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标题例子.docx
- 文档编号:5489025
- 上传时间:2022-12-17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54.81KB
复合型标题例子.docx
《复合型标题例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合型标题例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合型标题例子
复合型标题例子
【篇一:
复合型标题例子】
原稿:
8月31日报纸三版上,有三篇文章都采取了复合式标题的结构。
例1:
(引)《中小学气象知识》出版
(主)成滨海新区气象科学课程通用教材
例2:
(引)内蒙古为新预报员推出特殊配餐
(主)上岗前进行6个月实习培训
例3:
(主)南信大高标准海内外招才引智
(副)最高可获百万元年薪
编辑点评:
快速阅读时代,读者阅读报纸的首要选择是扫过标题,挑出适合自己的来看,因此,新闻标题的瞬间吸引力就起了决定作用。
而对于通讯员投过来的文章,编辑最先触到的也是文章标题,因此,如何起个好标题首先抓住编辑的眼球让其选取稿件是通讯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8月31日气象报三版为例,本文简要为通讯员介绍一下复式标题的写作。
新闻标题的功能之一是提示新闻内容,以最精练的文字将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内容提示给读者,这也是其最基本的功能。
新闻标题还具有的功能是评价新闻内容、引读者阅读新闻,这起到了提升吸引力、抓住读者眼球的作用。
新闻标题按其结构来分,有单一式和复合式两种。
单一式标题只有主题而无辅题,是最常见的一种。
复合式题有主题和辅题,辅题包括引题和副题。
引题又名肩题、眉题、上辅题;副题又名子题、下辅题。
在复合式标题中,可以同时具有引题和副题,也可以是只有其中的一种。
对于复式标题来讲,主题是中心,说明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和思想,是标题中最主要的部分;引题是位于主题之前的辅题,主要作用是引出主题,文字宜简洁;副题位于主题之后,主题中不能完全包括或表述的重要内容,往往由副题来承,起到补充和解释主题的作用。
8月31日报纸三版上,有三篇文章都采取了复合式标题的结构。
例1:
(引)《中小学气象知识》出版
(主)成滨海新区气象科学课程通用教材
例2:
(引)内蒙古为新预报员推出特殊配餐
(主)上岗前进行6个月实习培训
例3:
(主)南信大高标准海内外招才引智
(副)最高可获百万元年薪
例1和例2是引题搭配主题的结构。
引题引出主题可以有多种方式,最常见的是通过交代和说明相关的背景、意义、目的、原因、结果以及具体事实等引出主题。
例1中,引题“《中小学气象知识》出版”交代的是具体事实;例2中,引题“内蒙古为新预报员推出特殊配餐”则交代了相关背景,其中,“特殊配餐”这个词汇的运用是点睛之笔,使标题新颖且有吸引力。
例3是主题搭配副题的结构。
这种结构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主题不写事实,只提出一个论断或疑问,标题要提示的新闻事实,全部写在副题中;第二类是主题已经承担部分叙事任务,副题则补充交代其他事实。
显然,本例是第二类结构,副题“最高可获百万元年薪”作为主题“南信大高标准海内外招才引智”的补充对文章的阅读也起到了吸引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写作中一定要合理安排标题结构,正确体现辅题与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制作标题时要注意把这种逻辑关系正确清楚地表现出来。
【篇二:
复合型标题例子】
复合型新闻标题范文一:
新闻标题要做到“信、达、雅”
俗话说:
“题好文一半。
”新闻标题被称作新闻的眼睛,一篇新闻报道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标题,好的标题可以在一瞬间吸引读者视线,可以鲜明地表达新闻的主题,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从而让人产生“急欲一读”的强烈愿望。
翻译界常说“翻译文章要做到信达雅”,借用“信达雅”来说明新闻标题的要求也是比较贴切的:
信即真实准确,达即通顺明了,雅即优雅有文采。
翻译作品要“信达雅”,做新闻标题也要“信达雅”。
信——真实,准确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标题作为新闻传神达意的工具,作为新闻的浓缩、结晶、精髓,更应该真实。
