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挫折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docx
- 文档编号:5436120
- 上传时间:2022-12-16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4.83KB
战胜挫折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docx
《战胜挫折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胜挫折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战胜挫折MicrosoftOfficeWord文档
战胜挫折
【目的要求】
通过教学过程中对挫折的分析,使学员基本了解挫折的形成原因以及挫折的心理防御机制,帮助学员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为提高学员心理健康水平、进一步适应军校生活打下一定的基础。
【教学内容】
一、挫折的含义
二、挫折形成的原因
三、挫折的心理防御机制
四、战胜挫折的方法
【教学重点】
挫折的心理防御机制
【教学时间】
1课时
引导语:
巴尔扎克曾说:
“人生并非充满了玫瑰花,倒是有时路上的荆棘刺痛了你。
”这句话说的就是,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和困境是常有的事。
况且现在的社会竞争那么激烈,每天都有无数的人在经受挫折的苦恼。
生活中总有那么些不如意的事,当然军校学员也不例外,比如英语四、六级考试没过关、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却总在继续培养、优秀学员中没有你的名字、想与人交往却遭到拒绝等等。
我们习惯于将这些不如意的事统称为挫折。
不过,这些都是挫折的具体事例,今天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到底什么是挫折,如何才能战胜它。
本节课围绕挫折主要讲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挫折的含义;
(二)挫折形成的原因;(三)挫折的心理防御机制;(四)战胜挫折的方法
一、什么是挫折
挫折是指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致使其需要不能获得满足时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
简单地讲,就是个体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了不能克服的障碍产生的心理状态,表现为不安、气愤、沮丧、攻击或退缩等情绪反应。
为了进一步帮助同学们理解挫折概念,我们来分析一下挫折形成包含的因素。
(一)挫折情境使需要不能获得满足的障碍或干扰称为挫折情境,如考试不及格,比赛得不到名次等等。
就挫折情境而言有两种,一种是实际遭受的挫折,即实际挫折;另一种是个体主观想象的挫折,即想象挫折。
有时人会无缘无故地感觉失落、压抑,但又找不到相应的挫折情境,这多半就是想象挫折。
想象挫折容易发生在自卑感比较强的人身上,自卑的人往往认为自己干什么事情都不会成功,在还没开始做事情之前,就想象自己一定会失败,想象失败后自己的不利处境等等。
实际挫折是看得见,感觉得到的,同学们也比较好理解。
而想象挫折我们提的很少,很多时候也意识不到它是一种挫折。
但是这种挫折给人造成的烦恼、压抑等情绪状况若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也会损害人的心理健康,这里提出来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
(二)挫折认知个体对挫折情境的感知、认识和评价叫做挫折认知,它是挫折产生的决定性因素。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如果你根本不曾感觉到挫折情境的存在,就不会产生紧张、焦虑等挫折反应。
如果你把重大的挫折情境看得很轻微,挫折感受也会很轻微;相反,并不存在的挫折你把它想象出来,你便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受。
也就是说认知决定反应。
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会对相同的挫折做出不同的反应,主要原因就在于从挫折情境到挫折反应要受挫折认知的制约。
例如,某人工作中受到了嫉妒、打击,但他本人没有意识到这些情境因素的出现,或者虽然意识到了,但并不认为对自己有什么消极的影响,反而乐观地认为这正说明了自己工作的出色,因此他是不会产生挫折感的。
(三)挫折反应个体需要得不到满足,在挫折情境下会产生一定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如不安、气愤、冷漠、攻击或退缩等等,这些情绪和行为便构成了挫折反应。
挫折反应的性质与强度同挫折情境有一定的关联,一般情况下,挫折反应只有在特定的挫折情境下才会产生,而且挫折情境越严重,所引起的挫折反应也可能越强烈。
譬如,生活中重大事故要比一般的错误对人产生的震动要大;生离死别要比暂时分离更能引起强烈的内心反应;而长久剧烈的挫折打击,还会摧毁一个人的精神。
但是,挫折情境与挫折反应并不总是成正比,挫折反应主要取决于个体对挫折的认知。
这就印证了前面讲到的挫折认知是挫折产生的决定性因素这一观点。
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三者同时存在便构成了挫折。
即由挫折情境经过挫折认知产生挫折反应。
具体的讲,当一个人遭遇到某种实际的挫折情境或者是自认为将会遇到某种挫折情境,同时又知觉到这种挫折情境的不利影响,并产生相应的主观感受和情绪反应时,就形成了现实的、能够感受到的挫折。
