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感想作文十五篇.docx
- 文档编号:5469699
- 上传时间:2022-12-16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8.33KB
古诗词感想作文十五篇.docx
《古诗词感想作文十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感想作文十五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词感想作文十五篇
古诗词感想作文十五篇
从小,我就被古诗的那种韵味所吸引,因为它能带给我欢乐与喜悦,还可以让我感受到诗人的那种对写诗时抒发的种种感情。
元朝王旭写的踏莎行·雪中看梅花是我小时候读的第一首诗,踏莎行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属于仄韵格。
句中令我深刻的是“雪花全似梅花萼。
雪花不似梅花薄。
”,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和反衬手法,对梅与雪有所褒贬,借景抒情突出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我最喜欢的诗人是杜甫,它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
在艺术上,力倡“转益多师”,注意吸收融合各家之长,又坚持“别裁伪体”的批判精神,成就极高,以律诗和古体见长,具有“沉郁顿挫”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我最喜欢的是他的《江汉》一诗——“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首诗通过描写“落日”“秋风”,营造了雄壮、开阔的意境,而诗中的“心犹壮”“病欲苏”则让我读懂了诗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阔达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其次,苏轼也是我喜欢的一个诗人,在读过的诗当中,苏轼的诗是我读的最多的,它被号为“东坡居士”,而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是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豪放派词人代表。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作为杰出的词人,他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在诗歌上,又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宋四大书法家之一。
因此,我对苏轼既是崇拜,又是佩服。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
这首诗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
诗中又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苏轼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
我不知道读过多少诗词,也不知读过多少名人的诗篇。
但是,每位诗人都让我感受到不一样的感受和不一样的人生体会,有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思乡怀仁、怀才不遇、山水之情的浓厚思想,也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在这些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雄浑豪放的语言风格中,我在古诗词的海洋中成长长大。
我爱古诗词,因为他带给我无穷无尽的欢乐与喜悦,带给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人生启示,激励着我永远要向这些诗人一样,做一个有抱负的伟人。
从军行
【唐】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我的感想:
这首诗,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
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
“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了望台上。
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
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的季节。
时间又逢黄昏,“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也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我小学时,朗朗上口的诗句。
每当我情不自禁的朗诵出来时,那一望无际、白茫茫的雪好想就出现在我眼前,所有的山上,鸟儿们都飞走了,一只都看不到了。
所有的路上,没有行人的踪迹。
唯有老翁披蓑戴笠在船上,独自钓鱼,不怕冰雪的袭击。
我隐隐约约的感觉我的眼镜好像蒙上了一层雾,望向远方,老翁拿着鱼竿在默默的垂钓……
这时,我恍然间走进了古诗之中,那雪!
那山!
那水!
还有那位不畏寒冷的老翁!
这是一幅多美的江乡雪景图啊!
但是我最欣赏的还是那老翁身上的某种精神。
诗中,我站在岸边,望向远方的老翁,小船破破的在江上安安静静的……老翁一动也不懂,蓑衣上面早已染上白茫茫的雪花,斗笠上也是一片雪白。
我慢慢的走进他,他离我不远,我清楚的看到他岁月留下皱纹,一条一条的,胡子短而花白,不知是雪染还是……只见他动也不动,而这就是我所欣赏的!
那种坚持不懈、独来独往、不拘一格的精神。
我猜想老翁是这样的一个人吧……
我慢慢的从幻想中走了出来,我才发现我原来一直在梦中,梦醒了,雪停了,风也安静了,老翁也该回家了。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句诗是诗人柳宗元在《江雪》中的第一句。
想想看,一千座山上没有飞鸟的踪迹,都飞走了,路上没有一个行人,都因冬天的寒冷而消失,让人感到冬天的寒冷。
仿佛也让人看到了一片闪着银光的孤独的雪地,那儿好像没有任何生命迹象。
还有另一层的意思,“千”“万”这如此大的数目诗人都用了,可见诗人心中的孤独。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叶孤舟,在偌大的江里显得如此弱小。
一位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人,孤零零地坐在船上,在寒江大雪中钓鱼。
这位钓鱼之人就是柳宗元。
他因为政治之乱而被贬。
读了这句诗,可以想象到,那一幅孤独凄苦的寒江独钓图,以及他心中的不屈和不满。
可他能向谁诉说呢?
难道向这孤独的雪地诉说吗?
