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
- 文档编号:5427462
- 上传时间:2022-12-16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5.40KB
北京市十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
《北京市十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十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十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
旅游业是首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对外开放,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为适应首都城市功能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促进北京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北京市“十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
一、“九五”期间北京市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九五”期间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
“九五”期间,北京国际旅游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与八十年代相比,虽然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海外旅游者人次数和外汇收入仍保持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4%和4.7%。
“九五”期间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1203万人次,外汇收入121亿美元。
“九五”期间,北京国内旅游业迅速崛起。
1994年实行双休日制以后,北京市国内旅游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此间国内旅游者人次数和旅游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5.95%和6.57%,超过同期国际旅游发展水平。
2000年,北京市接待海外旅游者282万人次,外汇收入27亿美元,接待外地来京游客6743万人次,接待本市游客3443万人次,旅游收入分别达到459亿和37亿元人民币(二者计496亿元)。
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社会总产出的10%以上,相当于全市GDP的19%左右。
2000年底,全市共有旅游企事业单位1845家。
其中涉外饭店、公寓458家(其中星级饭店409家),旅行社45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56家,国内旅行社300家),定点商店128家,定点餐馆193家,旅游汽车公司150家,旅游区(点)311处,旅游摄像公司19家,定点演出场所11家,医疗咨询单位13家,旅游院校及设有旅游专业的院校共63家,导游人员6000余人。
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总数达到33万人。
由于旅游业的联动效应,产生的间接就业机会按照1:
3计算约达99万个,相当于全市现有650万个就业岗位的15%。
通过“九五”的发展,北京旅游业已经形成了以国际旅游为中心,国内旅游为基础,二者并重的发展格局。
旅游业已经成为北京市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和“首都经济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是,与建设全国旅游首善之区和旅游强市的目标相比,北京旅游业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管理、服务等方面,还有明显的差距。
(二)、“九五”期间北京市旅游发展的主要经验
1、实行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主导规划发展和树立有效权威。
建立旅游协调会议制度,由市长亲自主持,相关部门参加,共同形成高层次的主导与协调。
2、在大力发展国际旅游的同时,高度重视国内旅游,实行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并举的方针,推动北京旅游业全面发展。
3、突破以往旅游促销的套路,在创新和实效上下工夫,把固定的场所变成流动的场所,把一成不变的形式变成生动活泼的形式,在重视物质宣传品的同时更加重视人际间的情感交流。
4、发展区域合作,扩大北京旅游的辐射范围。
发展北京和周边地区的合作,发展北京和热点热线旅游地区的合作,使北京的市场范围得以广泛深入地延伸,吸引更多的人到北京来。
5、发展大旅游,营造大市场,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支持旅游,参与旅游,发展旅游。
6、政府其他部门积极配合,对旅游市场进行综合治理。
7、积极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建立旅游统计体系、旅游信息调查制度,及时把握旅游者需求动态,尽可能的使用高新科技,使政府的管理更加有效,旅游者对政府的认知更加迅速。
