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解析.docx
- 文档编号:5428924
- 上传时间:2022-12-16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43.34KB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解析.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解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解析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
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
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
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
妻还怪问,凤方悟之。
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选自《后汉书·逸民传·高凤》)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自以为\大有所益
B.及\鲁肃过寻阳
C.曝麦\于庭
D.不觉潦水\流麦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见往事耳 往事:
________
②即更刮目相待 更:
________
③妻尝之田 尝:
________
④时天暴雨 时:
________
(3)下列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旦辞爷娘去
B.治经为博士邪 其后遂为名儒
C.妻尝之田 康肃笑而遣之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往事耳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妻还怪问,凤方悟之。
(5)甲文中吕蒙的变化让我们明白了________;乙文“高凤流麦”的典故现在多用来形容________。
【答案】
(1)D
(2)历史;重新;曾经;当时
(3)B
(4)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妻子回来感到奇怪(惊异)询问他,他才醒悟。
(5)吕蒙变化告诉我们:
①开卷有益。
②读书学习非常重要。
③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一定能学有所成。
(写出一点即可);“高凤流麦”的典故形容:
专心致志勤奋读书(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分析】
(1)“不觉潦水/流麦”改为“不觉/潦水流麦”。
句意为:
没有发觉雨水冲走了麦子。
此题要注意把谓语部分与宾语部分之间划开。
故选D。
(2)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往事”:
历史。
“更”:
重新。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时”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当时”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A.前者“推托”,后者“告辞,辞别”。
B.都是“成为”之意。
C.前者动词“去,到”,后者代词,指卖油翁。
D.前者“认清”,后者“了解”。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但”:
只。
“涉猎”:
粗略地阅读。
“往事”:
历史。
“怪”:
感到奇怪。
“方”:
才。
(5)一空,写吕蒙变化的启示。
蒙的变化告诉了我们:
一个人只要肯学习,什么时候也不算晚,只要你肯刻苦努力,就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还告诉了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等。
二空,可分析“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等句,即可归纳出“高凤流麦”的典故现在多用来形容专心致志勤奋读书的答案。
故答案为:
⑴D
⑵①历史;②历史;③曾经;④当时
⑶B
⑷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妻子回来感到奇怪(惊异)询问他,他才醒悟。
⑸吕蒙变化告诉我们:
①开卷有益。
②读书学习非常重要。
③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一定能学有所成。
(写出一点即可);“高凤流麦”的典故形容:
专心致志勤奋读书(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结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
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⑶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把握,注意结合语义结合词义。
⑷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⑸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一)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
“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
”吕蒙说:
“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二)
高凤,字文通,是南阳叶人。
在他青年还是书生时,他的家庭以种田为生,但却精通读书,白天黑夜都不停息。
他的妻子(曾经)有一次到田地里去,庭院里面晾晒着麦子,让高凤看住鸡(以防吃麦)。
后来突然下了暴雨,高凤拿着竹竿读经书,没有发觉雨水冲走了麦子。
妻子回来后责问他,高凤这才恍然大悟(小麦被冲走了)。
后来高凤成了著名的学者,在西唐山教书。
2.阅读文言文后答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有卖油翁释担而立________ ②尔安敢轻吾射!
________ ③康肃笑而遣之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②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用生动的小故事阐释了“熟能生巧”的大道理,富含情趣和哲理,通俗易懂,意味深长。
B.本文主要写了射箭和酌油两个场面,陈尧咨的射箭写得十分简略。
这样繁简得当,突出文章的重点。
C.本文用“睨之”“微颔之”“置”“覆”“酌”“沥”等词语表现了卖油翁的身手不凡、谦虚沉稳。
D.本文结尾写陈尧咨“笑而遣之”,一个“笑”字生动的刻画出陈尧咨的有所领悟和自我解嘲,是传神之笔。
【答案】
(1)放下;轻视;打发
(2)①(老翁)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舀油注到葫芦里。
②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3)C
【解析】【分析】
(1)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释:
放下。
遣:
打发。
(2)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
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注意关键词:
覆:
覆盖。
徐:
缓缓地,慢慢地。
杓:
舀东西的器具。
沥,灌注。
惟:
只,不过。
“尔”通“耳”:
相当于“罢了”。
(3)C.没有体现卖油翁的“谦虚”。
故选C。
故答案为:
⑴放下;轻视;打发;
⑵①(老翁)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舀油注到葫芦里。
②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⑶C。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⑵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选择即可。
【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世界上没有第二人(能同他相比),康肃公也凭这种(本领)自夸。
(有一次)他曾在自己家(射箭的)场地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场边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都没有离开。
(卖油翁)看见康肃公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
康肃公问(他)道:
“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的箭法不是很精深吗?