真是太可怜了。
仔细看看,将每一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千万孤独”,再进一步,在每一句诗的第一个字前用“千万孤独”分别填充,这样之后,上一句诗为下一句诗做铺垫,则是寒冷的冬天里,没有一个路人,一只鸟兽飞出,与他做伴,只有他一个,孤独地钓鱼。
王朝,官员被贬,现实太残冷。
柳宗元的诗,真令人感慨万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刚翻开课本,就进入到了古诗词的怀抱……
通过有感情的读,我知道了杜甫的这篇首诗写的是“雨”,诗人敏锐的抓住这场雨的特征,从各个方面进行描摹。
第一句写了下雨的季节,直接赞美了这场及时雨。
仿佛知晓人们的心思,在最需要的时候悄然来临。
后面三句集中写“夜雨”。
野外一片漆黑,只有一点渔火若隐若现。
诗人于是兴奋地猜测:
等到天明,锦官城里应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花儿在接受春雨的滋润后那欣欣向荣的景象。
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而且,这首古诗用了雨前、雨时、雨后的写法,其中,雨时写的最多,描绘了下雨时外面的景色和作者发生的联想。
我在诗海中遨游,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真好!
小时候,耳边总会听见“唐伯虎”的名字。
儿时天真的我,总以为他是一个大老虎。
大了才知,此人是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这是我最刻骨铭心的一句话。
这诗中的幽默气息,显现出了唐伯虎的独特。
他总能在不经意间,使人从心底发笑。
可谁又能明白这强颜欢笑下,他的孤寂和忧郁呢?
在生活中的唐伯虎却有超人之处。
也许在他人眼中唐伯虎是不符逻辑的;也许在家人的眼中他也是疯疯癫癫的,与济公有异曲同工之处;也许世人都不理解他。
但他依然用自己生命中那颗破土而出小瓜苗,来向世人展示:
他唐伯虎不过比别人看穿了一层生命的含义,这怒放的生命必将是人生的最高处。
唐伯虎疯癫吗?
也许他确实拥有着。
可是,他用疯癫看穿了所有。
什么善良与邪恶,什么正义与反派,什么亲情与背叛。
在他的眼中,这一切过眼烟云早已放下。
他为诗词奉献出了累累硕果。
如若你愿意。
我愿牵着你的手,一起去了解这个神秘而又独特的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王维的这首诗句大家可能都会吟诵,但唯有站在位于宁夏中卫地区、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黄河岸边的沙坡头放眼远眺,黄河、大漠、青山、绿洲尽收眼底,这一瞬,我们方能真正领略到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的隽永与情韵。
从青藏高原一路咆哮奔腾的黄河到了宁夏中卫地区突然作了一个华丽的290度大转身,变得宽畅温顺;携带下来的泥沙在这里沉积下来,诞生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而此时的黄河仿佛就是一位慈祥的母亲,用温暖的双臂轻轻怀抱着绿洲;而那哗哗的流水声就像一首动听的摇篮曲,轻柔得让人陶醉。
远处的青山是一条翠绿的围巾,四周的沙漠是一件金黄的毛毯,轻轻地盖在母亲的身上。
骑上骆驼向大漠深处走去,这里的沙子细腻、柔软,没有一丝尘土,清纯干净得无法想象,在阳光下泛着金灿灿的黄色。
沙子、沙子、还是沙子!
黄色、黄色、还是黄色!
近听,唯有驼铃“叮铃叮铃”地在寂静中轻吟着一曲“沙漠之歌”;远眺,偶尔能在干净的天空里看见几缕袅袅炊烟。
傍晚形如圆盘的夕阳的余晖洒落在平静的黄河河面上。
而王维却用短短的十字,以无比精练的语言,清楚生动地描绘了这美丽的景色!
所以,这十个字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永远令我陶醉,永远难以忘怀!
以前我一直认为诗呀词啊是女孩子的消遣,花花草草、凄凄切切,都是无病呻吟。
直到有一天,我打开一本书,岳飞大元帅威风凛凛地从南宋仗剑骑马而来,“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我发现原来宋词里有这样豪情万丈的英雄气概!
读着这首词,心里有一种激昂悲壮的情感,很快便把它背熟了。
“满江红”,透过这个词牌名,我仿佛看到满江是战死沙场将士们的鲜血在流淌,满江是失去大好河山的将士们的泪水在咆哮!
岳飞背上有母亲刻的“精忠报国”,他不负母亲的厚望,用三十多年的岁月报效祖国,功名利禄在他眼中不过是尘土,他看重的是八千里风餐露宿的理想追求。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遗憾的是,一代豪杰,功名未成身先死,但他的一声仰天长啸凝结在天地间!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风雨沧桑,岁月替换,英雄的警示提醒着年少的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珍惜少年时光,长大报效祖国。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上周五,我们学习了这首古诗,今天老师又无意间地让我们背诵。
我惊呆了……
老师刚提出要求后,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翻开了语文书,叽叽喳喳地背诵起来。
虽然在家中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但心中还是很害怕。
先看看还有多少个过后才该我:
“1、2、3、4、5、6、7、8、……还多,不怕。
”
“呀!
