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材料名词术语.docx
- 文档编号:543535
- 上传时间:2022-10-11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57.33KB
机械工程材料名词术语.docx
《机械工程材料名词术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工程材料名词术语.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工程材料名词术语
机械工程材料名词术语
第一章
变形: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形状或尺寸的变化。
弹性变形:
外力去除后可恢复变形。
塑性变形:
外力去除后不可恢复原状。
刚度:
零构件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它等于材料弹性模量与零构件截面积的乘积。
强度:
材料抵抗变形或者断裂的能力。
弹性指标:
(弹性比功)表征材料弹性的性能指标。
塑性指标:
(伸长率、断面收缩率)表征材料塑性的性能指标。
硬度:
是表征材料软硬程度的一种性能,其物理意义随试验方法不同而不同。
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等。
过量弹性变形抗力指标:
弹性模量E或者切变模量G。
过量塑性变形抗力指标:
比例极限、弹性极限或者屈服强度。
断裂:
材料在应力作用下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的现象。
韧性断裂:
断裂前发生明显宏观塑性变形,断裂后其断口为杯形,呈暗灰色纤维状。
脆性断裂:
断裂前不发生塑性变形,断裂后其断口齐平,由无数发亮的小平面组成。
冲击韧性:
材料在冲击载荷下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是材料强度和塑性的综合表现。
断裂韧度KIC:
是评定材料抵抗脆性断裂的力学性能指标,指的是材料抵抗裂纹失稳扩展的能力,单位:
MPa·m1/2或者MN·m-3/2
交变载荷:
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发生周期变化的载荷。
疲劳断裂:
零件在交变载荷下经过长时间工作而发生断裂的现象称为疲劳断裂。
无裂纹构件的疲劳抗力指标:
疲劳极限、过载持久值、疲劳缺口敏感度。
带裂纹构件的疲劳抗力指标:
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ΔKth和裂纹扩展速率DA/DN。
磨损:
在摩擦过程中零件表面发生尺寸变化和物质耗损的现象叫做磨损。
粘着磨损:
又称咬合磨损,在滑动摩擦条件下,摩擦副的接触面发生金属粘着,在随后的相对滑动中粘着处被破坏,有金属屑粒被拉拽下来或者是金属表面被擦伤的一种磨损形式。
磨粒磨损:
又称磨料磨损,在滑动摩擦时零件表面存在硬质磨粒,使磨面发生局部塑性变形,磨粒嵌入、磨粒切割金属表面从而导致零件表面逐渐损耗的一种磨损。
接触疲劳(疲劳磨损,麻点磨损):
零件工作面作滚动或滚动加滑动摩擦时,在交变接触压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引起的表面疲劳剥落破坏的现象。
腐蚀:
材料表面和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或者电化学反应所引起的表面损伤现象。
应力腐蚀:
零(构件)在拉应力和特定介质联合作用下产生的低应力脆断现象。
蠕变极限:
高温长期载荷作用下材料对塑性变形的抗力指标称为蠕变极限。
持久强度:
材料在高温长期载荷作用下抵抗断裂的能力。
第二章
晶体:
指原子(离子或分子)在空间呈规则排列的物体。
晶体结构:
指晶体中的原子(离子或分子)在空间的具体排列。
晶胞:
是能够反映晶格中原子重复排列规律的最基本单元。
现象。
缩孔:
是钢锭凝固时由集中体积收缩所引起的一种组织缺陷。
疏松:
是钢锭凝固时由分散体积收缩所造成的一种组织缺陷。
区域偏析:
是指铸锭不同区域化学成分不同的现象。
气泡:
钢液凝固时因有一部分气体来不及逸出便会以气泡形式留在钢中。
滑移线:
是滑移面与试样表面形成的交线。
滑移带:
是由具有共同滑移方向的若干个滑移面发生滑移并逸出试样表面时所留下的痕迹。
加工硬化:
指金属材料经冷塑性变形后,随变形度增加材料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降低现象。
形变织构:
指通过塑性变形而使各晶粒内原子排列位向趋于一致的现象。
宏观残余内应力:
是由金属各部位变形不均匀所引起的一种内应力。
微观残余内应力:
是晶粒间变形不均匀所引起的一种内应力。
热加工:
指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不会造成加工硬化的压力加工。
钢的分类:
按含碳量分类,碳钢分为:
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
