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单元跟踪测试详解精选学习文档.docx
- 文档编号:5487909
- 上传时间:2022-12-1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35.40KB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单元跟踪测试详解精选学习文档.docx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单元跟踪测试详解精选学习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单元跟踪测试详解精选学习文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单元跟踪测试详解精选学习文档
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单元跟踪检测试题(解析)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一.选择题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
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1.图示区域夏季盛行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南北温差大
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D.大气受热膨胀上升
2.甲海域渔获量较大的时间段是
A.3月至5月B.6月至8月C.9月至11月D.12月至次年2月
3.图示四个海区中,密度流最明显的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1.C2.B3.B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北印度洋季风的成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印度洋夏季吹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
西南季风的成因是由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以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造成的,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答案选C,A排除,其他选项均错误。
2.夏季索马里半岛的沿岸海域盛行西南风,把近岸处表层海水吹离海岸,引起深层海水因补偿而上升,形成强大的上升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为鱼类带来丰富的饵料,因为6月至8月在夏季,其他均不是夏季,只有B正确。
3.密度流主要是由于海水盐度不同而造成的洋流。
红海是世界盐度最大的海域,故密度流最明显的地方在乙处的红海与曼德海峡之间,选B。
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风带(箭头表示风向)分布局部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4.图中甲、乙气压带成因及气流垂直运动方向是
A.甲:
动力原因上升B.乙:
动力原因上升
C.甲:
热力原因下沉D.乙:
热力原因下沉
5.从气候角度考虑,全年都受到该风带明显影响的大陆西部地区,最适宜种植
A.甘蔗B.葡萄C.香蕉D.牧草
【答案】4.A5.D
【解析】4.根据图中纬度变化和气压带的分布可知,甲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乙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高空中来自赤道的气流在北纬30°附近不断堆积,产生下沉气流,致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属于动力原因,B、D错。
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暖而轻的气流与来自极地高气压的冷而重的气流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了一个上升气流,近地面气压较低,形成副极地低压带,属于动力原因,A对、C错。
5.根据图中纬度变化和风带的分布可知,该风带为北半球的西风带,全年都受到该风带明显影响的大陆西部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区全年温和湿润,光照不足,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选D。
甘蔗和香蕉属于热带亚热带作物,A、C错;葡萄属于温带水果,但喜光,B错。
读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6.乙地气候特征为()
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B.全年高温多雨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7.下列关于甲、丙两地自然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地河流流量1月大于7月B.丙地天然植被春夏长叶秋冬落叶
C.甲地天然植被叶片常绿阔叶D.丙地冬季常有较厚积雪
【答案】6.C7.B
【解析】6.图示显示,乙地全年受盛行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是地中海气候。
其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据此选C。
7.甲地受东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应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主要靠融水补给,夏季流量较大,植被稀少,多是荒漠;丙地常年受西风带的影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º-60º大陆西岸,其天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表现为春夏长叶秋冬落叶;丙是全年温和多雨,冬季平均气温大于0℃,不可能有厚厚的积雪,据此分析选B正确。
A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多肉植物王国”,植物大多叶小、肉厚,这里大部分时间是荒芜的,只在每年8、9月荒漠百花盛开、生机再现,迎来短暂的生长季节。
图中阴影部分示意A地区的位置。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图示A地区沿岸洋流( )
A.是在西南风影响下形成
B.流经海区等温线向北凸
C.造成沿海地区气温升高D.使向南的海轮航行速度加快
9.该地区多肉植物生长特征反映了当地8,9月( )
A.接受到太阳直射、光照强
B.受湿润西风影响,降水多
C.气温降低,蒸发量减小D.晴天多导致昼夜温差小
10.若A地区多肉植物运往中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过( )
A.白令海峡 B.苏伊士运河 C.巴拿马运河 D.马六甲海峡
【答案】8.B9.B10.D
【解析】8.根据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和洋流的成因、性质可知:
A地区的洋流是水平补偿流,并不是西南风影响下的风海流,故A错误;由于该洋流为寒流,水温比同纬度周围海区水温低,所以流经海区等温线向北凸出,故B正确;寒流有降温作用,会让周围海区气温降低,故C错误;洋流自南向北流,使向南的海轮航行速度减慢,故D错误。
