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求不得苦所欲不临苦分五1思维认定所欲不临.docx
- 文档编号:5477143
- 上传时间:2022-12-16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3.25KB
思维求不得苦所欲不临苦分五1思维认定所欲不临.docx
《思维求不得苦所欲不临苦分五1思维认定所欲不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维求不得苦所欲不临苦分五1思维认定所欲不临.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维求不得苦所欲不临苦分五1思维认定所欲不临
(3)思维求不得苦(所欲不临苦) 分五:
1)思维认定所欲不临之苦相;2)认定极大量的非理邪求不如极小量的如理正求;3)对于非理求取无义唯苦,引生大周遍定解;4)对比显示,于正法中稍作勤求,决定作成大义之果;5)发生唯法是求观念。
1)思维认定所欲不临之苦相 分二:
①总体认定;②差别认定。
①总体认定
如是所欲不降临的苦者,此世间的界中,自己不欲喜而乐者一个也无,然如如是所欲般来者,谁人也无。
求不得苦就是所欲不得降临的苦。
对这种苦相,先要认识所欲的状况,再要认识不临的状况。
“所欲”,指世间界中没有一个人不欲求身心的喜乐,每个人都是想要乐而不想要苦的。
乐又摄在身心两分,就是身得乐受、心得喜悦。
“不临”,是指按自己妄想所欲般降临的一个也没有。
这种苦相反映了私欲和现实的差别。
私欲就是自欲,指自身的一种妄想,想得到这种那种的喜乐;而临是由缘起律决定的,即按天理来定的,不是按私欲而现的,所以,一切非理的私欲总不会实现,这叫做“所欲不临”。
苦从结局和过程两方面来认识。
结局,以非理而求故不能实现;过程,即此过程中的一切邪欲、邪勤、邪业等全数徒劳无义,反遭苦患。
其中最后的那个相,当然就陷入到极大的不得满足的忧苦当中,而且会出现无数反面的不欲。
总而言之,这种非理的欲求徒劳自苦而已。
“谁人也无”这四个字,反映了世间界中普遍存在这样的求不得苦,以天理无丝毫错乱故,并非只随分别心所欲就得以现前故。
这要看到,在缘起律上连丝毫的错乱都不可能出现。
“谁”,代表无论贫富、贵贱、贤愚等的任何有情上,下至地狱众生,上至轮王、天王,不可能凭着他地位的高、财富的多、伎俩胜、辩才好,或者机心技巧如何地细腻,能瞒天过海,设立各种机关,或者幻想能力强等等,就按照那样降临,绝对连一丝毫许也不可能这样出现。
从中看出,心未相应法理的情形下,仅是凭着人的自欲,无论有多少欲想、起多少精勤、作多少劳作,完全都不可能这样实现。
由此深度地认识到,不契合法界的法理,只会造成无数因果上的苦相。
②差别认定
“差别”和“平等”是一对,凡是在观照缘起具体的事相上,都要展开对差别分的认识。
在时空所摄的一一分上,都差别认识以后,以此会起坚实的定解。
这里有两条:
一、横向上,就千差万别的事相,都发现求不得苦的事实;二、从纵向的缘起链上,由邪欲、邪勤、邪业一路推进的时候,会发现全数都是无义唯苦。
由此就会产生一种认定:
在无量时空所成的世间界诸有情身上,求不得苦极为众多无量,这是由于处处以非因的人欲不得其果的缘故。
以下就要具体认识金刚句的指点。
希乐后建石堡,也倒后杀自己;希饱后吃食物,也成病而反坏命根;希胜利后去战场中故,忽被杀戮;欲得财利故于经商处到的时候,被敌摧毁而成乞丐,如是等,
先要知道金刚句的结构。
这里设了横、竖两重缘起的相,横,应当从名利享受的典型例子,遍推到无量种类;纵,应当由缘起律的决定法则,遍推到从始至终整个缘起的进程都是无义唯苦。
大祖师的手笔不同凡类。
这里举了住、食、名、利四个典型的例子,这是横;纵就是讲欲、行、果三分。
行里面包括精勤和修作。
欲就是讲希望得安乐、得饱足、得胜利、得财利。
“后”“故”等,表示由此欲作为缘起的枢要,由它驱使的话,就发生一种非常大的勇悍的精勤,以及各种身口意的修作,那就是后面的建、吃、去战场、去商场等等。
而果,发现不是如所欲般出现,而是反而出现一个无义唯苦的相状,苦相非常明显,石头倒下来杀掉了自己等等。
金刚句的连接也应该清楚。
后面的,“以对今生将生的快乐及受用的希望”连接下去是由别到总,直接揭示缘起错谬的相,因为按照人欲是不符合天理的,因此在这种缘起的进程上,发生的全数都是苦,除此之外没有一点实义。
这里体认的时候,一定要知道人欲和天理的差距,或者抱持的希望和显现的事实的差距。
那么,这里怎么去观察到,周遍整个世间界的这种求不得的苦相?