新闻标题的真实性首先来自对新闻事实的准确把握。
好的新闻标题必须忠实于新闻事实,准确传达新闻事件的真实信息,这是对新闻标题的最基本要求。
任何脱离新闻事实本身而胡编乱造的标题,或对新闻事实概括不准确的标题,都可能导致读者对新闻事实理解的偏差,影响甚至损害新闻的传播效果。
2009年5月2日,山东庆云县发生鞭炮厂爆炸事件。
我们看看一些媒体的新闻标题:
《北京晚报》:
《山东鞭炮爆炸死伤15人》
《京华时报》:
《山东庆云鞭炮爆炸13人死亡》
《甘肃日报》:
《山东庆云发生鞭炮爆炸事故》
新华网:
《山东庆云非法加工鞭炮点爆炸》
网易新闻:
《山东鞭炮加工厂爆炸13死2伤》
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放鞭炮,即点火让鞭炮爆炸。
正常的鞭炮爆炸通常不会伤人。
生产鞭炮的工厂发生爆炸,通常不是成品鞭炮的爆炸,而是加工过程中各种鞭炮燃料遇到火星或高温,引发连锁爆炸。
因而,将“鞭炮爆炸”和鞭炮加工厂爆炸混为一谈,存在明显的关于事实的叙述误差。
后面两个标题“加工鞭炮点
爆炸”、“鞭炮加工厂爆炸”的描述是准确的,而前面三个标题,概括这个事件不够准确。
上述这种题不对文的情况经常出现。
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或因编辑人员粗枝大叶、浮夸作风,或因知识贫乏、省略不当,或因单纯追求生动等。
需要指出的是,与事实不符的标题,或对事实概括不准确的标题,不管怎样的生动和花里胡哨,都不会是一个合格的标题,更称不上是好标题。
那么,如何确保制作的新闻标题真实、准确呢?
当然要先认真通读原稿,自己完全看懂了再拟标题。
标题的用词原则上只能出自稿件,不宜自己另外选择用词。
另外,如果原稿存在叙述不清的问题,编辑要及时向记者或者有关部门和当事人求证、核实,不可妄加揣猜、率意而为。
当然,要制作一个恰如其分的标题,还应注意用词要讲求分寸、合乎逻辑、符合政策、尊重科学,还要正确引用名人名言、成语、典故,并防止有字词和语法等错误。
达——通顺,简洁,明了
“看书看皮,看报看题。
”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对信息的选择、接收也越来越快餐化,新闻进入了“读题时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标题,醒目、易记、易传,能使读者一目了然,只看标题便能从某一方面,甚至是很重要的方面对这条新闻有所了解,在很短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信息。
因此,一个好的标题,必须是新闻中最重要最有价值事实的浓缩和概括,而且要简洁明了,一语破的,通俗易懂,句式不宜过繁,字数不宜过多。
如《专员田间考县长》(1990年2月21日《经济日报》)、《波黑:
常谈停火屡见硝烟》(1993年2月1日《中国青年报》)、《农民镇了洋专家》(1997年12月16日《北京青年报》)等。
为此,在制作标题时,就要学会用最短的一句话把新闻的精华标出来,切中要害,清楚明白。
同时,在语法逻辑、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要准确无误,使人看后不能做第二种解释,不引起笑话或歧意。
毛泽东同志很讲究标题的简洁明快,值得我们新闻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逄先知在《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一书中回忆说:
1955年,毛泽东在编《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时,“对书中大部分材料重新拟定了题目”,把一些原来“冗长、累赘,人看了头痛的标题”,改得简练而醒目。
如有一篇材料原题为《天津市东郊区詹庄子乡民主、民强农业生产合作社如何发动妇女参加田间管理》,共33个字,毛泽东挥笔改为《妇女走上了劳动战线》,只用了9个字,简单明了,又抓住了主题。
又如,另一篇材料原题为《大泉山怎样由荒凉的土山成为绿树成荫、花果满山?
》,毛泽东改为《看!
大泉山变了样》,改得简洁凝练、一目了然,一下子抓住了读者。
现实中经常可见一些标题啰唆、冗长,拖泥带水,抓不住要点,甚至引起歧意。
如有篇消息的标题为《我国政府今起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交接仪式并在主席台上就座》,主题中的“政府”二字和副题中的“并在主席台上就座”就是多余的。
雅——优雅有文采
新闻标题不仅要真实准确、简洁明了,还要有一定文采,做到形象生动、新颖别致,让读者在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同时,又能享受到语言艺术的无穷魅力。
那么,如何让标题更有文采和美感呢?
