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历史选修1岳麓版演练第四单元第15课戊戌变法.docx
- 文档编号:5489406
- 上传时间:2022-12-17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77.59KB
秋历史选修1岳麓版演练第四单元第15课戊戌变法.docx
《秋历史选修1岳麓版演练第四单元第15课戊戌变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历史选修1岳麓版演练第四单元第15课戊戌变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历史选修1岳麓版演练第四单元第15课戊戌变法
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5课戊戌变法
1.“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所说的“大梦之唤醒”表现为( )
A.民族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运动
B.认识到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真正实现富强
C.暴露清政府的腐败,人民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D.认识到日本的先进,大批知识分子赴日留学
解析:
甲午战败,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救亡图存”成为当时的呼声。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而奔走呼号,领导维新变法运动。
答案:
A
2.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
“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
”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 )
A.洋务派 B.早期维新派
C.康梁维新派D.顽固派
解析:
材料体现号召商战,争夺利权。
主张商战,挽回利权是早期维新派的主张。
答案:
B
3.使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由思想理论传播发展为政治实践的事件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B.“公车上书”
C.组织学会D.创办《国闻报》
解析:
A项是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C、D两项是维新运动的发展,只有B项是由理论传播到政治实践的转折点。
答案:
B
4.面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
下列关于康有为变法活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著有《劝学篇》,全面维护封建纲常名教
B.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变革
C.进呈《日本变政考》,帮助光绪帝坚定变法决心
D.成立保国会等团体,促使变法浪潮激荡全国
解析:
张之洞著有《劝学篇》,他不属于维新派。
准确识记史实是解题的关键,同时注意分析相关选项。
本题既可根据基本史实直接选出,也可通过分析选项得出答案。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实行君主立宪,不可能维护封建纲常名教。
答案:
A
5.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为一场政治活动,关键是( )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B.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D.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完整、准确地理解维新变法的爱国启蒙作用。
然后,结合相关知识点,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答案:
B
6.阅读下列图片材料:
图1 《马关条约》的签订 图2 “公车上书”题名记
图3 瓜分中国漫画
请回答:
(1)图2反映的事件与图1是什么关系?
(2)图3反映了什么问题?
此后,康、梁维新派是怎样推动维新运动发展的?
(3)上述信息说明维新运动首先是一场怎样的运动?
解析:
本题为图片材料题,要结合时代背景从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根据问题要求组织答案。
第
(1)问考查民族危机与维新思潮演变为政治运动的关系。
第
(2)问围绕瓜分狂潮和维新运动的开展来组织答案。
第(3)问结合时代背景和材料分析维新运动的性质。
答案:
(1)《马关条约》的签订,在国内引起反响,康梁发动各省举人“公车上书”。
(2)问题: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的危机进一步加深。
推动:
光绪帝在维新派推动下推行维新变法,康有为三次上书,《应诏统筹全局折》成为施政纲领,组织救亡团体——保国会。
(3)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基础巩固]
1.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人指出:
“我们在以前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
”该认识的产生主要是基于( )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工具
C.洋务运动没有任何成效
D.义和团运动蓬勃发展
解析:
材料中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国人有了民族危亡意识,这主要与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有关,故A项正确;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工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故B项错误;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自强、求富的目的,故C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是在华北地区反洋教运动下兴起的,不具有广泛性,故D项错误。
答案:
A
2.1901年1月29日,清廷以光绪皇帝名义发布变法谕旨称:
“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深念近数十年积弊相仍,因循粉饰,以致酿成大衅。
现在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致富强。
”这表明( )
A.清政府决心从根本上改革现行的政治制度
B.清政府认识到了“变法”的重要性
C.清政府学习西方仍然停留在器物的层面
D.清政府决定放弃纲常伦理
解析:
A项中“根本”明显不正确;从题干材料看,清朝政府对“近数十年积弊”不满,希望整顿“政事”,可知C项错误;从材料中“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可知D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希望通过“变法”以改变现状的情景。
答案:
B
3.下图是一则晚清时期的报纸摘要,其记录的主要历史事件是( )
A.维新思潮的兴起
B.康梁公车上书
C.光绪帝“百日新政”
D.慈禧太后“戊戌政变”
解析:
材料中报纸记录的是“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被杀害的公告,这是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的一个重要表现。
答案:
D
能力提升
4.《清史稿》记载:
“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
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
”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 )
A.康熙帝 B.乾隆帝
C.光绪帝D.宣统帝
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注意两点:
