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方工程施工方案.docx
- 文档编号:5441435
- 上传时间:2022-12-16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147.77KB
土石方工程施工方案.docx
《土石方工程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石方工程施工方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石方工程施工方案
500千伏陈家桥变电站扩建二期工程线路工程
土石方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编制单位:
重庆市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500千伏陈家桥变电站扩建二期工程线路工程
施工项目部(盖章)
编制时间:
2014年6月
批准:
年月日
(施工单位总/副总工程师)
技术审核:
年月日
(施工项目部总工程师)
安全审核:
年月日
(施工项目部专职安全员)
质量审核:
年月日
(施工项目部专职质检员)
编写:
年月日
(施工项目部技术员)
目录
一编制依据-------------------------------------------1
二、工程概况---------------------------------------------1
三、施工流程及方法---------------------------------------3
四、施工安全风险动态识别、评估---------------------------15
一、编制依据
●500千伏陈家桥变电站扩建二期工程线路工程技术规范书。
●本工程现场初步调查资料。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优质工程评选管理办法》国网(基建)182-2014。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的通知(基建质量【2010】19号)。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质量管理规定》国网(基建/2)112-2014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规定》国网(基建/2)173-2014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6-2014。
●《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Q/GDW248-2008)。
●《110kV-500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T5168-2002)。
●《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
●《关于强化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数码照片采集与管理的工作要求》(基建质量〔2010〕322号)。
●《关于利用数码照片资料加强输变电工程安全质量过程控制》(基建安全〔2007〕25号)。
●《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号)。
●我公司依据GB/T19001-ISO9001-2008质量体系标准编制的《质量手册》和相关程序文件。
●我公司依据GB/T28001-2007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编制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和相关程序文件。