以上我们从挫折的概念出发分析了挫折存在包含的因素,由此我们知道了挫折是什么,那么挫折从何而来,是如何产生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追问一下挫折形成的原因。
二、挫折形成的原因
人生挫折的起因可以从外部和内部两个层面来分析:
(一)外部成因指外界条件的限制和阻碍。
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的限制和阻碍。
1、自然环境就自然环境而言,这种阻碍来自于无从意料、不可抵挡的天灾人祸,它往往是人力所无法控制和避免的。
如地震和海啸对人造成巨大的生命威胁,会给当事人造成无法弥补的心理创伤。
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方面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遭受人为因素的限制而引起的挫折。
如经济上受到不合理待遇;人身无端遭到攻击或受到不公正的道德评价等等。
(二)内部成因指由于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带来的阻碍和限制。
1、个体生理条件的限制有时生理条件的限制也会使目标不能达成,这种情况也比较常见,比如想做模特却身高不足;想做飞行员却高度近视;色盲患者难以从事与色彩有关的工作等等,这些非常普遍的限制几乎使每一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挫折感。
2、个体心理因素的限制——动机冲突所谓动机冲突是指主体同时产生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机,这些动机之间的互相对立和排斥,使得主体产生难于抉择的心理状态。
由于动机冲突总会使某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因而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挫折。
下面我们主要讲四种类型的动机冲突。
(1)双趋冲突个体面对两个具有同样吸引力的目标,但不能同时获得时所产生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双趋冲突。
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面对想满足的需要不能满足时,挫折感就产生了。
如很多大四学员毕业时既想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又很想早日踏上工作岗位,但这两个目标不能同时实现,必须选择一个,舍弃另一个,这时就有了双趋冲突。
(2)双避冲突个体同时遇到两个威胁性的目标时都想躲避,但迫于形势只能避开一个目标接受另外一个目标时,产生的左右为难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双避冲突。
例如有朋友找你聊天,可你正想看会儿书,这时你既不想和他聊天耽误时间,但又不想拒绝他伤害你们之间的感情,这时就是双避冲突。
(3)趋避冲突(幻灯12)个体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两种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
通俗地讲就是想达到一个目标,但它对自己既有利又有弊。
如喜欢吃甜食,但又怕长蛀牙;想和心仪的对象交往,又担心被拒绝,这都是趋避冲突的表现。
(4)双重趋避冲突指体在活动中同时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一个目标都有好有坏,同时形成趋避冲突。
例如一个人有心理问题,他面临着说与不说的两种选择,而这两种选择都会产生双重效果。
说出来他可以得到倾诉释放,内心能达到安宁,或者还能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法,但是说出来又怕遭到别人的嘲笑,落个有心理疾病的名声。
不说吧自然没有人知道,就不存在舆论的压力,但他又必须承受内心痛苦的折磨。
这时体验到的就是双重趋避冲突。
动机冲突常使人左右为难,犹豫不决,焦虑不安,因此它是形成挫折的重要内部原因。
刚才我们分析了挫折形成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在内外成因的共同作用下,挫折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每个人遭遇挫折的机率都很大,但面对挫折我们又不是完全束手无策,而是会很本能的采取一些防御措施,这些措施就是即将谈到的挫折的心理防御机制,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三、挫折的心理防御机制
(一)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人在遇到挫折和困境时,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会有意无意地采取某种方式来摆脱痛苦、减轻不安、恢复心理平衡。
这种个体内部具有的、自觉不自觉的解脱烦恼,减少内心不安以达到心理平衡的反应方式,在心理学上称为心理防御机制或防御方式。
心理防御机制常起到缓冲心理挫折,减轻焦虑情绪等作用。
(二)心理防御机制的类型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态度、个性特征的不同,对挫折采取的防御方式也有差异。
下面我们讲几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文饰、投射、压抑、认同、幽默、升华。
(1)文饰(幻灯17)
文饰又称合理化或理由化,这是一种援引合理的理由和事实来解释所遭受的挫折,以减轻或消除心理困扰的方式。
人们在受到挫折后会想出各种理由原谅自己,或者为自己辩解。
类似于我们平常说的“阿Q精神”。
)其表现形式可概括为“酸葡萄效应”和“甜柠檬效应”。
酸葡萄效应这个大家都比较了解,就是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我才不想吃它呢!