概括来说,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让标题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人,节奏感强。
如《共圆足球梦,同唱一首歌》(2001年10月24日《楚天都市报》)这则标题,“仄平平平仄”对“平仄仄仄平”,前后平仄相协,节奏鲜明,抑扬有致,音乐感很强。
二是锤炼字词,做到字斟句酌,让朴素的字词焕发出夺目的光彩,使之在标题中掷地有声、熠熠生辉。
这其中包括活用动词,精选色彩词,善用数字及巧用成语、歇后语和俗语等。
如《让措施从墙上“走”下来》(1981年5月1日《辽宁日报》)、《“九星会聚”已散地球安然无恙——世界各地探测结果再次否定有关引起地球灾变的预言》(1982年3月13日《新华日报》),《张飞卖秤砣人硬货更硬》(1982年8月29日《大连日报》),等等。
三是借用古文、古诗词、流行歌曲、名人名言等,丰富标题的文化底蕴,使标题文采斐然。
如《低保,像雾像雨又像风》(2001年9月3日《燕赵都市报》)、《我很丑,但不妨碍做总统》(2004年12月31日《美报》),《问泉哪得清如
许,唯有钱塘活水来——今日西湖一天可得活水十万吨》(1981年5月9日《光明日报》)等等。
四是巧用比喻、比拟、回环等修辞格,充分彰显标题的浓重文采。
如《喜闻领导“跑龙套”》(1994年9月3日《河北日报》)、《艾菲尔铁塔“减肥”》(1983年8月13日《文汇报》)、《回头“浪子”又教“浪子回头”》(1984年3月9日《冶金报》),等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标题讲究文采必须以真实准确、简洁明了为前提,不能因辞害意、为文采而文采,不能为文采而忽视真实性、准确性和为文采而滥用诗词、典故,以致晦涩难懂,损害标题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标题选评》编写组.新闻标题选评[m].北京:
中国人民出版社,1986.
[2]陈力丹,袁媛.新闻标题应当准确概括消息内容[j].新闻实践,2009(6).
[3]王化容.标题abc[m].北京:
新华出版社,1991.原文地址:
新闻标题要做到“信、达、雅”
俗话说:
“题好文一半。
”新闻标题被称作新闻的眼睛,一篇新闻报道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标题,好的标题可以在一瞬间吸引读者视线,可以鲜明地表达新闻的主题,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从而让人产生“急欲一读”的强烈愿望。
翻译界常说“翻译文章要做到信达雅”,借用“信达雅”来说明新闻标题的要求也是比较贴切的:
信即真实准确,达即通顺明了,雅即优雅有文采。
翻译作品要“信达雅”,做新闻标题也要“信达雅”。
信——真实,准确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标题作为新闻传神达意的工具,作为新闻的浓缩、结晶、精髓,更应该真实。
新闻标题的真实性首先来自对新闻事实的准确把握。
好的新闻标题必须忠实于新闻事实,准确传达新闻事件的真实信息,这是对新闻标题的最基本要求。
任何脱离新闻事实本身而胡编乱造的标题,或对新闻事实概括不准确的标题,都可能导致读者对新闻事实理解的偏差,影响甚至损害新闻的传播效果。
2009年5月2日,山东庆云县发生鞭炮厂爆炸事件。
我们看看一些媒体的新闻标题:
《北京晚报》:
《山东鞭炮爆炸死伤15人》
《京华时报》:
《山东庆云鞭炮爆炸13人死亡》
《甘肃日报》:
《山东庆云发生鞭炮爆炸事故》
新华网:
《山东庆云非法加工鞭炮点爆炸》
网易新闻:
《山东鞭炮加工厂爆炸13死2伤》
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放鞭炮,即点火让鞭炮爆炸。
正常的鞭炮爆炸通常不会伤人。
生产鞭炮的工厂发生爆炸,通常不是成品鞭炮的爆炸,而是加工过程中各种鞭炮燃料遇到火星或高温,引发连锁爆炸。
因而,将“鞭炮爆炸”和鞭炮加工厂爆炸混为一谈,存在明显的关于事实的叙述误差。
后面两个标题“加工鞭炮点
爆炸”、“鞭炮加工厂爆炸”的描述是准确的,而前面三个标题,概括这个事件不够准确。
上述这种题不对文的情况经常出现。
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或因编辑人员粗枝大叶、浮夸作风,或因知识贫乏、省略不当,或因单纯追求生动等。
需要指出的是,与事实不符的标题,或对事实概括不准确的标题,不管怎样的生动和花里胡哨,都不会是一个合格的标题,更称不上是好标题。
那么,如何确保制作的新闻标题真实、准确呢?