●我公司依据GB/T24001-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编制的《环境管理手册》和相关程序文件。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概述
2.1.1工程特点(见表2-1)。
表2-1工程概况及基本特点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内容规定
1
工程名称
500千伏陈家桥变电站扩建二期工程线路工程
2
工程建设
规模
陈家桥变一、二期500kV联络线工程起于已建陈家桥一期500kV变电站陈长
(一)、
(二)间隔,止于拟建陈家桥二期500kV变电站原陈家桥
(一)、
(二)间隔。
线路长度:
2×0.227km,同塔双回路架设。
陈思Ⅰ、Ⅱ线接入陈家桥二期500kV线路工程起于陈家桥二期500kV变电站,止于已建陈思Ⅰ线8#塔和陈思Ⅱ线8#塔,全线位于沙坪坝区。
本线路从拟建陈家桥二期500kV变电站陈思
(一)、
(二)构架出线后,同塔双回路架设,占用已建陈思Ⅱ回500kV线路走廊,双回路长2.08km,至N6号塔分支,分别接入陈思Ⅰ线8#塔和陈思Ⅱ线8#塔,分支后陈思Ⅰ线新建单回路97m、陈思Ⅱ线新建单回路135m。
3
建设地点
重庆市沙坪坝区
4
招标单位
国家电网公司
5
设计单位
西南电力设计院
6
建设管理单位
重庆市电力公司建设分公司
7
电压等级
500kV
8
导线型号
陈家桥变一、二期500kV联络线工程导线采用:
4×JL/G1A-630/45-45/7钢芯铝绞线;陈思Ⅰ、Ⅱ线接入陈家桥二期500kV线路工程导线采用:
4xJL/G1A-400/35-48/7(LGJ-400/35)钢芯铝绞线。
9
地线型号
陈家桥变一、二期500kV联络线工程地线采用:
JLB40-150-19(JLB40-150)型铝包钢绞线;陈思Ⅰ、Ⅱ线接入陈家桥二期500kV线路工程地线采用:
双回路段:
一根采用48芯OPGW-150、另一根采用JLB40-150铝包钢绞线;单回路段:
陈思I线新建段采用二根JLB40-150铝包钢绞线、陈思II线新建段一根采用48芯OPGW-150,另一根采用JLB40-150铝包钢绞线。
2.1.2线路路径简述
陈家桥变一、二期500kV联络线工程路径为将已建陈家桥500kV主变一期的两间隔与陈家桥500kV主变扩建二期的两间隔间,通过两基双回路终端塔连接。
联络线长度2×0.227km,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
本联络线工程须拆除已建陈思Ⅰ、Ⅱ回500kV线路进入陈家桥变电站终端塔。
陈思Ⅰ、Ⅱ线接入陈家桥二期500kV线路工程路径:
从陈家桥二期500kV构架向西出线后即折向北,占用已建陈思Ⅱ回500kV线路走廊,跨越220kV学渝北线、学山南线和西永大道,经常家坡,跨越学城大道至五个坟后,相继跨越35kV天歌线、110kV凉天线、220kV陈学东、西线、220kV陈梅东、西线、锦观大道以及在建城市轻轨等,在上仁家湾已建陈思Ⅱ回500kV线路7#塔前进23米处设立N6双回路分支塔,分成两个单回路后,经N7-1接入原陈思Ⅰ回8#塔,经N7接入原陈思Ⅱ回8#塔。
2.2工程设计特点及工程量
2.2.1工程设计特点
陈家桥变一、二期500kV联络线工程导线采用:
4×JL/G1A-630/45-45/7钢芯铝绞线;地线采用:
JLB40-150-19(JLB40-150)型铝包钢绞线。
陈思Ⅰ、Ⅱ线接入陈家桥二期500kV线路工程导线采用:
4xJL/G1A-400/35-48/7(LGJ-400/35)钢芯铝绞线;地线采用:
双回路段:
一根采用48芯OPGW-150、另一根采用JLB40-150铝包钢绞线;单回路段:
陈思I线新建段采用二根JLB40-150铝包钢绞线、陈思II线新建段一根采用48芯OPGW-150,另一根采用JLB40-150铝包钢绞线。
全线设计覆冰厚度5毫米(地线增加5mm);设计基本风速27米/秒(离地10m高,50年一遇,10min平均风速)。
三、施工流程及方法
3.1施工流程(见图3-1)
施工准备
线路复测
场地清理
基坑开挖
基础分坑
基面平整
质量验收
结束
图3-1
