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docx
- 文档编号:5456229
- 上传时间:2022-12-16
- 格式:DOCX
- 页数:50
- 大小:105.62KB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
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倾听草木的呼吸
曹洁
①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
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
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
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②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
③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
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
④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
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
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腹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
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
花人两相映。
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
⑤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
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
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
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
“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
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
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
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
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
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
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
⑥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
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
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
它们在水边相依,在水里拥抱。
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
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
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氲,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
⑦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真纯的生命风度。
小时候盼望长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
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
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
⑧我不是树,但行走草木间,总能看见自己的灵魂,干干净净。
我在这世界里渐渐欢喜,散着长发,往深处而去,风不冷,只是远,远得吹不来暖,也带不走寒。
这是自然常态,也是人间常态。
⑨还有荷塘和竹林。
等着再暖一些,等着夏天来了,荷花会开,竹子也会青。
鸟儿也不甘寂寞。
它们在你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鸣叫,叫出三月的小欢喜。
我懊恼楼太高,树太低,站在窗前,伸长了耳朵,用眼睛聆听。
每每被鸟鸣诱惑,离开书桌,雀跃下楼,小院生长在土地上的欢腾立刻包裹了我。
夕阳从城市的高楼缝儿洒进来,院子沐浴在柔和宁静的光里,这光紧紧地包裹着院子的安宁与吉祥,外物难侵。
⑩这是一个相生共荣的院子,花树、鸟鸣、沉默的大师们。
这是小院的福气,更是我可以安居在小院的福气。
我愿自己也是这里的草木,生长在三月的土地上,每天发出一节一节上拔的声音。
哪怕一点点,一点点。
⑪三月,是春天最后的笙歌。
玉兰轻轻地为三月画了一个花朵的句号,又轻轻地带了一下,带出一抹一抹的绿,绿起人间四月天。
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缤纷惹人;四月则似青柳,绿葱葱地,教人如何不喜欢?
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
时间如舞台,一直在,在或不在的,是我们。
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
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⑫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
(选自《中国散文年选》,有删改)
(1)结合选文,说说标题“倾听草木的呼吸”的作用。
(2)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②段“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的含义。
(3)请简要赏析第④段中画线语句“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
(4)文章最后一段“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草木告诉了我们什么。
【答案】
(1)①运用拟人的修辞,表明对草木的关注、欣赏,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②交待文章的写作对象③点明写作内容④暗示文章的主旨⑤引起读者思考和阅读兴趣。
(2)“这么小”指的是院子本身的空间小;“这么大”既指这个小院丰富多彩的草木世界,又指小小的草木世界包含着丰富的精神世界,给人丰富的人生启迪(意近即可)。
(3)①“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花瓣舒展,花香浓烈;②“燃”以动写静,突出白玉兰花开得奔放,落得决绝;③运用短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④表达了作者对白玉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②以本真之心去欣赏草木之美,人就会青春长驻;③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④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
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解析】【分析】
(1)“倾听草木的呼吸”交待文章的写作对象“草木的呼吸”;点明写作内容“倾听草木的呼吸”;暗示文章的主旨;引起读者思考和阅读兴趣;运用拟人的修辞,表明对草木的关注、欣赏,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2)本句中的“小”是院子的空间小;“大”小院包含着丰富的人生。
据此理解,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即可。
(3)本题可以从比喻修辞、化静为动和句式的使用等角度结合语境分析作答。
“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花瓣舒展,花香浓烈;也可以从描写的方法的角度。
“燃”运用了动作描写,突出白玉兰花开得奔放,落得决绝;也可以从遣词造句的角度赏析,运用短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
表达了作者对白玉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理解本文的主旨,要结合文中作者对“草木”的描写,重点阅读最后一段文字,抓住“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
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从而理解“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
故答案为:
⑴①运用拟人的修辞,表明对草木的关注、欣赏,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②交待文章的写作对象③点明写作内容④暗示文章的主旨⑤引起读者思考和阅读兴趣;
⑵“这么小”指的是院子本身的空间小;“这么大”既指这个小院丰富多彩的草木世界,又指小小的草木世界包含着丰富的精神世界,给人丰富的人生启迪(意近即可);
⑶①“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花瓣舒展,花香浓烈;②“燃”以动写静,突出白玉兰花开得奔放,落得决绝;③运用短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④表达了作者对白玉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⑷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②以本真之心去欣赏草木之美,人就会青春长驻;③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④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
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
文章标题通常有概括主要内容、点明中心、作为行文线索、设置悬念吸引阅读兴趣等作用;
⑵本题考查语句的含义。
理解语句要在理解全篇的基础上进行,作者在小院的草木世界中感悟人生,引发许多感慨;
⑶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能力。
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
对于修辞,不仅能判断,而且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⑷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
此题需要在读文中提取作者的感悟,找到关键句,加以适当选择。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传递
池莉
①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②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
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
尽管他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
就在这时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③风更大了,她走到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④她轻轻摇醒小男孩:
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
男孩揉揉眼睛问:
阿姨,您丢东西了吗?
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
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
“这是您的吗?