当然要先认真通读原稿,自己完全看懂了再拟标题。
标题的用词原则上只能出自稿件,不宜自己另外选择用词。
另外,如果原稿存在叙述不清的问题,编辑要及时向记者或者有关部门和当事人求证、核实,不可妄加揣猜、率意而为。
当然,要制作一个恰如其分的标题,还应注意用词要讲求分寸、合乎逻辑、符合政策、尊重科学,还要正确引用名人名言、成语、典故,并防止有字词和语法等错误。
达——通顺,简洁,明了
“看书看皮,看报看题。
”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对信息的选择、接收也越来越快餐化,新闻进入了“读题时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标题,醒目、易记、易传,能使读者一目了然,只看标题便能从某一方面,甚至是很重要的方面对这条新闻有所了解,在很短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信息。
因此,一个好的标题,必须是新闻中最重要最有价值事实的浓缩和概括,而且要简洁明了,一语破的,通俗易懂,句式不宜过繁,字数不宜过多。
如《专员田间考县长》(1990年2月21日《经济日报》)、《波黑:
常谈停火屡见硝烟》(1993年2月1日《中国青年报》)、《农民镇了洋专家》(1997年12月16日《北京青年报》)等。
为此,在制作标题时,就要学会用最短的一句话把新闻的精华标出来,切中要害,清楚明白。
同时,在语法逻辑、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要准确无误,使人看后不能做第二种解释,不引起笑话或歧意。
毛泽东同志很讲究标题的简洁明快,值得我们新闻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逄先知在《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一书中回忆说:
1955年,毛泽东在编《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时,“对书中大部分材料重新拟定了题目”,把一些原来“冗长、累赘,人看了头痛的标题”,改得简练而醒目。
如有一篇材料原题为《天津市东郊区詹庄子乡民主、民强农业生产合作社如何发动妇女参加田间管理》,共33个字,毛泽东挥笔改为《妇女走上了劳动战线》,只用了9个字,简单明了,又抓住了主题。
又如,另一篇材料原题为《大泉山怎样由荒凉的土山成为绿树成荫、花果满山?
》,毛泽东改为《看!
大泉山变了样》,改得简洁凝练、一目了然,一下子抓住了读者。
现实中经常可见一些标题啰唆、冗长,拖泥带水,抓不住要点,甚至引起歧意。
如有篇消息的标题为《我国政府今起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交接仪式并在主席台上就座》,主题中的“政府”二字和副题中的“并在主席台上就座”就是多余的。
雅——优雅有文采
新闻标题不仅要真实准确、简洁明了,还要有一定文采,做到形象生动、新颖别致,让读者在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同时,又能享受到语言艺术的无穷魅力。
那么,如何让标题更有文采和美感呢?
概括来说,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让标题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人,节奏感强。
如《共圆足球梦,同唱一首歌》(2001年10月24日《楚天都市报》)这则标题,“仄平平平仄”对“平仄仄仄平”,前后平仄相协,节奏鲜明,抑扬有致,音乐感很强。
二是锤炼字词,做到字斟句酌,让朴素的字词焕发出夺目的光彩,使之在标题中掷地有声、熠熠生辉。
这其中包括活用动词,精选色彩词,善用数字及巧用成语、歇后语和俗语等。
如《让措施从墙上“走”下来》(1981年5月1日《辽宁日报》)、《“九星会聚”已散地球安然无恙——世界各地探测结果再次否定有关引起地球灾变的预言》(1982年3月13日《新华日报》),《张飞卖秤砣人硬货更硬》(1982年8月29日《大连日报》),等等。
三是借用古文、古诗词、流行歌曲、名人名言等,丰富标题的文化底蕴,使标题文采斐然。
如《低保,像雾像雨又像风》(2001年9月3日《燕赵都市报》)、《我很丑,但不妨碍做总统》(2004年12月31日《美报》),《问泉哪得清如
许,唯有钱塘活水来——今日西湖一天可得活水十万吨》(1981年5月9日《光明日报》)等等。
四是巧用比喻、比拟、回环等修辞格,充分彰显标题的浓重文采。
如《喜闻领导“跑龙套”》(1994年9月3日《河北日报》)、《艾菲尔铁塔“减肥”》(1983年8月13日《文汇报》)、《回头“浪子”又教“浪子回头”》(1984年3月9日《冶金报》),等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标题讲究文采必须以真实准确、简洁明了为前提,不能因辞害意、为文采而文采,不能为文采而忽视真实性、准确性和为文采而滥用诗词、典故,以致晦涩难懂,损害标题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标题选评》编写组.新闻标题选评[m].北京:
中国人民出版社,1986.
