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docx
- 文档编号:5423836
- 上传时间:2022-12-16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62.11KB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docx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
(一)时间:
1949年9月 地点:
北平
(二)内容:
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临时宪法(从1949年-1954年起作用)
(1)新中国的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
(2)新中国的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
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三)作用:
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1949,10.1下午2时)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
1、时间:
1949年10月1日
2、毛泽东宣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
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解放大陆
1、歼灭国民党残余军队:
向西北、中南和西南进军;
2、1951年5月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
(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四.课后练习
1.说一说
制定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确定了国旗、国徽、国歌、首都和纪年法。
2.想一想
54门礼炮象征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54个民族(①象征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54个政治团体,②象征五四运动),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的历史。
3.材料阅读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艰难而又漫长的道路,英勇奋斗,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建设我们的国家。
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五.中考链接:
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A:
20世纪上半期,在中华民族解放和振兴的过程中,先后产生了两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他们分别领导了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1)这两位伟人是谁?
(2)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果不同,分别是什么?
(3)这两次革命出现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分别有哪些?
答案:
(1)孙中山毛泽东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3)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革命纲领不彻底;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制定了彻底的革命纲领;探索出正确的革命道路;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国民党统治腐朽。
B.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历史的见证者。
请回答:
(1)北京见证了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与灾难,举出近代史上列强两次入侵北京城的战
争名称,特别是第二次入侵北京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哪一平等条约,给中国社造成了什么危害?
(2)北京也见证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下列两图都是发生在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
请说出图一、图二所反映历史事件的名称,并分别指出其标志性的历史意义。
图一: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图二: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将如何向外国朋友介绍北京。
(2分)
答
(1)第二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1分);危害:
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或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2)图一:
“五四运动”,意义:
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图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或“开国大典”。
意义:
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介绍内容须含:
北京是我国首都,是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北京历史文化悠久。
C.(2008·广西玉林)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的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请回答: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出现的进步思潮有哪些?
同时分别指南在这些进步思潮指导下的重大社会实践活动。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成功的道路,这条“道路”是什么?
最终取得了什么重大成就?
(3)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年),中国的社会性质如何?
先进中国的探索对你有何启示?
答:
.
(1)“师夷长技”思想---洋务运动;维新思想(或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戊戌变法;三民主义思想(或民主共和思想,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辛亥革命;实力救国思想----创办近代民族工业;民主与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
(答对其中三项且相对应,即可得6分)
(2)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或工农武装割据)(1分)成就: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或建立了新中国)。
(1分)
(3)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分)启示:
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自己的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等。
(答对其中一项即可,答其它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价值观正确都可得1分)
第2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
稳定物价之战
1目的:
为巩固新生的政权2人民政府与投机商展开一场”米棉之战”.3作用:
投机商囤积大批物资卖不出去,纷纷破产.全国物价开始趋向平稳
一、土地改革
1、时间:
1950--1952年底 文件:
《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作用(意义):
彻底废除了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
1、原因:
1)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2)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3)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4)应朝鲜民主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请求.
2、总司令:
彭德怀 英雄人物:
黄继光 邱少云
3、结束: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
4.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5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
三.课后练习
1.议一议
之所以说“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是由当时新中国面临的周边形势所决定的。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对新中国采取“遏制”政策。
朝鲜战争爆发后不久,美军就越过三八线,迅速向中朝边境推进。
如果让美军占领整个朝鲜,强兵押到鸭绿江边,新中国势将难以安定的从事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国际国内的反动势力气焰势必更嚣张。
因此,抗美援朝不仅与新中国的国家安危密切相关,也与全体中国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2.材料阅读
中国近代史上,由于政府的腐败、懦弱,留下了数不清的“国耻纪念日”。
新中国成立后,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打败了美帝国主义,戳穿了其纸老虎的原形,粉碎了“世界头号强国”不可战胜的神话,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保卫祖国、抗击侵略的坚强决心,表明了中国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3.自我测评
1)、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在朝鲜战场上,以黄继光、邱少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以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支援了朝鲜人民的爱国斗争;同时,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做出了巨大贡献。
因此,我们称他们为“最可爱的人”。
4补充题:
问答题:
1.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了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
回眸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农村的政策先后作出过重大调整,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重庆)
回答:
(1)列举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农村开展的重要运动。
(2)1978年,在我国什么地方率先出现搞“包产到户”的典型?
