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生物复习提纲.docx
- 文档编号:5471565
- 上传时间:2022-12-16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271.14KB
七下生物复习提纲.docx
《七下生物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生物复习提纲.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下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
一、复习目标:
1、记住食物中有哪几种营养成分,每种成分的作用及缺乏症。
2、记住消化系统的组成。
3、记住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及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
4、记住每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的种类及发挥作用的部位。
二、知识点:
(一)供能物质
营养成分
主要作用
缺乏时产生的病症
食物来源
蛋白质
①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②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原料③氧化分解放出能量,调节生命活动
长期供应不足,会造成营养不良,发生贫血
豆类、瘦肉、蛋类等
糖类
①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构成组织细胞的成分
低血糖和瘦弱
谷物、甘薯等
脂肪
①主要的贮能物质②细胞的成分③供能
瘦弱等
植物油和动物油
(二)非供能物质
营养成分
主要作用
缺乏症
食物来源
维
生
素
VA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
生长发育,增强抵抗力
夜盲症、干眼症、皮肤干燥、脱屑
鱼肝油、动物肝脏、蛋黄;胡萝卜等
VBl
神经炎、脚气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生长迟缓
谷物种皮里
VC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新鲜的蔬菜水果
VD
儿童佝偻病,成人骨质疏松症
鱼肝油、蛋黄、肝脏
水
细胞的主要成分和各种生理活动离不开水。
运输物质,调节体温
脱水症
食物和饮料中
无
机
盐
钙
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
儿童佝偻病、成人骨质疏松症
芹菜、虾类
铁
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
缺铁性贫血
菠菜、肝
碘
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
儿童呆小症、成人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海生生物食品
特别提醒:
①植物性食物不含维生素A,但它含有的在人体内可转化成维生素A。
②脚气病是缺维生素B1引起的,脚气则是感染霉菌(属于真菌)引起的,两者的病因和症状都不同。
③膳食纤维被称之为“第七营养素”
④三大营养物质发挥作用的侧重点不同:
糖类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储能备用,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
⑤青少年和伤员要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⑥缺钙和VD都会使人患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所以患者既要补充钙又要补充VD
⑦鱼肝油、动物肝脏和蛋黄中含VA和VD较多。
⑧在六大类营养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不提供能量)
属于无机物的是:
水、无机盐。
⑨无机盐磷也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
⑩维生素B1多含在谷物的种皮里,所以吃精米精面容易患脚气病等维生素B1缺乏症。
(三)消化腺与消化酶
消化腺
分泌的消化液
排入部位
含有的消化酶
唾液腺
唾液
口腔
含消化淀粉的唾液淀粉酶
胃腺
胃液
胃
含消化蛋白质的胃蛋白酶
肝脏
胆汁
小肠
无
肠腺
肠液
小肠
含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胰腺
胰液
小肠
含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特别提醒:
①在口腔中只能进行淀粉的化学性消化。
②在胃中只能进行蛋白质的化学性消化
③小肠中的消化液有三种④淀粉、蛋白质、脂肪的化学性消化的起始部位分别是口腔、胃、小肠。
⑤胆汁是唯一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
所以在胆汁的作用下脂肪分解为脂肪微粒属于物理性消化,可加大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
⑥唾液腺、胰腺、肝脏是位于消化道壁外大消化腺,胃腺和肠腺是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
(四)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的消化与吸收
1.营养物质的消化
(1)物理性消化:
食物的性质不发生变化,食物由大颗粒变为小颗粒。
如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胃肠的蠕动等。
(2)化学性消化:
在消化酶的作用下。
将结构复杂、不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结构简单的、能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食物的性质发生变化。
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2.营养物质的吸收
3.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1)适于消化的特点:
①面积大:
在消化道内最长。
长约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
②肠腺分泌肠液。
③小肠内含有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
(2)适于吸收的特点:
①面积大:
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
②壁薄:
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成分。
(五)合理膳食
1.每日均衡地吃“食物金字塔”中的五类食物。
2.每日三餐,按时进餐。
3.每日的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分别占30%、40%和30%左右。
(六)食品安全
1.食品安全问题:
①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质量问题。
②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人为改变其性质而产生的安全问题。
2.人类对食品的基本要求:
无毒、无害,并且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三、测测你能记住多少
1.消化系统的组成
(1)消化道:
由口腔、、食道、、小肠、、肛门组成,其中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2)消化腺
①大消化腺:
如、和等,其中是最大的消化腺。
唾液腺分泌,
含消化淀粉的;胰腺分泌;肝脏分泌。
②小消化腺:
如胃腺和肠腺,胃腺分泌,肠腺分泌。
2.食物的消化
(1)消化:
食物在里被分解成的过程。
①物理消化:
在胆汁的作用下,将脂肪分解成脂肪微粒属于物理消化,是因为
②化学消化:
将食物中的有机物分解的过程。
(2)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①淀粉
②脂肪
③蛋白质
3.营养物质的吸收
(1)概念:
营养物质通过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最终随血液运往全身。
(2)消化道各段吸收的营养物质
①胃:
少量的水、和酒精。
②小肠:
、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水。
③大肠:
少量的、无机盐和部分。
(3)小肠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①和使小肠吸收面积增加。
②小肠绒毛的壁,绒毛中有丰富的。
4.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
早中晚餐能量摄入比:
,人类对食品的基本要求:
、,并且符合应有
的要求。
一、复习目标:
1、记住呼吸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2、知道为什么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
3、能说出肺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的原因。
4、知道什么是呼吸运动以及肺的通气是如何完成的。
5、记住呼吸的四个基本环节的具体过程。
6、能量的释放及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
7、通过空气污染指数会判断空气质量状况。
知道当地空气被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三、测测你能记住多少
1.呼吸道
(1)组成:
、咽、喉、、支气管等,其中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是发声的器官。
(2)作用:
、、空气。
2.肺:
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左右各一个。
是进行的场所。
肺泡数目,外面缠绕着丰富的和。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各由层上皮细胞组成。
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穿过层细胞,(层细胞膜)如果肺泡中的氧气和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层细胞膜。
3.吸气:
肋间肌和膈肌,胸腔体积,肺随之,肺内气压大气压,外界气体入肺。
在吸气结束的一瞬间,肺内压外界大气压。
4.呼气:
肋间肌和膈肌,胸腔体积,肺随之,肺内气压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体外。
在呼气结束的一瞬间,肺内压外界大气压。
5.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1)部位:
与之间。
(2)过程:
肺泡中的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扩散进入肺泡。
(3)血液成分变化:
由血变为血。
(4)原理:
气体的。
6.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1)部位:
与之间。
(2)过程:
血液中的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扩散进入血液。
(3)血液成分变化:
由血变为血。
(4)原理:
。
7.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的量,这是因为氧气被利用了。
二氧化碳的量,这是因为里产生了二氧化碳。
8.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
是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9、世界无烟日是每年的。
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一、复习目标
1、记住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输血的原则和输血的规律。
2、记住血管的分类,血管和心脏的特点。
3、记住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4、知道血压和脉搏是怎样产生的。
会判断高血压和低血压。
5、记住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知道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去预防。
二、知识点
(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1)血液包括和,其中血浆中含有、、、无机盐等。
其功能为运载,运输和。
(2)三种血细胞的比较
项目
血细胞类型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形状
有无细胞核
大小、数量
较大,最多
比红细胞大,最少
最小,较多
功能
注意:
①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为贫血,应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②三种血细胞只有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