”以此掩饰内心的失落。
酸葡萄效应泛指个体在追求某一目标失败时,为了冲淡自己内心的不安,便贬低目标的价值,以求得心理安慰的反应方式。
人们努力追求的目标达不到时,如果把目标的价值估计得太高,便越难以接受;相反,如果像狐狸那样,认为没吃到的葡萄是酸的,不吃也罢,内心对失败要容易接受些。
如有的男孩子追求女孩子不成功,就说“她不是我的菜”来自我安慰。
有些学员很想当骨干,当不能如愿时,就说当骨干有什么好的,我才不稀罕呢。
这些都是运用酸葡萄效应的人常见的行为表现。
甜柠檬效应狐狸原想找些可口的食物,结果寻遍了只找到一只酸柠檬,于是它便说:
“这柠檬是甜的,正是我想吃的。
”甜柠檬效应与酸葡萄效应有异曲同工之处,酸葡萄效应是贬低得不到的结果,以冲淡内心的失落。
甜柠檬效应是在没有达到较高目标时,转而认同既得结果,从而缓解不能实现目标所导致的紧张。
这是文饰的两种典型的表现形式。
一般人总是用“酸葡萄心理”来安慰自己的失落、失望,同时,又以“甜柠檬心理”来肯定自己的成绩和价值,认为凡是自己所拥有的东西都是好的,以减轻内心“求不得”的痛苦。
文饰虽然是人们面临挫折时自觉不自觉采用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但它除了缓解内心冲突,保持暂时的心理平衡之外,对心理发展更多的是起消极作用。
因为文饰自我的“理由”往往是不真实的,主要起着自我欺骗和自我麻痹的作用,从而影响了实事求是地面对现实。
因此,文饰一旦成为习惯的思维方式,就会使个体放弃对自我的认识和改造,妨碍自己对真正目标的追求,同时也降低了个体积极适应环境的能力。
比如刚才讲到的那名想当骨干的学员,如果他能积极反思自己有哪些方面做得不足,怎样努力使自己更符合当骨干的标准,这对他将会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2)投射(幻灯18)
投射又称推诿,是指主体将本人的缺点或责任推诿、投射于他人身上或归咎于别的原因,以掩饰自己的过错。
(解释:
一个人把自己身上的不良品质加于别人身上,或把自己的失误归咎于自身以外的原因。
)例如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时,仍不悔悟的说: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把战败的责任归咎于天。
有些学员考试没考好,就说教员考题出的太难太偏;没评上优秀就说队干部不公正等,这些都是推诿的表现。
投射的另一种典型表现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如自己心胸狭窄、嫉妒心强,就认为嫉妒是人的共性;自己自私,却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投射与文饰,这二者都是以某种理由来掩饰个人的过失,但文饰的人多半是了解自己的缺点和过失,而投射中的人,不仅否认自己的缺点和失误,反而在外界寻找理由来掩饰自己的错误或失败,以此来保护自尊心,使自己的心理得到安慰。
这也是一种消极的防御方式,生活中应尽量避免。
(3)压抑(幻灯19)
压抑是指个人受到挫折后,用意志力量压抑住愤怒、焦虑的情绪,表现出与挫折情境不一致的情绪状态。
比如该哭的时候却极力压抑自己。
当然个体有时受到挫折,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表露是必要的,这也可以减轻焦虑,获得暂时安静。
但是,压抑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压抑情绪的过程对人的身心健康是有害的。
所以遇到挫折,进行适当的宣泄是必要的。
(4)认同(幻灯20)
认同指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把自己比拟于某一特定人物的心理倾向。
这种倾向会使人们在其整个心理活动中,持久地模拟他人。
认同有积极的和消极的,积极的认同指一个人在遇到挫折时效仿他人获得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使自己的思想、信仰、目标和言行更适应环境的要求,从而在主观上增强自己获得成功的信念。
比如军人经常把英雄楷模、先进典型作为自己认同的对象,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汲取营养和动力,尤其在挫折时,常拿这些榜样来鼓励自己,从而奋发进取。
消极的认同表现有的年轻人喜欢模仿影星歌星的发型、姿态、服装等;有的人喜欢把自己和名人联系在一起。
比如姓李的人经常很自豪地宣称是李白的亲戚等等。
网上还有很多类似的笑话,比如什么“小犬纯衣廊”,“最高发院”,“兆本衫”,古天乐器店,范冰冰淇淋,张柏芝麻店等等。
(5)幽默
当一个人遇到挫折、处境尴尬时,用幽默来化险为夷,对付困难的情境,或间接表示出自己的意图,这种防御方式称为幽默。
幽默体现了一个人生活的情趣,在挫折情境中利用幽默这一武器,有时可以达到意料之外的效果。
一般来说,人格较为成熟的人,常懂得在适当的场合,使用合适的幽默,把原来困难的情况转变一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较成功地去适应窘境。