随后在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什么制度?
(3)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
答:
(1)土地改革,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
(2)安徽凤阳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农业是基础,涉及国计民生;中央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村政策等。
5补充题:
列举列举近代以来促进中国封建社会瓦解的三件大事.
(1)政治上: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2)思想上:
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在近代中国掀起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3)经济上:
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方阶级.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会议名称: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时间1954年9月地点:
北京;内容:
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宪法内容: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二、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首次提出:
1953年12月中印谈判;
(2)共同倡导:
1954年中国、印度、缅甸
(3)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发展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2、亚非万隆会议:
1)召开:
时间:
1955年4月,地点:
印尼的万隆,参与国:
亚非29个国家
2)特点:
有史以来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会议.
3).万隆会议中心议题是什么?
答:
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
4)会议中的矛盾:
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国间矛盾错综复杂.
5).万隆会议出现分歧时周恩来提出了什么?
呼吁什么?
答:
求同存异;各国撇开分歧,为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结与合作。
6)影响:
一是交了很多的朋友,大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二是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对以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课后练习
1.议一议
之所以说“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是由当时新中国面临的周边形势所决定的。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对新中国采取“遏制”政策。
朝鲜战争爆发后不久,美军就越过三八线,迅速向中朝边境推进。
如果让美军占领整个朝鲜,强兵押到鸭绿江边,新中国势将难以安定的从事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国际国内的反动势力气焰势必更嚣张。
因此,抗美援朝不仅与新中国的国家安危密切相关,也与全体中国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2.材料阅读
中国近代史上,由于政府的腐败、懦弱,留下了数不清的“国耻纪念日”。
新中国成立后,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打败了美帝国主义,戳穿了其纸老虎的原形,粉碎了“世界头号强国”不可战胜的神话,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保卫祖国、抗击侵略的坚强决心,表明了中国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3.自我测评
1)、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在朝鲜战场上,以黄继光、邱少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以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支援了朝鲜人民的爱国斗争;同时,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做出了巨大贡献。
因此,我们称他们为“最可爱的人”。
三.“求同存异”的“同”和“异”各指什么?
答:
“同”指从反对殖民主义,保卫和平,争取民主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利益出发,加强合作;“异”指各国的处境不同,及社会制度差异.
四:
拓展:
阅读以下材料:
(咸宁)
材料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同志为我们党创建人民军队……建立了不朽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他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党和国家的外事工作。
——胡锦涛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从周恩来到温家宝,在灾难面前,“中国式”总理总是身先士卒,在第一时间,第一个来到最危险、最困难、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1966年河北发生邢台大地震,周恩来总理在地震的当天深夜就到达灾区。
前不久的汶川大地震,温家宝总理地震发生2小时后就登上飞机,奔赴灾区。
……“中国式”总理让人民感动。
——《国防时报》请回答:
(1)“周恩来同志为我们党创建人民军队”主要指的是1927年发生的哪一历史事件?
遵义会议后,确定毛泽东、周恩来等人负责什么工作?
(2)周恩来是伟大的外交家。
请问:
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哪一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1955年亚非会议上,他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3)周恩来总理、温家宝总理以怎样的可贵品质,“让人民感动”?
答:
(1)南昌起义。
军事指挥。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热爱人民,或答:
“亲民、爱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等等。
五:
今年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某邮票公司准备发行一套(6枚)纪念邮票,邮票内容选择的是周恩来总理曾经参与和或领导的并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的事件,现已确定了其中一枚邮票的内容:
“发动南昌起义”,理由是“这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请你参照此标准并按照时间顺序确定另5枚邮票的内容,同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创建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
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2)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3)参与了重庆谈判,揭穿了蒋介石假和平假内战的阴谋。
(4)新中国成立,担任政务院总兼外交部长。
中国历史揭开新的篇章。
(5)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6)出席万隆会议。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造):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一五计划:
(1)目的:
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时间:
1953---1957年;
(3)内容:
重点发展生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成就:
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三铁路)。
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改造的内容
改造的途径
结果及历史意义
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于发展速度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手工业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加工订货到公私合营
三.课后练习
1.想一想
1)、“一化”指的是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指的是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2.自我测评
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
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
对农业的改造
走合作化道路
对手工业的改造
走合作化道路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从以加工订货为主逐步向公私合营过渡
结果及其历史意义结果:
到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意义: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三大改造的后期,由于发展速度过于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四.请写出中国近代史上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及其标志性事件?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标志性事件
鸦片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三大改造的完成
性质变化
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补充:
第五课:
民族团结
1、解决民族问题基本政策: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颁布
②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中规定: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
③我国省级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建立)、西藏自治区(1965年建立)
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一、中共八大(1956年9月)
1.背景1)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正在顺利开始;2)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为中共八大作了思想准备.
