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堤施工.docx
- 文档编号:5448714
- 上传时间:2022-12-16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176.07KB
路堤施工.docx
《路堤施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堤施工.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路堤施工
4.1.1.4.4.路堤施工
本标段路基工程无高路堤,最大路堤填筑高度仅15米,总填方60.2788万m3,大部分选用路堑挖方土移挖作填,少部分填料从取土坑取土或利用隧道弃碴。
4.1.1.4.4.1.填料要求
填料分类应以铁道部现行的《铁路路基施工规范》的规定为准,各种填料的分类、鉴别与试验应按该规范“4路堤″及附录B的规定办理。
基床的填料应优先采用路基A组填料,选用B组填料时,粒径不得大于15cm,其塑性指数不得大于12、液限指数不得大于32%。
基床填料及压实标准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基床填筑前,应对下承层按质量标准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基床施工。
其他要求按基床以下路堤施工一般要求执行。
路堤基床以下部分的填料按下表规定选用,压实标准应符合“基床以下路堤压实标准表”的要求。
基床以下路堤填料使用范围
填料类别名称
条件说明
不浸水部分
浸水部分
岩
块
硬块石
宜
宜
软块石
不易风化
宜
宜
易风化,非泥质岩石
可
可
易风化,泥质岩石
可
不宜
严重风化
不得
不得
粗
粒
土
漂石土、卵石土、碎石土、砾石土
非渗水土
宜
不宜
渗水土
宜
宜
砂粒、砾砂、粗砂、中砂
宜
宜
细砂
采取防止振动液化措施
可
可
无防止振动液化措施
不宜
不得
粉砂
采取防止振动液化措施
可
不宜
无防止振动液化措施
不宜
不得
粘砂
宜
宜
细粒土
砂粉土、粉土、砂粘、粉粘土
宜
不宜
粘粉土、粘土
不得
不得
有机土
严禁
严禁
基床压实技术标准
填料
厚度
压实标准
细粒土
粗粒土
碎石土
A、B组填料
1.8~2.5米
地基系数K30(Mpa/m)
≥110
≥120
≥150
压实系数K
≥0.95
---
---
孔隙率n(%)
---
<20
<20
基床以下路堤压实标准
1
填料
压实标准
细粒土
粗粒土
碎石土
A、B、C组填料
地基系数K30(Mpa/m)
≥90
≥110
≥130
孔隙率N(%)
----
<25
<25
压实系数K
≥0.9
2
零填段
压实系数K
≥0.95
地基系数K30
≥110—150Mpa/m
注:
K为重型击实标准。
使用不同填料填筑路基时,各种填料不得混杂填筑,每一水平层的全宽应采用同一填料。
渗水土应填在非渗水土上时,非渗水上层面应有向两侧的4%的横向排水坡。
细粒土和粉砂、粘砂土填土的压实应在其接近最优含水量时(Wopt+2%~Wopt-3%)进行。
当其含水量过高时,应采取疏干、松土晾晒或其他措施:
当含水量过低时,应加水润湿,加水量mw(t)可按下式估算:
式中:
ms—拟加湿填料的湿重(吨)。
w、wopt—填料的天然含水量,最优含水量(重型击实试验)
4.1.1.4.4.2.路堤本体施工
4.1.1.4.4.2.1.填土路堤
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土分为细粒土、粗粒土、碎石土三大类,其填筑压实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填筑压实工艺流程见下图:
基底处理:
首先划分作业区段,划分作业区段落的原则是保证施工互不干扰,防止跨区段作业,每一作业段以200~300米为宜。
其次清除基底表层植被,挖除树根,作好临时排水设施,在原地面坡度陡于1:
10的地段应先开挖搭接平台,进行台阶处理,搭接平台的宽度不小于2米。
其后进行基底平整和碾压,并根据不同的地表土用不同的试验方法进行基底试验,经检测合格后方能填筑。
分层填筑:
采用按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压实方法。