例如,(投影上的图片是苏格拉底的图像)例如,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一次与客人谈话时间过长,他脾气暴躁的太太很烦,就大骂了苏格拉底一阵,在苏格拉底送客人出门的时候,她又拿来一桶水泼到苏格拉底身上,把他全身都弄湿了。
这时大家都觉得很难堪,但苏格拉底却笑了笑,对客人说:
“我就知道,打雷过后,接着一定会下雨的。
”就这样,本来很难堪的场面,由于苏格拉底的幽默,也就一笑了之。
因此在关键的时候用幽默的方式来化解困境、维护自己的心理平衡,这不仅仅是一种聪明的做法,也是心理修养较高的表现。
(6)升华(幻灯22)
人们往往将那些为社会所不容的本能冲动加以净化和提高,使之成为某种高尚的追求,以保持内心的安静与心理的平衡,这就是升华。
升华概念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原意是指人的性本能受到社会的禁忌时会转向文学艺术等活动上去。
我们知道用性来解释人的一切行为当然是错误的。
但在生活中,人的一些本能冲动或欲望不仅是意识所不能接受或不能容忍的,而且由于与社会道德规范或法律相违背,也不能直接发泄出来,所以必须改头换面,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
例如,有强烈嫉妒心的人,见到别人的成就,就产生不安心理,但是社会又不允许他将这种心理表现出来,于是他可能奋发工作,试图超过对方,以求得心理安慰。
另一种升华是把挫折转化为动力,如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做《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而司马迁本人编写《史记》时,也正是凌屈受辱,身陷囹圄之时,但他以文中的这些人为榜样,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才有《史记》问世。
德国大文豪歌德年轻时受过失恋的痛苦,曾几次准备好匕首想自杀,但后来他把自己破灭的爱情当作素材,从爱情的灰烬中得到灵感和激情,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世界文学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等等,这些都是升华的表现。
升华是一种积极的战胜挫折的心理防御机制,它一方面转移或实现了原有的情感,达到了心理平衡,同时又创造了积极的价值,利己又利人。
以上我们主要讲了文饰、投射、压抑、认同、幽默、升华这六种防御机制的含义、特点和运用这些防御机制的一般行为表现。
除此以外,还有否定、转移、补偿等机制,这里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再一一介绍,如果同学们有兴趣可以找书看看。
对心理防御机制我们应该有客观的认识,大家知道,当个人的目标遭挫折时,必然会引起个人情绪的剧烈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的行为往往是紊乱的、缺乏理智的,因此非常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某些防御机制的使用,可起到减少焦虑、内疚、敌对等情绪反应的作用。
心理防御机制虽然有助于挫折情绪的缓冲,但从根本上说,存在的矛盾并没有真正解决。
如果一个人只依赖于心理防御机制而不去学习更有效的克服挫折的方法,只会使用本能的心理防御机制应付问题,那就会使人格发展受到影响,严重的还会形成病态心理。
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下如何战胜挫折。
四、如何战胜挫折
就此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经验,在这儿我也谈几个方面。
(一)勇于面对
挫折具有普遍性。
挫折是因为人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既定目标不能实现而引起的。
而人的需要是无止境的,所以几乎所有的人都要经历挫折。
挫折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挫折还具有两重性。
它对人的影响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
挫折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同时也能使人变得成熟和奋进。
这两种结果完全取决于个人对挫折的态度。
巴尔扎克说过:
“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获得成就的过程常常是战胜挫折的过程。
从古到今,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并不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遇到过挫折,而恰恰在于他们善于克服挫折给自己带来的消极影响。