才一眨眼就快到我了。
”我开始慌了……到我了,我不慌不忙地站起来了:
“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我心里快急死了“春风不度玉门关。
”终于完了,我随即坐了下来,心中的大石头也落了下来。
在我的观察中,王俊舒让我觉得很佩服。
我先前看过许多人的站态,他们都是站起来就靠着桌子手扯衣角或拉着桌子。
可他一站起来就挺直了身躯双手熟练地放在了身后,显不出一点慌张……
从一首诗中,我看出了许多人的自信和胆量。
同时也锻炼了我。
雨天最是读古诗的日子。
鉴开半亩方塘,拉上雨做的窗帘,便弥漫起一派古典的诗意。
无需绿荫长椅的悠闲与舒适,谢绝鸟语花香的繁华与热闹,只让绵绵纷纷的雨,滋润饥渴的心田。
远离尘世喧嚣,甩掉一个“累”字,独自钻进属于自己的三味书屋,让倦怠了尘俗的眼睛,在古诗的字里行间休憩。
于是有相思泪,点点滴滴,湿了芭蕉;有故乡情,迷迷蒙蒙,笼上阡陌;有丝竹韵,淋淋漓漓,洒向驿路。
于是有客舍有柳色有溪水有蛙鸣;有杏花村有酒旗风有巴山夜有西窗烛;有水村山郭有天街皇都有野径黑云有江船明火;有牧童的短笛有渔翁的箬笠有前山的翠微有南朝的台楼;有含春泪的芍药有卧晓枝的蔷薇有夜上滩的鲤鱼有系垂杨的画舫舟。
于是老杜春夜吟哦,小杜清明问路;陆放翁卧听夜阑,僧志南杖过桥东;易安居士叹绿肥红瘦,诚斋主人赏荷心呈珠;张志和泛舟垂钓不须归,苏东坡淡妆浓抹拟西湖。
于是王勃在滕王阁上看“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的美丽,苏轼在望湖楼醉听“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的旋律,李攀龙在广阳山道中赏“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的壮景。
于是一首散发着稻花香的宋词,录下田野里最清亮最动听的歌,一首竹杖芒鞋演奏的穿林打叶曲,和着一蓑烟雨的豪爽,袅袅地唱了千年。
今天上语文课时,我们举行了一次古诗朗诵会。
老师先在屏幕上打出“古诗朗诵会”这几个艺术字,然后,又选出几位小评委,再宣布比赛规则:
以歌咏春天为主题,要求不但会朗诵,还要朗诵的有感情。
首先上台的是李若嘉,他大方、得体、有声有色的朗诵了两首古诗,获得了热烈的掌声;接着是张雨韩,她看上去一点也不紧张,她的声音如百灵鸟在歌唱,她的姿态像跳舞,真是精彩绝伦,声情并茂,她朗诵完了,同学们还陶醉在优美的古诗里,过了几秒钟后,台下才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后来是李宗林,他伴着音乐,有慢有快,有高有低,抑扬顿挫,也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和老师的表扬。
然后是“霄健组合”,他们一人一句,绘声绘色,让我们知道了团结就是力量……到我了,我走上讲台,心里咚咚地跳个不停,手心里都是汗,我自己给自己加油,才有所放松,然后我鼓足勇气,流利地朗诵了《春夜喜雨》和《绝句》两首诗,也得到了大家认可的掌声,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还有好多同学都上了台,一个比一个好,一个比一个棒。
评委们手忙脚乱,不知道谁才是第一……
这次古诗朗诵会真令我难忘!