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填筑虚铺厚度按照试验段确定的参数进行控制。
如铲运机施工可按松铺厚度一次到位;如采用自卸车卸土,应根据车容量计算堆土间距,以便平整时控制厚度均匀。
为了保证边坡压实质量,填筑时路基两侧应各加宽40~50厘米。
摊铺平整:
填料摊铺平整使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进行终平,控制层面无显著的局部凸出。
对于渗水填料,平整面在做成坡向两侧4%的横向排水坡。
为有效控制每层虚摊厚度,初平时应用水平检测仪控制每层的虚铺厚度。
洒水晾晒:
细粒土和粉砂、粘砂土填料碾压前应控制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2%~+3%范围内。
当填料含水量较低时,应及时采用洒水措施,加水量可按一般规定中加水量公式,洒水可采用取土坑内提前洒水闷湿和路堤内洒水搅拌两料方法;当填料含水量过大,可采用取土坑挖沟拉槽降低水位和用推土机松土器拉松晾晒相结合的方法,或将填料运至路堤摊铺晾晒。
碾压夯实:
碾压前应向压路机司机进行技术交底,其内容包括碾压起讫范围、压实遍数、压实的速度等;根据填料的不同和路堤的不同部位,必须采用大吨位重型振动压路机(自重15吨以上,激振动40吨以上)进行压实,压实顺序应按先两侧后中间,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压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
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2米,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应在0.4米;非绿化区边坡压实采用挖掘机改装的夯实设备进行边坡夯实,对于设计有绿化要求的坡面采用人工夯拍与种植植被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检验鉴证:
试验人员在取样或测试前必须检查填料是否符合要求,碾压区段是否压实均匀,填筑层厚度是否超过规定厚度。
填料复查按下表规定的试验项目及频次执行。
填料复查分类试验项目、频次
填料类别
试验项目、频次
颗粒
级配
液塑限
相对密
度试验
击实试验
大于5mm颗粒的单位体积重
细粒土及粉砂、粘砂
1000
5000~10000
1000
5000~10000
1000
5000
粗粒土(除粉砂、粘砂外)
500
10000
1000
10000
500
10000
注:
表列数字表示应做一次试验的填筑体积(立方米),横线以上表示用于基床,横线以下表示用于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堤。
路基填土压实的质量检验应随分层填筑碾压施工分层检测。
其中细粒土压实度检测采用核子密度湿度仪,检测前在与灌砂法做对比试验(以灌砂法为基准),并定期标定;粗粒土、碎石土的压实质量采用K30承载板试验方法进行检验,检验设备选用配备计算机自动处理系统的K30试验车,达到快速、准确检测的目的。
对于细粒土填土压实质量除进行压实度检测外,应同时进行K30试验。
检验、试验的质量标准及频次见下表。
如遇土质不均匀填料(规范允许的)我们将采用压沉值控制压实度,以对K30试验结果进行复核对比。
基床以下路堤压实质量检验标准、频次
检查项目
检验标准
细粒土
粗粒土
碎石土
频次
K30试验
K30
(Mpa/m)
≥90
≥110
≥130
每填高约1.2米,200米范围内检查2点,中间1点,距路基边1米处1点。
孔隙率试验
N(%)
<25
<25
每填高一层,100米范围内检查6点,边上4点,中间2点
压实度试验
K
≥0.9
路基每层填筑压实质量经按规定检验达到设计及验标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填筑施工,否则应下达质量不合格通知单,要求重新压实,直到合格为止。
路基整修:
包括路基面的排水横坡,平整度,边坡等整修内容,路基整修应严格按照设计结构尺寸进行,对于加宽部分液压在整修阶段人工挂线清刷夯拍,路基整修应达到下表的检验标准要求。
