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1.docx
- 文档编号:5431766
- 上传时间:2022-12-16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5.60KB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1.docx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1.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1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1
一阅读(6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8分)
访叶圣翁①
黄裳②
①几个月前,我将一本原刻的《拙政园诗余》寄给俞平伯先生,请他在书前写几个字。
俞平老生长姑苏,也就是女词人徐灿的故乡。
不久,他就在我寄去的旧绿格子纸上写了跋文。
平老近来作书,多用退笔写大字,这篇跋却是小行楷,丰神绝妙,还是三十多年前《遥夜归思引》那种风格,真使我欢喜、感谢。
后来我又忽发奇想,叶圣翁也是苏州人,何不顺便也请他就近写几个字呢?
就请平老转请,自己也写了信去。
很快,圣老的回信来了。
他告诉我,跋已写好,不过寄去的旧格纸行距太狭,先后写坏了两纸,还附来了写错的一纸,“藉见我确已不能作小字”。
②这使我非常惶恐。
我事行竟未考虑他们两位都已是八旬开外的老人,圣老的眼睛又不好,只是随手寄了旧格子纸去请他们写字,不但失礼,简直是不可原谅的。
想想至今还保留着这种“少不更事”的鲁莽脾气,心里有说不出的不安。
圣老寄来的跋文是用钢笔写在道林纸上的,但写得非常认真,他要我自己缮录一过,现在就把那大略转录在这里:
“久不得黄裳兄音问,去夏始获来书,喜甚。
……拙政园者,余自幼常涉,三十年来每到苏亦必一往。
前夏割除胆结石,体气颇衰,未识能再访否。
又年来目力大不济,览书报眼镜、放大镜并用,犹复辨认难真。
忽发奇想,安得书报大字精雕如此集者耶。
一九八零年五月一日叶圣陶于晴窗下题。
”
③因为有着这样的原因,所以这次到京后的第二天上午,就到东四八条去访候老人,想当面为自己的失礼谢罪。
八条是一条很长的胡同,在东四下了电车,找到巷口,走了好半日才在巷底找到叶宅,这是一所典型的四合院,院子不大,杂植了一些花木,显得异常安静。
等了一会,不见有人走动,只得自动走进北房里去。
北房一溜三间,右手的一间里临窗放着一只写字台,上面堆满了书报,我想这大概就是圣老的工作室了。
探头进去却也没有人,折到左面一间,在进门处的一只竹榻上,看见圣老正在支颐小睡。
开始还不敢惊动,踌躇了一会,只好轻轻唤醒了老人。
④圣老醒来,端详了一下以后,立即从榻边站起来,让我在书案前坐下。
他没有责怪我的失礼,只是说,坐在榻上休息,不知怎么一来就睡着了。
他从袋里摸出了助听器,左手托在胸前,相对端坐了,一面说,听觉不好,近来也离不开这个了。
⑤圣老安详地微笑着,须发全白了,特别是双眉,脸色红润而有光泽。
⑥我们现在就坐在他写“随笔”的晴窗下面。
北京初夏的早晨是可爱的,窗外就是一株海棠,花时已过,现在是一丛浓绿。
今年春天他和俞平老曾有过一张留影,就摄于这海棠花前。
⑦静坐相对,他告诉我病后的健康情况,和近来工作的种种。
可以领会得出,老人身上无例外的也有着沉重的负担,许多报刊都希望能得到他的文章。
对一位八十六岁高龄的老人来说,他的勤奋、认真、从容,也真是不可及。
回忆自己读小学时第一次出手买书,就买的是《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书是早已失落了,但两书的封面图案,至今还分明留在记忆里。
想想写了这些书的那枝笔至今还在有力地挥动,不能不产生一种幸福感,也不能不感到一种无言的鞭策。
⑧去年秋天,在南京遇见圣老的小孩至诚(说“小孩”也已是五十出头了),我曾向他仔细打听了圣老患病前后的种种。
有一件事留给我的印象是很深的。
在十年动乱之初,圣老自己并不曾受到怎样的冲击,可是那“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压力,即使在安静的小院子里也照样会感到,也许比起出入现场的人还要来得更厉害。
朋友一个个变成了“牛鬼蛇神”,再也没有了谈天的对手。
一个人离群索居,积累了多少不能理解的问题要找朋友交换一下看法。
他在小院子里再也关不住了,一天,就冲出去找老舍,而老舍恰恰就在那一天撒手离开了人间。
从此,圣老的健康慢慢坏下去了。
⑨圣老的为人,和他的文章、他写的字、他的待人接物……一样,平易之中自有端严。
他不喜欢讲过头话,没有“动人”的“豪言壮语”,这也许会使有的人感到不满足,认为是不够劲的吧。
可是细想一下就会发现,他说过的话,多数是对人民有益的,极少有害的。
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