我们知道鲁迅彷徨过,哥白尼忧郁过,伽利略屈服过,歌德、贝多芬也曾想过自杀。
但他们最后都战胜了自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因此,对我们每一个人不是要学会如何避开挫折,而是要学会如何在挫折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但是,勇于面对挫折,并不是要同学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压抑自己,相反为了更好的战胜挫折,应该进行合理的精神宣泄。
(二)合理宣泄
宣泄是指精神的宣泄。
精神宣泄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是要创造一种情境,使受挫折者可以自由表达他们受压抑的情感。
因为,人们处于挫折情境时会以紧张的情绪反应代替理智行为,只有使这种紧张的情绪发泄出来,才能恢复理智状态。
不少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处于压抑的时候,应当允许有节制的发泄,这样就会把不良的情绪宣泄掉,有助于心理健康。
如日本有一家电器公司,设立所谓情绪发泄控制室,外面墙上挂着公司老板和蔼可亲的照片,而室内却放着橡皮作的老板的人形靶,旁边架子上有着各种棍子,愤怒、压抑的职工可以进去用棍子或拳头痛打人形靶,以发泄自己的气愤。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感到委屈时,也可以通过找知心朋友交谈、给亲朋好友写信、给父母老师打电话诉说等发泄。
俗话说“快乐有人分享,是更大的快乐,而痛苦有人分担,就可以减轻痛苦”。
除此以外,你也可以去打一场球,让郁闷随汗水一起溜走,或者听听音乐,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等。
但是这种宣泄必须是合理的方式,不能违反法律法规,也不能给他人造成伤害。
如有的同学受了委屈,遇到挫折,在学校就拿同学出气,在家拿父母兄弟姐妹出气或者通过摔东西来发泄怨气。
这种发泄方式是不合理的,既于事无补,还会引起更大的烦恼。
因此,遇到挫折时我们应该进行的是合理的精神宣泄,如果宣泄还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我们还可以运用第三种方法:
积极寻求支持。
(三)寻求支持
这里的支持指社会支持。
所谓社会支持(幻灯30)是指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它包括亲子关系、亲戚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在这些关系中,我们可以得到关怀、爱护、帮助、信任和指导。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样的挫折情境下,那些受到来自朋友、家庭成员等较多支持的人,比很少获得类似支持的人心理的承受力更大。
因此,有效地应对挫折更需要从周围的人或有关机构那里获得相应的信息、方法和策略,必要时甚至可以请他们出面来解决问题。
俗话说: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等,这些都通俗地表达了社会支持在个人应对挫折、困境中所起的支持作用。
社会支持还可以在挫折情境和挫折认知之间发生作用,如果个体受到较好的社会支持,那么它将低估挫折情境的伤害性,减少对挫折事件严重性的评价,更加自信、勇敢地面对挫折;如在运动会上本来很有希望夺冠的同学不幸失利,这时老师同学都去安慰他、鼓励他,帮他分析原因,那他走出挫折要比独自承受挫折的同学要快的多。
的确,战胜挫折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期望的,也是我们今天的主题。
本节课围绕战胜挫折我们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这里大家可以看到,我们除了学习战胜挫折的方法以外,还学习了有关挫折的基本理论。
因为每个人面对挫折时的合理的思想和行为都必然建立在对挫折理论认识的基础上。
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对挫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这才是我们面对挫折时能够战胜它的重要前提。
因此,如果我今天的讲课对在座的各位起到了认识挫折的作用,那这节课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最后,希望大家在对理论挫折和实际挫折认识的基础上,能勇敢的面对并战胜挫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战胜挫折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战胜 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