[2]陈力丹,袁媛.新闻标题应当准确概括消息内容[j].新闻实践,2009(6).
[3]王化容.标题abc[m].北京:
新华出版社,1991.
范文二:
如何写新闻标题
文/浙江大学郭庆
前人云:
“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
”新闻的标题可谓石中之玉,水面之珠,被称作新闻的“眼睛”。
一篇新闻报道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标题。
好的标题,它可以鲜明地表现闻的主题,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从而让人产生“急欲一读”的强烈愿望。
因此,编辑记者在标题的制作上多花点功夫,多推敲几回,还是非常值得的。
通俗化——现代传播对标题的要求
社会发展到今天,新闻受众群的变化,是标题制作不断走向通俗的文化基础,通俗浅显成了报纸新闻的本质特征。
过去,中国报纸的读者大多是知识分子,因而报纸语言相对显得儒雅,书面语用得较多。
而在西方,报纸新闻的读者面一直较广,普通老百姓是报纸的主要读者和消费者,所以他们的新闻标题一直以简洁、通俗为主。
如今,我们的报纸也
已走向千家万户,成为大众共享的“文化快餐”。
既反映国内外大事,又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新闻性和可读性并举,是报纸赢得读者的基本原则,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新闻标题,成了报纸的“眼睛”和“卖点”。
好的标题,它可以一目了然的直观性,紧紧抓住读者。
以笔者的观察,《北京青年报》和《羊城晚报》这一南一北的两家报纸,堪称这方面的佼佼者。
他们的标题,并不讲究刻意的对仗和工整,语言上也多使用没有精雕细刻的大白话,却让人一看到标题就感觉到特别亲切,特别贴近,好似跟你在拉家常。
在组版上,再配以黑体大号字体,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力。
比如《北京青年报》曾有一篇报道,说的是入冬以后北京煤炭市场的供求情况和煤炭质量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这样一篇内容很普通的报道,编辑做的标题是:
《蜂窝煤有几个眼——来自煤炭市场的报道》,结果一下子就吊起了读者的胃口。
实际上,一个好的标题,不但能给文章锦上添花,还能起到拾遗补缺修饰美化的作用,它能激发起读者的好奇心,吸引读者的眼睛顺着标题去看正文。
报纸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生动性、可读性和贴近性,“俗”标题在接近读者、接近生活、创造生动活泼的语言上,无疑是一种成功的尝试和可喜的进步。
用普通老百姓日常口语中最形象生动的语言来作标题,犹似老百姓自己的道白,一看
标题就让人心中有了底;这类标题所统领的新闻也往往是百姓爱看的。
多元性——标题制作蕴含的业务能力
新闻标题的制作,要说难,并不难。
只要在新闻岗位上干过几年的,都能做个八九不离十。
但要说易,却也不易,因为要做出个让人眼睛一亮、回味无穷的标题来,实在不比写一篇好文章省力。
所以,标题制作对新闻编辑的业务能力是要求颇高的。
这里说的业务能力,通常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理解能力。
编辑对所报道的内容要有一个完整准确的理解,这是制作标题的先决条件。
而有时,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编辑并不能完全理解报道的内容,把握不住报道内容的要旨,这就容易导致题文不符情况的出现。
这样做出来的标题,或以偏概全,或夸大其词,或产生歧义,只会误导读者,更谈不上高明了。
要避免出现这种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多读几遍文章,只有把报道的意思彻底搞清楚了,做出来的标题才能最贴切地反映内容,做到既形象生动又鞭辟入里。
二是概括能力。
恩格斯在谈到如何拟书名时曾说过:
“我相信书名越简单、越不费解,便越好。
”新闻标题的制作也是如此,简洁凝炼、不拖泥带水是一条重要标准。
但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就是要有较强的概括能力,能够用最精练的文字将报道的内容主旨表达出来,这也是编辑的基本功之一。
老报人曾提出过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叫作全面、比较、反复。
全面,就是不要听信单方面的意见,要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包括对立面的意见,这样有助于提高独立判断事物的能力;比较和反复,就是要多加分析和估量,拿准以后再考虑考虑,再看一下还有没有不周密的地方,然后再办。