⑩我就是带着这样虔敬的心情,在他的书房里过了一个愉快的上午。
⑪我发现近来有一种奇怪的愿望,喜欢和自己尊敬、爱重的前辈在一起。
和他们一起,会时时感到自己还是一个“青年”,幼稚、莽撞,即使是小小的放肆也不要紧,是可以容许,也会得到原谅的。
用不着时时装出正经的样子,而这是极易使人感到疲劳的。
另外,还能从他们那里时时得到鼓励、鞭策,不只是从口头上,更多的是从他们的人格上,得到前进的力。
一九八零年八月十四日
[注]①叶圣翁:
即叶圣陶。
②黄裳(1919~2012):
现代作家。
1.第②段中加点词“少不更事”在文中的含义是(2分)
2.第③段中“这样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两点:
(1);
(2)(2分)
3.简析第⑦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3分)
4.对第⑧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黑云压城城欲摧”写出当时政治环境的恶劣和给人们造成的压力。
B.叶老虽未受怎样的冲击,但仍对朋友和自己的命运感到深深地担忧。
C.写“圣老的健康慢慢坏下去”根本意图是表现叶老和老舍的情谊。
D.这件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还因为从中让我体会到了叶老的为人。
5.分析第⑾段在文中的作用。
(3分)
6.本文运用哪些描写手法表现叶圣陶这一人物形象的?
请加以赏析。
(5分)
(二)、默写(6分)【任选6题,超过6题,按前6题评分】
7、
(1)三山半落青天外,。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分野中峰变,。
(王维《终南山》)
(3)锦江春色来天地,。
(杜甫《登楼》)
(4),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黄沙百战穿金甲,。
(王昌龄《从军行》)
(6),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柳永《八声甘州》)
(7)塞上长城空自许,。
((陆游《书愤》)
(8),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三)、阅读下面的汉乐府民歌,完成8——11题。
(7分)
羽林郎
【汉】辛延年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
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
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
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
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
银鞍何煜爚,翠盖空踟蹰。
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
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
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
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
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
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
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8.“乐府”一词最初的含义是。
(1分)
9.初中所学的《木兰诗》和本学期所学的《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称为“”。
(1分)
10.“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
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
”运用手法,写出了,为下文张本。
(3分)
11.最后八句中可以看出胡姬是一位、的女子。
(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6题。
(16分)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
“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
‘儿寒乎?
