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巴黎城市公园发展历程研究0619景观规划与设计期末课程论文.docx
- 文档编号:5407448
- 上传时间:2022-12-16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569.24KB
法国巴黎城市公园发展历程研究0619景观规划与设计期末课程论文.docx
《法国巴黎城市公园发展历程研究0619景观规划与设计期末课程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国巴黎城市公园发展历程研究0619景观规划与设计期末课程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国巴黎城市公园发展历程研究0619景观规划与设计期末课程论文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巴黎城市公园发展历程探究
课程名称:
景观规划与设计
姓名:
肖梁
学号:
2012210192
专业: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年级:
2012级
中国·武汉
2014年06月
成绩
评卷人
摘要....................................................................................................................................................1
第1章绪论......................................................................................................................................2
1.1引言.....................................................................................................................................2
1.2城市公园的概念.................................................................................................................2
第三章近代巴黎城市公园的产生..................................................................................................6
第四章现代巴黎城市公园的发展..................................................................................................9
第五章回归自然的法国城市公园设计........................................................................................12
摘要
法国城市公园的设计理念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
城市公园在巴黎的发展从最初那些象征特权阶层的皇家林苑到奥斯曼时期的巴黎大规模的城市公园建设;从英中式园林到折衷主义园林,再到战后城市重建以及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园林的出现;最后到走向自然主义的风景园林设计。
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最终形成现在的发展态势。
本文以时间为主线,主要以巴黎中心区的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把巴黎城市公园的发展概括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近代巴黎城市改造中,巴黎城市公园出现的社会背景以及初期建设进行分析说明;第二期,介绍巴黎城市规划体制下,现代城市公园设计的风格多样化及其建设状态;第三期,概述了当代法国巴黎城市公园设计理念的发展。
关键词:
巴黎城市公园发展历程
第一章绪论
1.1引言
首先,我来回答为什么要探究法国巴黎城市公园的发展历程呢?
法国在世界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自十七世纪末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起,法国就成为了欧洲的文明中心。
法国的园林艺术对世界园林史的影响,有着深远意义。
而在法国,这一切的发生与演变,都可以拿巴黎作为缩影。
巴黎作为法国的首都,它的发展就是法国的发展,有人说是巴黎造就了法国。
城市公园开始时是作为城市的“解毒剂”而出现的,这对于巴黎城市公园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
