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伦理学课件整理仅作参考.docx
- 文档编号:5432761
- 上传时间:2022-12-16
- 格式:DOCX
- 页数:58
- 大小:85.53KB
管理伦理学课件整理仅作参考.docx
《管理伦理学课件整理仅作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伦理学课件整理仅作参考.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伦理学课件整理仅作参考
第一章
第一节理论前提——管理与伦理的内在统一
一、管理是人类重要的活动方式
v什么是管理
结构要素论:
(法约尔)“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
协调论:
(梅奥)管理就是协调资金、物资和人员、人际关系等资源的活动过程,其目的是实现既定的目标。
决策论:
(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
组织管理论:
(巴纳德)认为管理是基于这种的管理,是特定的管理主体在变化的环境中运用拥有的资源来达到设定的目标的活动过程。
综合的观点:
管理是主体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运用一定的手电对课题实施控制的活动过程。
v管理的实质:
(1)管理是社会分工分化出来的一项专门职能。
(2)管理活动根源于生产方式运行的需要。
(3)管理是社会组织运行的基本保障。
(4)管理可以运用多种手段。
v管理的特征:
1.动态性2.科学性3.艺术性4.创新性5.经济性
v管理的重要性
马克思:
“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和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
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
”
二、伦理是关于道德规律的科学
罗国杰:
“一般来说,伦理学是一门关于道德的科学”。
甘葆露:
“伦理学是对伦理、道德进行研究的科学”。
“伦理学是哲学的分支,是一门科学。
它是对伦理这种特殊的社会关系、道德这种重要的社会力量,从理论上进行研究和说明的科学。
它对伦理的本质、起源、特点等等,对道德的本质起源、结构、功能等等,进行实事求是的、深入细致的研究,揭示其中的规律性。
”
Moral=道德,Ethics=伦理
人与人之间初始状态的道德关系,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后期。
当人们集体狩猎或进行耕种后,彼此之间的分配肯定会存在多与少,好与坏的问题。
(原始,私有财产的概念还不明显。
)
进入奴隶社会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有了较多的劳动剩余物,一部分人开始占有这些劳动剩余物应当、不应当;是与非;善与恶,以此来指导人们之间的关系和人们的行为。
“moral是指个体品性,是个人的主观修养与操守,是主观法;ethics是指客观的伦理关系,是客观法。
Ethics一旦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变为一个人的内在操守,即为moral,moral以ethics为内容。
----黑格尔《法伦理》
v什么是伦理?
“伦者,识人事之序也”,可见、“伦”乃是对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一种界定。
包括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群体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群体与群体的关系、群体与社会的关系、群体与自然的关系、社会与社会的关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等。
“理”的原义作动词,是“治玉”之意。
《战国策》中有这样一句话:
“玉之未理者为璞……,玉虽至坚,治之得其肌理以成其器。
”“理”后引申为道理和准则之意。
✓孟子说:
“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
“伦理”连用其义就是说人们在处理人与人的这种相互关系所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
伦理具体体现
父子有亲父慈子孝
君臣有义君仁臣忠
夫妇有别夫能妻贤
长幼有序兄友弟恭
朋友有信汝诚吾信
v伦理具体体现:
父子有亲父慈子孝;君臣有义君仁臣忠;夫妇有别夫能妻贤;长幼有序兄友弟恭;朋友有信汝诚吾信
v什么是道德?