制作标题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在分析、比较、鉴别中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使得题合文意,准确鲜明。
三是表达能力。
制作标题时,除了要准确简炼外,还应该力求形象生动,具备一定的文采,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而要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编辑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有的新闻标题在制作时,要求编辑掌握新闻事物外形诸因素,通过巧妙的组合,给读者以美感,如闻其声,如观其形,引起联想,借标题加深对新闻内容的理解;有的新闻标题可以诗词入题,或古诗翻新,或反意用之,或借句发挥,使标题“意真,辞切,神远而含蕴不尽”;
还有的标题制作,可像创作中国画那样,或写意,或泼墨,或工笔,“立象以尽意”、“传神写照”、“以形写神”。
所以,编辑的文字功底如何,在标题中便可一目了然。
要做一个好的编辑,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要充分发挥想像力,多想、多练、多推敲,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使标题产生动人心魄的效果。
新、趣、活——不经意间泄春光
什么是好的标题,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有几条应该是公认的:
准确、鲜明、形象、生动。
准确,就是题合文意,概括得当;鲜明,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旗帜鲜明地体现在标题中;所谓形象,就是读之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犹如面对电影镜头;生动,就是使标题生机勃勃,动感强烈。
那么,怎样做一个好标题呢?
首先是刻意求新,不落窠臼。
新闻要新,早已为人所共识,那么,作为新闻之“眼”的标题,必须以创新为使命。
有时为了拟制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常常要写一二十个题目,以便从中挑选一个最有新意的,好标题就是在这样反复地分
析、比较和鉴别中“跳”出来的。
笔者曾经编过这样一则稿子,写的是宁波举行国际玩具展览会,文章内容不错,但原稿作者所做的标题却很平。
如何跳出一般会议报道,做一个吸引人的标题,确实费了我不少心思。
最后,我突然想到有一本非常轰动的动画片叫《玩具总动员》,于是灵机一动,顺手拈来,做了个标题:
“宁波昨日‘玩具总动员’”(主),“国际玩具展览会开幕盛况空前”(副)。
另外,在新闻实践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有时看似文章的主题在“此”,但实际上作者的笔触却有意无意间在“彼”处泄露春光。
如南方某报刊登过一篇题为《这一“环”怎么如此难受》的文章,从标题上看写的是一位因医院上错节育环而带来无穷痛苦的妇女,实际上锋芒直指那些出了事故后再三推诿不负责任的医院。
此标题一语双关,令人回味无穷。
其次是生动形象,以“趣”引人。
要使新闻报道博得读者的兴趣,就必须在“趣”字上下功夫。
笔者在《羊城晚报》上曾看到过一则报道,标题是:
《老板变卦,空姐变脸》(主),“国泰空中服务员停止笑容抗议减薪”(副)。
这则标题好就好在语言谐趣,生动贴切,而主标题又恰到好处地套用了一部风靡一时的大片的名称,让读者读之不禁会心一笑,对稿子立时便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不过,我们提倡趣味性,并不是为趣味而趣味,那种以离奇、庸俗、低级趣味去迎合部分读者口味的做法,是应该反对的。
此外,语言秀丽的标题,也容易打动人心。
语言美妙、句子传神的标题,会让人产生乐意一看的情感。
因此,编者在拟制新闻标题时,应讲究点文采,尽量把标题做得妙趣横生、情景交融、兴味盎然。
上海文汇报曾做过一只标题深受行家赞赏。
标题是:
《唐韵一曲惊四座,梅师知音识良才》。
这只标题写的是世界小提琴大师梅纽因在上海访问时,对上海姑娘唐韵的演奏给予了高度评价。
《文汇报》做的这只消息标题,琅琅上口,耐人寻味,被行家称为“乐曲动人、演奏惊人、佳句喜人、标题引人。
”
范文三:
[摘要]新闻标题一直被视为新闻的灵魂,好的新闻标题可以达到吸引受众注意达到新闻的传播效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复合型 标题 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