巴黎城市公园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风格理念的转变与更新过程,从战后经济复苏以及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的成熟,使得巴黎的城市公园从表达手法上也有了全新的方式。
由此,探究巴黎城市公园的发展历程,总结概括出成熟的设计实践经验,对于我国的城市园林建设有着极大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1.2城市公园的概念
城市公园的概念有很多种不同的界定:
《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定义公园:
城市公共绿地的一种类型,由政府或公共团体建设经营,供公众游憩、观赏、娱乐等的园林。
《公园设计规范》的解释:
公园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等活动,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
行业标准《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定义:
公园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户外科普、文体及健身等活动,向全社会开放,有较完善的设施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
任何事物总是处于一种发展的状态,因此不同时代对城市公园的概念界定是有所不同的。
即使是在同一时代,不同的学者对其界定也存在差异,有的强调城市公园的卫生环保意义,有的侧重其美育功能,也有的突出其综合功能、政治文化意义。
通过分析以上文献的界定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城市公园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首先,城市公园是城市公共绿地的一种类型;其次,城市公园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城市居民,但随着城市旅游的开展及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形成,城市公园将不再单一的服务于市民,也将服务于旅游者;再次,城市公园的主要功能是休闲、游憩、娱乐,而且随着城市自身的发展及市民、旅游者外在需求的拉动,城市公园将会增加更多的休闲、游憩、娱乐等主题的产品。
第2章巴黎城市综述
2.1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巴黎位于法国北部盆地的中央,横跨塞纳河两岸,有巴黎市和巴黎大区之分。
我们这里探究的是巴黎市,共20个区,以塞纳河心的西岱岛上的巴黎圣母院和塞纳河右岸的卢浮宫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呈螺旋状向外扩展构成。
图2.1巴黎市行政区划
塞纳河自东南部蜿蜒流入巴黎,流经市区13公里后从西南部离开,由东向西成几字形穿越了巴黎,形成了“左岸”与“右岸”地区。
左岸指的是塞纳河左
岸圣日耳曼大街、蒙巴纳斯大街和圣米歇尔大街构成的一个集中了咖啡馆、书店、画廊、美术馆、博物馆的文化圣地,与右岸的王宫府邸、银行、商业组成的权力和经济中心形成鲜明对照。
2.2城市发展历史(20世纪之前)
2.2.1城市的起源
据史料记载,在公元前100年,塞纳河中心一个面积约0.5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就有了一座小城,即今天巴黎中央西岱岛的位置。
公元前52年,罗马人入侵,在此按照方格网规划了笔直的街道系统。
直到公元9世纪末,巴黎成为当时法国的首都。
2.2.2城市的发展起步
公元10世纪至15世纪,塞纳河畔的商贸活动促进了城市的大发展。
1163年,巴黎圣母院开始建造;12世纪末,为了加强城市的防卫能力,当时的国王给巴黎建起了一道城墙,位置就在1190年时的卢浮要塞,即现今卢浮宫的位置。
随后巴黎经历战乱,城市受到摧残。
之后的重建发展在有意识的城市规划下进行。
2.2.3城市的近代化发展
公元16世纪至18世纪,城市建设在法规控制下进行。
期间,重修了卢浮宫,修建了市政大厅、初期的凯旋门和协和广场等,法国大革命发生之前,巴黎的居住人后达到了65万人。
到19世纪,具有现代大都会意义的的城市格局成形。
拿破仑对城市进行了规划,如城市道路,大型公共建设(各种用途的凯旋门)等。
1889年建成的埃菲尔铁塔与同时出现在当年国际博览会上的机械馆一起被誉为1851年伦敦水晶宫之后西方建筑界最激动人心的事。
2.3植被绿化与园林分布
巴黎植被丰富,树的种类多以温带落叶阔叶树为主。
巴黎市区已超过有300万株树木,这些植物有1500多个种类。
各种城市公园和街区花园达到377处,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1.65平方米。
巴黎城市公园和街区花园设计非常尊重每个不同地段的历史性与艺术性。
一般的城市景观空间除了花、草、树木以外,都精心设计了大量的园林小品和各种雕塑。