“道”,据许慎在《说文解字》卷二中说“道,所行道也。
”的解释来看,道之本意是指道路。
后引申为人的行为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
德,在出土的商朝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德”字,但是意义模糊。
到了西周,其意义开始明确。
东汉时,刘熙:
“德者,得也,得事宜也。
”
宋朝朱熹注释“德”字,曰:
“德者,得也,得其于心,而不失之谓也。
”
“德”在中国古代通“得”,关于为什么“德”要通“得”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李建华认为“德”之所以通“得”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因为“德是有所得,而不是有所失”。
一个人要想有所“得”,就必须“有德”,所以,“德是为了‘得’,‘失’并不是德的本质。
”比如,“厚德载物”、“得道多助”、“善有善报”、“内圣外王”等讲的都是“德得”一体之道。
“如果一个人守德、明德、敬德,是为了失去什么,不是为了得到什么,那么德就没有了人性根基,道德就成了虚伪的代名词。
”
其二是因为“德得”关系在本质上就是“义利”关系。
“德”、“得”统一说明人们应当以“德”谋“得”,即以“义”取“利”。
只有“德”才能说明“得”的合理的价值尺度,“因而人们在有所‘得’时,必须考虑‘得’是否应该、是否适宜。
否则就是缺德。
德不在于‘不得’,而是要得之合理,以‘德’作为‘得’的原则和规范,以‘德’的方法去‘得’。
”
✓《论语集注》中说:
“德者得也,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谓也。
”
可见,“德”真正要“得”的是“得道”,是要将“做人”所应当遵循的各种原则和规范内化于心,并能够持之以恒地保持下去。
所以,“德”之“得”绝非自我利益之得,而是人之所以为人之“得”。
✓许慎讲:
“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
可见,“德”与“得”之所以相通还在于凡是道德的行为都是外益于他人,使他人有所“得”的行为,此即“德”之“外得于人”的功效;同时行为主体在这种道德追求中自己也会获得极大地精神满足,此即“德”之“内得于己”的功效。
从这个意义上讲,“德”之“得”对于“德行”所施之对象而言是一种利益之得,而对于行为主体来讲则应当是一种心灵之得,一种精神之得。
✓孔子讲: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道、德、仁、艺是四个层次。
道是处于最高层次的最高原则,德则是道的原则的具体体现,仁是最高的德,艺就是礼乐,是仁的具体表现形式。
✓老子说:
“道生之,德畜之,…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
✓荀子曰,“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
伦理是指人们处理相互关系时遵循的各种道德准则和规范。
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是非强制地调节社会性关系的规范。
v伦理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
v伦理是指人们处理相互关系时遵循的各种道德准则和规范。
v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vA、二者的联系:
伦理道德
“人伦之理”就是“为人之道”,将二者转化为自己的内在品行你就拥有了“为人之德”。
二者的区别:
(1)伦理强调关系,道德强调个体。
伦理的侧重点强调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客观存在的各种社会关系,突出的是如何保持这些复杂的社会关系处于一种和谐和融洽的状态之中。
而道德的侧重点强调的则是社会个体,突出的是社会个体能否将由伦理衍生出来的道理内化个体的内在品性,并转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因此,伦理范畴侧重于反映人伦关系以及维持人伦关系所必须遵循的理则。
道德范畴重在反映道德活动或道德活动主体自身行为之应当。
伦理是面向整个社会、人伦秩序的,道德是面向具体道德活动主体自身完美的。
(2)伦理的义务是双向的,道德的义务是单向的。
为了保持伦理关系的和谐与融洽,伦理义务对社会成员的要求具有双向性特征。
而道德则不同,由于道德强调的是个体,所以道德义务的要求具有单向性特征。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
”
(3)伦理是客观法,道德是主观法;伦理是他律的,道德是自律的。
在人们尚未将伦理之“理”的行为应当要求内化为自我德性之前,“理”对于行为主体而言是一种外在的、他律性的客观存在。
而一旦人们将伦理之“理”内化为自我德性以后,“理”就成为了行为主体内在的自律性的存在了。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突飞猛进,人们的价值取向在不断发生变化,旧的矛盾还未消失,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人们对道德的反思也在逐步深入和发展,eg.安乐死、克隆人等许多问题,究竟怎样才算是道德的,发生了许多争议。
联系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新情况,伦理学已经派生出许多应用伦理学分支,eg.经济伦理学、科技伦理学、生态伦理学、网络伦理学、环境伦理学、医药伦理学、性伦理学、基督教伦理学……
v伦理的本质:
p7
v伦理的价值目标:
至善,p10
表现为:
(1)人类社会最理想的存在状态(客观善)。
(2)人对实质之善的理念(主观善)。
Pp11.