9.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没有直射现象,故A错误;由材料可知“这里大部分时间是荒芜的,只在每年8、9月荒漠百花开、生机再现”,说明该地气候相对干旱,因此降水是影响植物存活的重要因素,结合该地纬度位置可知,8、9月该地受到行西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故B正确,C错误;晴天多,昼夜温差应该比较大,并且,由于晴天多,降水少,水分条件差,对植物不利,故D错误。
10.由A地运往中国,最近航线是向南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再由马六甲海峡进入太平洋,最后向北到达我国,故D正确、A、B、C错误。
读以北极为中心的世界区域的某月等压线图(单位:
百帕),完成下列问题。
11.甲地的盛行风向是()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12.乙区域气压的形成原因是()
A.陆地区域,此时气温较高B.海洋区域,此时气温较低
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低压切割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高压切割
【答案】11.C12.D
【解析】11.图示北极为中心,可结合图示经纬度知道甲在亚欧大陆北部,高压中心北侧,应是蒙古高压北侧;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甲盛行西南风。
选C正确。
12.乙在北太平洋上,冬季陆地温度低形成高压中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高压切割,副极地低气压带保留在海洋上形成的阿留申低压。
选D正确。
甲地(位置见下图)气温年较差较小,5~8月降水稀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B.纬度较低C.距海较远D.植被较好
14.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D.受高纬干冷气流影响
【答案】13.B14.B
【解析】13.读图,根据纬度,甲地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区,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低,位于热带,B对。
海拔较高有一定影响,不是主要原因,A错。
距海远近,植被条件不是气温年较差小的主要因素,C、D错。
14.甲地位于南半球,5—8月是冬季,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B对。
不受盛行西风影响,A错。
不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C错。
不受高纬干冷气流控制,D错。
【考点定位】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区域降水少的原因。
下图为亚欧大陆40ºN附近东西两侧两个测站1、4、7、10四个月的气候资料。
完成下列问题。
15.甲、乙两地气候相比
A.1月降水甲比乙多B.气温季节变化甲比乙大
C.7月气温甲比乙低D.降水季节变化甲比乙小
16.乙地1月降水主要受
A.西北风的影响B.副极地低压控制
C.沿岸暖流影响D.盛行西风的控制
【答案】15.B16.D
【解析】15.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地1月降水分别约为5mm和120mm,A错误。
甲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6℃和-4℃,气温年较差为30℃;乙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3℃和11℃,气温年较差为13℃,甲气温季节变化比乙大,B正确。
甲、乙两地7月气温分别约为26℃和23℃,C错误。
甲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80mm和5mm,差值为175mm;乙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20mm和10mm,差值为110mm,甲降水季节变化比乙大,D错误。
16.两地位于40°N亚欧大陆东西两岸,乙地冬季降水多,说明该地为地中海气候。
1月时,气压带风带南移,此时乙地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D正确。
海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在较大湖泊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
下图为8月某日我国鄱阳湖湖口站和进贤站南北方向风速与年平均风速逐时距平日变化曲线图(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分正距平和负距平)。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该日,湖口站的湖陆风转换及对应的时刻是
A.陆风转湖风----07:
00左右B.湖风转陆风----12:
00左右
C.陆风转湖风----18:
00左右D.湖风转陆风----20:
30左右
18.与湖口站相比,进贤站
A.陆风转湖风提前B.湖风转陆风提前
C.湖陆风转换均推迟D.湖陆风转换均提前
19.湖口站风速比进贤站稍大,其主要原因是
A.湖口站纬度较高B.湖口站距湖岸线较近
C.湖口站海拔较高D.湖口站地表裸露严重
【答案】17.A18.C19.B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图表分析能力、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和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
17.本题考查图表分析能力和热力环流的掌握。
8月份受湖陆热力差异的影响,鄱阳湖与周围陆地之间形成呈现日变化的湖陆热力环流。
白天鄱阳湖区气温低、气压高,周围的陆地区气温高、气压低,因此吹湖风。
北部的湖口站湖风为南风,南部的进贤站湖风为北风。
夜晚反之。
因此,湖口站07:
:
0~18:
00(白天)风速为正距平的风为湖风(南风),18:
00~次日07“00(夜晚)风速为负距平的风为陆风(北风)。
由此可见,07:
00左右由陆风向湖风转换,18:
00左右由湖风向陆风转换。
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18.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读图可知,进贤站陆风在12:
00时左右转换为湖风,湖风在20:
30时左右转换为陆风,即进贤站湖陆风转换均推迟。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19.本题考查风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读图可知,湖口站和进贤站距离主湖体相当,但湖口站距离湖岸线更近些,热力差异更加显著,水平气压梯度更大些,因此风速更强些。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读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20.此时江苏省正值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1.图中M地气候成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移动
C.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D.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
22.与图中N地气候特征相匹配的是
A.