一定要注意,幻想的过程和事实的显现两者是不同的。
前者是由第六意识配合业果愚等的无明,发生的各种非理的想像,而后者是由法界缘起律的掌控,它是按照因缘而毫无紊乱地显现果报。
这两个一旦分辨清楚以后,就知道在与天理不相合的有情的妄心上,会出现无量无数的所欲不临之苦。
具体要这样思维:
譬如,希求一个住所的安乐,那个幻想的过程,是一种出于对自我的爱护和各种非理夸张的想像。
就希望:
“我能够建一个很好的石堡,有多少层楼,那里有什么样的设施。
这样建成以后,我住在里面是非常舒服的。
到时候怎么住、怎么吃,怎么拥有宽敞明亮的房间,有餐厅、卧室、游泳间、赏玩厅等等。
”这是人的一种幻想。
这个幻想从最开始的建造,到最终在非常长的时间里享乐,全数都能完成。
以这个欲驱使,会发现缘起的进程是这样的:
他非常勇悍地建造这样的石堡,因为它是安乐的所依。
之后,在若干天里非常地勤作。
结果在这当中有一个业的掌控,也就是由于宿世曾经作过杀业等,就在这个建造的过程中,安排在某个时刻,因缘一积聚的时候,石头塌下来,一下把他给杀死了。
这可看到自欲和现实的差别。
再看饮食的例子。
希望现在做很多富有营养的食物,做完以后畅快淋漓地受用一顿,这样的话,经过肠胃转成各种的养料,应该会吃得很好、很饱足。
于是乎非常地兴奋,就开始准备各种的食材,然后进行各种烹饪等等。
然后拿到桌子上,开始在吃的方面勤作了,这个时候不断地吃。
没想到由业力的安排,在这当中会发生一种因缘,使得他吸收了毒素,或者饮食不宜,或者过度饱食等,忽然之间得了病,反而损坏了命根。
可见自欲和现实的差别。
接着是希求名誉。
希望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得到英雄的美名。
自己也想:
“以我的勇力、策略,一上战场决定能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然后我就得到一个胜利的美名,凯旋而归。
”这叫“幻想的过程”。
结果以这样一个爱名的欲驱使,他非常地勇悍,于是往战场上去了。
以这个缘故,因缘就在这里集聚了,业力的安排就发生了,他以过去的业债,忽然之间被砍断了头颅。
再说,希求很快能够发财。
他听说在那个地方做这种生意能够很快地发财,于是就想:
“去那里很好,我几天就能过去,之后很快地做一些倒买倒卖,由此一下子暴富起来。
”这是他幻想的过程。
以这个邪欲驱使,非常精勤勇悍,之后就到那个商场去了。
没想到业力安排,一个竞争对手忽然之间把他摧毁,结果破产了,连一分钱都没有,成了沿街乞讨的乞丐。
从这些情况就可以看到,自欲是一套想像,从始至终想得非常的好。
而现实是按照业来安排的,就会发现在因缘和合的时候,并没有按照所欲降临。
“如是等”,就是从横向上依此类推,在这人生乃至整个轮回里的所有非理私欲,都不会如所欲般降临。
譬如,读书希望考上一所好大学、得到好学位等,却考不上或者只考上一般的。
或者经商时希望能逐步地发财,最终做到富豪,实际上却一再亏本、甚至破产等。
或者希望在爱情上满愿,结果发现中间失恋,不能如意。
或者希望做到很大的官,结果却总是不会实现等等。
诸如此类,要看到人心上有无数种的私欲,然而,事实上都不会按照所想的那样出现。
根源上就因为它只是一个第六意识的分别心,它抱有非常多的非理的想像、无数的夸张,这样的邪想有无数,但实际天理不是按照假想来实现的,因此就会出现无数的求不得苦。
依缘起律思维,定解非理求取无义唯苦
具体从事相上认识以后,又要把它总摄在法理上,得到一个心要的认识,由此会发生大定解。
也就是,以下还要从缘起律来认定,非理欲求无义唯苦。
