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公开课教案.docx
- 文档编号:5448976
- 上传时间:2022-12-16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6.70KB
穷人公开课教案.docx
《穷人公开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穷人公开课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穷人公开课教案
《穷人》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
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
”果真是这样吗?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穷人》,看看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是否如他们的物质世界一样“穷”。
(板书:
20 穷人)
2、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本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就列夫·托尔斯泰,大家都了解些什么?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老师补充: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伟大作家。
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
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托尔斯泰晚年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一篇短篇小说,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穷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
本文写的穷人指谁?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你感觉这些穷人怎样?
你还读懂了什么?
(3)按照以下提示把全文分成三部分:
(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抱回两孤儿,忐忑不安地继续等待→渔夫回家,主动提出收养孤儿)
2.检查自学情况
(1)本文写的穷人指谁?
(板书:
桑娜 渔夫西蒙)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
(2)你感觉这些穷人怎样?
(很善良)(板书:
善良) 你们还读懂了什么?
(师随机板书)
(3)把课文分成三部分,你是怎样分的?
(第一部分1——2自然段,第二部分3——11自然段,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感悟“穷”
1、师导语:
这篇课文课题是“穷人”,但文中未出现一个“穷”字,字里行间却“穷”意浓浓。
现在,就请大家再快速默读课文,并用笔画出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穷”。
(先自己读找,之后可以小组讨论,看谁找得又快有准。
)
2、现在让我们一起交流探究穷人到底“穷”在哪里?
(指名反馈,多角度感受穷人的“穷”。
)
⑴从屋内的摆设看出“穷”。
“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
⑵从孩子的吃、穿看出“穷”。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
“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
”
⑶从桑娜和渔夫的忙碌看出“穷”。
“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
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呼,感到心惊肉跳。
”
“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
“‘糟糕,真糟糕!
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
倒霉,倒霉!
天气可真厉害!
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
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
’”
(教师小结、过渡:
)渔夫每天早出晚归地捕鱼,即使是在风暴袭击的恶劣天气里,仍冒着寒冷与危险出海;而桑娜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即便他们这般勤劳,也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而且吃的只是黑面包和鱼,足可见他们是多么的穷苦,简直是在煎熬中度过。
而邻居西蒙穷得没钱看病,只能死去,这穷苦的生活真令人心酸啊!
不过穷是很穷,但桑娜家的小屋里却充满温馨。
3、从文章的什么地方可以感受到桑娜家的温馨呢?
(指名读)重点指导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读完了能不能谈谈你的体会?
(2)文中有两个词语准确地形容了这个渔家小屋(“温暖”“舒适”)正是这两个关键词,概括了小屋的特点。
(3)理解句子: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
“温暖”是指炉火未熄灭,与外面的寒风呼啸形成对比。
“舒适”是指地面干净,食具闪亮,孩子安睡,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形成对比。
通过这些对比,我们能体会到什么?
(体会桑娜的勤劳能干,也体会渔夫一家的生活虽艰辛,却也很温馨。
)这就是环境描写的作用!
4、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四、感悟环境描写的妙处。
1、在母爱的包围之下,即便生活穷苦的孩子们总能安静香甜的睡着。
这篇小说中多处出现描写孩子们睡觉的句子。
(师生一起寻找课文中描写孩子们睡觉的句子。
共找到4处)。
让我们将这四处描写孩子们睡觉的内容再梳理一遍,再次走进这个温馨而动人的故事,再次感受作者的匠心独运。
(师引读1)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生读:
)
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师引读2)桑娜去探望那个生病的女邻居西蒙,她猛地推开门,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
她一动不动——(生读)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
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
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睡得正香甜。
(师引读3)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生读)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师引读4)桑娜忐忑不安地等待着丈夫归来,告诉他西蒙死了的消息。
渔夫严肃、忧虑,他让桑娜快去把两个孩子抱回来,桑娜一动不动,说——(生读)“你瞧,他们在这里啦。
”
桑娜拉开了帐子。
2、师:
外面那么黑,那么冷,小屋里那么舒适,那么温暖;生活那么贫穷,那么艰难,孩子们睡得那么安静,那么香甜。
运动鲜明的对比,正是托尔斯泰又一高明之处!