当身体有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会增多。
③红细胞运输氧,是因为氧与血红蛋白结合。
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大,使氧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
④血红蛋白的特性:
在氧浓度高的时,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时,易与氧分离。
所以在肺泡外的毛细血管处氧与血红蛋白结合,在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氧与血红蛋白分离。
⑤血清与血浆的区别是不含纤维蛋白原。
⑥血液有运输的功能、防御保护的功能、调节体温的功能。
⑦人的红骨髓有造血的功能,如果造血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同时出现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数量减少的症状。
⑧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2.输血与血型
(1)血量:
成年人的血量占体重的,一次失血超过总血量的,就会有生命危险,一次献血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2)血型:
临床上最常用的是血型系统,把血液分为A型、、AB型和。
(3)输血:
以输为原则。
(4)异型之间在紧急的情况下,可以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血型的病人可以接收所有血型的血。
(5)输血时血型不合会出现红细胞凝集现象,在毛细血管处最容易出现堵塞。
母亲怀孕时,母亲的血型与胎儿的血型不合,但不会出现凝集现象,原因是母亲的血液与胎儿的血液不直接混合。
(6)从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献血是每个周岁的健康公民对社会应尽的义务。
(二)物质运输的器官
1.由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共同组成了血液流通的管道,这三种血管的比较如下表:
血管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概念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连通于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
管壁
厚、弹性大
薄、弹性小
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管腔
管腔小
管腔大,内有静脉瓣
管内径很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血细胞单行通过。
血流速度
快
慢
最慢
分布部位
多分布在较深的部位
多分布在位置较浅的部位,体表也可看到,如手臂上的青筋
数量大,分布很广(遍布全身各个器官组织)
血流方向
心脏→动脉
静脉→心脏
最小动脉→毛细血管→最小静脉
功能
把血液从心脏(心室)送到全身和肺
把全身各部分和肺里的血液送回心脏(心房)
进行物质和气体的交换场所
(1)分布于四肢的静脉,内表面有静脉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动脉和毛细血管中无瓣膜。
2.心脏
✧心脏四个腔的比较如下:
名称
左心房
左心室
右心房
右心室
连通血管
肺静脉
主动脉
上、下腔静脉
肺动脉
肌壁
薄,适于把血液由心房“送”向心室
最厚,适于把血液“送”往全身
薄,适于把血液由心房“送”向心室
较厚,适于把血液“送”到肺部
瓣膜
房室瓣
房室瓣、动脉瓣
房室瓣
房室瓣、动脉瓣
所含血液
动脉血
动脉血
静脉血
静脉血
(1)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具有收缩、舒张的功能,心脏能推动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流动。
(2)血液在心脏中流动的方向是:
心房→心室→动脉。
(3)心室壁比心房壁厚。
心室壁厚,收缩和舒张有力,心室收缩能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心室。
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于心房输送血液的距离。
(4)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于右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
(5)左心房与左心室相通,右心房与右心室相通,左右两侧的腔不连通;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三)血液循环图解
注:
实线表示流动脉血,虚线表示流静脉血。
动脉血与静脉血的比较
动脉血
静脉血
组成
血红蛋白与氧结合
血红蛋白与氧分离
特点
含氧丰富,颜色鲜红,含二氧化碳较少
含氧较少,颜色暗红,含二氧化碳较多
分布
肺循环中的肺静脉和体循环中的动脉中流动的动脉血
肺循环中的肺动脉及体循环中的静脉中流动的是静脉血
注意:
(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都是心室,终点都是心房。
(2)在体循环中,动脉里流动脉血,静脉里流静脉血。
经过体循环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在肺循环中,动脉里流静脉血,静脉里流动脉血。
经过肺循环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3)在肝门静脉中含营养丰富的静脉血。
(4)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
并在心脏处构成一条完整的血液循环路线。
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大约需要30秒的时间。
(四)吸烟、酗酒的危害
1.酒内含有酒精,过量的酒精能使脂肪沉淀到血管壁上,使管腔变窄、血压升高,加速人体动脉硬化,增高冠心病的发病率。
2.烟草中的尼古丁能使血管中红细胞数量增加、血液变稠,加重心脏负担,容易引发心脏病。
第四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复习目标:
1、知道人体内废物的来源、排泄的三条途径。
2、知道泌尿系统的组成、功能。
3、理解并记住尿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意义。
4、了解皮肤的结构、功能和汗液的形成。
二、知识点
(一)排泄的途径
1、排泄:
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2、三条排泄途径:
排泄途径