以对今生将生的快乐及受用的希望,任作了几许精勤和修作,于自己若无宿业之力(这么)一个,则连暂时的果腹也不成,而唯将自他安置于苦上去了,决定成了成就一个从恶趣深处不得解脱之外,别无所有。
这里“希望”二字以前是横向的无数种类。
也就是,对于今生要生起的名利五欲等各种快乐享受,从细分上来说有无数差别的欲。
之后,主要关注在纵向缘起的进程上,以这个邪欲驱使,“精勤”是邪勤,“修作”是邪业,“几许”是尽所有的量。
“若无宿业之力”,表示真实的缘起显现,假使没有这个正因的话,果绝对不实现。
“连暂时的果腹”以下,都是表示出现邪果的方面,真实所欲的果丝毫不出现,而反面的苦状从现前一直到将来决定会成就。
现前自他都安置在苦中,从未来的角度来说,在此过程中造了无数的罪,将会造成陷在恶趣深处不得解脱,此外什么也没有。
这样一路就看到缘起的进程,会发生极大的定解。
“暂时的果腹”,这一层是连接前面,就是不必说非常大的名利享受,就连暂时的一餐之饱也是不可能的。
就像前面讲的为了得到饱腹,非常勤作地去受用食物,结果反而食物中毒而毁了性命等等。
就像这样,要看到缘起的事实。
虚诳的缘起连环链
这里要透过邪欲、邪勤、邪业、邪果的缘起连环链来作确认,由此会发现非理私欲的求取完全是徒劳,不但无义,而且唯遭苦果。
“邪欲”,是指幻想这一生得到这样那样的快乐和享受的欲心。
这是由这一生实现自我的梦想,就会出现种种的欲望。
以这些邪欲就出现邪勤,就是有很大的勇悍、精勤,昼夜不断地为着得到今生的功名利禄、五欲享受等,而发勤勇心。
以此邪勤就发生许多身口意的修作,这是邪业。
而像这样,无论用多少心、费多少力,假使没有宿世的福业,不必说成办大的事情,连一顿饭的温饱也不会出现;而只会将自他安置于苦上,更远的决定会成一个深深地陷在恶趣之处不得解脱,此外什么实义也得不到,这叫“依邪业唯得邪果”。
“邪果”,指不会出现所欲的真实的果,而只有颠倒的苦果显现。
按照缘起律来衡量,如同无论蒸多少粒沙子,都不会成一粒饭,随着下多少毒种,就会出现那么多的毒果,这是由于并非正因而唯是邪因之故。
一切人天以上的福乐,都是由善业而现,假使没有这样的善业,而只是现前的邪欲、邪勤、邪业,那不具因的缘故,无论做多少,正面的成果是零,不会如欲降临,而反面的成果是百分之百。
这样以私欲要求到这些名利,然后发动不合安乐正道的勤勇的心和各种颠倒的修作,那全数都是非福业,因而,连一餐温饱也不会作成,因为那属于人天的福乐;而出现无数恶趣果报的业因,因此,决定作成一个深深地陷入恶趣深处,无量百千万年受用不可意的苦果,没法解脱,以业因无数故,除此之外,绝对什么所欲也不会降临的,缘起决定之故。
2)认定极大量的非理邪求不如极小量的如理正求
如果在以上缘起律的决定性上发生了定解,那就会产生对两种行动的差别的认识。
是故,精勤如山王量般作,不如积集如星火量的福德。
“是故”,是指非理求取是邪因之故,无义唯苦。
也就是,随着他作多少,就是多少的无义、多少的苦。
以这个缘故就会知道,以非理的私欲来求取今生的名利等,昼夜地精勤,如果有体积的话,堆得像八万由旬的须弥山王那么高广,有这么多的修作,实际就有这么多的无义唯苦。
而这样精勤,还不如如理地集聚像一点星火那么小的福德更好,因为后者作这么一点,就有这么一点的真实义,和决定出现福乐。
总之,与其被业果愚和私欲所骗,由此奔向一种虚诳的缘起的道路,这样花费无数的辛苦,还不如安下心来在佛前供一支香更有意义。
由此就知道,非理地求取是百分之百无义唯苦的,如理地求取是百分之百具义唯乐的,所以,对于由非理的私欲发生的所有的心和行为,全数都要放下。
3)对于非理求取无义唯苦,引生大周遍定解
是故,以无有了时的轮回的事业有何用呢?