”原来,小男孩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
⑤真是个好孩子!
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
她非常感动,问道:
“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
”男孩笑着说:
“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生活费呀!
”
⑥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
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利用放学时间出来捡废品。
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
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空饮料瓶还在。
她赶快从后备箱里搬出来,又拿出车内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
男孩开心地笑了。
⑦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
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
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
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做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
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⑧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
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
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
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
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
⑨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
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
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有删改)
(1)通读全文,根据下面提示找出表现她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
十分痛苦→①________→重拾希望→②________→十分感激
(2)第⑥段划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
有什么作用?
(3)选文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
(4)结尾画线的句子有什么深意?
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非常感动(或感到温暖);心急如焚
(2)插叙。
交代了小男孩贫苦的家境和捡废品的原因,突出了小男孩懂事、乐观的品质,为下文写“她”给男孩废品并资助他上学做铺垫。
(3)男孩善良、拾金不昧,捡到手机物归原主;他虽然家境贫寒,但是懂事、勤劳、乐观,放学后捡废品减轻家里负担;他知恩图报,懂得感恩,工作后不忘回报资助过他的人,在“她”身处困境时又反过来帮助“她”。
(4)男孩拾金不昧——“她”资助男孩——男孩知恩图报——“她”获助后继续资助更多贫困孩子,善心、爱心在他们手中传递。
结尾总结全文,照应题目(或点题),点明善心的传递可以温暖人心这一主旨。
(意思对即可)
【解析】【分析】
(1)阅读文本,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人物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尽量用原句原词。
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作答。
可依据文章第5段中的“她非常感动”和第8段中的“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提炼概括作答。
(2)文章第6段划线部分运用了插叙的手法,内容上,介绍了小男孩家庭情况及捡破烂的原因,起到补充交代的作用,突出了小男孩懂事、勤俭、乐观的美好品质。
结构上,为下文叙写“她”把废品送给男孩并资助他上学做铺垫。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3)从文中“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利用放学时间出来捡废品”“男孩笑着说:
‘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生活费呀!
’”“小男孩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做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等内容,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良(拾金不昧)、懂事、勤劳、乐观、知恩图报的人。
(4)语句“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内容上,揭示了善心、爱心在他们手中传递,点明善心的传递可以温暖人心这一主旨。
结构上,用“小火苗”“传递”等关键词语总结全文,照应题目,使文章的结构严谨。
据此理解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⑴①非常感动(或感到温暖);②心急如焚
⑵插叙。
交代了小男孩贫苦的家境和捡废品的原因,突出了小男孩懂事、乐观的品质,为下文写“她”给男孩废品并资助他上学做铺垫。
⑶男孩善良、拾金不昧,捡到手机物归原主;他虽然家境贫寒,但是懂事、勤劳、乐观,放学后捡废品减轻家里负担;他知恩图报,懂得感恩,工作后不忘回报资助过他的人,在“她”身处困境时又反过来帮助“她”。
⑷男孩拾金不昧——“她”资助男孩——男孩知恩图报——“她”获助后继续资助更多贫困孩子,善心、爱心在他们手中传递。
结尾总结全文,照应题目(或点题),点明善心的传递可以温暖人心这一主旨。
(意思对即可)
【点评】⑴本题是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考查。
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人物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尽量用原句原词回答。
⑵本题考查据需顺序的把握,注意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插叙的作用。
⑶本题的考点是人物形象描写与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
解题思路:
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⑷本题是对段落作用的考查,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内容是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充,或者引起下文。
结构上根据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同来区分。
思路:
这一段写出了…,突出了…,(这是内容)为下文…作铺垫。
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
文章开头:
引出下文,为…作铺垫。
营造了…氛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文章中间:
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为…作铺垫。
文章结尾:
总结全文,突出中心。
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紫藤萝瀑布
宗璞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
”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
”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
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
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
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是稀落的,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曾遗憾地想:
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⑩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⑪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什么让“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呢?