3.2施工准备
3.2.1项目部及施工队必须配备合格的测工并持证上岗。
3.2.2施工队所用工器具、仪器仪表应按要求配备,仪器仪表等应有计量合格证,测量仪器和量具应在检测有效期内,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经纬仪最小角度读数不应大于1′。
3.2.3开工前由工程项目总工对施工队所有施工人员进行技术、质量、安全等交底,确保施工人员对设计图纸、作业指导书、基础施工措施充分理解,参加交底人员须在交底记录上签字;未参加交底人员不得参与施工。
3.3线路复测
3.3.1线路方向与基础编号
线路方向:
以面向大号侧(即杆塔递增方向)为线路前进方向,遇有前后、左右均以此为准。
基础编号:
以线路方向为基准,左后基础为起点,按顺时针方向编号,见图3-2,左图为陈家桥变一、二期500kV联络线工程,右图为陈思Ⅰ、Ⅱ线接入陈家桥二期500kV线路工程。
大号侧500kV思源变电站
大号侧陈家桥二期
小号侧陈家桥一期
小号侧陈家桥二期
3.3.2线路复测施工方法(见表3-1)
表3-1线路复测施工方法
序号
施工项目
施工方法
主要施工
机械选择
1
直线方向
两点间定线法,延长直线法等。
J2经纬仪
2
转角角度
采用普通经纬仪或电子经纬仪用测回法或方向法进行测量。
J2经纬仪
3
水平距离
一般地段采用经纬仪视距法测量,跨越档采用全站仪进行测距。
J2经纬仪
TOPCON-700型全站仪
4
高程
采用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或全站仪直接进行高程测量和计算。
TOPCON-700型全站仪
5
林木及障碍物较多不通视情况下的复测
采用等腰三角形法、矩形法、任意辅助桩法进行复测。
特殊情况下根据设计提供的塔位中心桩坐标,采用GPS定位系统进行坐标复核,尽量减少林木砍伐。
J2经纬仪
TOPCON-700型全站仪
GPS定位系统
6
交叉跨越物
采用经纬仪综合测量的方法进行复测。
对树木采取铁塔加高的高跨段必皱对树高进行复测。
J2经纬仪
测高仪
7
地形凸起点高程
用经纬仪和塔尺按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进行综合测量。
J2经纬仪
8
危险点及风偏
用经纬仪和塔尺按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进行综合测量。
J2经纬仪
注:
线路复测必须执行国家《工程测量规范》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测量中要进行往返观测或多次复测进行相互校核,以免出错。
误差必须满足验收规范的标准要求。
a)施工前应按验收规范进行施工复测,并对下列地形进行重点复核:
①导线对地距离有可能不够的地面标高。
②塔位间被跨越物、及林木高跨段树木的标高。
③相邻杆塔位的相对标高。
b)如复核设计勘测时的杆塔中心桩左右有超标准的偏差,档距、转角度和被跨越物标高出入较大时,应通知设计单位查明原因,予以纠正。
如发现设计图纸中没有的交叉跨越物,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协商处理。
c)交通困难及不通视的地段,根据塔位点坐标采用GPS定位系统进行复核。
尽量避免复测中砍伐林木。
3.3.3为保证线路的连续正确,每个施工段测量时,其测量范围必须延长至相邻施工段内邻近两基塔位。
3.3.4直线塔复测,以方向桩为基准,用正倒镜分中法来复测。
3.3.5线路转角复测,将全站仪置于转角桩上,以前后方向桩完成一个测回所得角度值为复测依据。
3.3.6直线塔若有塔位桩丢失或偏差超标,应在本耐张段直线塔全部测量完毕后,再予补桩或纠正。
3.3.7若转角桩丢失,应以相邻两条直线所交的交点重新定位转角桩的桩位。
3.3.8每基直线塔在塔位前后20~30m处各打一个副桩;每基转角塔分别在塔位前后方向20~30m处各打一个副桩。
如受地形限制副桩离中心桩距离可适当近些,但不能低于10m。
3.3.9在复测时如发现档距、转角度数、各塔位的地形、断面等超过允许误差的情况,应及时报告施工项目部工程部,待书面通知后方可施工。