路基外形尺寸检验标准、频次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范围
频次
纵断高程(mm)
±50
每100米用水准仪检查5点
中线平面(mm)
±5
每100米用经纬仪检查5点
宽度(mm)
设计值
每100米检查3处
横坡
±0.5%
每100米检查2个断面
边坡
≯3%的设计值
每100米检查3处
平整度(mm)
土质≯15
石质超过50但不得大于100的点数不能超过2点
每100米用2.5米直尺检查10点
4.1.1.4.4.2.2.填石路堤
本标段路堤填料有大量路堑挖方和隧道弃方石碴可资利用,基床以下可用合格的石碴料分层填筑压实。
4.1.1.4.4.2.2.1.填料要求
填石路基填料应按规定要求进行鉴别和试验,一般应采用级配较好的硬质岩块,严重风化的软石不得用于路堤填筑,易风的岩块不得用于路堤浸水部分,每层石碴压实厚度不大于0.3m,其中块石最大尺寸不得大于0.15m,不同石碴的填料应级配填筑。
4.1.1.4.4.2.2.2.压实要求
石碴压实应采用振动碾压实,压实参数可参考下表进行现场试验,以便确定压实参数。
填石路堤压实试验参考参数
地基系数K30(Mpa)
填料虚铺厚度(m)
振动碾压实遍数
自重12t激振力20t
自重15t激振力34t
≥150
0.3
8~9
6~8
≥130
0.3
7~8
5~7
4.1.1.4.4.2.2.3.工艺流程
填石路基压实工艺流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四个主要区段、八个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4.1.1.4.4.2.2.3.1.准备阶段
施工准备:
测量放线,组织有关人员学习设计文件,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根据填料和施工机械编制施工组织,建立土工试验室,做有关土工试验,准备好现场质量测试仪器设备。
基底处理:
对路基基底进行处理,处理方法同填土路堤。
4.1.1.4.4.2.2.3.2.施工阶段
施工时应依据施工组织设计,各区段依次循环作业,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步作业。
边坡码砌:
边坡码砌与填筑石碴同时进行,到填筑第二层时进度应超前,每层边坡码砌要在碾压前完成(如下图所示)。
分层填筑:
必须严格控制填筑厚度,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0.3m,填筑时对大于0.15m的石块要改小或清除出去,并避免大块集中造成孔洞。
填筑时应安排好运行路线,专人指挥卸碴,水平分层填筑,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央。
摊铺整平:
整平石碴是保证压实效果的重要环节,整平要注意路基在纵向和横向填筑比较均匀,整平一般使用推土机初步整平,再用平整机摊铺平整。
振动压实:
压实功能及压实方法是压实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采用重压实机械,振动压实时运行速度为一档效果较好,碾压先从路两侧向中间逐步展开,碾平时行与行之间要有三分之一的重叠(约0.4~0.5m),两个填筑段之间要保证有1~1.5m的重叠量。
检验签证:
质量检验应包括填料及填筑厚度、平整度、K30值三个内容。
4.1.1.4.4.2.2.3.3.整修验收阶段
局部不平整地段要修整,用水准仪检验路基面标高,检验路基面宽度。
4.1.1.4.4.2.2.4.质量控制
石碴料压实质量用K30控制,要求达到下表要求:
填料
使用部位
压实标准K30
自检频次
复检频次
岩块
路堤本体
≥130MPa
每填筑层,100m范围检测5点,梅花形布置,中间1点,距路基边2m处4点。
每填筑层,20%的自检数量,位置任选。
基床底层
≥130MPa
4.1.1.4.4.3.基床填筑
基床的施工质量是路基工程的关键,应加强控制。
基床填筑压实工艺,按照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压实工艺流程组织进行,但须注意如下事项:
在施工准备阶段,应做好对基床底层下承层的质量检查与验收。
基床压实的质量检验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检查项目
检验标准
细粒土
粗粒土
碎石土
频次
K30试验
K30(Mpa/m)
≥110
≥120
≥150
每填约0.9米,200米范围内检查2点,中间1点,距路基边1米处1点。
孔隙率试验
N(%)
<20
<20
每填高一层,100米范围内检查6点,边上4点,中间2点。
压实度试验
K
≥0.95
基床由表层与底层组成,总厚度2.5米,表层厚度与底层厚度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即:
表层厚度为0.6米,底层厚度为1.9米。
路基基床表层分2层填筑,底层分7层填筑,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每层施工工艺流程分四区段八流程填筑,如下图所示:
4.1.1.4.4.4.预留沉落
填筑路堤应考虑施工时和竣工后路堤本体的压缩与固结,可根据堤高、填料种类及压实条件,并结合施工季节及延续时间,适当预留沉落量。
路堤交付铺轨时,应考虑线路纵坡及与相邻路基或桥台的顺坡连接,适当调整预留沉落高度。
路堤预留沉落量的取值:
对于堤体填土压缩量,可按平均堤高的0~0.2%预留沉落量。
预留沉落加高量的路堤坡脚位置仍按设计路肩高程测定;路基面应适当加宽,其边坡较设计坡度稍陡施工,以便路基面宽度在沉落完成后能符合设计。
对中心高度大于12米的路堤,应在施工期间选定代表性断面进行沉落观测,观测点宜分别布置在基床表面及以下堤高的1/3,2/3处。
根据观测结果,可适当地调整预留沉落量。
如填筑至基床底面时,观测点的时间—填高—沉落曲线表明沉落已趋稳定,预留沉落加高量可减少只按基床高度加高。
在站场中不适于预留沉落高度地段,应考虑提高填土的压实密度,或采取预留加速沉落的措施。
路基交付铺轨时,预留沉落加高的路基面应符合设计要求,必要时,预留沉落高度应作适当调整。
路基面的抬高,应向邻接的填挖交界或桥台以及预留沉落量较小的地段顺坡递减;递减的纵坡应不大于线路的最大限制坡度。
4.1.1.4.4.5.路基雨季施工
雨季施工地段,应先完成涵洞,并作好防水、防洪、排水工作。
尽可能不在雨季安排填方压实。
严禁在中雨或边绵雨天进行非渗水土填料的填筑施工。
雨季施工的每一压实层面均应作成3%的横坡排水。
路堤边坡应随时保持平整、不留凹坑。
收工前必须将铺填的松土压实完毕。
雨季填筑路堤;应根据使用机具的性能和数量,合理组织几个工点或几个工作面轮流作业,紧凑衔接,快速施工,不宜全面铺开。
雨后路基面经晾干处理后才能进行下步工序的施工。
4.1.1.4.4.6.软土路基观测
4.1.1.4.4.6.1.软土路基观测的主要内容
软土路基观测的主要内容有:
软基沉降、土的侧向位移、路堤填筑到极限高度后软基的沉降变化速率等,以及数据整理。
4.1.1.4.4.6.2.分层沉降仪埋设与观测
埋设要点:
观测的孔位要定位准确。
在定位点安装钻孔,钻孔直径为φ108毫米,深度达设计要求,成孔倾斜度不能大于1度,不能用水冲孔。
按照沉降管道的方法分一次接成或连接成几段,或逐节在孔口连接。
沉降管连接处应特别注意用胶带包裹,这样既可以防止泥水进入沉降管内,也可以保证管道外壁光滑,使得沉降不受阻碍的下到预定深度。
下沉降环时,一般2.0米一个,也可以根据土层的厚度来决定放置沉降环的数量。
下沉降环时,叉簧沉降环用送环器沿着管壁下滑。
此时,三个叉簧片受围成的直径只要稍大于管道直径就行了,到了埋设深度时,应尽量使叉簧片的弹性发挥到最大的,使三只叉簧片牢牢地插在壁上。
每埋好一个沉降环,都要用泥球或中粗砂回填,回填量可以根据孔深,孔径以及土质情况而定。
沉降环埋好后,应立即用沉降仪测量一次,对环的位置,数量进行较对,并对孔口高程进行测量。
把埋设情况记入考证表,考证表的主要原因内容为:
工程名称、仪器型号、生产厂家、量程、仪器系数、沉降管编号、位置、孔口高程、深度、埋设方式、埋设环数、埋设日期、人员等。
观测及资料整理:
每次观测时,用水准仪测出管口高程,再用电磁式测头(电磁探测器)放入孔内,接通电源,当测头遇到环进,指示灯亮(或发出音响),即可读出孔口至测点距离,依次自上而下逐点测定各测点从管口至沉降环的距离,换算出相应各测点的高程,按公式算出各测点的沉降量。
每次观测均应对准管口固定位置读数。