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
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么的贫穷、艰苦,但他们却顽强地生活着,用自己辛勤的付出维持着生计。
渔夫为了一家人甚至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与风暴出海打鱼,生活的艰辛几乎把他们逼到了绝境。
然而,就是在这般艰难的情况下,渔夫和桑娜还是主动收养了邻居的两个孤儿,我们等下节课再来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
五、课后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和描写环境的句子。
2、熟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9、穷人
渔夫桑娜西蒙
穷人很穷
勤劳、温馨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穷人》,大家齐读课题。
请同学们回忆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
(桑娜渔夫西蒙)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
2.(课件出示)下面让我们一起完成下面的填空,再次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艰辛与困苦,体会穷人的“穷”。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桑娜沉思:
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 和 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 填饱肚子。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跑来跑去;吃的是 ,菜只有 。
3.(过渡):
上节课,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在沙俄专制制度下的穷人——真穷!
(师板书),一起读!
我们还走进字里行间,感受到了穷人虽然很穷,但他们拥有勤劳的品质.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穷,而且自己已经有了五个孩子,为什么还要主动收养两蒙的孩子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述,走进桑娜和渔夫的内心地界,去感受他们那高尚而美好的心灵。
二、 走进心理,体会品质
(一)、进入桑娜的心理,体会她善良。
1、快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画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儿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
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
★“不,没有人!
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
2、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来形容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
(忐忑不安)
①理解“忐忑不安”:
指心在上上下下的跳,形容心情不安定。
忐忑,心神不定。
②下面我们来读读第一个的句子。
讨论:
“这样做”是指怎样做?
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
(“这样做”是指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把他们抚养成人。
)我们来看看,第7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写什么?
我们发现,从桑娜看到那两个熟睡的孩子,到她把孩子抱回家里,作者托尔斯泰没有写一句话。
这说明什么?
也就是说,桑娜是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和考虑就把孩子抱回了家。
这样的举动完全是出自于——本能,什么本能?
(善良的本能)因为这善良的本能,所以她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非这样做不可”,把这句话换个说法就是——必须这样做;一定得这样做!
是因为桑娜在当时的情形下,没有做过多的考虑,只知道自己应该也必须这样做,才能挽救那两个孩子。
看似矛盾的文字背后,是桑娜善良天性的自然流露。
(板书:
善良)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
3、(过渡):
虽然桑娜本能地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中。
但桑娜经历了一番内心的挣扎。
同学们,读一读这番话,读着读着,你读出了桑娜内心里有什么?
(大屏幕出示句子““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揍我一顿也好!
”)
A:
指名说。
预设:
生:
我读出了她心里的担心,她担心丈夫回来说她,因为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生:
我读出了自责,他说已经够他受的了……
生:
我还读出了她暂时的平静,这里说“不,还没来!
”……
(担心,害怕,自责,恐惧、欣慰……)
师:
此时的桑娜时而担忧,时而自责,时而紧张,时而害怕,心神不宁,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忐忑不安)。
B:
除了这句句内心独白,你还能从这段话中的什么地方看出桑娜的忐忑不安?
(省略号)连续运用省略号,让你感受到了?
(桑娜心里活动的时断时续,凸显忐忑不安。
)
字词句逗总关情啊。
能把这段忐忑不安的内心独白读好吗?
指名读,相机评,再读。
C:
理解词语:
自作自受。
“自作”在文中指擅自做主张,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
“自受”在文中指让丈夫揍我一顿。
D:
从桑娜的忐忑不安到最后下定决心,你对桑娜又有了怎样的认识?
(桑娜是一个极其善良的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
E:
桑娜是这样忐忑不安,但她还是决定收养两个孩子。
告诉老师,这样做对生活原本十分艰难的桑娜意味着什么?
预设:
(生自由说)
生活会更加艰难;丈夫和她可能会受更多苦;……
F:
是啊!