3.3.10一个耐张段直线全部复测完毕确认正确后,方可进行分坑。
3.3.11线路复测完毕后,将《复测记录表》及时报送至项目部。
3.3.12线路复测允许误差范围(见表3-2)。
线路复测允许误差表3-2
项目
允许误差
顺线路方向两相邻塔位桩水平距离
≤1设计档距
以方向桩为准塔位桩中心横线路偏移
≤50mm
转角度数的误差值
≤130
3.4基面平整
3.4.1基础的设计基面是用来计算基础埋深的起算面,基础数值以相对塔位测量中心桩的高差值来确定,比中心桩高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在原桩位作前移或后移的塔位,其基础设计基面参照点按新的中心桩为准。
3.4.2《铁塔基础明细表》中所表示的埋深均为设计埋深,为必须满足的最小埋深,当不满足设计埋深时,必须请设计复核。
同时,基础露出地面高度不得小于0.2米(注意,不能因为须确保该值而使塔基形成“凹槽”,若出现该种情况时,在基础开挖前通知项目部到现场查看。
3.4.3按设计要求和基础的基面稳定及边坡要求,进行基面放样、平整。
整平基面时应考虑基面的排水,排水方向以不要冲刷基面边坡为宜。
3.4.4平基前必须先清除表面杂草、风化粒石、露出基岩等。
因中心桩为基础及洞底标高的参照点,平基时尽可能地保护中心桩不被破坏或保留中心桩;若中心桩确实无法保留的,平基之前应先将中心桩地面标高引至某一固定不变的位置上,并记录高差值,待降基后根据前后方向桩补钉塔位中心桩,然后再检查新中心桩是否在线路中心线上,以防在平基时副桩误动产生偏移。
本工程各塔腿的施工基面平整后,各类型基础的边坡保护范围应不小于表3-3要求。
基础边坡要求表3-3
基础类型
边坡要求(mm)
说明
人工挖孔桩
>3.5m
此数值为从基础中心至设计基面的边坡稳定点。
3.5基础分坑
3.5.1分坑前应对《基础施工图》、《平断面定位图》、《杆塔明细表》、《基础明细表》中的塔号、塔型、呼高、档距、转角度数、基础形式等逐一对照,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
3.5.应在合适的位置钉必要的辅助桩,施工结束后,中心桩和辅助桩妥善保存,以便施工和质量检查。
3.5.3分坑后应校核基础的保护范围,保护范围不够时不允许开挖,应及时通知项目部工程部,以便会同设计研究处理。
施工队接到处理结果的通知后方可进行施工。
3.5.4全方位高低腿基础主要采取各基础腿单独分坑,分别控制各基础腿半对角线和半根开尺寸。
支模后,测量各基础腿间的根开尺寸,以验证各基础腿的半根开尺寸正确与否。
3.5.5水平距离的测量:
(图3-3)
方法一:
先在线路方向上估计待测点O的大概位置,在其附近选择参考点A(由经纬仪指挥,确保A、O、经纬仪中心O1为同一垂直面内),钢尺测量A、O1的斜距L1,测其高差h,求其水平距L=√L12-h2。
图3-3
根据A、O两点平距L2=AO=L-L3(L3为O、O1两点的水平距离,设计图纸已知),由经纬仪指挥在线路方向上从A点拉平距AO,即定出O点。
方法二:
先确定A点(同方法一),读出俯角α(α=竖角读数θ-90°),并用钢尺拉斜距L1,则L=L1COSα,O位置确定同方法一。
注意:
钢尺测量斜距L1过程中,若中间有障碍物,须清除之。
3.5.6分坑后应校核基础的保护范围,保护范围不够时应及时通知项目部,以便会同设计研究处理。
3.5.7基础分坑图(图3-4)
图3-4
注:
1、正方形基础(等高腿)的分坑示意图同上,只是半根开尺寸全部相等。
2、扩大头部分的尺寸见基础结构图。
3、等截面斜立柱基础底板根开与立柱根开不同,基础分坑时应按底板根开分坑。
4、分坑时先钉出横顺线路方向桩K1、K2、K3、K4。
5、β/2为转角塔转角的一半。
3.5.8本工程耐张塔分坑时中心桩有偏移,偏移值及偏移方向详见电气《杆塔明细表》。
3.6基坑开挖
3.6.1基础形式:
本工程的主要基础型式是人工挖孔桩基础、原状土掏挖基础、现浇钢筋混凝土大板基础、灌注桩基础。
3.6.2在基坑开挖前各控制桩应完整无缺,复查根开尺寸、转角度数、横担方向等,确认控制尺寸正确无误。
因本工程采用全方位高低腿配置,直线塔同基基础四条腿基础型式也不一样,及耐张塔基础应注意转角内外侧基础型式也不相同;根据塔型、呼高及截腿长度确定每条腿的根开尺寸。