一是《清史稿》,二是材料中的内容“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
材料主要表述了该皇帝亲政时有洗雪国耻、锐意改革、发奋自强的意向,符合题意的是光绪帝,故C项正确。
康熙帝、乾隆帝在位时没有“引新进小臣”的改革;宣统帝于1909年即位,未到亲政年龄即于1912年退位,也没有进行改革。
答案:
C
5.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
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
由此可见,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B.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
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
D.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结合维新派宣传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特点是把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
答案:
B
6.戊戌变法才103天就归于失败,这主要是因为( )
①光绪帝无权 ②康有为、梁启超缺乏政治斗争经验 ③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强大 ④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②③④
解析:
光绪帝与康、梁既无实权又缺乏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在以慈禧为代表的强大的封建势力的反扑下,变法运动昙花一现,终归失败,而这一切又说明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答案:
C
7.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
下表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
表中“丁”指的是( )
研究专题
论文数量(篇)
甲
722
乙
287
丙
614
丁
96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解析:
本题关键信息是“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论文数量”。
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推崇革命史观,强调阶级斗争的作用,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和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均符合这些观点,故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较多。
而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与1949—1978年的时代特点和社会环境不相符,故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数量较少,故选C项。
答案:
C
8.“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
”这场“现代化”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B.把思想宣传转化成了爱国实践
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起了重要思想启蒙作用
解析: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讲的是一千三百多名举人在1895年甲午战败后公车上书的情形,它留下的“现代化”运动指的是维新变法运动,其主要功绩在于思想启蒙。
答案:
D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无徵不信,不信民不从,故一切制度托之三代先王以行之。
若谓圣人行事不可依托,则是以硁硁之小人,律神化之孔子矣。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二 著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
……现当开创XX,事务繁多,度支岁入有常,岂能徒供无用之冗费,致碍当务之急需。
如詹事府本属闲曹,无事可办……均著即行裁撤,归并内阁及礼兵刑部办理。
旗丁生齿日繁,徒以格于定制,不得在外省经商贸易,遂至生计益艰……现当XX维新,允宜弛宽其禁,俾得各习四民之业,以资治生。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材料三 比年以来,皇上有意变法,而盈朝汹汹,不可向迩,亲贵抗违,耆老力诤,群僚面从而后言,举政始行而中废。
乃至奉旨发议,乃推延而不议;明诏施行,乃束阁而不行。
人心众论,缉缉仳仳。
——杨深秀《请告天祖誓群臣以变法定国是折》
材料四 适应现代世界不断发展趋势而不断革新,是现代化的本质,但成功的现代化运动,不但善于克服传统因素对革新的阻力,而尤其在善于利用传统因素作为革新的动力。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方式。
该方式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2)概括材料二中改革的主要措施。
结合材料三,指出这些措施在当时的实施结果。
这一结果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顺利推行变法,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1)方式:
托古改制。
积极作用:
有利于减少变法阻力;有利于促进维新思想的传播。
(2)措施: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撤并机构,裁汰冗员;废除旗人特权等。
结果:
遭到大多数官员的抵制。
说明:
改革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造成树敌过多,阻力过大。
(3)认识:
善于利用传统因素,化阻力为动力;改革要有强有力的领导;注意改革方法、策略;措施要切实可行。
10.戊戌变法是以康梁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所展开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
它力图通过中国社会内部结构的自我调整使国家步入世界发展的轨道,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举世都为之震动。
比起这个青年的中国来,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也瞠乎其后。
——《字林西报》
材料二 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
——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
材料三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马洪林《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时人对变法的“节奏”所持的看法并做出评价。
(2)材料三中对变法失败根本原因的认识是否正确?
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信息不难概括;第二小问,应从正反两方面对其进行评价。
第
(2)问,围绕材料三“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这句话,列举相关史实即可。
答案:
(1)看法:
节奏过快。
评价:
一方面反映了维新派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的迫切愿望;另一面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为改革失败埋下隐患。
(2)正确。
说明: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最终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选修 岳麓版 演练 第四 单元 15 戊戌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