二、“十五”时期北京旅游业的发展目标
(一)、总目标
到规划期末(2020年),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东方特色的一流国际旅游城市和具有首都风貌的国内首位旅游中心城市。
分目标为:
1、巩固和完善首都形象(中国首都、东方古都、现代新都),把北京建设成为全国旅游首善之区,成为国内外旅游者的首选之地,使旅游的发展充满首创精神和新意。
把北京建成代表中国现代化成就和中国旅游业形象的城市。
2、不断提高旅游业对首都经济的贡献率,使其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
3、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重要社会功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公民生活质量与自身素质、促进社会文明与城市国际化;
4、本着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保护古都风貌、改善首都生态环境。
5、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旅游产业全面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实现WTO对旅游业提出的各项要求,增强旅游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发展指标
“十五”时期,海外游客将年均递增4%-6%,到2005年北京将接待海外游客316-34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年均递增4%-6%;到2005年将达到32-35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年均递增5%-7%,到2005年将达到1.23-1.36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年均递增5%-7%,到2005年将达到594-652亿元。
三、发展旅游业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旅游促销,扩大旅游客源
北京客源市场包括海外来京市场、国内来京市场和北京市民外出旅游三部分,其中北京市民外出旅游又分为市民在京旅游、出京旅游、出境旅游三种。
1、海外市场促销。
近期促销战略是:
确保亚洲市场,特别是狠抓日本、港澳台市场,积极推进韩国和东南亚市场;发展欧洲、北美洲和大洋州市场,启动非洲(主要目标是南非)、南美洲和中东地区市场。
在促销方法、促销手段和促销内容上努力创新,重在实效。
对于促销费用的使用,采取集中财力、重点突破的方式。
----重点促销日本,欧美、新马泰、澳新等国市场,一年一个重点;
----完善网页,全面介绍北京旅游“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内容;
----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为媒介进行广告宣传;
----通过我国驻外使领馆、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协助促销;
----针对不同市场宣传促销不同产品,如对韩国和日本重点宣传修学旅游产品,对欧美市场和新兴市场以观光产品为主;
----采取新技术手段加强宣传促销效果;
----采取新方式,如区域联合促销(北方八省区、京西沪穗港),增强促销力度,与夏威夷、香港和台湾等旅游机构配合,共同举办说明会和展示会;
----继续参加国家旅游局的整体促销;
----在国际航班上播发关于北京的电影及记录片,散发宣传材料;
----到国外重点目标市场举办展览会。
在招商引资会上将北京旅游形象作为投资环境介绍的一部分;
----结合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举办,加大旅游宣传面和宣传力度;
----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过程中,推广北京市整体形象及旅游产品;
----继续办好重大节庆活动,每年都有新创意,对游客产生持续吸引力。
2、国内市场促销。
开拓国内旅游市场的重点是:
----大力发展以吸引北京市民、外地住京人员、长住北京的外国人和周边地区的国内游客为主的双休日休闲度假产品及自然风光度假产品;
----积极开拓外地来京游客市场,发展以历史文化古迹为主的观光型产品;
----积极组织北京市民的出京游和出境游。
----继续参加国家旅游局统一组织的“全国旅游交易会”和北方十省市联合组办的“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在一些主要客源地举行直接面向游客的推销活动。
推销重点放在北京周边地区、东北、山东及南方沿海地区,与山东、深圳等5家旅游局联合推出京九沿线旅游促销活动,同时到东北和南方沿海地区等北京重点国内客源市场进行促销。
----北京的周边地区为重点促销区域,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客源共有”。
主要包括天津、河北、内蒙、山东、辽宁、河南、山西等地。
主要促销以北京周边自然人文资源为依托的双休日休闲游。
----以报章杂志为主要促销媒介,选择各地的日报、晚报的旅游版、周末版,生活类杂志进行宣传。
联合举办推介会、展览会、说明会等。
----沿海及其它较发达地区与北京有很强的经济联系,居民对北京的传统观光产品较熟悉。
包括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和青岛、大连、重庆、福州、厦门、成都、西安、昆明、合肥等城市。
主要促销新产品、新线路。
(二)、开发旅游资源
1、旅游资源的功能分类和评价
(1)、旅游资源的属性分类统计