开学后,老师新教了我们两首古诗,一首唐朝诗人杜牧写的《山行》,另一首也是唐朝的着名的诗人张继写的《枫桥夜泊》。
为了加深对古诗的印象,所以我编了两个故事来帮助记忆和理解,请看:
太阳公公爬上山
一天,太阳公公起床了,就爬山锻练。
爬到半山腰,看见许多小朋友也在爬山。
白云遮住的房子,在半路上还可以隐隐约约看见。
山路很陡峭,有的小朋友摔跤了,也有小朋友看了看天空白云在飘动,吓唬得不敢再爬山啦。
忽然,小朋友们停住了步子,观看树上半山的枫叶,觉得这枫叶比春天的鲜花更鲜红。
于是,太阳公公吟诗一首,以鼓励小朋友们: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小朋友们被诗中乐观上进的精神鼓舞,在太阳公公的陪伴下,一鼓作气攀上山峰。
月之姑苏夜船
月亮阿姨飘飘升上来了,看见乌鸦在鸣叫,渔船上的渔火星星点点,布满江畔。
江对岸在姑苏城外的寒山寺,清霜满天,枫叶落绿树枯,显得很冷清,很寂寞。
忽然,寺里悠然的钟声响了,倒把月亮阿姨吓了一跳,不想到这一刺激,还激出了月亮阿姨灵感,赶忙跑回去西边的家,挥毫写了一首诗: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路散落
一路流离
褪不去满心的思恋
只愿落叶缠绵人影不见
一路风雨
一路阻碍
断不了重归的夙愿
只愿生死离别泪花重现
轻柔雨点滴滴洒向心间
滋润了心中无边的眷恋
思则忧停则守
繁华落尽
只怨城头单飞燕
把我思绪带天边
直至消失断琴弦
失则悲悲则念
残花败柳
独骂秋风瑟瑟
让我愁绪堵心田
一路泪花
一路汗水
造就青春无悔岁月
却让爱恨割两边
等待奇迹再现
守候中发觉
旅途之悲责之切
湖南常德常德市第十一中学初三:
汤周
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通过悲愁的艺术来反照、净化人的心灵;通过享受简朴生活的教育,为中国文明保持了圣洁的理想,使人们得以获得一种情感的升华与更高一层次的富足与享受。
诗歌蕴藏着人类文明中最深刻的秘密。
林语堂先生说过:
“诗歌教会了中国人一种生活的观念,通过谚语和诗卷深切的渗入社会,给予他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
”
每个中国人,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
每一个中国人生命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当我们呀呀学语时,有如童谣般,在长辈们温暖的臂弯里,享受这古韵的美丽。
记得我在小的时候,最喜欢背的,就是语文书里的古诗,简单易懂,朗朗上口。
也许人的年岁渐长,我们越是需要这样一种温暖。
很多人会疑惑,时光走到了今天,诗对我们究竟是一种必需品还是一种奢侈品。
借用李商隐的一句诗来举个简单的例子吧: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与蜡烛,这日常生活中两个再简单不过的物件,通过诗歌,变成了我们可以寄托情感的意象。
其实,诗意一直都在,只不过我们的忙碌把它遮蔽了。
物质享受固然重要,但不注重精神层面上的追求,那再多的物质富足也将如浮云易逝。
诗意随时会醒来,但在它醒来的时候,我们要准备好一颗中国人的“诗心”来迎接它。
如果我们真的愿意相信诗意是中国人生命中的必需品,我们也许真的就可以过得诗意盎然。
如果我们愿意把自己交付给诗歌,也许可以循着美丽诗思,一路寻访到自己的心灵。
诗词之味,亦可从书中品。
捧于丹老师的《重温最美古诗词》,和于丹一起重温最美古诗词,回归自在大人生。
她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位学者,这本书也延续了于丹老师的独特风格,通俗易懂、妙语连珠并且能激起读者的共鸣。
我感觉,于丹老师的文字特别温柔,通过这本书不仅能够体会到中国古典文化的柔情与浪漫,而且对于我们鉴赏古诗、古词也挺有帮助的。
我们可以把它当做一本闲书,忙碌之余,静坐体味“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的场景。
它不是一本传统的诗书集,没有所谓的逐字逐句翻译,反而更像是一本散文集。
于丹老师以春风秋雨、明月斜阳等分类,凭借她自己对于诗词的感悟来讲解,于潜移默化中让我们欣赏到一首又一首的佳句名篇。
每一句诗词背后,每一个意象深处,都有着点滴的人生哲理。
然而结合现代人的思索,更会让人对于古诗所创造的美产生一种思慕之情。
还有一本,是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
傅雷说:
“中国有史以来,《人间词话》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匙。
”
《人间词话》的观点新颖,立论精辟,对中国的古典词话与美学等方面的赏析与评述精辟独到,在中国诗话与词话的发展史上堪称一部划时代的作品,被认为是晚清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文艺诗词与美学论著。
“词以境界最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书中提出的以“境界”说为核心的词学理论,在中西文艺思想交流融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人间词话》成书于1908年,与我们学校的历史可相比拟。
百年来的寂寥悲戚,早已在远去的风中飘散无踪。
再读此书,好似月下听花,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静静地感受那一份无声的悲喜。
当今浮躁的社会,需要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各种流行文化充斥的时代,国学之根不可在你我心中丢失。
诗词对于我个人的成长而言确实是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我也是从“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一路背着走过来的。
诗词让我在忙碌之余,得以让自己的精神拥有一片栖息地,守肉体与灵魂的满足、品人间的爱恨与情长、感自然的舒畅与淋漓。
它们总能于不经意间,让我顿悟些什么。
拿王国维先生的三境界说来举个例子。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现如今,我们这些所谓的学生,虽不能与“成大事业、大学问者”齐肩,但好歹也是漫漫学海的求索者。