按钢中的S、P含量分类,碳钢分为:
普通碳钢、优质碳钢和高级优质碳钢。
按用途分类,碳钢分为:
碳素结构钢和碳素工具钢。
按冶炼方法分类,碳钢分为:
镇静钢、沸腾钢和半镇静钢。
第三章
奥氏体的实际晶粒度:
在实际热处理加热条件下得到的奥氏体晶粒大小称为奥氏体实际晶粒大小或奥氏体实际晶粒度。
奥氏体的本质晶粒度:
表示钢在加热时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的大小,并不表示奥氏体实际晶粒的大小。
过冷奥氏体:
在临界温度(A1、A3、Acm)以下尚未发生转变的不稳定的奥氏体。
奥氏体转变图:
描述过冷奥氏体的“温度-时间-转变”三者间关系的曲线。
贝氏体:
过饱和铁素体和Fe3C的机械混合物。
退火: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A1、A3、Acm)以上(有时以下)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炉冷,坑冷,灰冷)的热处理工艺称退火。
完全退火:
加热至Ac3以上,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到500℃后在空气中冷却。
球化退火:
加热至Ac1以上,保温一定时间,使钢的Fe3C(碳化物)趋于球化,然后缓慢冷却到600℃后出炉空冷。
去应力退火:
把钢件加热到500~650℃,保温一定时间,随炉冷却至200℃后出炉后空冷。
正火: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Ac3、Accm以上30~80℃,保温一段时间后空冷的热处理工艺称正火。
淬火:
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亚共析钢Ac3,过共析钢Ac1)以上30~50℃,保温后快速冷却(一般为油冷或水冷)获得M(或下贝氏体)的热处理工艺称淬火。
回火:
将淬火后的钢重新加热到Ac1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回火。
表面淬火:
将工件表面快速加热到奥氏体区,在热量尚未传到材料心部时立即迅速冷却,使其表面得到一定深度的淬硬层,而心部仍保持原始组织的一种局部淬火方法。
化学热处理:
将工件置于一定的化学介质中,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使介质中的某些元素渗入到工件表层,以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和组织,从而使工件表面具有与心部不同的性能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第四章
第一类回火脆性:
在250℃~400℃出现的冲击韧性下降的现象为第一类回火脆性。
一般认为这类回火脆性是由于M分解时沿M板条或片的界面析出断续的薄壳状碳化物,降低了晶界的断裂强度,使之成为裂纹扩展的途径,因而导致脆性断裂。
第二类回火脆性:
第二类回火脆性是在450℃~650℃回火过程中Sb、P、Sn 在A晶界偏聚而引起的脆化现象。
也叫高温回火脆性。
合金渗碳钢:
是指经过渗碳热处理后使用的低碳合金钢。
合金调质钢:
经过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后使用的中碳合金结构钢。
合金弹簧钢:
是用来制造弹簧和其它弹性零件的钢种。
滚动轴承钢:
用于制造滚动轴承的滚珠、滚柱和套圈等钢种。
工具钢:
是用于制造 刃具、模具、量具的钢种。
特殊性能钢:
是指具有特殊物理、化学、力学性能的钢种。
不锈钢:
在自然环境或一定工业介质中具有耐腐蚀性能的钢称不锈钢。
耐蚀合金:
在自然环境或一定工业介质中具有耐腐蚀性能的合金
耐热钢:
是指在高温下,具有高热稳定性和热强性的特殊钢。
低温钢:
是指工作温度在0℃以下的零件和结构件钢种。
耐磨钢:
是指用于制造高耐磨零件及构件的一些钢种
第五章
灰铸铁: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石墨化过程都能充分进行时形成的铸铁。
球墨铸铁:
在尚未浇铸的一定成分的铁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球化剂(如Mg、Ca、Xt 等)进行球化处理,并加入少量的孕育剂(Si-Fe、Si-Ca合金)以促进石墨化,在浇铸后得到具有球状石墨的铸铁。
可锻铸铁:
可锻铸铁是由白口铸铁在固态下,经长时间的石墨化退火,使其中的 Fe3C→3Fe+G而得到团絮状石墨的一种铸铁。
蠕墨铸铁:
在尚未浇铸的一定成分的铁水中加入一定量的蠕化剂(如稀土硅钙合金 等)进行蠕化处理,并加入少量的孕育剂(Si-Fe、 Si-Ca合金)以促进石墨化,在浇铸后得到具有蠕虫状石墨的铸铁。
第六章
时效强化:
铝合金淬火后在室温或者较低温度下加热保温一段时间,随时间延长其强度硬度显著增加的现象。
轴承合金:
制造轴瓦和内衬的耐磨合金成为轴承合金。
第七章
高分子材料:
以相对分子质量大于5000的高分子化合物为主要组成的材料。