测头应有护绳,以防测具掉入孔中。
当测完最后一个测点后,手提绳索,将测头提出孔管,亦而由下而上,逐点再作测量校核。
每次测量点需要重复二次,读数差不大于2毫米,到其平均值记入观测记录表。
每次测量结束,应立即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也可以用微机处理。
画出各分层沉降与深度的过程线,各分层沉降与荷载关系曲线,并随时间变化各分层沉降的关系。
这些参数对土体稳定,加荷速率和沉降速率的控制均起到重要的作用。
4.1.1.4.4.6.3.地表沉降仪的埋设与测试
埋设要点:
定位要准确。
开沟:
一般宽30厘米,深约40厘米,力求在一条直线上,并在沟底铺设一层细砂5~10米左右。
管道的连接与测斜仪管道一样,并予先在管道内放置细钢丝绳一根,用于测量时拉弦用。
埋设时,要注意方向,不能扭曲。
埋好后,在上回填土、砂料、压实,防止过往车辆压坏管道。
在二个出口处测管口的水平高程。
做好考证表的记录,主要内容包括:
轴向位置、孔号、二个孔口高程、管长、测量仪器型号、率定系数、埋设人员、日期等。
观测和资料管理:
测量时,先要做好仪器的率定工作。
在孔口水平处设置水平点,使仪器在孔口处调零。
测头、电缆、仪表三者的连接要正确。
测量时,一端缓慢地拉钢系绳,另一端缓慢地放电缆,使测头在管道内行走平稳。
拉绳放线二者动作要协调,最好配对讲机联络。
来回往复读数2~3次,在同一测点的数字力求准确,读差不得超过3″~5″。
每测量一次,在管道的二个出口处都需测水平高程。
测量结束,应立即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画出轴向沉降剖面图,并与荷载、预压时间、固结度、沉降速率一并分析。
及时将地表沉降与分层沉降相对照,把路堤土体的压缩和地基的变形区分开来,并最后推算出最终沉降值。
这种方法在填土表面不留痕迹,不影响施工。
4.1.1.4.4.6.4.沉降板的埋设与观测
沉降板是由沉降底板、测杆、套管、套管接头、套管盖板、测杆头组成。
沉降板采用400×400×5mm的钢板,测杆采用φ38×35mm的无缝钢管制成,一端为外丝,另一端为内丝,每根长50mm,套管采用φ89×4mm的无缝钢管或相应的塑料管。
其工作原理简单直接,放在地表的沉降板随地基沉降而下沉,通过连接在上面的测杆测量其高程,测杆高程减去杆长即为沉降板高程,每次沉降差即为地表沉降值。
在埋设点地面挖一50×50×20mm的土坑,坑内铺50mm左右的黄砂,整平压实,将沉降板平放在坑内,四周用黄砂填实并用水准尺校正使板面水平,再回填土整平压实。
将套管垂直套进测杆标于土面上,使其与测杆底板保持100mm以上,在套管四周用土堆实使其立稳。
用水准仪连接数日观测测杆的高程,确定初始高程。
当路堤开始填筑时,应保护好沉降板(杆)不受机械损坏,在沉降板周围1米范围内采用人工填筑压实。
沉降观测要求按三等水准规定测量,以二等水准规定进行校核,并定期校正基点的高程。
在填筑加荷期要求1~2天观测一次,一般施工期每周不少于2次,预压期每周不少于1次,或根据设计及具体情况而定。
测量结果及时计算整理,绘制各种图表供分析研究,决定下一步工作之用。
4.1.1.4.4.6.5.位移边桩的埋设与观测
位移边桩采用木制或砼预制,长度150厘米,截面为方形12×12厘米,如为砼预制,截面四角配置四根φ10钢筋,箍筋采用φ6,桩顶预埋带有十字基点的不易磨损的测头。
边桩的埋置深度为地表以下不小于120厘米,桩顶露出地面的高度为10厘米左右。
埋置方法可采用打入或开挖埋入。
要求桩周围回填压实,桩周上部50厘米用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定。
边桩主要测量地基土在地表的侧向位移情况,常埋置在路堤坡脚外2~5米处,当填筑开始后与其他观测仪器同步测量,一般用经纬仪或专门的游标读数。
每次测量结果要及时整理,并绘制各种图件,分析各相关关系,保证土体稳定起着重要的标志作用。
4.1.1.4.4.6.路堤施工技术质量措施
准确放样,采用全站仪测量放线,路基每填高3米左右收坡一次,防止超填,保证边坡平顺。
做好路基填筑工艺试验段,取得各种填料的填筑最佳参数,以指导路基填筑施工。
按“四区段、八流程″组织施工,确保工序清晰、流程合理、施工连续。
设备配置合理,保证填筑质量和各工序连续进行。
及时检测密实度,保证检测快速准确。