我认为这三重境界是由深思到苦索,再由苦索到顿悟的这么个过程而递进的。
对于一个求索者,一个做学问者而言,首先要高瞻远瞩,认清前人所走的路,也就是说,总结和学习前人的经验是做学问的起点。
其次,应深思熟虑,认定了目标就要呕心沥血孜孜以求地去执着,不惜一切去实现、去追求。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与“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即是如此。
最后,没有千XX的上下求索,不会有瞬间的顿悟和理解。
只有在学习和苦苦钻研的基础上,才能够功到自然成而一朝顿悟。
这是我从这三句诗与王国维先生的这一境界说组合中读出来的,也许这一番个人之见会在我这漫长的求索之途中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大师所谈及的这三大境界将人生的轨迹阐述得如此透彻,没有经历过历练的人,不可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与思想的巅峰。
每个中国人的生命中都蛰伏着诗意。
何出此言?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每个中国人,读到诸如此类的颂明月之诗,必然会与乡愁作出一定的联系,这是毋庸置疑的。
就我而言,望着窗外已被渐凉秋风轻抚多日的木棉树上那葱绿中点滴透射而若隐若现的飘飘黄叶,我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在大观园沁芳亭边的花冢前埋葬落花的林黛玉:
谁会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我们骨子里流淌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血液,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诗词正是这五千年文明的沉淀,在世界联系日趋紧密的现当代21世纪,学一门外语固然重要,可是这诗词古韵乃中华文明之根,若舍本逐末,实为不智之举。
且诗词中的意象已经深入地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这明月,再比如说满喻离别之惆怅的折柳,再有甚者莫如前边所提到的“春蚕”与“蜡烛”。
其实,诗意真的是一直都在的,只不过就要看我们是否愿意去发觉罢了。
留学也好,移民也罢,我们是中国人,这是事实,故诗意当尤存。
诗词在今天,其妙用之广,非我一凡凡之辈在这儿用短短几千字就能道得明的。
愿为抛砖者,待引您玉来。
共赏诗词妙,品味大人生。
有一片海洋叫古诗。
那是怎样的一片海洋?
是静的,是动的,是那种不可读懂的深,还是那种一目明了的浅?
那一页页凝固心绪的尘封诗卷,是这片海洋中饱经沧桑的浪潮吗?
那浸润着满篇的淡淡惆怅,又该是点缀这片海洋的浪花中最美的一朵吧?
那是怎样的一片海洋呢?
那样波澜壮阔,"淡妆浓抹总相宜",似乎全部美丽都被一笔涂抹在这片海洋。
于是,在一次次接连涌起的风浪中,我看见了: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闲适乡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夜黄昏”的清雅意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凄凉边疆;“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孤独月夜;还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奔放大海……这样的景,浓缩在短短的几个字中,又怎能不让人对这片海洋心生喜爱呢?
有一片海洋叫古诗。
那是怎样的一片海洋呢?
那样含情脉脉,徜徉在每一次浪潮中,都禁不住和诗人那喷薄而出的情感共鸣:
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放潇洒;那“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欣喜舒畅;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凉弥漫;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断肠;还有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怀激烈……思乡情、爱国情、友情、亲情,每一种情,都给这些文字注入了生命的活力,每一种情都让我们再一次透过发黄的卷宗,触摸历史的心跳!
这,还是用笔写下的诗吗?
这分明就是诗人那一颗颗赤热的心啊!
这样的一片海洋,又怎能不让人为它的魅力倾倒呢?
有一片海洋叫古诗。
这是怎样的一片海洋呢?
这样装满智慧,仿佛是东方的“苏格拉底”在向人们宣告:
那“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提醒人们珍惜时光;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诉人们风雨后总见彩虹;那“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向人们描述戏剧性的人生;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向人们揭示认识本质的重要……这些道理,是那样的深入人心,因为它们是被世间风雨磨砺出的智慧结晶啊!
这份智慧,何尝不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份瑰宝?
这样的一片海洋,又怎能不让人对它心生敬意?
有一片海洋叫古诗。
那是怎样的一片海洋呢?
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因为这片海洋实在是太美,太精深,太博大,它永远以它的魅力隽永滋润着每个人心田,陶冶着每个人的情操!
我,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为它自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词 感想 作文 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