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生物选考复习考点28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docx
- 文档编号:5478627
- 上传时间:2022-12-16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211.45KB
浙教版生物选考复习考点28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docx
《浙教版生物选考复习考点28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生物选考复习考点28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生物选考复习考点28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
考点28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
两年高考真题演练
1.(2015·江苏卷,13)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1个计数室
B.计数室的容积为1mm×1mm×0.1mm
C.盖盖玻片之前,应用吸管直接向计数室滴加样液
D.计数时,不应统计压在小方格角上的细胞
2.(2015·北京卷,4)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
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
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处理区
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
定时灌溉
不驱走大蚂蚁
增加35
驱走大蚂蚁
增加70
不灌溉
不驱走大蚂蚁
减少10
驱走大蚂蚁
减少2
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 )
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3.(2015·四川卷,7)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
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4.(2014·高考广东卷,T6)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幼虫密度是周期性波动
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
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
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有滞后性
5.(2015·课标卷Ⅰ,31)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年龄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72
64
55
42
39
264
注:
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研究表明:
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_____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考点28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
一年模拟试题精练
1.(2015·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质量监测)有关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高
B.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上下波动,因此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
C.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等
D.预测一个国家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结构)
2.(2015·安徽江淮十校联考)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
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检测,科研小组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寄生
B.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
C.调查期间种群蚜种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
D.调查棉蚜种群数量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
3.(2015·江西五校第二次联考)在一固定容器内用液体培养基培养肺炎双球菌并测定其种群数量变化,结果见下图。
其中在a点时向培养基中添加了一定量的青霉素。
下面对该菌种群数量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
A.C~D段菌体数量不再增加,这与使用青霉素有关
B.A~B段种群中抗青霉素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最大
C.D点开始出现的变化说明D时一定是再次加入了青霉素
D.曲线从B点到D点主要体现了青霉素对肺炎双球菌的选择过程
4.(2015·江淮十校联考)右图表示在一个10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值约为120000个
5.(2015·湖南常德模拟)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右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的表现形式之一的________,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
(2)图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________型曲线。
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________(K1或者K2)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中曲线,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________。
A.食物和天敌B.气候和传染病
(5)在D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________会变小。
6.(2015·3月模拟)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
(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法。
(2)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
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________点;乙曲线上D、E、F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________点;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________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3)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
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________的种类及数量。
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增强。
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属于________保护。
考点29 群落与群落演替
两年高考真题演练
1.(2015·课标卷Ⅰ,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2.(2015·浙江卷,5)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
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
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
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
3.(2015·海南卷,22)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
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C.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
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
4.(2015·四川卷,4)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见下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物种
指标
马尾松
苦槠
石栎
青冈
光补偿点/(μmol·m-2·s-1)
140
66
37
22
光饱和点/(μmol·m-2·s-1)
1425
1255
976
924
(光补偿点:
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强;光饱和点:
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强)
A.光强大于140μmol·m-2·s-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全部进入线粒体
B.光强小于1255μmol·m-2·s-1,影响苦槠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C.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
5.(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T6)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6.(2015·安徽卷,29-Ⅱ)果园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
(1)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控制果园害虫种群密度,如用信息素(E)2壬烯醇诱捕害虫丽金龟,可破坏其种群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对板栗园内的栗瘿蜂和长尾小蜂的数量进行了连续5年的检测,结果如图。
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年输入果树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果树的营养器官中,其余能量的去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不对果园土壤进行管理,果树林下将会出现从一年生草木植物为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再到草本与灌木混生等阶段的演替。
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果园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5·重庆卷,9)欧洲兔曾被无意携入澳洲大草原,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
据题图回答下列问题:
欧洲兔和袋鼠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
(1)0(起始年)→a年,欧洲兔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增长。
若起始年种群数量为24只,则a年种群数量Na=________;若不加以防治,将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锐减。
(2)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