北京市现有自然景系的资源点105处,其中地文景类57处、水文景类22处、气候生物景类26处。
现有人文景系资源点1605处,其中历史遗产景类270处、现代人文1285处、抽象类50处。
北京市自然及人文景系的资源点共计1710处。
(2)、旅游资源总体特征及优势评价。
北京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为:
文化古迹为优势资源,其优势将长期保持;自然观光资源主要满足城市周末休闲的需要;娱乐资源布局基本合理,应注意档次结构的协调;科技教育资源极具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旅游服务资源基本能满足需求。
北京级别高的旅游资源基本上都已得到开发。
较抽象的资源如民俗、民间文艺等开发尚不够深入。
这些文化内涵丰富的抽象资源是很有优势的旅游开发素材。
2、旅游功能分区规划
(1)、空间布局及分期要点。
依据资源赋存原则、客流市场原则、地理区位原则、与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协调一致的原则和旅游线路组织原则等五项基本原则,结合北京市十八个区县制订的旅游发展规划,对全市旅游开发的重点区域、重点产品和客流模式进行统筹布局。
从旅游产品空间布局上,构建北京市3大旅游圈,即“中心城区观光商务娱乐旅游圈”、“近郊平原康体娱乐旅游圈”和“远郊山地长城文化及自然观光度假旅游圈”,形成3圈21区的基本格局。
北京市旅游功能分区
在旅游客流布局上,形成外来游客(海外旅游者和外地来京国内旅游者)向中心城区和西北部重要风景胜地积聚、中心城区在住人口(北京市民和暂驻人口)向郊县自然观光度假景点扩散的流动模式。
(2)、分期建设方案目标
将规划期2000—2020年划分为2000—2005年的十五规划阶段,2006—2020年为规划后期。
十五规划期间:
完善中心城区政务、商务、娱乐服务功能,拓展人文古迹观光旅游的广度和深度,建设大规模、高标准国际会展中心。
提高外来游客和本市在住人口的旅游、游憩满意度;面向北京在住人口,加强北京市环城游憩带建设,完善多种功能的短距离、短时间度假基地。
规划后期:
完善北京市的整体旅游空间布局结构,进一步提高前期开发的观光区、度假区的质量,开发远郊区县的生态观光、度假旅游区资源,形成北京市完整的外围旅游圈。
3、主要旅游功能区开发行动方案
(1)中心城区观光商务娱乐旅游圈
包括内城观光政务商务旅游区、海淀皇家园林科教娱乐旅游区、朝阳城区康体娱乐会展旅游区、丰台石景山游乐运动旅游区4个功能区。
内城观光政务商务旅游区:
包括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城区。
是皇宫、王府等古建筑集中区,是中央政府各部委机关集中地域和北京城市商务活动的中心。
其功能定位为历史古迹观光、政务活动和商务活动的旅游服务中心。
(2)近郊平原康体娱乐旅游圈
近郊平原康体娱乐旅游圈分布在中心城区外围,由北京东南部平原地区和西北部近郊低丘陵组成。
包括顺义县、通州区、大兴县全部;朝阳区、丰台区、海淀区外围;房山区平原部分;门头沟区九龙山以东部分;昌平小汤山地区。
(3)远郊山地长城文化及自然观光度假旅游圈
主要由北京市远郊山区组成,包括平谷县、密云县、怀柔县、延庆县、昌平县西北部、门头沟区九龙山以西部分、房山区山地部分。
这一范围以山地景观为主,保留较多自然生态和文化遗产,生态观光资源丰富。
山地及水库临水区域度假条件较好。
总体功能定位为长城文化及自然观光,部分地区具人文观光功能。
是海内外游客游览长城、十三陵及北京市民和驻京人员周末休闲观光度假旅游主要区域。
北京是我国旅游产品分布较为密集、数量丰富的地区之一。
北京最大的资源特色是中华古都,北京的旅游产品开发战略以古都特色为中心,形成京城皇家特色的旅游产品系列。
4、旅游资源开发、产品策划和项目规划设计,必须在政府的政策控制下进行,要符合统一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可持续发展等4项原则。
市和区、县的计划、规划管理部门对旅游开发项目,包括饭店、旅游区(点)、大型游乐场、主题公园等项目进行审批时,应当征求市或者区、县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开发建设旅游项目必须符合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符合《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和控制范围规划》、《区县区域建设规划》、《远郊区县乡镇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对项目本身要进行充分论证,避免盲目、重复建设。
旅游项目的开发需符合《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要求,加强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的保护,防止过量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
在河流、水库、湖泊等水利工程管理及保护范围内进行旅游项目开发、旅游设施建设和开展旅游活动时,应征得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旅游活动的开展应注意水利工程的防洪、供水、环境等特有功能的发挥。
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及京密引水渠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区,为非旅游区,周边地区的旅游活动应符合北京市人大颁布的两库一渠管理条例的规定。
北京的地热资源有限,不宜大面积开发。
温泉的利用必须征得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