加聚反应:
单体经多次相互加成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缩聚反应:
由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官能团的单体相互缩合聚合生成高聚物。
均聚物:
由一种单体形成的高聚物。
共聚物:
由两种以上单体合成的高聚物。
高分子链的构像:
分子链的空间形象。
高分子链的柔性:
由于单键内旋转,线性高分子链易呈卷曲或线团状,受拉力易展开,卸载后缩回,这种特性为高分子柔性。
高聚物的聚集态:
高分子化合物中大分子的排列和堆砌方式称为高聚物的聚集态。
塑料:
室温下处于玻璃态的高聚物称为塑料。
橡胶:
室温下处于高弹态的高聚物称为橡胶。
流动树脂:
室温下处于粘流态的高聚物称为流动树脂。
塑料:
以合成树脂为主要成分的合成材料(塑制成型)。
橡胶:
具有高弹性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第八-九章
陶瓷:
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用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粉状化合物通过成型、高温烧结而制成的多晶固体材料。
普通陶瓷:
由粘土、长石、石英为原料配制,烧结而成的陶瓷。
特种陶瓷:
以纯度较高的人工化合物为原料制作的陶瓷。
金属陶瓷:
以金属氧化物或碳化物 +添加适量的金属粉末为原料制作的陶瓷。
复合材料:
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材料用人工方法合成的多相材料。
第十章
功能材料:
以特殊的电、磁、声、光、热、力、化学及生物学等性能作为主要性能指标的一类材料。
是用于非结构目的高技术材料。
半导体材料:
导电性能介于金属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
能带:
由于相邻原子电子云相互交叠,对应于孤立原子中的每一能级都将分裂成有一定能量宽度的能带。
带隙:
能带之间的区域。
禁带:
带隙不存在电子能级。
价带:
对应价电子能级的能带。
空带:
价带上面的能带。
导带:
最靠近价带的空带。
满带:
价带被电子填满。
超导电现象:
材料的电阻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并最终出现零电阻的现象。
超导体:
低于某一温度出现超导电性的物质。
约瑟夫森(BDJosephson)效应:
承担超导电的超导电子还可以穿越极薄绝缘体势垒。
电接点材料:
建立和解除电接触的导电构件,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电器装置,仪器仪表、电信和电子设备。
磁场强度(H):
指空间某处磁场的大小,单位:
安/米;
磁化强度(M):
物质的磁性来源于内部的磁矩,只有当内部磁矩同向有序排列时才对外显示强磁性。
单位体积内磁矩矢量和称为M,单位:
安/米;
磁感应强度(B):
物质在外磁场作用下,其内部原子磁矩的有序排列还将产生一个附加磁场。
在磁性材料内部外加磁场与附加磁场的和,称为磁感应强度。
磁导率(μ):
μ=B/H,是磁化曲线上任意一点上B和H的比值。
磁化率(χ):
磁化强度与磁场强度的比值,χ =M/H。
磁滞性:
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磁体会被磁化,磁体内部的磁感应强度B随外磁场H的变化是非线性的,当H减少为零时,B并未回到零值,出现剩磁Br。
磁感应强度滞后于磁场强度变化的性质称为磁滞性。
矫顽磁力:
要使剩磁消失,通常需进行反向磁化。
将 B=0时的 H 值称为矫顽磁力 Hc。
Br称为剩余磁感应强度, Bs称为最大磁感应强度(饱和磁感应强度)。
软磁材料:
指在外磁场作用下,很容易磁化,去掉外磁场时又很容易去磁的磁性材料。
硬磁材料:
具有很强的抗退磁能力和高的剩余磁感应强度的强磁性材料,又称永磁材料。
磁致伸缩效应:
磁性材料在外磁场作用下,产生伸长或缩短的现象-为磁致伸缩效应。
热功能材料:
随着温度的变化,有些材料的某些物理性能会发生显著变化,如热胀冷缩、出现形状记忆效应或热电效应等,这类材料称为热功能材料。
热膨胀:
指材料的长度或体积在不加外力时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的现象。
形状记忆:
将具有某种初始形状的制品进行变形后,通过加热等手段处理时,制品又恢复到初始形状的现象。
光导纤维:
是一种利用光在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中的全反射原理而达成的光传导工具。
气敏感材料:
随着环境气氛的变化,这类材料的电阻会明显改变,俗称“电鼻子”,用以检测环境中气氛的变化。
光敏感材料:
光敏感材料是指与光发生作用后,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工程 材料 名词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