对于原本生活贫穷的桑娜来说,可能会更加艰难。
但桑娜宁愿自己被丈夫揍一顿也要收养这两个孩子。
(指名说)桑娜宁愿自丈夫……也……;
桑娜宁愿五个孩子……也……
桑娜宁愿自己的家……也……;(指名说)
桑娜的善良就体现在这一段内心独白中。
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这就是托尔斯泰这位文学巨匠的高明之处。
G:
让我们一起读读,来走近善良的桑娜。
齐读句子。
4、(过渡):
为了挽救西蒙的两个孩子,做好挨揍准备的桑娜又开始犯愁着该怎么对丈夫说这件事情。
①朗读第三个句子。
②体会句中省略号的用法。
(句中的省略号表示桑娜陷入了沉思之中。
)
5.教师小结。
桑娜是多么善良,多么富有同情心啊!
为了帮助两个无辜的孩子,她宁可自己受苦受累。
而作为桑娜丈夫的渔夫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渔夫回来后与桑娜的那一段对话吧。
(二).品读对话,进入桑娜与渔夫的心理,体会渔夫的善良。
1、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中的对话部分。
2、找找:
对话中几次写到沉默?
并联系上下文想象:
桑娜和渔夫为什么沉默?
在沉默中他们各自会想些什么?
⑶指名反馈,集体交流。
第一次沉默是他们身处困境,却遭遇恶劣天气的无奈与苦闷。
第二次沉默是他们对于邻居西蒙惨死,留下两个无辜的幼儿而感到难过与沉重。
3、教师过渡:
刚才,我们在体会桑娜品质时,抓住了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段。
那么,要体会渔夫的品质,你认为应该抓住哪个段落来体会呢?
4、指名发言,出示句子。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嗯,是个问题!
”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快去!
别等他们醒来。
”
①指名朗读句子。
②议议:
渔夫的脸为什么变得严肃?
他忧虑些什么?
(西蒙死了,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确实是个严重的问题,但无论如何孩子是不能和死人呆在一起的,总要有人抚养。
可是自己现在的生活已十分艰难,如果再添上两个孩子,往后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
③说说:
渔夫经过一番简短的考虑,最后作出了一个什么决定?
(把孩子抱来,一家人熬下去。
)
④渔夫的话中有一个词让我们听来既心酸又感动,哪个词?
熬换个词语还可以说?
(挺、度、撑、顶、坚持、克服……)一个“熬”字让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自由说)
(体会:
“熬”是极度忍受的意思。
反映了渔夫明知困难大,却宁愿自己多受苦,也要帮助这两个孤儿的善良而美好的心灵。
同时,也表现了渔夫的坚强,虽身处困境,却相信一定能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
、用“宁愿……也……来说”就是——(生再说)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渔夫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劳动,准备受更多的苦!
、寥寥几句对话,又让善良的渔夫跃然面前。
师生合作读24自然段。
老师读叙述的部分,你们读渔夫的话。
我是你们的陪衬。
(三)、走近临死前的西蒙,感悟“伟大的母爱”
1、师过度:
是的,不要等孩子们醒来。
此刻,让我们再次把目光投注到西蒙死去后的那段场景描写,默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想一想,这一段当中的哪些细节深深地触动了你的心灵?
拿起笔画出来。
2、交流:
通过重读,有哪些细节深深地触动着你的心?
生自由说。
预设:
(1)“盖着旧衣服”“蜷缩身子”“靠在一起”时,你也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2)“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们的呼吸均匀而平静,他们睡得正香正甜。
”(弥留之际,还不忘拿自己的衣服盖在孩子身上,不忘用旧头巾包住孩子的小脚,多么善良的母亲!
多么伟大的母爱!
板书:
伟大的母爱
3、同学们,还是在这段话中,老师留意到一个细节,我们来看——“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你觉得这个母亲想要抓住的是什么?
(生自由说)
4、难道西蒙在临死前,她就未曾想到过把孩子托付给桑娜吗?
也许同学们没有深入地去想过这个问题。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西蒙在临死前,一定愁肠百结、百感交集。
她可能在想些什么?
(生思考后自由回答)
我们在读《穷人》这篇课文的时候,最容易忽略的就是这个可怜的母亲。
其实,她爱孩子,也爱邻居——她多么希望邻居能收养她的孩子,但又不愿意把负担转嫁给邻居。
这个容易被忽略的穷人,同样非常了不起!