”老翁说:
“(这也)没有别的(原因),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康肃公(听后)气愤地说道: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
”老翁说:
“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于是就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注入,但钱币却未被打湿。
(卖油翁)于是说:
“我并没有别的(本事),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康肃公(苦)笑着打发他走了。
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示儿燕
孙枝蔚
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
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
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①效此也。
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②,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
儿当知之。
(选自《溉堂文集》)
【注释】①未遑:
来不及。
遑,闲暇。
②旧窑:
年深日久的陶瓷。
窑,陶瓷器代称。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
①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________)
②然贫家止有此器(________)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要怕弄坏书,在书上加圈加点才是读书的好办法。
B.珍惜书籍是那些有财力的藏书人的做法,穷人学不了。
C.就算忍渴忍饥,穷人也不要把唯一的古瓷拿来做饭碗。
D.书是拿来读的,别为了珍惜书籍而不充分使用它。
【答案】
(1)的;仅仅,只
(2)C
【解析】【分析】
(1)本题中的“止”是通假字,同“只”,是一个副词,表仅限于某一范围,解释为“只”“仅仅”。
(2)本题从原文“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这句话可知,作者认为茶杯饭碗这类东西,明明知道是古瓷,但家贫只有这点器物,不能不吃不喝去把它们珍藏起来。
所以选项C的表述错误。
故答案选C。
故答案为:
⑴的;仅仅,只;
⑵ C。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⑵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附参考译文】
你在初读古书时,对于书本不要过于爱惜。
因为过分爱惜书本,必然会束之高阁。
要对书本加以圈点,看坏一本,不妨再买一本。
爱惜书本是那些有财力的藏书家们的事情,我们这些贫穷的读书人来不及效仿这种做法。
譬如茶杯饭碗,明明知道是古瓷,应当珍惜,但家贫只有这点器物,难道不吃不喝去把它们珍藏起来吗?
你应当懂得这个道理。
4.课内文言文阅读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 本文作者________(人名),除“醉翁”之外,他晚年又自号“________”。
(2)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以此自矜________
②释担而立________
③但微颔之________
④笑而遣之________
(3)请结合作者对卖油翁的描写,分析康肃由“问”到“忿然”的原因。
(4)请写出两点卖油老人的过人之处。
【答案】
(1)欧阳修;六一居士
(2)自夸;放;点头;打发
(3)对于自己的射箭技术,卖油的老头不仅不表示出赞叹、惊讶,而是“睨之”“微颔”之,康肃生疑而“问”;当老者说出“无他,但手熟尔”这样轻描淡写的话之后,使康肃变得“忿然”。
(4)见多识广;技艺精湛;富有智慧;善于说理……
【解析】【分析】
(1)本文是北宋欧阳修所著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
欧阳修:
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永叔,谥号文忠,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意为:
“藏书一万卷、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这六个“一”)。
(2)本题中的“颔”名词用如动词,“点头”;“遣”是“打发”的意思。
(3)陈康肃公“尝射于家圃”,而卖油翁看后表现出“睨之”“微颔”的神情,便使得陈康肃产生疑问;当卖油翁对陈康肃的射箭技艺用“无他,但手熟尔”这样轻描淡写的话进行回应后,使康肃变得“忿然”。
作答时结合语境将陈康肃从“问”到“忿然”的过程概述出来即可。
(4)结合文本内容对人物的特点进行概括即可作答。
文章叙写卖油翁酌油时,用“取”“置”“覆”“酌”“沥”等词语,突出了他有娴熟的技能;而用“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平静坦然的话语,则充分体现了他的朴实沉稳、见多识广;从卖油翁用行动来印证自己的话语并让陈康肃“笑而遣之”,可见其思维敏捷、富有智慧。
据此可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
⑴欧阳修;六一居士
⑵①自夸;②放 ;③点头;④打发
⑶对于自己的射箭技术,卖油的老头不仅不表示出赞叹、惊讶,而是“睨之”“微颔”之,康肃生疑而“问”;当老者说出“无他,但手熟尔”这样轻描淡写的话之后,使康肃变得“忿然”。
⑷见多识广;技艺精湛;富有智慧;善于说理……
【点评】⑴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把握,注意平时的积累。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⑷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世界上没有第二人(能同他相比),康肃公也凭这种(本领)自夸。
(有一次)他曾在自己家(射箭的)场地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场边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都没有离开。
(卖油翁)看见康肃公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
康肃公问(他)道:
“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的箭法不是很精深吗?
”老翁说:
“(这也)没有别的(原因),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康肃公(听后)气愤地说道: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
”老翁说:
“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于是就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注入,但钱币却未被打湿。
(卖油翁)于是说:
“我并没有别的(本事),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康肃公(苦)笑着打发他走了。
5.文言文阅读
天石砚铭(并序)
(宋)苏轼
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①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
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
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试以为砚,甚发墨②,顾无贮水处。
先君③曰:
“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因以赐轼,曰:
“是文字之祥④也。
”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
一受其成,而不可更。
或主⑤于德,或全于形。
均是二者,顾予安取。
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
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
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⑥,发书箧,忽复见之。
甚喜,以付迨、过⑦。
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
【注释】①纱縠行:
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
②发墨:
指砚台磨墨易浓。
③先君:
这里指苏洵。
④祥:
吉祥之兆。
⑤主:
以……为主,着重于。
⑥当涂:
地名。
⑦迨、过:
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得异石(________)
②明年至黄州(________)
③求砚不复得(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3)文中“赐”“付”都是父亲将砚交给儿子,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
因以赐轼,曰:
“是文字之祥也。
”
甚喜,以付迨、过。
(4)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苏轼在砚铭中说:
“或主于德,或全于形”,你认为苏轼对“德”与“形”的看法与刘禹锡是否相同?