特别是在历史保护区,环境设计与历史氛围非常协调统一。
每一城市绿地空间都有自己的特性与风格,为城市增添更多的人文景观资源。
表2.1巴黎中心区城市公园构成
名称
区位
建造年代
LesTuileries
1
1666
LejardinduPalaisRoyal
1
1679
JardinsdesHalles
1
1979
JardinsdesPlantes
5
1626
LejardinduLuxembourg
6
1623-1630
LeChampsdeMars
7
18世纪中叶
LeParcMonceau
8
1878
LeparcdeBercy
12
1992-1997
LeBoisdeVincennes
12
1860
LeParcMontsouris
14
1867-1878
LeParcAndréCitroën
15
1987-1992
LeBoisdeBoulogne
16
18世纪
LesjardinsduTrocadéro
16
1937
LeParcdelaVillette
19
1982-1995
LesButtesChaumont
19
1867
CimetièreduPère-Lachaise
20
1804
第三章近代巴黎城市公园的产生
3.1奥斯曼的巴黎城市改造
法语中的“城市规划”一词Unbanisme形成于19世纪后半叶,表示通过技术手段、规范形式塑造城市,并通过提供和维护基础设施系统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这个术语,涵盖了经过调整的政府管理的概念,通过建筑和土地的信息来规划,使用规则来控制城市居民的安全福利以及城市的总体美学效果。
奥斯曼(1809-1892)就是巴黎19世纪城市规划的先驱者。
改写都市空间。
奥斯曼重新规划了巴黎的道路系统,并且在每个街区中心,通常设置大型圆形广场,中间设有地标纪念建筑,作为汇集到这个广场的每一条大道的端景。
其中以卢浮宫、宫前广场和协和广场这一带最为突出。
环境政策。
奥斯曼在城市改造中非常关注巴黎城市的环境,曾成功地将一个最大的废弃矿场改造成城市公园,还扩大和重建了很多城市公园。
3.2城市公园的文明
传统的园林服务于社会上流贵族和富豪的少数阶层,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的加快,政治的革新对权力结构的瓦解,在园林设计中反映宣扬神教和贵族特权的模式也逐渐消失。
由此,具有完整现代涵义的城市公园的概念于19世纪产生。
由于当时城市中爆炸性的人口增长、城市超大规模的扩张、人与自然环境日趋疏远以及由经济利益确定的政策所导致的生态危机等冲突,蒙·劳里在《19世纪自然与城市规划》一书中提出城市公园的现代概念是作为工业城市的一种自然回归。
因此,城市公园的出现不仅从物质生活角度为城市中的人缓解了生存空间的恶劣状况,更重要的是它的出现在人类精神认识层面打破了牢固已久的所谓的“阶级”概念。
3.3折衷主义大众公园
3.3.1布洛涅公园(LeBoisdeBoulogne)
这里曾是王公贵族喜爱的狩猎场,18世纪时,此地兴建了几座大型府邸,
后来在法国大革命时遭到严重破坏,1814年又被英俄士兵洗劫一空。
在拿破仑三世时,工程师阿尔方(1817-1891)和园林设计师巴里耶·德尚(1824-1875)合作进行林园的改造重建。
布洛涅公园位于巴黎西北部,与巴黎第16区相衔接,面积约873公顷,且与巴加特尔公园(ParcdeBagatelle)接壤。
阿尔方采用跌水瀑布的形式衔接了由于地势高差所造成的喝水断流,并利用原始地形沟壑增大了河流的流域,添加了三条河域的支流系统。
同时,开辟了穿越丛林的蜿蜒通道。
用自由弧线取缔了法国古典式的放射形的公园格局。
公园中不仅种植了400000株植物,并且建置了人工湖面和河流,修筑了10m宽,14m高的瀑布;在丛林中修设了95km的观景通道。
该公园的林荫大道的主入口位于与卢浮宫——埃菲尔铁塔——凯旋门这一巴黎重要轴线上。
布洛涅公园在场地上布置的独具风景的走廊,散落的一些小品设施,是对过去生活轨迹的描述与再现,因此它不具有美国的中央公园统一规划的视觉特征,虽然这两个公园处于同一时代。
全园的改造以英国自然风景园的设计风格方式发展,以自由弧形曲线的园路取代了除以前的两条笔直道路中的所有园路。
此外,设计了一个不规则的湖面,令人想到英国海德公园的S曲线。
3.3.2肖蒙山丘公园(LesButtesChaumont)
阿尔方在巴黎建造了一批颇具浪漫色彩的城市公园,肖蒙山丘公园作为晚期浪漫主义与早期现代主义风格之间的从废弃材料中创造出的新型公园,以其独特的形式以及富于戏剧性的景观艺术使它在造园史上成为相当著名的案例。
直到1860年这里还是一个荒漠的山地,有着中世纪时期的绞刑架。
从1864年起,在这个荒凉、山峦起伏的地方,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呈现给人们一个绘画式的公园。
公园于1867年建成,面积约25公顷,现位于巴黎第19区,原来这里是石灰石采石场,后来作为垃圾场,阿尔方将这里的一部分石灰岩地形保留下来,并通过设计加以强化,同时改造余下的部分,广泛的种植绿地植被。
运用混凝土等材料模仿自然地貌,甚至是岩洞中的钟乳石,达到人工与天然的完美统一。
肖蒙山丘公园的平面很特殊,南段标高89米,北边标高67米,最后经过
石料开采和地形重塑之后,仅留下了由南向北和向东穿越公园的五处高峰。
一座称为“自殉者之桥”的悬索桥跨越山谷,将岛与湖岸联系起来,人们可乘船到达岛上。