2内容:
1)2)
3.评价:
二、重大失误
1、探索时期的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失误的表现
(1)大跃进:
标志:
盲目求快-------大炼钢铁运动。
(2)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
一大二公。
3、失误的原因:
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三.课后练习
1.想一想1)、中共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认识成为党在探索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2)“一大二公”就是经营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它违背客观经济规律,使农村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这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2.看一看
说明经过国民经济的调整,经济开始复苏,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得到发展。
国民经济的调整,为进一步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积累了新的经验。
3.材料阅读
这是假的,没有任何科学根据。
。
它反映了“大跃进”和人民共社会运动时期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泛滥。
4.自我测评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经济建设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有它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生产力的发展也需要有积累的过程;党对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估计不足,对掌握经济规律和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也认识不足;全党普遍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使探索过程出现严重失误。
5补充题:
材料分析题2008年,电视连续剧《金婚》在全国热播。
《金婚》以编年体的形式描写了一对普通的中国夫妇(佟志和文丽)50年的婚姻生活,同时也折射出新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社会变迁。
请从下列镜头回放中,挖掘出相关历史信息,回答问题。
镜头1:
《金婚》第4集中,1958年,庄嫂生下儿子取名“跃进”。
(1)庄嫂给儿子取名“跃进”,你可以从中推断出当时全国正在掀起▲运动。
(1分)这一运动的主要失误之处在于。
(2分)
镜头2:
《金婚》第12集中,男主角佟志和造反派小将们有这样一段对话:
佟志说:
最高指示,要文斗不要武斗!
造反派小将们将佟志和文丽背靠背推向墙边站着,一边高喊:
最高指示,打倒一切反动派!
(2)请问:
这一场景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
(2分)
镜头3:
《金婚》第36集中,1991年,工厂要和港商合资,动员职工买股票。
(3)镜头3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现象,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分)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中任选一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
(2分)
(4)以上三组镜头反映了新中国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有益启示?
(3分)
[参考答案]
(1)大跃进(1分)违背客观经济规律或急躁冒进(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可的情给分,共2分)
(2)文化大革命时期或1966~1976年(2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所举事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即可(2分)
(4)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加强民主与法律建设;坚持改革开放。
(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共3分)
第7课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1976年)
一、发动
1.背景由于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2导火线:
上海《文汇报》发表的《凭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3、开始标志:
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
二:
发展;1)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刘少奇、邓小平。
2)八届十一中全会后,红卫兵,造反派蜂拥而起
3)1967年1月开始夺权,全面内乱
4)、最大冤案:
刘少奇案。
三.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9月毛泽东逝世
四、结束:
1971年9月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1976年4月5日,’’四五运动”奠定了粉碎”四人帮”的群众基础.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文革结束.
五、评价
1、性质: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危害:
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六:
文革中汲取的启示:
1)没有监督的权力导致腐败,必须建立与完善领导监督机制;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3)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迷信;4)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成为当务之急,要积极推进社会从人治走向法制;5)要以史为鉴.
七课后练习
1.想一想
1)、毛泽东发表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提出中央有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矛头实际指向国家主席刘少奇和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
2)、说明了国家主席的尊严受到侵犯,宪法受到侵犯,说明“文化大革命”期间原来就薄弱的民主法制荡然无存。
3)、“文化大革命”十年间,我国的国民收入损失约5000亿元。
从1949——1979年30年我国建设起来的全部国营企业,包括工业、农业、建设业、交通运输、邮电、商业和城市公用事业等,其固定资产原值约4900亿元。
十年浩劫,仅国民收入的损失,就相当于全国人民整整30年艰苦创业积累起来的一份家当。
2.材料阅读
“坏事”指的是它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好事”指的是他留下了永远不应当重犯这类错误的深刻教训,从反面为党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年级 历史 下册 复习 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