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奇异;第二年;寻找
(2)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3)“赐”是赐予的意思,体现了苏轼对父亲的敬重与感恩;“付”是交给的意思,表现了苏轼把天石砚交给儿子时的郑重与期待,这两个词都寄寓了苏轼对天石砚的珍爱之情。
(4)示例一:
相同。
天石砚无贮水处,从“形”来说,不免有些遗憾,但它色泽温润、质地细腻、发墨甚多,是天生的好砚,这才是砚“德”之所在。
苏轼以砚之德喻人之德,这和刘禹锡《陋室铭》中表达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示例二:
不相同。
天石砚“形”的缺陷令苏轼遗憾,但他认为事物的“德”与“形”皆有可取之处,就看如何取舍;而刘禹锡以“德”为重,“形”之陋在他看来是无足轻重的。
【解析】【分析】
(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明年”:
第二年。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
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译为:
这是一方天砚啊!
具有砚的品质,就是形状不太完整罢了。
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之间划开。
注意标志性的虚词“也”。
(3)作答时,需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赐”是“赐予”的意思,一般用于长辈给晚辈或上级给下级某物,这个词语体现了苏轼对父亲的敬重。
而“付”是“交给”的意思,有托付的意味,表现了作者的郑重,这两个词语都表现了作者对这方砚的珍视。
(4)根据“一受其成,而不可更。
或主于德,或全于形。
均是二者,顾予安取?
仰唇俯足,世固多有”一句可知作者认为德相对于形来说是最重要的。
这与《陋室铭》中“惟吾德馨”的观点是一致的。
当然,也可答不相同。
理由可从苏轼认为“德”与“形”皆有可取之处,而刘禹锡是以“德”为重的角度作答。
故答案为:
⑴奇异;第二年;寻找;
⑵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⑶“赐”是赐予的意思,体现了苏轼对父亲的敬重与感恩;“付”是交给的意思,表现了苏轼把天石砚交给儿子时的郑重与期待,这两个词都寄寓了苏轼对天石砚的珍爱之情;
⑷示例一:
相同。
天石砚无贮水处,从“形”来说,不免有些遗憾,但它色泽温润、质地细腻、发墨甚多,是天生的好砚,这才是砚“德”之所在。
苏轼以砚之德喻人之德,这和刘禹锡《陋室铭》中表达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示例二:
不相同。
天石砚“形”的缺陷令苏轼遗憾,但他认为事物的“德”与“形”皆有可取之处,就看如何取舍;而刘禹锡以“德”为重,“形”之陋在他看来是无足轻重的。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⑵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能力。
本题考查断句。
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⑶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掌握。
作答时,需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⑷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
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可分析作答。
【翻译】
苏轼十二岁的时候,在所住的纱縠寓所空地上,和一群少年玩掘地的游戏。
得到一块奇异的石头,形状像鱼,外表色温润晶莹,呈现浅绿色,里外都点缀着细小的银星,击打它就发出铿锵的声音。
试着拿它当砚使,很容易发墨,只是没有储水的地方。
先父说:
“这是一方天砚啊!
具有砚的品质,就是形状不太完整罢了。
”于是把它还给我,说:
“这是你文章发达的祥瑞之兆。
”我十分珍爱地使用它,并在上面刻上铭文说:
“一旦接受了上天的造就,就永远不再改变初衷。
或以品德为高,或要保全形体。
如果两者都有,那我取法什么?
仰人鼻息跪人脚下吗?
这样的人世间有很多。
”
元丰二年秋七月,我获罪入狱,全家人流离失所,书籍也丢失散乱。
第二年来到黄州,寻找我那方砚台,却怎么也找不到,我以为把它丢失了。
元丰七年七月,乘船到到当涂,翻开书箱,忽然又看见了它,非常高兴。
于是把它交给儿子苏迨和苏过。
装砚的匣子虽然不十分精致,却是先父亲手雕刻的啊,并命匠人按砚的形状做的,不能更换。
6.文言文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乙)刘禹锡,字梦得,世为儒。
工文章,善五言诗。
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
禹锡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于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
禹锡依骚人①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②。
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暑。
而禹锡作《游玄都现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
后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取材于《新唐书·刘禹锡传》)
【注释】①骚人:
诗人。
②巫祝:
古代称事鬼神者为巫,祭主赞词者为祝;后连用以指掌占卜祭祀的人。
链接材料:
①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刘禹锡)
②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浪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人教版七 年级 语文 下册 文言文 阅读 练习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