园中的水体从乌克运河引水形成。
公园园路长达5公里,如海德公园隐藏的路径设计,或林木笼罩,或充满阳光,视线或收或放,为游人提供了不断变化的视角。
公园的植被景观是由德尚设计完成,全园以阔叶树作为园内的园景树,奠定了园林的整体植物基调。
德尚采用了大量外来树种进行分层与群落式种植,虽然此种做法早来很多质疑,但是,公园内部的色彩融合形成了“超凡脱俗”的戏剧性效果。
阿尔方在此的设计程序是先地形和水体,然后是植物,接下来是路径设计。
人们在肖蒙山丘的最高点可以看到巴黎城市的全貌,在比较低的区域,尤其是在水面附近,可以获得完全围合和远离城市的感觉。
从整体上看,公园不断地反映出其浪漫的田园主义和工业化的理性主义相结合的本源。
这座公园在之后的时期都没有改动过,直到1999年11月才开始整修工作,因此肖蒙山丘公园是最能体现出法国19世纪园林特点的一座,它的形式以及内部的所有园中细节,均体现了当时法国城市公园的风格特征以及人们的精神风貌与审美态度。
3.4法国城市公园的初期探索
城市公园的出现是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的社会产物,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的创造是一系列社会、文化、生活等因素促成的理性结果。
从现代功能性分析,城市公园的建设是为了“平衡都市区空间结构”而出现的。
从19世纪后半叶园林的平面构图上,可以看出一种有规律的“不规则性”在重复地出现。
园路的线型由一系列内切或外切的椭圆形或圆形构成,有或无交叉点,带有强烈的认为特性。
不同弧形道路的衔接,是设计师考虑最多的问题之一,但是,面积很大、尤其是在地形起伏很大的林园中,布置曲线半径巨大的宽阔道路,使人无法看到园路的全貌,也减弱了大量切线的效果。
尽管当时法国城市公园具有同美国一样的自然风景园风格,但是它们与其倡导的自然主义的形式不同,公园中设计栽植了一些繁茂而高水平维护的亚热带植物,道路系统也不
符合地形学上的规定,缺乏中央公园田园般质朴的园林气质。
但是在一定角度上来看它是法国文化在特定角度的浓缩。
在当时园林艺术的表现形式上来看,不论在英国、法国还是欧洲其它国家,园林设计师们始终使用着几乎同样的造园要素,在造园要素、形式和风格上都很难有全新的突破。
从城市公共园林的社会性来看,它的出现是具备很深的社会意义的。
它们是中产阶级和上班族面对机器时代城市压力的“解毒剂”,同时也是逐渐增长的休闲要求的影响结果之一。
因此,它的功能不同于私家的园林府邸,然而对于园林设计者而言,他们对于园林的认识还更多地停留在过去的时代,面对如此庞大的使用人群,在园林的整体把握上就不是那么的精准和游刃有余。
所以在设计形式与表现手法上必要有所调整与变化才行。
对于在这个时期建造的城市公园的美学评价上一直被历史学家称为“折衷主义园林”。
“折衷主义”一词最早在建筑设计中提及,它是19世纪上半叶兴起的一种创作思潮。
折衷主义为了弥补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建筑上的局限性,曾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样式,所以也称之“集仿主义”。
折衷主义没有固定的风格,它讲究比例权衡的推敲,沉醉于“纯形式”的美,但仍没有摆脱复古主义的范畴,重点表现在设计中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矛盾。
其影响十分深刻,持续时间较长,19世纪中叶以法国最为典型,19世纪末又以美国最为突出,在园林设计中体现在大众的娱乐需求与强调园林设计形式的古典主义美学之间的矛盾。
因此,纵观整个19世纪的法国,尽管园林深受人们喜爱,但在园林艺术上,似乎缺少了一种明确的风格。
园林精神内涵的匮乏体现在“杂交式”的构图中,对于城市公共园林的设计也只是被动地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答案,严重抹杀了园林艺术的发展,而只能在折衷主义的无奈中徘徊。
第四章现代巴黎城市公园的发展
4.1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对法国园林景观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获得了一个极好的实践平台。
与
蓬勃发展的现代主义建筑相比,法国的现代主义时期的园林进展甚微。
从20世纪初起,风景式造园时尚在欧洲流行了一个半世纪之后,规则式造园又有了新的支持者,简约的“直线”又开始盛行,倾向于规则式造园的园林师将大型园林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类型联系起来,使园林带有地区性景观特征。
这种布局方式在法国20世纪前30年中,始终有着不可否认的文化价值。
但是,绝大部分的设计仍处于复古主义和折衷主义的设计概念里,缺乏丰富的时代内容。
4.2二战后巴黎的城市公园建设
4.2.1安德烈-雪铁龙公园(ParcAndréCitroën)
位于原巴黎中心城区西部的雪铁龙厂区,塞纳河南岸,现在公园的周边分布着大型商务办公建筑和住宅社区。
公园规划布局的核心是临塞纳河设置了一个巨大的广场型绿地,呈斜坡面向塞纳河广场四周。
公园中主要游览路是对角线方向的轴线,它把园子分为两个部分,又把园中各个主要景点,如中心草坪、喷泉广场和运动园等联系起来。