其他旅游项目的开发凡涉及文物保护、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重大问题时,应严格按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办。
(三)、开发旅游产品
北京旅游产品“十五”的开发方向为:
完善人文遗产等观光产品;
加大现代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构建都市旅游产品系列;完善城市旅游综合服务体系,增强其对中远程市场的吸引力。
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发周边的周末度假产品及专项产品,营造区域性旅游消费热点,为近距离市场及本市居民提供消闲娱乐的场所。
产品开发主要集中于观光旅游、会展旅游,辅之以科教、度假、文博、森林、体育、主题公园等专项旅游产品。
完善以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为代表的节庆活动产品的质量,提高影响力。
1、观光旅游规划
观光旅游要向深度开发,完善结构,充实内容,提高质量,扩大市场辐射范围。
完善综合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充实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游客活动。
主要措施是:
----提高现有精品线路的质量,提高游客满意度。
增辟新的精品线路,扩大旅游者的选择范围。
将目前流行的精品线路化整为零,重新设计精品线路,以增加总体规模和游人在京停留时间。
----开辟专题线路,使产品类型多样化。
开发长城专题游、宗教专题游、末代皇帝游等专题线路,开发青少年修学旅游市场。
进一步拓展开发胡同游。
积极促成“水上游”与“胡同游”的水陆结合,使什刹海地区成为游客参观胡同与四合院、体验老北京民俗风情的主要去处。
----加强近郊区大型城市公园建设,强化为本地市民和外来旅游者观光、休闲、娱乐的综合服务功能。
强调城市公园的景观建设,以水面和绿地为主,重视植物造景。
注重城市公园的开放性,适当拆除一些城市公园的外墙,形成开放式的公园绿地,丰富沿街景观。
进行大朝阳公园的开发建设,辅以一定的休闲娱乐项目开发,形成北京东面的大型城市公园。
----在保护的前提下扩大热点旅游容量。
通过科学论证、合理组织、积极营销和景点管理,限制世界级(国家级)旅游目的地容量。
包括:
八达岭长城、故宫、明十三陵、颐和园、北海公园、雍和宫、天坛公园。
2、会展旅游规划
北京旅游产品开发的另一个重点是会展旅游。
北京每年举办的国际会议、研讨会、论坛等约占全国的80~85%,会议旅游者在北京游客中的数量和消费比例逐年上升。
与北京市的地位相比,国际会议展览旅游亟需大力推进。
阻碍北京市会议旅游快速发展的原因:
(1)硬件条件较差,缺少接待上万人的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致使不少会议机会流失;
(2)操作机制不健全,缺乏政府组织、相关促进机构和政策支持;(3)经验不足,缺少国际会议公关公司;(4)会议附加效益未能充分发挥,会议期间与会者用于非会议的开支较小。
积极采取以下步骤加快北京市会议展览旅游发展步伐:
(1)、建立北京大型会展中心。
将会展中心建设列为“十五”规划期间的重点工程。
按照国际高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全国规模最大的中国会展中心。
(2)、会议组织和人才培养。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设立促进会展旅游的专门机构。
机构负责协调、指导国际会议旅游市场的开发工作,具体办事机构设在市旅游局。
建立国际性的会议宣传网,加强对外宣传。
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会议市场的宣传开发。
京港两地联合,发展会议旅游。
着力培养具有招徕、组织、接待会展旅游能力的专门人才。
使其在外语、旅游常识、接待技巧、实际经验等方面具有相当水平,必要时聘请国外专业人员来华举办讲座或参与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会议接待水平。
进一步促进会议旅游与观光旅游、文化娱乐活动的结合。
精心安排会议旅游中的活动内容,巧妙组合观光与娱乐活动,利用北京旅游客源丰富、知名度较高的优势,扩大吸引力。
3、其它专项旅游规划
北京具有开发多种旅游产品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
规划期内,北京市应侧重开发以下专项旅游产品:
度假旅游、修学科教旅游、文博旅游、森林旅游和生态旅游、体育与康体休闲旅游、主题公园。
(1)、度假旅游。
----加强市级旅游度假区的建设。
“十五”期间,市级旅游度假区所在区县要按照度假区建设规划认真组织实施。
2005年至2010年提高度假区等级标准,争取有两个度假区达到国家级标准。
----突出重点,抓好其它度假区的建设。
重点是:
顺义的潮白河旅游度假区、昌平的小汤山温泉休疗养度假区、怀柔与密云交界处的云蒙山森林旅游度假区、门头沟的灵山风景旅游区、延庆的松山自然保护区五处。
这五处旅游度假区要认真做好规划并组织实施,“十五”期间进入市级旅游度假区行列。
(2)、修学旅游和科教旅游。
北京市修学旅游应以日本、港澳地区、韩国、美国、欧洲学生为主要目标市场。
兴建、改建一批适合修学旅游需求的青年旅馆,以适应学生旅游者的市场要求。
科教旅游是旅游活动中参与科技活动、体验科技文明的新型产品。
北京以中关村一带为主的科教旅游具有优势。
重点开发科普、航天、科技培训咨询、科技购物、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参观等产品。
发展特色鲜明的观光农业和工业旅游产品,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紧密结合起来。