B.
C.
D.
【答案】20.B21.A22.D
【解析】20.全球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图中信息显示此时气压带位置偏北,因此北半球为夏季。
故B正确。
21.图中M地为东亚,位于世界最大大陆与最大大洋的交界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故A正确。
22.读图可知N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属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故D正确。
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3.图中洋流的成因和性质分别是()
A.夏季风;暖流B.陆地形状;寒流
C.地转偏向力;暖流D.夏季风;寒流
24.图示季节()
A.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活动频繁B.地下水补给河流
C.鄱阳湖水补给长江D.天山牧民在山麓草场放牧。
【答案】23.D24.A
【解析】23.根据图示洋流方向,由赤道向北至阿拉伯海,由水温较低流向水温较高,为寒流,排除AC。
7月,北半球的夏季,该海域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洋流主要是夏季风形成的,排除B。
此时,索马里半岛沿岸吹离岸风,表层海水自西向东远离岸边,深层冷海水上翻,形成寒流,故选D。
24.图示季节为北半球夏季,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台风活动频繁,故A正确。
当地河流进入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但无法确定河流具体位置,无法确认河流此时水量情况,B不正确。
我国冬春季长江大气降水补给少,鄱阳湖补给长江,与题目夏季不符,C错。
夏季,天山高海拔气温回升,草料充足,牧民在高海拔牧场放牧;冬季,天山气温低,山麓牧场较温暖,适合放牧,故D错误。
中央谷地位于海岸山脉和内华达山之间,是美国重要的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
M为中央谷地中某城市。
读以下图表,回答下列各题。
25.M城市的气候类型为
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
26.M城冬季的降水量明显少于旧金山,其影响的最主要因素是
A.距海远近B.地形C.纬度高低D.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27.中央谷地是美国重要的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主要原因不包括
A.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B.农业种植技术先进,品种优良
C.灌溉系统发达D.夏季光照强、热量足
28.中央谷地的农作物种植一年可以收获2~3次,主要依赖于
A.土地面积大B.地形平坦C.临近消费市场D.灌溉系统发达
【答案】25.D26.B27.A28.D
【解析】25.根据M城市的气候资料可知,M城市气候为冬雨型,属地中海气候,故D正确。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故A、B、C错误。
26.M市和旧金山市均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影响。
M为中央谷地,中央谷地位于南北走向的海岸山脉和内华达山之间,因此M处于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旧金山位于迎风坡,降水多。
故B正确。
27.中央谷地属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谷地有丰富的灌溉水源;土壤肥沃;当地种植果蔬历史悠久;技术先进。
但当地地广人稀,劳动力不丰富。
因此主要原因不包括A项。
28.读图,结合材料与前面分析,中央谷地位于山脉背风一侧,热量充足,但降水少,气候干旱,作物一年收获2-3次,主要是灌溉系统发达,灌溉水源充足,故D正确。
谷地面积、地形、、市场不能影响作物熟制,故排除A、B、C项。
下图为我国某地风向方位角(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月变化统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7月,该地的盛行风向是()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30.导致该地8-9月风向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公转速度由慢加快B.洋流流向发生变化
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1.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A.冬冷夏热,全年少雨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冬冷夏热,夏雨稍多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答案】29.C30.D31.D
【解析】29.读图,风向方位角是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
7月,该地的风向转过的角度约240°,盛行风向是西南风,C对。
A、B、D错。
30.根据风向方位角,8-9月,该地风向由西南风转变为东北风。