排出的代谢废物
意义
汗腺
水、二氧化碳、尿素、尿酸
通过排泄,维持
了细胞生活
环境的稳定。
呼吸系统
水、二氧化碳
泌尿系统
水、二氧化碳、尿素、尿酸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组成: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组成,
2、功能:
肾脏是形成尿的场所,输尿管、膀胱、尿道是排尿的通道。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人体的腹后壁脊柱的两旁,左、右侧各一个。
人体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每个肾单位又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组成。
每个肾脏大约由100万个肾单位构成。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分布在皮质内,由肾小球和包在它外面的肾小囊组成。
肾小管分布在皮质和髓质,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
肾小球是个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
肾单位的构成:
(三)尿液的形成
1、尿液的成分:
是水、无机盐、尿素等。
2.形成过程大致包括
(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其成分的变化
血浆、原尿和尿液在成分上的比较
液体
成分
血浆
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原尿
含有血液中的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外的几乎所有物质
尿液
原尿中的除了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少量的无机盐外剩下的物质
注意:
①共有成分:
水、无机盐、尿素。
②区别:
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与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③当患有肾小球肾炎时,尿液中会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
3、尿的排出
肾脏形成的尿,经过肾孟流入输尿管,再由输尿管流入膀胱。
膀胱在盆腔内,是一个主要由平滑肌构成的囊,有暂时贮存尿液的功能。
它有一个出口,与尿道相通。
出口处周围有环行的平滑肌——尿道括约肌。
4、排尿的意义
①排出人体产生的废物;②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四)皮肤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1.角质层:
排列紧密,能防止细菌、化学物质等的侵人,防止体内水分过度散失,具有保护作用。
2.生发层:
①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
②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黑色素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避免损伤内部组织。
3.真皮:
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能接受一定的挤压和摩擦;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外界刺激;真皮内的血管能随环境温度而收缩或扩张,使血流量、皮肤散发的热量、汗液的排出量随之改变,从而调节体温。
注意:
①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②汗腺属于外分泌腺。
③皮肤有排泄、保护、调节体温的作用。
④汗液的成分包括水、无机盐和尿素。
三、基础回扣:
1、排泄:
①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等,通过呼吸系统排出、,
通过皮肤的汗腺排出、、等。
2、泌尿系统组成:
__(形成尿的器官,基本结构是肾单位)→→__(暂时贮存)→尿道
3、肾单位结构与适应性特点:
功能:
形成尿的基本单位
__作用
肾单位__——毛细血管球,两端均为小动脉,血管壁很薄
组成:
——象“漏斗”,内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外面缠绕毛细血管网———————————__作用
4、尿的形成过程:
血液原尿尿液
5、肾动脉中流血,肾静脉中流血,入球小动脉中流血,出球小动脉中流
血,肾小球中流血。
6、原尿和血浆相比较不含,尿液和原尿相比不含。
第五章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
一、复习目标:
1、记住有哪些内分泌腺,每种内分泌腺分别能分泌什么激素,激素的作用是什么。
2、记住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知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记住反射弧的组成,能区分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4、记住眼耳的结构以及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二、知识框架
三、知识点
1、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
腺体类别
导管(有或无)
分泌物输送方式
分泌物
举例
内分泌腺
外分泌腺
2、几种重要激素的主要功能和缺乏症
激素名称
分泌器官
作用
分泌异常时出现的病症
分泌不足
分泌过量
生长激素
促进人体的生长
(幼年缺少)
(幼年过多)
甲状腺激素
促新陈代谢、促幼年个体发育,提高神经兴奋性
(幼年缺少)
(成人缺碘)
胰岛素
调节血糖浓度
低血糖症
*糖尿病——患者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和疲乏等。
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口服无效。
*胰岛素的调节作用——动物体内血液中葡萄糖的正常浓度约为0.1%。
摄食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调节血糖转化为糖元贮存起来,也能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使血液内葡萄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若胰岛素不足,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减弱,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血糖随尿排出,形成糖尿。