“是故”,承接前面邪欲勤作无义唯苦。
以这种没完没了的轮回的作业有什么用呢?
只会产生没完没了的无义唯苦。
于如是之业,从轮回无始的时以来,是作几许精勤也果除苦外无有。
到这里就要产生周遍的认识:
只要处在缘起的虚诳之道里,所发生的全数都是求不得苦。
这又要由五个“最”来认识:
一、最多的邪欲;二、最长的时间;三、最大的作业;四、最多的精勤;五、最大的无义。
一、最多的邪欲:
指无有休止的对世间法的欲求。
这是由于私欲是无法满足的,因而越是得到越求,没得到还求,发展出最大的量。
也就是,对于此生来世的名利、五欲等事,每当一种新的诱人的东西出现时,就会为自我而想去求取。
而且,得到仍然不会满足,只会想得到更多、更高、更好。
像这样不断地繁衍、增上,出现无量无数的邪欲,因此说“无有了时”。
以欲无有了时,作业也无有了时。
二、最长的时间:
指第一刹那入了轮回,见不到初始的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没有认识无我和缘起的正理之间。
以这种为自我的私欲驱使,缘起走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当中,无数劫又无数劫,全数的处在虚诳缘起链中的刹那,就是这里时间的量。
三、最大的作业:
就是为着自我,以私欲要求所欲的乐事,为此发起身口意各种各样的修作。
这里面可以看到,心是怎么样出现智巧、策略,花各种的心思、预谋等等;语发生各种语业;身有各种的驱驰、劳作。
从时间的量上来说,那是昼夜不断、年年不断、生生不断、劫劫不断,这样集聚起最大的作业的量。
四、最多的精勤:
指为了得到轮回之乐所出现的那种勤勇,那种心的兴奋、勇猛,不惜一切地去追求等等,无数劫当中大大小小心上的精勤加起来的总量。
五、最大的无义:
指所有这一切的精勤修作,都是白费心血、自讨苦吃。
这样一种勤作没得到一微尘许的乐,却造成了无量无数的苦果。
在细分上认识,这里面的任何一种邪欲、邪勤、邪作,都唯一地造成苦果。
所以,这是一个最大的无意义事件、最大的徒劳自苦事件,所有付出的正收入是零,负收入是百分之百。
这样推到极处就会看到最大量的所欲不临之苦,或者求不得苦,或者非理之道之苦。
就像这样,我们应当看到,直到今天为止,所有的这些付出,连一个真实的乐也没作成,却作成了无边无际的苦海。
由此可以见到生死中周遍的所欲不临之苦。
接着对比显示,如果我们换一条路子来走,不是非理的邪欲勤求,而是如理的正法求证,那将会是非常短的时间,以非常少的精勤,而造成非常大的具义之果。
为此要发生下一步的认识。
4)对比显示,于正法中稍作勤求,决定作成大义之果
之前,为了此生世间的事,于人一生的上半生或下半生作精勤这么一个量,于圣法精勤的话,此时已成佛;或不是,也定成办了于恶趣之苦彻底不需感受。
这里要具体地以三分来认识到,如果转一个方向在正法中求,只要以少许的时间、少量的精勤,一定会作成极大义利的乐果。
下面通过三分来把握具体的量:
一、时量;二、勤量;三、果量。
一、时量:
指一个人一生当中的上半生或者下半生。
比如三十年到四十年。
二、勤量:
指在这样的半生当中,为求取名利所付出的勤劳的量。
比如,为了求得学位、名誉,在十五年到二十年当中,日日夜夜勤奋地读书。
这个量很具体,就是几千天,天天听课、做作业以及不断地考试等,所有这些勤作的量就是这里的勤量。
三、果量:
以这样短暂的时间、少许的精勤,假使用在圣法上修证,上等的已经成佛了,中等的已经往生了净土,一般的已经办到了彻底不必感受恶趣的苦,这样进一步得到量的认识。
在正法上求,不仅是求一个得一个,完全是百分之百的具义得乐,而且要知道,三宝的力量不可思议,法的力量不可思议,只需要用半生昼夜不断地精勤,就能办到这么巨大的利益。
也就是,无量劫难以解脱的恶趣苦海,半生可脱;或者无数劫难以回返的法界,半生可回;或者无数劫难以登临的唯乐无苦的大乐净土,半生可到。
因此,这样对比来显示,假使对于轮回的名利等乐,以为了自我的邪欲去求,那是无量劫又无量劫,只造成了无量无数的大苦,连芝麻许的真实之乐也没做成;以此就显示出,在法上勤求具足大义。
那么在此,缘起上正邪两条路的真相已经判然显明,我们应该何去何从,这是非常明白的事了。
像这样,以思维明确了轮回最大的求不得苦的苦相,又知道正法中的求有最大的乐相,由此应当发生唯法是求的观念,具体要按照普贤上师的引导来修习。
5)发生唯法是求观念
此次知道取舍分界的这一阶段中,于无有了时的轮回俗事需要不抱希望,“于定有了办的真实之圣法”一个上需要修,心作是念而修习。
对于这一段,要根据引导,省察自身的状况和道路。
也就是要反问自己:
我当前处在什么样的阶段?