首段引人遐想,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B.②至⑥段,对花之“盛”的描摹从整体到局部,依次描写花瀑、花朵、花穗。
C.第⑧段回忆十多年前花的稀零,和眼前的繁茂形成对比,为下文写生命的思考铺垫。
D.从全文看,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
焦虑悲痛→宁静喜悦→振奋向前。
(2)结合语境,请从用词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划线词语。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3)文章托物言志,作者由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感悟到什么?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B
(2)示例一:
“挑逗”本义是逗引、招惹的意思,这里是贬词褒用,生动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的可爱与顽皮,和阳光相映成趣,突出了花色的耀眼和紫藤萝的勃勃生机。
示例二:
“挑逗”本义是逗引、招惹的意思,这里是贬词褒用,生动地写出了花色的耀眼和紫藤萝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花的喜爱(赞美)之情。
(3)作者感悟: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理解: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不幸终究是有限的、暂时的,而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作为学生的我们,难免会遇到挫折、失败,但我们不能被昨天的不幸压垮,应该像紫藤萝花一样,振作精神,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解析】【分析】
(1)B项“依次描写花瀑、花朵、花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依次描写的是花瀑、花穗、花朵。
(2)“挑逗”本义:
逗引、招惹。
语境义:
贬词褒用,也是拟人手法。
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色的耀眼与生机。
表达了作者对花的赞美之情。
答作用时,一定要答出词语对表达作者情感的意义或突出中心的作用。
(3)一问,可分析第⑩段“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句。
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花和人一样,都会碰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不应该害怕困难,而是应该去勇于面对困难。
二问,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稀落,遭遇不幸,过了这么多年,又开花,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这样生机勃勃,想到自然界生命的顽强和美好。
而人类也是如此,人类的生命长河并不因某个人的逝去而停止流动。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当我们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斗志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故答案为:
⑴B
⑵示例一:
“挑逗”本义是逗引、招惹的意思,这里是贬词褒用,生动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的可爱与顽皮,和阳光相映成趣,突出了花色的耀眼和紫藤萝的勃勃生机。
示例二:
“挑逗”本义是逗引、招惹的意思,这里是贬词褒用,生动地写出了花色的耀眼和紫藤萝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花的喜爱(赞美)之情。
⑶作者感悟: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理解: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不幸终究是有限的、暂时的,而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作为学生的我们,难免会遇到挫折、失败,但我们不能被昨天的不幸压垮,应该像紫藤萝花一样,振作精神,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⑵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注意 结合语境,从用词角度赏析词语妙处。
⑶本题考查写作方法的感悟归纳。
解答此题要在理解“托物言志”的基础上,找出本文是怎样做到“物”与“志”相联系的。
可以看出作者首先对景物观察细致,这是写作的前提;同时先写景再状物,这样抒情才有基础;还有就是描写景物要有感情,这样才能与志相联系。
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有文字记载,我国在三千多年前就开始栽培茶树。
商朝前,茶因珍贵而被当作祭品。
商朝后,茶发展成为贡品。
春秋时人们用茶树鲜叶做菜。
西汉时茶已成为一种商品。
进入唐代,饮茶渐成风气,并形成了中国的茶文化。
因为茶有着生津止渴、清心提神、清热解毒的养生及药用价值,再加上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茶在世界得以广泛传播。
传播有多种方式:
唐朝时,日本派使臣渡海前来学习中国文化,茶树种子和饮茶方法由此传到日本。
公元1618年,明万历皇帝派出公使将茶作为外交礼品,馈赠给俄国沙皇。
茶还作为重要的商品被输送到多个国家,公元十七世纪,航海业发达的一些欧洲国家,开始大量地从中国贩运茶叶至欧洲各国。
茶的传播时间图
材料二:
中国茶文化具有高雅的艺术性,其中的茶道艺术还蕴含着中华传统礼仪。
唐代的《茶经》中创制了茶道二十四器,标志着唐人饮茶已开始注重品饮艺术。
现代中国的茶道艺术更为典雅精致,包括赏茶、赏具、冲泡、奉茶、闻香、品茗等一整套程序。
其中奉茶环节,首敬在座长者,充分体现了中国“尊老敬上”的传统。
中国茶文化推动了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引进茶风俗、茶文化。
材料三:
“一带一路”是新时期我国政府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而茶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沿线各国通过各类茶事活动,以茶为媒,化解隔阂,进行贸易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构想的推进,中国茶文化将发挥更大的价值。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中国茶历史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栽培茶树。
B.进入唐代以后,饮茶渐成风气,并形成了中国的茶文化。
C.中国茶传播广泛,其中中亚、西亚国家是通过海路传播的。
D.中国茶文化将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中发挥重要作用。
(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请你简要概括中国茶及茶文化的重要价值。
(3)阅读材料一,请分别简要说明中国茶传播到日本和荷兰的情况。
【答案】
(1)C
(2)①养生及药用价值(或商业价值);②高雅的艺术价值与蕴含的中华传统礼仪价值;③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同发展的时代价值。
(3)①公元九世纪(或唐朝时),被派遣到中国学习文化的使臣传回日本。
②公元十七世纪,通过海运贩卖到荷兰。
【解析】【分析】
(1)C.从材料一“茶的传播时间图”可知中亚、西亚国家是通过陆路传播的,而不是海路。
故选C。
(2)材料一“因为茶有着生津止渴、清心提神、清热解毒的养生及药用价值”可见茶具有养生及药用价值;材料二“中国茶文化具有高雅的艺术性,其中的茶道艺术还蕴含着中华传统礼仪。
”可见中国茶具有高雅的艺术价值,蕴含着中华传统礼仪;材料三“沿线各国通过各类茶事活动,以茶为媒,化解隔阂,进行贸易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可见中国茶具有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同发展的时代价值。
(3)材料一“唐朝时,日本派使臣渡海前来学习中国文化,茶树种子和饮茶方法由此传到日本。
”可见唐朝时,被派遣到中国学习文化的使臣传回日本;“茶还作为重要的商品被输送到多个国家,公元十七世纪,航海业发达的一些欧洲国家,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部编人教版七 年级 语文 下册 课外阅读 理解 专项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