3.6.3基坑开挖过程中遇有地质与设计不符、熔洞、坟墓、暗滨等情况,应及时报项目部施工技术科进行处理,不得擅自增减基础的有效深度。
3.6.4原状土基础(包括掏挖基础和人工挖孔桩基础),基坑开挖线和基础形状相同,浇筑基础时以土壁代模,大板基础严禁用土模,见图3-6:
图3-6
塔基边坡放坡值除《基础配置》中已注明的外,其余按下表取值严格执行(表3-4、表3-5):
a.岩石边坡在4-8m内其放坡值(高宽比)表3-4:
岩土类别
代表性岩石
强风化
中等风化
微风化
软质岩石
泥岩
1∶0.75~1∶1
1∶0.5~1∶0.75
1∶0.35~1∶0.5
硬质岩石
砂岩
1∶0.35~1∶0.5
1∶0.2~1∶0.35
1∶0.1~1∶0.2
b.土质边坡在3-5m内其放坡值(高宽比)表3-5:
土壤类别
硬塑
坚硬
老粘性土
1∶0.5~1∶0.75
1∶0.35~1∶0.5
一般粘性土
1∶1~1∶1.25
1∶0.75~1∶1
3.6.5对于“后边坡”坡度较大或基坑较深的塔位,施工时应加强支撑,并随时观察上方的土体动向,注意安全。
3.6.6对于位于“强风化泥岩”的塔位,应尽量缩短基坑完成后与开始浇制基础的时间,并且基坑(轮廓)开挖不准一次挖到设计深度,一般应预留300mm左右,在浇制基础前才挖至设计深度。
3.6.7坑口尺寸按下式确定:
坑口尺寸=基础底板尺寸+(坑深×放坡值+单侧坑底增加工作面宽度)×2
3.6.8开挖时,应设监护人,坑内应放置供人员上下的梯子,工器具及材料严禁抛掷。
3.6.9人工挖孔桩基础的开挖
3.6.10先定出基础前后左右辅助桩,再按给定的根开尺寸及主柱断面尺寸定出坑口开挖尺寸线。
3.6.11先挖直筒后挖扩大头
a.人工挖孔桩基础的直筒开挖轮廓尺寸线宜比设计尺寸小30~50mm以便修整基坑,如图3-7所示。
图3-7
b.挖孔时随时检查坑洞直径的大小、直筒的深浅和立柱的偏移,其检查方法:
利用辅助桩拉十字线,用垂球确定中心线来检查直筒的尺寸与水平面的垂直度及偏移的情况,如图3-8所示。
图3-8
c.挖扩大头部分,扩大头的开挖既要保证扩大头的尺寸,又要保证不能偏心,待掏挖至基本接近要求外型时,用专用三角板沿立柱周围随测随修整,如图3-9所示。
图3-9
d.地面须设安全监护人;施工人员上下,须使用梯子或软梯上下。
3.6.12在基坑底部定出基坑中心桩,边挖边检查开挖尺寸。
3.6.13人工掏挖修整坑壁及坑底岩渣要清理干净。
3.6.14掏挖土石方采用门型架或手摇小车以及自动提升机提土,如图3-10。
其注意事项如下:
图3-10
a.门型架要站立稳固(门架腿埋入原状土中不小于500mm,门架两侧用φ9钢丝绳打拉线固定),对于小型升降机的机架所压重物不得小于600kg,且距升降机的垂直机架距离不得小于2m,升降机的平升臂不得擅自加长,起重荷载不得大于100kg,自动提升机距坑口边不得小于500mm(未尽适宜请参照小型升降机说明书使用),滑车要和门型架连接牢固(用φ11钢丝绳头连接),提绳要与提土桶系牢。
b.提升人员要控制提升节奏,不能急起急落,要保持平衡上升,提升时人应站在提土桶的侧面,以防提土桶意外坠落。
c.要经常检查提土桶及提土绳的安全状况,尤其是桶鼻有否损坏。
d.提土采用φ9钢丝绳需设置刹车,往坑内送料时,严禁放飞车。
e.坑口边作业人员应打好安全带并设置速差器。
f.坑口需砌高200mm砼模,为防止水流入坑内,需设排水沟。
g.提土的钩子应是关门式。
筐内的土不得装满。
h.要确保护壁的质量。
3.6.15每日开工前或桩孔开挖过程中,当掏挖式基础洞坑挖至5米深时,须采用通风设备向洞内送入空气,确保洞内作业时空气清新,用点燃的蜡烛检测井内是否缺氧。
3.6.16掏挖基础的施工人员上下必须采用爬梯,严禁沿壁攀爬。
3.6.17基础坑深允许误差为+80mm,-0mm,在允许范围内以较深处为准操平,若偏差大于80mm,超过部分应采用铺石灌浆处理。
3.6.18基坑开挖完成后,应用仪器多点操平坑底,测量坑深,满足设计要求,并利用开挖前预留的辅助桩确定基坑中心位置。
3.6.19基坑开挖时及时清除松动岩石,施工中切忌放炮,以免破坏塔基及边坡的稳定。