✓柏拉图:
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
认为道德来源于一种客观精神的“善本体”。
他的“善理念”的伦理思想经过柏罗丁的发展,成为基督教教义和伦理思想的直接来源。
柏拉图哲学思想——理念论和《理想国》
v柏拉图思想形成背景
A、①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同盟战败;②苏格拉底被处死刑——以上两者暴露民主政体弊端。
柏拉图对雅典民主政治日益不满失望。
B、受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影响C、游历四方,考察各地
★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历程:
①梭伦改革奠定基础(公元前6世纪初)②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民主政治(公元前6世纪末)③伯里克利时代达到顶峰(前443---前429年)
v柏拉图的主要思想:
1、哲学思想:
理念论
(1)主要内容:
①世界由两部分构成:
理性+感觉理性世界(理念):
真实、完美而永恒感觉世界(具体事物):
虚假、残缺而变幻②二者关系:
理性世界与感觉世界是对立
Ø柏拉图认为,人类可以通过感觉认识到的各种具体事物,总处于不断衰败变化中。
在这些变化的具体事物背后,始终存在着一种完美的、不变的东西,柏拉图称这种东西为“理念”。
例如世界上有白猫、黑猫、花猫,柏拉图认为,之所以有“猫”这个理念,是因为神创造了本质的“猫”,而且只创造了一只,其他的都是模仿的、虚假的。
③理念先于物质存在,知识是人先天固有的,学习过程就是回忆的过程
(2)评价:
柏拉图说,人的灵魂来自一个完美的家园,那里没有我们这个世界上任何的污秽和丑陋,只有纯净和美丽。
灵魂离开了家园,来到这个世界,漂泊了很久,寄居在一个躯壳里面,它忘记了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也忘记了家乡的一切。
但每当它看到、听到或感受到这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时,它就会不由自主地感动,它就觉得非常舒畅和亲切———它知道那些美好的东西,来自它的故园,那似曾相识的纯净和美好唤醒了它的记忆。
于是它的一生都极力地追寻着那种回忆的感觉,不断地朝自己的故乡跋涉。
人的生命历程就是灵魂寻找它的美丽……柏拉图的回忆说,灵魂不灭说……
2、政治思想:
理想国
A、代表作:
《国家篇》(曾经翻译《理想国》)
B、主要内容:
①三个阶级构成:
A护国者—负责治理国家“智慧之德”B卫国者—对外御敌,对内保民“勇敢之德”
C生产者—从事生产,要有节制“节制之德”
②国家和谐状态:
三个阶级各具其德,各守其位
③国家统治者:
哲学王(最富有智慧、最具正义感和理性)
C、评价:
①为了改变当时希腊民主政治体制的弊端,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
②理想国终成乌托邦
◆雅典学园阿卡德米学园
1、教育目标:
全面发展,培养最高统治者“哲学王”
2、学园状况:
教育宗旨:
知识传授;学术研究;政治咨询;培养人才
学生来源:
具有初级数理知识;上层社会;男女平等
开设课程:
算术、几何、天文等
教学方法:
对话形式,自由讨论
3、学园地位与作用:
①欧洲第一所综合性学校;②欧洲的教育、科学史上值得纪念的事件;③培养了许多著名学者,如亚里斯多德
◆雅典学园在西方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在朋友的婚礼上安然辞世,但学园却在他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的经营下,一直存续到529年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处于宗教目的下令关闭为止,前后长达900多年。
学园对西方教育及思想发展的影响:
首先,雅典学园是古代最早在教育目标上既体现社会功用性、又体现人文特性的教育机构,因此它常常被人们看作是世界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或者至少是大学的萌芽,现代大学中的学院、研究院有时还被称为Academy,原因就在于此。
其次,作为柏拉图思想的传播基地,由柏拉图倡导的“学以致用”、“学术自由”等传统直到今天还被继承,因此在历史上,该学园的地位比同类其它学园显得更为重要。
最后,学园聚集了当时希腊世界大批最有才华的青年来此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讨论,为后来西方各个门类的学科发展提供了许多原创性的思想,同时还培养了一大批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如亚里斯多德等,雅典学园成为希腊乃至整个地中海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库和人才库。
v评价柏拉图
1、作为苏格拉底的继承人,学园的创立者,柏拉图受到人们尊敬,
2、在思想史、哲学史、政治学、社会学、自然科学史上柏拉图是奠基者,世界影响巨大。
3、柏拉图的思想存在争议,其理念论、理想国存在局限;但其一生追求真理、崇尚美德的境界令人佩服。
4、他的理想国是最早乌托邦思想的体现,不少观点被后世空想社会主义者接受
5、他的不少著作成为学术经典
伟人这样评价过他
马克思:
“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恩格斯:
“古代最博学的人”
黑格尔:
“人类的导师”
罗素:
“第一个像教授一样地著书立说的人”
✓亚里士多德的名言
人生最大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在于生存。
真正的美德不可以没有实用的智慧,
而实用的智慧也不可以没有美德。
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的过失是最大的痛苦。
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是善。
善是难能可贵的,也是高尚和值得称赞的。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伦理思想的集大成者,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第一个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伦理思想体系。
编写了西方第一部伦理学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
教师生涯----讲学著书阶段
1、宫廷教师:
担任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之子亚力山大的教师
2、职业教师:
(1)创建雅典“吕克昂”学园
(2)教学形式:
①分层教学……;②“散步的哲学家”
(3)著书立说:
《诗学》《修词学》《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学科分类)
Episteme纯科学——几何学,数学知识——精确性——逻辑学——现代思维
Techne技术革新——应用科学(生物学领域,物理学领域)
Phronesis实践智慧——政治学,伦理学
Sophia理论智慧——哲学智慧——非精确性——修辞学——后现代思维
Nous神性智慧——神学,宗教
v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联系与区别:
柏拉图理念论:
世界由两部分组成:
由理念构成的理性世界和由个别事物构成的感觉世界。
理性世界是真实的,感觉世界是虚幻。
两者对立。
理念先于物质存在,知识先天固有。
唯心论。
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作为存在的存在”),实体概念:
质料和形式。
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
不彻底的唯物论。
亚里士多德首先是个伟大的哲学家,他虽然是柏拉图的学生,但却抛弃了他的老师所持的唯心主义观点。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实物的原型,它不依赖于实物而独立存在。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实在界乃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
“质料”是事物组成的材料,“形式”则是每一件事物的个别特征。
质料是不能孤立存在的,与质料相对应“形式”更是实体。
神学(哲学,理性)是最高的实体,是有形式而无质料。
(完全实现了自身的形式,是万物的动力,是事物的第一根本的原因。
)
柏拉图断言感觉不可能是真实知识的源泉。
亚里士多德却认为知识起源于感觉。
这些思想已经包含了一些唯物主义的因素。
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一样,认为理性方案和目的是一切自然过程的指导原理。
可是亚里士多德对因果性的看法比柏拉图的更为丰富,因为他接受了一些古希腊时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他指出,因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质料因,即形成物体的主要物质。
第二种是形式因,即主要物质被赋予的设计图案和形状。
第三种是动力因,即为实现这类设计而提供的机构和作用。
第四种是目的因,即设计物体所要达到的目的。
举个例子来说,制陶者的陶土为陶器提供其质料因,而陶器的设计样式则是它的形式因,制陶者的轮子和双手是动力因,而陶器打算派的用途是目的因。
亚里士多德本人看中的是物体的形式因和目的因,他相信形式因蕴藏在一切自然物体和作用之内。
开始这些形式因是潜伏着的,但是物体或者生物一旦有了发展,这些形式因就显露出来了。
最后,物体或者生物达到完成阶段,其制成品就被用来实现原来设计的目的,即为目的因服务。
他还认为,在具体事物中,没有无质料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质料,质料与形式的结合过程,就是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运动。
这一理论表现出自发的辩证法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第一次将研究人的行为规范与道德的哲学定名为“伦理学”Ethike→ethos
亚里士多德认为伦理道德既不是完全由教育产生,也不是完全由自然产生,而是从自然接受过来又通过习惯使他完善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最高的善就是幸福(至善),也就是生活得好和行为得好。
什么是幸福?