一次摄入过多的糖,肾小管对糖的重吸收能力有限,也能暂时形成糖尿。
3、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大脑
:
有感觉、运动、语言、视觉、听觉等多种
神经中枢,
脑
调节人体多种生理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
小脑: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_平衡
组成
脑干:
有维持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心血管、呼吸中枢
神经
系统
脊髓
_反射_功能:
有基本反应的神经中枢
周围神经系统
传导功能:
脊髓中的神经纤维,联系脑与躯体、内脏
神经元
神经:
脑神经、脊神经——传导神经冲动
结构功能单位——:
细胞体(内有细胞核)和突起构成;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起相联接,形成非常复杂的网络,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4、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中枢的区别
(1)区别
①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②神经中枢:
见课本81页。
位置:
位于脑和脊髓的里。
组成:
由功能相同的汇集而成的。
功能:
可以调节人体的一些基本的生理活动。
种类:
脊髓里的神经中枢:
是一些级的神经中枢,例如排尿、排便中枢。
脑干里的神经中枢:
、等。
大脑里的神经中枢:
、、、、
等。
大脑里的神经中枢是级的神经中枢。
(2)联系:
神经中枢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5、反射的类型
按照反射的形成过程分类,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二者的区别见下表: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①是在长期种族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先天性反射
①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建立的获得性反射
②参与反射的中枢是脑干和脊髓
②参与反射的中枢是大脑皮层
③引起反射的刺激必须是该感受器的直接刺激
③任何无关刺激都可变为条件反射的刺激
④反射弧是永久的、固定的
④反射弧是暂时的、易变的
⑤适应的范围小,只适应不变的环境
⑤适应的范围广,可以适应多变的环境
注:
(1)非条件反射属于先天性行为,条件反射属于后天性行为,动物越高等,条件反射就越复杂,占的比重越大。
(2)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是一种高级的反射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3)条件反射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对具体刺激(如食物的外形、气味、声音、光等)引起的,如“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等;另一种是对语言文字的刺激所发生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如“谈虎色变”等。
6.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比较
区别:
(1)在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中,如果是激素参与的调节,这种调节方式被称为激素调节。
(2)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对体内和体外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称为神经调节。
联系:
(1)二者都能调节动物的生命活动。
(2)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激素调节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之一。
(3)二者是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
7、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外膜
中膜
角膜——可以透过光线,有一定的折射作用
巩膜——保护眼球内部
眼球壁
虹膜——有色素,中央有瞳孔,可以透过光线
眼球结构功能
脉络膜——有色素,可以形成暗室
睫状体——有平滑肌,其收缩、舒张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视网膜
房水——水样液,位于角膜后,晶状体前,有一定的折射作用
——像双凸透镜,曲度可变,能折射光线
玻璃体——透明胶状物,可以透过光线,并有一定的折射作用
内膜:
——光感受器,有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内容物
晶状体
8、视觉的形成:
外界光线→_角膜_→房水→瞳孔→_晶状体(主要折射结构)→玻璃体→_视网膜_(形成倒立的缩小的物像)→_视神经_→大脑的一定区域(即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值得注意的是:
成像的场所并不是视觉形成的场所。
9、近视:
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_远_处的物体。
(远视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带_凸透镜)
原因:
晶状体调节负担过重,过度变凸不能恢复原状;眼球前后径过长_。
矫正:
带凹透镜
外耳:
耳廓、外耳道——收集、传导声波
中耳:
、鼓室、听小骨——传导声波
半规管
内耳前庭
10、瞳孔的调节——看近物或强光下,瞳孔会_缩小_,以减少进入眼内的光线量,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看远物或弱光下,瞳孔会放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线量,使视网膜能得到足够的刺激。
鼓膜
11、耳的结构和功能
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声音感受器,能感受声音的刺激
耳蜗
12、听觉的形成
外界声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复习 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