3.6.20基坑开挖好后,应请监理及现场安质员到现场验坑,经签证后方可进入下一步工序。
3.6.21护壁混凝土浇制
a.挖孔桩身护壁施工根据设计尺寸,采用上口200-300mm,下口150-200mm厚的砼浇注(可加入速凝剂),砼强度等级和本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致。
b.采用机械搅拌,严格按照配合比施工,石子粒径为5~31.5mm。
c护壁一般以0.8-1m为一节进行浇制,上下节间宜用钢筋拉结(规格、长度由设计决定)。
浇注前要支模,支模时要根据桩孔中心位置,将模板中心同桩孔中心重合,避免模板位置偏。
每节护壁施工后至少要养护1天后才能拆模进行下一节挖孔施工。
每节护壁上小下大,上下节之间搭头部分长度不少于50mm(上口注意保持满足设计孔径要求,下口直径至少要大于上口0.2m)。
轴向断面如图3-11所示呈八字型、锯齿状结构。
图3-11
d.每节桩孔护壁做好以后,必须将桩位十字轴线和标高测设在护壁的上口,然后用十字线对中,吊线坠向井底,以半径尺杆检查孔壁的垂直平整度。
随之进行修整,井深必须以基准点为依据进行检测。
保证桩孔轴线位置、标高、截面尺寸满足设计要求。
e.护壁砼应分层浇注、振捣密实,分层深度不超过20cm,每节护壁均要在当日连续施工完毕。
3.7场地清理
3.7.1清场土和基坑施工弃土,严禁就地向塔位下方倾倒或堆放,未指定弃土堆放位置的塔位,应将弃土运到不危及塔位安全和稳定的地方。
严防弃土冲毁塔位下坡方向自然地形地貌及植被而危及塔基安全。
3.7.2弃土可以就地摊薄的塔位,应注意堆高一般不得高于1m,且保证基础浇筑后不得掩埋塔腿,不得形成积水坑,弃土应形成一定坡度,有利于排水。
3.8质量验收
3.8.1基坑成型后,施工班组和项目部应对桩身直径、扩头尺寸、孔底标高、桩位中线、井壁垂直、虚土厚度进行全面测定,达到设计要求后通知监理单位验收,并做好施工记录,办理隐蔽验收手续。
3.8.2检查项目按照DL/T5168-2002《110kV~500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及评定规程》表5.1.3、表5.1.5中的检查(检验)项目执行。
四、施工安全风险动态识别、评估
序号
工序
作业内容
危险因素
可能产生的后果
固有风险评定
固有风险级别
预控措施
项目动态风险评定
项目补充预控措施
D1
动态调整系数K
调整后风险值D2
动态风险级别
1.项目驻地建设
1.1
驻地临建
临建搭拆
坍塌、高处坠落
房屋垮塌
42
2
房屋结构件及板材应牢固,禁止使用损伤或毁烂的结构件及板材,搭设和拆除作业应指定工作负责人,作业前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拆除破旧临建房及霜冻雨雪天气屋面作业时,应做好可靠的防坠、防滑措施,作业中加强安全监护。
0.77
54.49
2
作业中派专人进行安全监护
2.线路复测
2.1
线路复桩定位
2.1.1通道清理
物体打击、高处坠落
人身伤亡
45
2
(1)砍伐通道上的树时,应控制其倾倒方向,砍伐人员应向倾倒的相反方向躲避。
(2)多人在同一处对向砍伐或在安全距离不足的相邻处砍伐时,应保持的安全距离,为树高度的1.2倍。
(3)砍伐工具在使用前应作检查,砍刀手柄应安装牢固。
(4)在茂密的林中或路边砍伐时应设监护人,树木倾倒前应呼叫警告。
(5)上树砍伐树梢或树枝应使用安全带,不得攀扶脆弱、枯死的树枝或已砍过但尚末断的树木,并应注意蜂窝。
0.66
68.1
2
通道砍伐时注意树木倒塌方向
2.1
线路复桩定位
2.1.2山区及森林作业
中毒
人员中毒
18
1
(1)在有毒蛇、野兽、毒蜂的地区施工或外出时,应携带必要的保卫器械、防护用具及药品。
(2)在人烟稀少、有野兽活动的大山区施工时,应取得当地群众的配合,并采取防范措施。
0.66
27.45
2
正确使用防护用具
2.1
线路复桩定位
2.1.3复杂地形作业
高处坠落
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石方 工程施工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