在海淀、朝阳、大兴、顺义等地开发生态农业旅游。
选择若干环境优美、技术先进的工厂,开发产业旅游。
在进行修学旅游和科教旅游线路设计时,要设计出体现中国最高水平科教力量、体现北京地方特色、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旅游线路。
(3)、文博旅游。
北京的资源基础决定了北京具有发展文物、博物馆旅游的优越条件。
全市现有县级以上文保单位900余项,其中202项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开放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89项,其中5项被列入联合国“世界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的博物馆数量和质量是全国之冠:
登记注册的博物馆有110座,类型包括美术、天文、文博、名人、中药、科学、体育、建筑、邮票、军事、文学、航空、遣址、战争、农业、工业、西瓜、印刷等多种。
一些博物馆如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中国农业展览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北京天文馆等极负盛名,且在全国同类型博物馆中规模最大,级别最高,吸引力最强。
全市博物馆年总接待游人数3500万人次以上。
因此,开展文物旅游及博物馆观光应是北京地区重点开发的专项旅游产品。
(4)、森林旅游和生态旅游。
森林旅游和生态旅游是未来世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产品,具有广阔的开发潜力和强劲的吸引力。
北京市在开发和待开发的森林旅游点达656个。
要按照国家旅游区(点)等级标准办好国家与市级森林公园,包括:
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西山国家森林公园、蟒山国家森林公园、鹫峰国家森林公园、云蒙山国家森林公园、森鑫森林公园、小龙门森林公园、莲花山森林公园、五座楼森林公园、松山森林旅游区、八达岭森林旅游区和百花山森林旅游区。
“十五”期间重点开发大杨山森林公园、莲花山森林公园、丫髻山森林风旅游区、昌平中日观光果园、周口店森林风旅游区、阳坊-白虎涧森林风旅游区、凤凰岭森林风旅游区、高崖口-菩萨鹿森林风旅游区等森林公园和森林风旅游区,逐步完善其旅游服务设施,整治好旅游环境质量。
北京的生态旅游尚处于萌芽状态,目前不宜采取普遍号召式的发展,应该制定生态旅游产品的专项规划,并有计划地建设生态旅游试验区。
(5)、体育旅游与康体休闲旅游。
要积极开展、组织和争取大型体育赛事在北京举行,体育部门协同旅游部门作好外部攻关,大力发展针对外地和海外游客的体育观光旅游。
发展针对外地和海外游客健身旅游和中医保健休闲度假游。
充分开发体育运动的延伸项目,进行汽车、摩托车、骑马、狩猎、攀岩、滑翔、滑雪、钓鱼、龙舟、风筝以及各类体育表演邀请赛等。
进一步完善奥体中心健身娱乐区,并推动全市健身娱乐业的发展。
针对本市在住人口的体育健身、体育娱乐。
积极推进和发展群众性体育健身运动,组织各种民间体育比赛和活动。
(6)、主题公园(人造景观)。
北京现有人造景观近80处,其中观光主题园35处,占总数的45%。
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北京的旅游产品,完善了产品结构,具有推进市场的意义。
北京的主题公园投资形式多样,投资规模多在1亿元以上,占地平均300亩左右,规模小,品位较低的占多数,生命周期普遍不长。
今后人造景观建设应增加旅游主管部门审批程序。
鼓励投资者进行认真切实的市场研究,搞好可行性分析。
北京需要集中力量建设一个大型的、高品位的、高标准的主题公园。
本着统一规划、合理组织、集中力量、缜密论证的原则,在北京兴建一处具有中国文化背景和高科技含量的大型高科技娱乐公园。
高科技娱乐公园的活动内容应选择面向未来的高科技为主的娱乐休闲活动。
突出高科技成份,表现民族文化特色,增强游客参与性,作到主题突出,吸引力强,并作为科普教育基地。
面向的客源市场不仅是北京市,应是整个华北地区及进京的海内外游客。
主题公园应努力挖掘文化内涵,增加科技含量,主题园内的活动应提高娱乐性和参与性。
(四)、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1、旅游住宿设施规划
(1)、涉外旅游饭店业发展的宏观控制。
“十五”时期,应严格限制三星级以上的中高档宾馆饭店的建设,逐步将北京的宾馆饭店业内部结构调整到合理的状态。
为了大力推进北京会展旅游,对与会展中心相配套的高级宾馆的建设,应考虑适当放宽限制。
(2)、社会旅馆接待业发展规划。
鼓励社会旅馆的发展。
对社会旅馆的行业管理要逐步走向正规化、标准化。
提高社会旅馆的服务质量,规范价格,特别是保持客房内外环境整洁、卫生。
在条件成熟时,做到接待国内外散客的所有旅馆与星级宾馆衔接,社会旅馆与涉外宾馆的行业规范“一体化”。
针对市场需求的多样化,旅馆的开发模式也应做到多样化,部分社会旅馆应向家庭模式发展,通过对现有设施的改造,形成简单、卫生、适合中低档游客入住的具有浓厚家庭氛围的住宿环境。
适应私人汽车迅速发展、以及学生阶层背包旅行的发展形势,兴建一批汽车旅馆和青年旅馆。
2、旅游者的餐饮服务规划
餐饮服务规划应注重餐饮布局,提高就餐的环境质量、餐饮质量和服务质量。
(1)、旅游餐饮服务。
在旅游者入住的宾馆、游客集散的景点和游客经常前往的街区,需特别加强旅游餐饮的行业管理。
必须制定严格的卫生标准,规范餐饮服务,逐步改善就餐环境。
继续做好旅游定点餐饮点的审批管理工作,对不符合定点标准的餐馆及时撤消其定点资格。
(2)、北京地方餐饮文化的旅游开发。
北京餐饮文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十五 时期 旅游业 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