上下层采用不同的填料时,下层填料表面按要求做成相应路拱。
边坡夯实采用反铲挖掘机铲斗背夯拍,增加边坡密实度。
路基面、边坡面采用人工挂线平整,确保平整度和坡率。
基床表面需补填时,如补填厚度小于10cm,将原压实层翻挖10cm以上,再补填压实。
进入冬、雨季施工时,路基填筑严格按冬、雨季施工要求办理。
对需要控制地基工后沉降的软土地基处理地段,加强沉降观测。
4.1.1.4.5.过渡段施工
4.1.1.4.5.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施工
路堤与桥台过渡段有两种形式如图(a)(b)所示:
过渡段施工前,应根据工地实际情况采取桥台后的防排水措施。
过度段在软土地基上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分层压实厚度不大于0.2m。
压实标准满足K30150MPa/m和空隙率n20的要求。
过渡段在基底较好的地基上,采用A、B组填料填筑,分层压实厚度不大于0.3m,压实标准与基床相同。
过渡段桥台基坑应以混凝土或浆砌片石回填。
过渡段与桥台锥坡应同步填筑,碾压不易到位的边角处,宜采用小型夯压机械按设计要求分层夯压密实,分层压实厚度不大于0.2m。
过渡段两侧及桥台锥坡防护砌体,待路堤稳定后再施工。
过渡段与路基本体衔接处,路基本体挖成不小于2m的台阶。
铺设土工格栅时,先将碾压密实的填土表层平整,每幅搭接长度纵向0.3m,横向搭接0.12m,格栅铺设时应按紧,然后在其上填土。
并按图纸要求在台背处将格栅反裹在上层填土之上,反折长度5.0m。
平铺土工格栅后,严禁汽车直接行驶在格栅上。
4.1.1.4.5.2.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施工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设计有如下形式,如下图所示:
过渡段施工前,应根据工点实际情况,对横向结构物两侧采取防排水措施。
过渡段填方材料采用级配碎石或A、B组填料。
过渡段在软土地基上,采用级配碎石填筑时,分层压实厚度不大于0.2m,压实标准满足K30150MPa/m和空隙率n20的要求。
如过渡段在基底较好的地基上,采用A、B组填料填筑,分层压实厚度不大于0.3m,压实标准与基床相同。
过度段与路基本体衔接处,路基本体挖成不小于2m的台阶。
横向结构物两侧过渡段必须对称均匀分层同步进行填筑施工。
横向结构物顶部采用小型机具碾压,填筑厚度大于1m后,方可通行重型施工机械。
4.1.1.4.5.3.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施工
路堤与路堑过渡段,在线路的纵向方向应使路堑的强度和刚度均匀过渡,采用开挖台阶的过渡方式,台阶宽度不小于2m,其做法如下图所示:
路堤与路堑结合部应按设计提前做好防排水,以避免水从结合处渗入路基造成病害。
4.1.1.4.5.4.过渡段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检查项目
检验标准
A、B组土
级配碎石
频次
K30试验
K30(MPa/m)
110
150
在基床表层每过渡段检查2点,
距路基边1m处两侧各一点
孔隙率试验
n(%)
<20
每填高一层,每过渡段检查3点,
左、中、右各一点
压实系数
K
0.95
4.1.1.4.6.基床加固
由于本标段工程所在地区降水量大,同时该地区土质亲水性强,故标段内路基基床绝大多数地段设计有基床加固措施,主要措施为两布一膜土工布结合砂垫层加固法。
砂垫层和土工布加固基床工艺流程如下:
土工布加固与砂垫层联合使用施工技术要点如下:
在土工布铺设前,先要查对新选用的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规定,包括纤维材料的成份和制造方法、单位面积质量、厚度、孔隙尺寸、成卷特征、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延伸率、撕破强度、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路堤 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