尚流芳。
莫言古迹迷苔藓,一览轩中晤紫阳。
5、栖林烟雨
栖林寺,大家应该很熟悉吧,就在鳌峰山下,是福鼎市千年古刹之一。
宋代状元王十朋曾游此寺,题有:
“我如倦鸟欲栖林,喜见禅僧栖处深,家住梅花小溪上,一枝聊慰北归心”。
该寺峦嶂环抱,山川清秀。
每当烟花三月,那遍布寺院周围的苍松翠竹,伴随着淅淅沥沥的春雨,时而烟霭弥漫如轻纱,时而阳光照射透彩虹,幽谷弥漫烟雨,朦朦胧胧,若隐若现,此等美景何等的神幻曼妙。
清朝福鼎县令岳廷元也慕名来到这鳌峰山下,沐着桃花杏雨写下了《游栖林寺》:
“探奇豪兴未全休,为访招提挈伴游。
剧喜竹阴横翠幛,恰逢梅雨润青畴。
人无南北皆真率,胸有溪山足唱酬,到此炎尘都涤尽,置身如在小瀛洲。
”如果可以,让我们明年三月相约于栖林吧!
6、罾坪渔火
没有在渔排上生活过的孩子领略不到罾坪渔火的美!
罾排,是极原始、简陋的捕鱼船。
它用几根并排的大毛竹连缀着,前头装着用竹子做支架的方形鱼网,后头用竹篷盖的舱,舱里安着床、锅及渔具等杂物。
世世代代许多人都用罾排捕鱼的缘故,水面上麋集许多罾排,远远望去,恍若坪地,故名罾坪。
夜晚来临时,深潭里飘浮着只只罾排,罾排上亮着“马头灯”,一江渔火先后亮了,啊!
一盏、两盏,渔火随着罾排在飘动,倒影在江水里,闪闪烁烁,灿若繁星。
夜深了,罾排在江上慢慢儿地飘浮着,一江渔火更加明亮。
它溶入月色,溶入欢笑,溶入歌声,溶入涛音,在闪烁着、摇曳着、飘动着、跳跃着。
可惜现在渔排上用的都是电灯,当年渔火闪烁的场景也只能从老一辈口中得知了。
7、御屏积翠
当你骑车经过偶尔抬头看过的那座山,是的,就是桐江上游的高滩村的那座山,它看起来似乎和别的山没什么差异,但就是这座山,它就像一面屏风,挡住了凌厉的西北风,又挡住了来自上游的汹涌的水势,使溪水绕了一个弯后,才温顺地向东流去。
没了西北方的肆虐,所以南坡(俗名钱仔尾)树木分外显得苍翠,特别是南峰的一个大幽谷,树木层层叠叠,更异常繁茂,所以此处的翠色,叫积翠。
尤其是春天的时候,松树的苍,柏树的翠,竹林的绿,樟树的碧……无边的翠色,仿佛都向那个大幽谷汇拢,使它拥挤着、交溶着,色彩有深有浅,有浓有淡,因风、因雾、因雨、因阳光,繁富的色彩,又互相调匀、渗透。
这有动感的色彩,时时起着变化,真是美妙之极。
8、莲峰曙月
莲花峰在福鼎南郊,四周峦山环拱、林壑幽静,峰如莲瓣,当皓月晴空之晨,远眺莲花峰上,山峰沐浴在银色的月光之下,酷似一朵浴水而出、蓓蕾初开、婷婷玉立于江波之上的碧莲。
莲花峰顶有一平台,状若莲蓬,资国寺就建在此莲蓬之上。
月朗风清之夜,仿佛瞻宫,遂有“莲花曙月”的雅称。
看着莲花沐浴着晨光的光彩,听着寺里早课的钟声在山谷里回荡,其境清幽,引人遐思。
9、昭明夕照
昭明寺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高中军训大家跑着到那拉练,傍晚结束时已经精疲力尽,也没有见过夕阳下的昭明寺是什么样,现在听说昭明夕照的美,就有一种淡淡的遗憾。
昭明寺,福鼎闻名海内外的千年古刹之一,位于城区西北约六公里的鳌峰山上,相传为昭明太子萧统所敕建,题有匾额,故而得名。
每当夕阳西下,寺内的琉璃瓦、铜铃、铜钟与夕阳交相辉映,相伴阵阵低沉的梵钟,昭明寺越加金碧辉煌,前人把这景观称为“昭明夕照”,“塔影西斜红日暮,炊烟起处是桐庐。
”寥寥诗句把千年古寺描绘得淋漓尽致,如人其境。
选一个艳阳天,咱们一起去昭明寺看落日吧!
10、圆觉晓钟
当我在福鼎一中求学时,惊讶的发现有一座全木结构的亭子静静地伫立在停车场里,被自行车和现代化的教学楼包围着,显得那样的格格不入,内心总觉得它被束缚,原本它应该被绿树红花掩映着,而不是这么孤零零的被包围着。
了解后才讶异道:
这原来就是圆觉寺啊!
只闻其名,不见其身的圆觉寺,原名罗汉寺,为西圆高氏宗祠,祠寺合一,除了祭祀活动之外,还利用该建筑物办起私塾,聘请教师为族内子弟授课。
清桐南贡生施庭嘉(字亮泰)亦有《题圆觉寺》诗:
“松杉荫满古禅寺,翠竹黄花遍地芳,一阙钟声通觉路,十分月色是圆光。
”古寺已难寻,钟声亦匿迹,唯有一遍遍的读书声朗朗响起。
这也算是别样的传承吧!
随着自然和城市的发展,多数自然景观已找不到当初的“美貌”。
虽然见不到它的风华正茂,但我们依旧能从历史遗迹中看到桐城的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更多福鼎事我们一起福鼎81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