我国属于季风气候,导致该地8-9月风向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对。
地球公转速度由慢加快是从7月初到1月初,A错。
季风洋流流向发生变化是季风风向变化的结果,B错。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不是东北季风的成因,D错。
31.该地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应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D对。
冬冷夏热,全年少雨是温带荒漠气候,A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B错。
冬冷夏热,夏雨稍多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C错。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下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中国一中亚一俄罗斯一欧洲段沿线自然景观的差异体现了
A.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
33.北半球夏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风浪最小的海域是
A.东海B.南海C.地中海D.印度洋
34.“一带一路”沿线,适合将太阳能技术与海水淡化工程相“嫁接”的地区是
A.东南亚B.中亚C.南亚D.西亚
【答案】32.B33.C34.D
【解析】考查地域分异规律,区域环境特征。
32.从中国—中亚—俄罗斯—欧洲段沿线自然景观的变化是由距海远近造成的,以水分为基础,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故选B。
33.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在北半球夏季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风力微弱,风浪小。
故选C。
34.西亚地区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气候干旱,光照充足;临海,有大量海水资源可以利用;海水淡化技术先进,资金充足。
故选D。
“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是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描写。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5.图中山脉的主要走向大致为
A.东西B.南北
C.西北一东南D.东北一西南
36.当大量白鹤向南迁徙至鄱阳湖区时
A.鄱阳湖面积缩小B.山麓树木大量落叶
C.瀑布水量较大D.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答案】35.D36.A
【解析】35.山脉为分水岭,由图中河流可确定山脉的位置,从而判定山脉的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故D正确。
36.鄱阳湖区为候鸟越冬的主要栖息地,因此当大量白鹤向南迁徙至鄱阳湖区时我国为冬季。
鄱阳湖所在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少,鄱阳湖进入枯水期,面积缩小,故A正确。
鄱阳湖地区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B错误。
冬季,当地河流进入枯水期,瀑布水量较小,故C错误。
鄱阳湖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应为当地的夏季,故D错误。
读沿0°经线做的南北纬30°之间的1月海平面风速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37.关于图示甲、乙两地的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
A.甲:
20°N 陆地B.甲:
20°S 海洋
C.乙:
8°N 海洋D.乙:
8°S 陆地
38.影响乙地风速的因素是( )
A.气温B.洋流C.赤道低压D.地形
【答案】37.B38.D
【解析】37.图示曲线为沿0°经线做的南北纬30°之间的1月海平面风速统计,甲、乙两地的位置描述,陆地地形起伏大,摩擦力较大,风速较小,A错。
甲地风速最大,说明地表摩擦力小,应是20°S附近的海洋,B对。
乙地纬度约是8°N,D错。
风速最小,应位于陆地,D错。
38.结合上题分析,乙地位于陆地,受地形起伏影响大。
乙地风速最小,影响乙地风速的因素是地形,D对。
乙地位于赤道附近,气温较高,沿岸洋流是暖流,是空气运动活跃的因素,不是风速小的原因,A、B错。
1月份气压带、风带南移,乙地受东北信风影响,C错。
达喀尔拉力赛是世界上最严酷和最富有冒险精神的赛车运动。
第34届达喀尔拉力赛于2019年1月1日在南美三国举行。
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39.达喀尔拉力赛选手在M、N、P、Q四个赛段的经历,正确的是( )
A.Q段——阴雨连绵,河水暴涨B.P段——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
C.N段——见到成群的斑马、长颈鹿D.M段——穿越茂密的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地理 一轮 复习 全球 气压 风带 单元 跟踪 测试 详解 精选 学习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