据a→b年欧洲兔和袋鼠数量的变化推测:
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
(3)c年控制狐狸数量,并引入仅对欧洲兔致命的黏液瘤病毒后,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稳定。
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方式是________。
(4)d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T30)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
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
该现象表明:
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考点29 群落与群落演替
一年模拟试题精练
1.(2015·江西红色六校第一次联考)下列有关动物丰富度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
A.调査土壤动物丰富度——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B.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高倍显微镜观察
C.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调査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生态缸进行培养
2.(2015·湖北八市3月联考)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年
物种数量
植物类别
1
4
15
25
40
草本
28
27
26
30
34
灌木
0
3
4
12
19
乔木
0
0
0
14
23
总计
28
30
30
56
76
A.该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经历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阶段
B.乔木阶段物种丰富度最高,群落结构最复杂
C.表中的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的
D.该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及寄生等
3.(2015·河北唐山摸底)某植被严重破坏的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三个植物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整个过程就是一个群落的次生演替过程
B.物种①由盛到衰主要受环境中土壤条件的影响
C.图中b→c阶段,物种②比物种①更能耐受弱光环境
D.在各个阶段群落中都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
4.(2015·山东潍坊第一次模拟)小型动物线虫普遍存在各类土壤中,其类群和数量极丰富,被看作是生态系统变化的敏感性指示生物之一。
我省沿海某湿地的三个群落中土壤线虫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湿地
类型
线虫
属丰
富度
碱蓬
群落
19
0~10
93
15
12
10~20
14
2
10
柳
群落
18
0~10
89
19
28
10~20
21
0
15
白茅
群落
24
0~10
598
92
71
10~20
163
9
7
请据表中数据回答:
(1)科研人员调查土壤中的线虫时,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首先在三个群落内各选取5个采集点,每个土样分0~10cm、10~20cm两层,在设置采集点时应做到________选择地点。
(2)腐食线虫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_成分,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使此类线虫和表中______线虫数量明显增多
(3)表中三个群落的________线虫均为绝对优势类群,且各营养类型的线虫都“表层聚集”分布。
从线虫的取食习惯分析,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
①湿地植物的根系主要分布在________cm,②深层土壤中________积累较少。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营养结构最复杂的群落可能是________,因为该群落土壤线虫的________最高。
考点30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两年高考真题演练
1.(2015·天津卷,1)右图
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
2.(2015·海南卷,23)俗话说: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
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
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
A.小鱼吃的小虾B.吃小鱼的大鱼
C.泥巴中的藻类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
3.(2015·江苏卷,9)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B.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
C.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
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4.(2015·福建卷,4)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5.(2015·海南卷,25)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
6.(2015·课标卷Ⅱ,31)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回答下列问题:
(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7.(2015·海南卷,28)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题:
(1)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
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种作用所具有的价值属于________(填“间接”或“潜在”)价值。
(2)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
图中A是一种气体,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
图中A表示________,生物成分E表示________,生物成分F表示________,________表示初级消费者。
8.(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T31)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
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
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
3.56
12.80
10.30
0.48
226.50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________。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
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考点30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年模拟试题精练
1.(2015·吉林长春起点调研)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B.生态系统的信息都是由生物产生的
C.孔雀开屏是一种行为信息
D.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2.(2015·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第一次联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D.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一定就越少
3.
(2015·河南中原名校第一次摸底)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B.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C.A、B所示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D.进行A过程的生物是自养型生物
4.(2015·江西九江七市第一次联考)右图中甲、乙分别表示人体不同体液间的物质交换和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乙中的d为分解者,a为生产者 ②人体过敏反应时,甲中的c增加引起水肿 ③甲中d处的CO2浓度最高
④甲中d为细胞内液、b为淋巴 ⑤甲中的a、b、c构成内环境 ⑥乙中有3条食物链,其中b所处营养级贮存的能量最少
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C.③④⑤D.①②⑥
5.(2015·江西五校第一次联考)下表是某营养级昆虫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项目
昆虫摄食量
昆虫粪便量
昆虫呼吸消耗量
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能量/kJ
410
210
130
70
A.昆虫同化的能量中约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B.昆虫粪便量属于植物中未被昆虫利用的能量
C.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属于未利用的能量
D.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昆虫的前一营养级的能量至少有1000kJ
6.(2015·江西五校第一次联考)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表示草原生态系统,该图中还欠缺________________成分;从生态系统________角度分析,青蛙属于第三营养级。
(2)如果青蛙从蚱蜢和蛐蛐处同化的能量为1000kJ,蛇从青蛙处同化的能量100kJ,则该食物网中,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率________(>,=,<)10%;如果鹰的食物来源及比例:
青蛙∶蛇由1∶1变成4∶1,则鹰同化1kJ能量,可以少消耗草提供能量________kJ(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3)该草原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状态,是因为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________;碳________(能/不能)在本生态系统内自给自足。
(4)如果该生态系统中有两个相距较远的池塘中都有青蛙,如果让你探究两处的青蛙是否属于不同物种,请写出你的实验思路和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5·河南郑州第一次质量预测)甲图表示某草原上一定区域内野兔种群数量变化图,其中K0表示野兔种群在理想状况下的环境容纳量;乙图为甲图中野兔所摄入能量的去路,其中字母表示相应能量。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甲图分析,野免的种群数量呈________型增长,a~c段其种群增长的λ值(λ表示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的倍数)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
野兔种群数量没有达到K0值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等种间关系所导致的。
(2)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教版 生物 复习 考点 28 种群 特征 数量 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