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神经系统.docx
- 文档编号:5491411
- 上传时间:2022-12-17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488.82KB
第八章神经系统.docx
《第八章神经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神经系统.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章神经系统
第八单元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突触传递;EPSP;IPSP;中枢兴奋传布的特征;外周神经递质和受体
反射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正反馈和负反馈
的感觉分析功能
特异和非特异投射系统;内脏痛的特征与牵涉痛
正常脑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
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
牵张反射;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小脑的主要功能;基底节的运动调节功能
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脊髓、低位脑干、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突触传递:
Ca2+内流
↓
突触小泡释放N递质
↓
兴奋性递质→Na+内流→去极化(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抑制性递质(突触后抑制)→Cl-内流→超极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细胞间兴奋传递(突触传递)的特点:
◇电-化学-电的过程
◇时间延搁
◇易受药物或内环境因素的影响
◇单向传递
◇易疲劳
◇总和
※兴奋在中枢的传递——多突触传递
※比较记忆,要点总结
神经冲动传导的特点
(动作电位)
细胞间兴奋传递的特点
(突触传递)
兴奋在中枢传递的特点
(多突触传递)
局部电流
电-化学-电的过程
电-化学-电的过程
快
时间延搁
中枢延搁
双向
单向传递
单向传递
安全性
易受药物或内环境因素的影响
易受药物或内环境因素的影响
不易疲劳
易疲劳性
易疲劳性
不衰减
总和
生理完整性
兴奋节律的改变
绝缘性
后发放
【例题】在整个反射弧中,最易出现疲劳的部位是()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反射弧中的突触
D.传出神经
E.效应器
【答案】C
【例题】有关突触传递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单向传递
B.突触延搁
C.总和
D.不易疲劳
E.后发放
【答案】D
【例题】
A.K+
+
C.Ca2+
D.Cl-
E.H+
可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离子基础是()
【答案】D
可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离子基础是()
【答案】B
【例题】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
A.去极化局部电位
B.超极化局部电位
C.具有全或无特性
D.突触后膜Na+通透性增加所致
E.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减少所致
【答案】B
【例题】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突触后膜出现( )
A极化
B去极化
C超极化
D反极化
E复极化
【答案】B
传出神经:
交感—副交感
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
递质
受体
乙酰胆碱(Ach)
M——位于所有副交感神经支配的效应器上
N
N1——位于神经节
N2——位于骨骼肌
去甲肾上腺素(NE)
α
位于皮肤黏膜内脏的血管、瞳孔开大肌
β
β1——位于心肌,肾球旁细胞
β2——位于支气管、冠脉、骨骼肌的血管
多巴胺(DA)
D1——位于肾、肠系膜、心脑血管平滑肌、心肌
D2——位于交感神经节及突触前膜
第二节神经反射
1.反射: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2.反射弧:
实现反射的结构基础。
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1.辐散:
感觉传导通路
2.聚合: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3.环状:
反馈的结构基础;后发放
4.平行:
非条件反射:
先天/少数的/固定/低级
(基础)eg.防御反射、食物反射、性反射
条件反射:
后天/无数的/可消退/高级
eg.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
第三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1.特异性投射系统:
人体除嗅觉以外的各种感觉纤维,分别经脊髓和低位脑干,上传到丘脑的特异感觉接替核,换元后,再发出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感觉区,每种外周感受区域与大脑皮层感觉区之间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
引起特异的感觉。
特异性投射系统
2.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感觉传导途径的纤维经过脑干时,发出许多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发生多突触联系,抵达丘脑的髓板内侧核群(非特异投射核)后,换元,发出的纤维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
维持和改变其兴奋状态,但不产生特异的感觉。
内脏痛的特征与牵涉痛
1.内脏痛的特征
①对切割,烧灼等刺激不敏感,而对牵拉,痉挛,缺血,炎症等刺激敏感;
②常以缓慢,持续,定位不清楚的慢痛为主;
③常可出现牵涉痛。
2.牵涉痛:
是指某些内脏疾病引起体表一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eg.心肌缺血→心前区,左肩疼痛
胆囊炎,胆石症→右肩部疼痛
胃溃疡、胰腺炎→左上腹、肩胛间
阑尾炎→上腹部、脐周
肾结石→腹股沟区
输尿管结石→睾丸
第四节正常脑电图的波形及意义
1.α正常安静,清醒闭目时;
2.β睁眼视物,或突然听到声音,或思考问题时;
(大脑皮层兴奋的表现)
3.θ困倦,缺氧或深度麻醉时出现;
4.δ成人睡眠,清醒时无此波;深度麻醉和缺氧也可出现
第五节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
运动单位=α-运动神经元+肌纤维
eg.眼外肌(6-12)/三角肌(2000)
脊休克——指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横断面以下脊髓的反射活动暂时丧失的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
研究脊髓运动功能的手段
高位脊髓横断→肌紧张消失
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粪、尿潴留
发汗反射消失
几周后部分恢复
说明:
脊髓的功能受高位脑的调控,但脊髓本身也可以完成某些简单反射活动。
1.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骨骼肌牵张反射
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当其受到外力牵张而伸长时,能反射地引起该肌肉的收缩,称为牵张反射.
①肌紧张:
维持人体正常姿势和进行其他复杂运动的基础。
(伸肌)
②腱反射:
临床上通过检查某些腱反射以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状态.
减弱→反射弧受损;
亢进→高位脑中枢病变。
反射弧特点:
感受器和效应器在同一块肌肉内
2.低位脑干(脑干网状结构)对肌紧张的调节
(1)易化区下行易化作用:
★
(2)抑制区下行抑制作用:
eg.去大脑僵直(γ僵直)
3.小脑的主要功能
4.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
作用:
参与对运动的设计和程序编制,并将一个抽象的设计转换为一个随意运动。
基底核病变:
1.运动过多,肌紧张降低→舞蹈病
2.运动过少,肌紧张增强→震颤麻痹
第六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自主神经的作用:
调节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的活动。
2.交感和副交感系统的功能特征:
①紧张性支配
②对同一效应器的双重支配
③效应器所处功能状态对自主N作用的影响
④对整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交感兴奋-肾上腺髓质S→应急反应
副交感兴奋:
迷走-胰岛素S→安静,机体休整状态
交感
副交感
起源
起自脊髓T/L外侧柱
脑干S
支配
广泛所有器官
局限(血管、汗腺)
效应
反应弥散1:
11~17
局限1:
2
递质
节前AcE节后NE
节前AcE节后AcE
受体
节后N效应器αβ
节后N效应器M
3.脊髓,低位脑干,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①脊髓:
是排尿,排粪,发汗,血管运动等许多内脏
活动的低级中枢
eg.脊休克
②延髓(基本生命中枢):
心血管运动,呼吸功能
反射调节中枢
③下丘脑(内脏脑)是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
eg.体温调节、水平衡、
垂体激素分泌调节、
生物节律控制等等
第七节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优势半球
语言代表区
中枢部位
损伤后语言障碍
语言运动区
中央前回下部前方
运动性失语症(不会说话)
语言听觉区
颞上回后部
感觉性失语症(听不懂话)
语言书写区
额中回后部
失写症(丧失写字能力)
语言视觉区
角回
失读症(不懂文字含义)
流畅失语症
Wernicke区
【答案】A
【答案】D
【答案】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八 神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