她身上拥有——(师指黑板:
勤劳善良伟大的母爱)
(四)、品读结尾,再次体会人物品质。
1、课文的结尾耐人寻味。
(课件出示)“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
不愿意吗?
你怎么了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帐子。
”
(此时,丈夫和自己想到一起了,桑娜如释重负,外表平静而内心激动。
因此,平静而欣喜地吐出那样的话,做出那样的动作“在这里啦”的“在”字是语句的重音所在,它饱含着桑娜“一块石头落了地”的轻松心情和“你不用催了,我已经这样做了”这样的潜台词。
)
3、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们还会说这些穷人真穷吗?
这个板书我们可以怎么改?
(板书:
穷人不穷)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
是啊,内心贫穷的人才是真正的穷人。
托尔斯泰当时所处的社会,沙皇专制统治,贵族阶级道德败坏,贫苦农民却葆有高贵的精神。
如我们所看到的文中的桑娜、渔夫还有西蒙,他们虽然很穷,但他们拥有勤劳、善良和伟大的母爱。
高贵的精神与灵魂才是永恒的财富!
所以,我们才会这样由衷感叹——(指板书:
穷人不穷!
)
2.想象:
渔夫一家今后的生活会是如何。
四、作业设计
(课后小练笔):
请同学们大胆想象和创造,续写《穷人》。
但续写时要把握故事情节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无论最后发展成什么样子,主线不能变,人物的思想品质不能发生本质的变化。
五、板书设计
9、穷人
桑娜渔夫西蒙
勤劳、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伟大的母爱
穷人不(穷)
补充:
《穷人》一课省略号的用法
省略号的用法主要有五种:
1.表示说话的断续。
2.表示列举的省略。
3.表示说话的中断。
4.表示语意未尽,让人思索,行文情景的省略。
5.表示引文的省略。
《穷人》这篇课文里作者使用了十三个省略号,弄清每处省略号的用法,有助于我们体察人物的内心活动,了解人物特点与高尚品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加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一处:
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10下,11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这里的省略号表示略去的是古钟敲击声递增的次数。
表明丈夫在大风暴的天气出海打鱼,深夜未归。
为着丈夫的安全,桑娜内心十分焦虑。
时间已经过了11时,她在焦急地等待丈夫归来。
第二处: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5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
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嗯,揍我一顿也好!
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人物内心活动的内容时断时续。
说明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安顿好后,面对家庭现实,内心充满了矛盾,她的思绪既不连贯,也没有了条理。
她首先想到丈夫抚养5个孩子的艰辛,现在又多了两个孩子,这不是雪上加霜吗?
可能是什么声响使她以为是丈夫来了。
‚我可怎么对他说呀?
他会答应吗?
‛在断定丈夫还没有回来时,她责怪自己了:
明明知道丈夫承担不了,为什么还要抱他们过来呢?
今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呀?
这7个孩子能养得活吗?
接着,她猜测丈夫会打她,但她一点不后悔,心里反倒安定下来:
谁让我这么做了!
既然已经抱来了,就由他打吧!
自己受点皮肉苦不算什么,只要这两个孩子有了着落。
我挨顿打也值得了。
我也心甘情愿了。
这一段桑挪时断时续的内心活动:
有惊恐、有同情、有忧伤、有自责、更有为救人之难而勇于承担一切后果的决心。
由矛盾到平静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对表现她的品质特点起着重要作用,充分表现了她对西蒙一家的关心及心地善良的品格。
第三处:
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家,你在家里做什么呢?
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语意的跳跃。
渔夫庆幸自己没有在海上遭遇不幸。
他刚从海上惊险境遇回忆中回过神来,注意力就转移到了妻子身上。
第四处:
‚桑娜脸色发白,说:
‘我嘛……缝缝补补……’‛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说话结结巴巴,欲言又止。
听到丈夫发问,桑那非常紧张,原想说出抱来两个孩子的事,但又顾虑重重,所以说话吞吞吐吐,在紧急之中用‚缝缝补补‛搪塞过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穷人 公开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