欲食乎?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2.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亦遂增胜()
(2)大母过余曰()
(3)令人长号不自禁()(4)吾妻来归()
13.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能以足音辨人以当南日
B.呱呱而泣客逾庖而宴
C.儿之成,则可待乎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D.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鸡栖于厅
14.与“东犬西吠”中的“西”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吾家读书久不效B.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C.乳二世D.垣墙周庭
15.以下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亦多可悲”之情的一组是()(2分)
①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②后五年,吾妻来归
③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④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⑤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⑥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A.④⑤⑥B.①②⑥C.②④⑥D.①③⑤
1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3分)
(2)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2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
(14分)
齐州泺源石桥记 苏辙
⑴泺水之源,发于城之西南山下,北流为瑝①,其浅可揭。
城之西门,跨而为桥。
自京师走海上者,皆道于其上。
每岁霖雨,南山水潦暴作,汇于城下,桥不能支,辄败。
熙宁六年,七月不雨,明年夏六月乃雨,淫潦继作,桥遂大坏。
知历城施君辩言于府曰:
“水岁为桥害,请为石桥,以纾其役。
距城之东十五里,有废河败堰焉,其弃石铁可取以为用。
”府用其言,以告转运使,得钱二十七万,以具工廪之费。
取石于山,取铁于府,取力于兵。
自九月至十一月而桥成,民不知焉。
三跌二门,安如丘陵,惊流循道,不复为虐。
⑵方其未成也,太守李公日至于城上,视其工之良窳与其役之劳佚②,而劝相之。
知历城施君实具其材,兵马都监张君用晦实董③其事。
桥之南五里,有大沟焉,属于四涧,以杀暴水之怒,久废不治,于是疏其堙塞,筑其缺而完之。
桥之西二十步有沟焉,居民裴氏以石壅之,而屋于其上,水不得泄,则桥受其害,亦使去之,皆如其旧而止。
又明年,水复至,桥遂无患。
⑶从事苏辙言曰:
桥之役虽小也,然异时郡县之役,其利与民共者,其费得量取于民,法令宽简,故其功易成;今法严于恤民,一切仰给于官,官不能尽办,郡县欲有所建,其功比旧实难。
非李公之老于为政与二君之敏于临事,桥将不就。
夫桥之役虽小,然其劳且难成于旧则倍,不可不记也。
遂为之记。
[注]①瑝:
通“隍”,即护城河。
②窳(yǔ):
粗劣;劳佚:
劳动的轻重程度。
③董:
监督管理。
17.苏轼、苏辙和号称“三苏”;高中课本中曾学过苏辙的散文《》(2分)
18.第⑴段中“以纾其役”中的“役”具体是指(2分)
19.第⑴段中画线处的表达效果。
(2分)
20.总结泺源石桥建成的经验。
(3分)
21.下列对第⑶段苏辙的话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今法”对百姓更为严苛 B.今法“宽简”不如“异时”
C.按“今法”来建桥更难 D.建桥的功与劳超过“异时”
22.结合文意,对第⑵段的补叙作评析。
(3分)
二写作40分
23.作文。
著名学者王元化在《思辨发微·序》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青年时代,我在一本通俗小册子里读到伽里略的事迹,我一直记得伽里略创地动说受到教廷审判宣告自己错误的情景,当这一切完毕以后,他怀着屈辱站起来说:
‘可是地球还是动着的!
’至今我一想到这事,我的心仍会感到战栗。
”
那么,在你的学习、生活中,在你的成长历程中,曾有什么事让你至今想起仍感到战栗?
请你以“心因而战栗”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⑴将题目补充完整;⑵不少于800字;⑶不要写成诗歌;⑷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金山中学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末考试卷
参考答案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8分)