——快乐、财富和荣誉是幸福?
——善的理念?
——幸福是优秀的品德,要在实践中才能实现。
幸福——快乐
幸福并不排斥快乐,合乎品德活动的生活是快乐的,不过是灵魂的即精神上的快乐。
只有爱好高尚行为的快乐才是合乎人的本性的,道德行为自身必然是快乐的,但同时也是好的和高尚的。
幸福就是最好、最高尚、最快乐的活动。
为了实现人的幸福,亚里士多德进一步把人的心灵分为理智的德性和道德的德性。
人的理性一方面是纯粹的理性,其职能是沉思真理,其完善的活动是理智的美德;另一方面是与感性和欲望相联系,其职能是调解并控制感性和欲望,其完善的活动是实践的美德。
他认为,美德和善行皆由理性决定,有德性的人的灵魂各部分是协调一致的,若不能协调一致,则会导致恶行,而理性的作用正在于使人能控制自己的心灵和行为,使之不走极端,符合“中道”,既不能“过”,又不能“不及”。
伦理的品德是中道
什么样的品质是好的,合乎道德的?
?
1、选择行为的中道2、中道是相对于人的情感和行为而言的适中。
3、在过度和不足之间找出一个适度的量。
中道理论
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道,庄重是自傲与顺从之间的中道,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道,文雅是滑稽和呆板的中道,高尚是卑屈和顽强的中道,娇柔是坚韧和病态的中道。
——亚里士多德
思辨是最高的幸福
幸福是合乎品德的活动
幸福是最高的善,是最好的东西,无论它是两性的还是别的东西,它总是主宰者,是高贵的和神圣的,符合这种品德的活动就是完美的幸福,这种活动就是思辨活动。
三、管理与伦理的内在统一性
v管理与伦理具有同质性:
p131基础相通2作用相同3同具有内在目的性4高效
v管理与伦理具有相容性p16
v管理与伦理具有异质性p19
管理伦理的发展
只是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美国,80年代起在欧洲,情况才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管理伦理突然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并迅速发展成为一门正式学科。
而其直接的起因只是20世纪80年代比较集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经济丑闻,如飞机采办中的行贿受贿,化学工厂中有毒气体的大爆炸,对河流和海洋的大批污染,食物污染,汽车走私,非法武器出口以及内部贸易,证券公司和大额投资者的非法活动等。
而一谈到“丑闻”、“腐败”,许多人便开始注意到“伦理教育”方案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发生伦理观念上的变革,才能把这些问题真正解决。
20世纪70-80年代,世界特别是美国一系列经济丑闻事件不断发生和频频暴光。
如美国洛克希德飞机公司为争夺日本市场的贿赂案,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海湾石油公司、埃克森公司、格鲁曼宇航公司、默克公司等在国外的贿赂事件,海湾石油公司、布兰尼弗和美国航空公司非法捐款资助尼克松竞选连任,美国牛奶生产商为提高联邦牛奶价格而贿赂前总统尼克松等等,除此以外,还有非法操纵市场和股票交易,随意处置有毒化学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生产有毒或危险产品、无视工人和顾客生命安全,甚至致使化学工厂有毒气体大爆炸等事件。
这些丑闻直接导致经济管理中的企业伦理危机、公众信任危机和企业生存危机,迫使管理者们开始清醒地思考棘手的伦理问题。
诚如阿基·B·卡罗所指出的:
“回顾过去30年来人们对企业伦理的兴趣,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一是对企业伦理的兴趣不断加深;二是对企业伦理的兴趣看来是由重大丑闻曝光引发的”。
1962年,美国政府公布了一个报告——《对企业伦理及相应行动的生命》
70年代,学术界就企业的责任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引发了“利润先于伦理”与“伦理先于利润”之争。