我对轮回的俗事应起什么看法?
我对真实的法道应起什么观念?
如是辨明道与俗的事业的差别后,会引起坚贞不移的道心。
一、我当前处在什么阶段?
要认识到,我已经入了法,知道了取舍的分界,处在这样的时位当中。
也就是,自身以法的光明的照耀开启了法眼,看清楚了明明白白两条路的分界。
这两条路,一条是往安乐洲走,一条是往大苦海走。
凡是不符合正理的邪欲的走法,全是往苦海里走的,凡是符合正理的道心的走法,全是往安乐洲上去的。
由前面缘起之道的认定就要知道,目前应当将俗和道上的事情分得清清楚楚,接着又要在后面两分上作自我的省察。
二、对于轮回俗事,我应抱什么看法?
在这里先要明了俗事的相,再要明了对待俗事的心。
俗事的相是没有了办之时,要看到自己的私欲是越发展越大的,由此进一步可以看到,邪欲、邪勤、邪业无数缘起链的繁衍。
这样一路轮转下去的时候,任何一个点上发生的都是无义唯苦,而积累起来就是无量无数的无义唯苦,假使邪欲、邪勤等的程度加深,那会有越来越大的无义唯苦。
所以要知道,这条路无论怎么走、无论怎么勤勇费力、无论经多长时间,决定是丝毫具义的果都不会出现,而唯一收获苦果,因此,对此彻底地不抱希望。
三、对于真实的法道,我应起什么观念?
这里自己又要问:
法事的相是什么呢?
我该持什么对待法事的心?
法事的相就是决定有了结之时。
因为只是由虚妄分别出现了这些虚妄的幻境,一旦去寻求实相之道,明了这一切都是幻化空花,那时不但境会空,心都会空,之后彻底地会了脱。
所谓的修道,最后会全部了了。
就像木头中本来有火,借助法的助缘就会出火,火又会把木头烧掉,最终连火也没有了,全数了了。
这样就要知道,这个路只要能够遇到殊胜的因缘,会极快速地成办,而成办之后成了无事道人,什么苦也没有了,连分别也没有了,连一点点的造作也没有了,完全到达大乐之地。
它具体的量就是,真正的利根人遇到非常好的因缘,半生可办。
我对待这样真实的圣法,也就是真实的安乐之道、彻底了脱之道、最终有完成之时的道,在这样明了之后,所抱持的观念就是:
我要以全分的心力来投入。
要知道,唯一要做的就是这件事,一心要做的就是这件事,再没有别的了。
这样就知道,这是我唯一的事业。
发生这种观念之后不断地串习,一定会凝结成真纯永固的道心。
思考题
1、所欲不临苦的苦相是什么?
此苦相反映了什么?
2、
(1)从横向事相上观察(由典型事例遍推到无量种类),发现求不得苦的事实。
(2)从纵向缘起理上思维,认定非理欲求的整个缘起进程都无义唯苦。
3、什么是“非理邪求”“如理正求”?
为什么极大量的非理邪求不如极小量的如理正求?
4、为什么从一切的邪欲勤作中都决定发生求不得苦(由五个“最”来认识)?
5、从时量、勤量、果量三分对比思维:
(相比于求轮回乐)为什么在法上勤求具足大义?
6、省察自身并思维:
(1)我当前处在什么阶段?
(2)俗事的相如何?
我对于俗事应抱什么看法?
(3)法事的相如何?
我对于法道应起什么观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思维 不得 欲不临苦分五 认定 欲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