1.(2分)尽管我年龄很大,但是像年青人一样处事缺乏经验。
2.(2分)表达对叶圣陶先生写序的谢意(1分)以及因纸张行距太小给叶老造成不便的歉意(1分)。
3.(3分)运用插叙的方法(1分),写出我与叶圣陶认识已久以及叶圣陶对我的影响之深刻,进一步表现叶圣陶尽管年岁已高但仍笔耕不辍(2分)。
4.(3分)C
5.(3分)运用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不仅写出了叶圣陶等前辈的人格力量,更表现他们的人格力量对后辈的激励、影响和鞭策(2分)。
深化了文章的主旨(1分)。
6.(5分)描写手法必须写出两种以上,有例句、有分析。
本文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环境描写等方法刻画了叶老这一人物形象。
如①“圣老安详地微笑着,须发全白了,特别是双眉,脸色红润而有光泽。
”这一处的肖像描写,写出了叶老的蔼然仁者的风范;②从“立即从榻边站起来”等动作表现叶老的情意;③从“冲出去找老舍”这一动作描写中表现叶老在动乱中内心情感压抑已久,对朋友牵挂之深。
④从叶老给我回信这一细节中可见叶老的谦和和包容,“平易之中自有端严”;⑤从小院、工作台等环境描写,烘托出叶老生活的安宁和工作的勤奋;⑥描写窗外的环境,表现景致的美丽可爱,烘托出叶圣陶慈祥的形象,以及叶老和俞平老两位老人的浓厚情谊。
⑦从我不敢惊动老人,“踌躇了一会”这一心理描写中,既写出了我的虔敬之情,又侧面写出叶老的人格力量。
(二)、默写(6分)【任选6题,超过6题,按前6题评分】
7、
(1)一水中分白鹭洲
(2)阴晴众壑殊
(3)玉垒浮云变古今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5)不破楼兰终不还
(6)想佳人妆楼颙望
(7)镜中衰鬓已先斑
(8)明月松间照
(三)、阅读下面的汉乐府民歌,完成8——11题。
(7分)
8.主管音乐的机构(1分)
9.乐府双璧(1分)
10.铺陈;胡姬的美貌,恶奴见之垂涎(3分)
11.重情义、轻贵贱(2分)
(四)文言文一——《项脊轩志》(15分)
12.(4分)
(1)胜景,美景,光彩
(2)看望(3)控制、忍受(4)女子出嫁
13.(2分)D
14.(2分)B
15.(2分)A
16.(3+2分)翻译
(1)这位老妇人,是我过世的祖母的婢女,喂养过我家两代人,过世的母亲对待她很优厚。
(判断句、乳、抚)
(2)我长时间卧病在床,无所寄托,才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
那形式和以前稍有不同。
(无聊、介宾后置句)
(五)文言文二——《齐州泺源石桥记》(14分)
17.(2分)苏洵、黄州快哉亭记。
18.(2分)桥被水冲毁而需重复建桥的劳役之苦。
19.(2分)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官兵合作紧密,建桥迅捷及人力、建材考虑周全。
20.(3分)官员的建言献策;官府积极采纳意见并从财力、人力上支持;各级官员的督察和监管。
21.(2分)A
22.(3分)补叙了官员对建桥的督察和监管,叙述了两项附属工程的精当处理,突出了官员的“老于为政”和“敏于临事”。
〔参考译文〕
泺水,发源于齐州(济南)城西南的山下,往北流入护城河,河水浅得提衣就能渡过。
城的西门,跨河建了一座桥。
从京城过往海上的人,都取道这座桥。
每一年只要连下几天的大雨,南山下来的雨水暴涨,汇集到城下,桥不能抵挡暴雨的冲击,就坏了。
熙宁六年(1073年),七个月没下雨,第二年夏天到六月才下雨,过量的大雨连下几天,桥被完全冲坏了。
历城知县施辩向齐州府官建议说:
“年年桥都被洪水冲毁,建议造一座石桥,来缓解桥毁后重复造桥的劳役之苦。
距齐州城的东面十五里的地方,有一座废弃不用的河堤,那里废弃的石铁可以取来造桥。
”府官采纳了他的建议,把(建石桥的计划)报告了转运使,得到(官府)二十七万两银子,作为用工和伙食的费用。
到山上去采石,到府库拿来建材和工具,让军队出工出力。
从九月至十一月桥就建成了,百姓还不知道(此事)。
(这座桥)有三个桥墩两扇门,安稳得像座小山,洪水分道而泄,不再造成危害。
在这座桥还没有建成时,太守李肃之每天都到城墙上,视察工程的好坏和劳动量的轻重,并且鼓励施工的人。
历城知县施辩准备并供给各种施工材料,兵马都监张用晦实际监督管理具体的事务。
桥的南面五里处,有一条大沟,与四条小河相连,(原来是)用以减少洪水的冲力,废弃很久没有治理了,(这次)疏通被堵塞的河道,填筑河堤让它完整无缺口。
桥的西面二十步远有一条沟,一个裴姓居民用石头堵住它,并且在上面建了房子,洪水不能够流泄,桥因此受到冲毁的危害,就让他拆除房屋,要求复原像最早那样。
又过了一年,洪水再次来了,桥没再受到损害。
从事苏辙说:
建桥这种事虽小,但从前郡县行事的方法,是把好处与百姓分享,劳役的费用按数量分派给百姓,这种法令宽大,所以它容易成事;现在的法令严格要求要体恤百姓,(这样的话)一切事务和费用全仰仗官府,官府不能把所有事务办好,如果郡县想有所作为,要成事比从前更难。
如果不是太守李肃之富于治政经验和两位官员(施君和张君)有办事能力,这座桥或许建不成。
建桥这种事虽小,但建好它比从前更费心更难几倍,不能不把它写下来。
因此就写了这篇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1 一下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