兴起了“道德生成运动”
80年代,进入大学的课堂,建立了企业伦理学的刊物和专门的研究机构。
90年代,被列为核心课程,
2003年起,《商业周刊》对商学院的排名中,增加了对商业道德的评价,毕业生根据学院对管理伦理学教学的重视程度,对学员进行评分,招聘人员评出哪所学院的毕业生具有商业道德。
另外,还就每所学院对知识资本的贡献进行评分。
长期以来,管理伦理学仅停留在哲学伦理学对企业管理过程种有关职能、行为、守则等方面,进行道德上的诠释和证明。
✧管理伦理是指关于主体意识与行为价值取向的特殊观念系统,它是主体管理意识与行为在运作过程中所持的立场、观点、态度的总和。
在现实世界中,无论是全球化的解决、政治、军事、文化领域,还是一个企业(或其他法人组织)的经营活动,都普遍存在着一个管理伦理价值选择,对于人们如何理解和领悟管理的价值取向,即从主体世界观意义上,相信需要什么,坚持追求什么,直接影响到其管理意识与行为的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自觉与盲目、真实与虚幻等性质和程度上的差别。
一种管理伦理形态是否科学、合理、先进,归根结底看它如何反映和认定了什么样的主体利益、条件和需要,是否同管理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类历史进步的趋势相一致。
第二节(公共)管理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性质
v研究对象:
p20
A公共伦理学是规范公共组织行为的准则体系。
B公共伦理学涉及范围广泛。
C公共伦理不等同于社会公德。
D公共伦理是社会公共组织的职业道德。
E公共伦理的基本法则是“为人民服务”
✧公共管理伦理,是指公共管理领域的基本伦理维度、公共管理行为的基本道德规范,以及通过公共管理行为与公共事务所集中体现出来的社会公共伦理精神。
总之,是为了维持公共管理之“公共性”而必须坚持的伦理标准和要求。
概念理解:
1、公共管理伦理所涉及的基本范围是高贵管理领域,既非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全部(据此,公共管理伦理区别于一般公共伦理),也不涉及社会个体的私人德行(据此,公共管理伦理区别于传统美德伦理)。
2、公共管理伦理的基本道德规范主要是针对公共管理行为的,不涉及一般意义上的公共行为或社会行为(eg,公民的社会公德行为)。
3、公共管理伦理不仅仅是一些公共管理行为之道德规范的集合,而且也关注公共社会之基本伦理精神和普遍价值意义的建构与传扬。
即公共管理伦理必须借助于社会普遍伦理的一般原则和价值精神的扶持,同事有时对后者的维持和公开示范。
公共管理伦理的基本理念(conceptionconceptidea)
✧公共效率:
指以尽可能低的公共管理成本,实现尽可能高的社会公共效益。
包括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效率,向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的质量、公共政策的社会实际效应,公共秩序的水平。
✧正义秩序:
指的是公共社会或国家之基本组织结构的正义和公共管理行为的公正,包括:
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正义。
✧公共责任:
指与公共管理权利相对应的社会公共职责和社会公共道义。
既是一种与确定公共职位有着直接关联的政治性的职责承担,也是一种基于社会公共伦理精神和普遍伦理要求的道义承诺。
✧和谐社会:
指正义而又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以及通过这一优良的社会公共秩序所带来的社会各要素、各方面或各层次之间的融洽互动和协调发展之理想状态,甚至还包括社会精神生活和社会群体成员个体的精神心理的和谐安宁状态。
这一理念是关乎社会的公共理想和长远追求,是公共正义秩序基础之上的社会理想目标。
(和谐社会:
理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 伦理学 课件 整理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