这条园路在平面中是一条笔直的斜线,但在高差和空间上却变化多端,因此并不感觉单调。
它是原址上的一条保留下来的老路,印证了雪铁龙工厂的历史痕迹。
公园运用了很多传统园林的处理手法:
黑色园受到日本枯山水园林的影响,运动园体现了英国风景园的精神,林荫路与大水渠直接引用了巴洛克林园的造园要素。
在交通组织原则上是最大限度地方便游人,在临塞纳河岸部分,公园与河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人行广场一直延伸到河边郊区的快速铁路,城市机动车道也从地下穿越。
雪铁龙公园在城市的边缘,是城区与郊区的结合部。
虽然没有保留原有汽车厂址的任何痕迹,仅留下标志性的斜向园路,但另一方面,却是一个不同的园林文化的组合体,它把传统园林中的一些要素用现代的设计手法重新组合展现,体现了典型的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想。
设计师无论是在平面布局上,还是建筑与环境小品处理上,力求在继承法国园林传统的同时,建设一个现代的城市公共绿化空间,追求自然与个性。
设计既保留了欧洲园林几何式布局的特点,又从中渗透了城市肌理的特点,让公园与城市建筑的关系得到加强。
4.2.2丢勒里花园(LesTuileries)
丢勒里花园是巴黎建造最早的大型花园,早在路易十三时期,花园就为巴黎市民开放,可以说是法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共园林。
最初是由网格状园路划分出方形花坛和林园所构成,风格上属于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园林。
1662年,建筑师勒诺特尔负责了花园的改造设计,在宫殿前建造了图案丰富的大型刺绣花坛,形成建筑前一个开敞空间,在中轴上建造了圆形和八角形的泉池。
丢勒里花园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第一区内,同时还位于巴黎最重要的东西向轴线上。
花园东与卢浮宫衔接,向西通过香榭丽舍大街,伸至协和广场和星型广场。
1991年巴黎政府确定了公园的改造重建方案,基本仍旧遵照勒诺特尔的平面构图,并强调重建一种交织着感觉与感性的组织秩序。
花园以植物种植为主体,以高大修建平整的树篱构成空间骨架,整体上还保留着十六分格的林园布局。
花园修复的目的在于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的城市生活,并与其周围的环境更好的融合。
它是借鉴古典主义造园思想和表现手法并加以更新的再创造。
在设计上不是“整旧如旧”,而是一个现代化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设计过程。
新的改造方案一方面体现了城市公园所强调的“功能性”与“观赏性”,另一方面又做到了现代的设计语言与传统设计理念的和谐统一,表现出法国场地更新理念中对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丢勒里花园在巴黎城市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最初的轴线格局奠定了巴黎城市后来发展的方向。
这条轴线从香榭丽舍大街到凯旋门,再到拉德芳斯的“大拱门”,它始终保持着一种开放的状态。
这种城市轴线,对西方许多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3巴黎城市公园的多元化
20世纪70年代,这个时期的巴黎城市公园建设都围绕着更新与重建的主题。
建造城市公园配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而提升地区景观面貌,改善落后地区的经济状况,因此,雪铁龙、贝尔西等公园作为带动巴黎城市更新的重要力量,出现在巴黎中心区。
此时,城市公园所赋予的社会意义远远多于从前,从整体的城市肌理布局到自然小环境的塑造,它所体现的更多的是整体社会以及人们对变革中环境的感言,作为一种文化与情感的表达,自然手法不拘一格,多元发展。
第五章回归自然的法国城市公园设计
随着20世纪后期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建筑风格的衰退,后现代主义的风格
兴起。
其中,后现代主义的设计理论中对自然的意义也有了新的内涵,最具代表的是“对抗理论”的产生。
反映到风景园林的设计层面,除了设计表现手法的改变,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改变,即回归自然的生态园林景观设计。
工业社会宣扬技术崇拜,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以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环境的恶化为代价;自然生态社会则是意识到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尽量弥补工业社会对于自然的破坏,恢复生态系统,更加注重生态技术的运用。
自然生态的景观设计正是基于生态伦理,充分利用生态技术对人工自然破坏以及过度的城市开发所进行的保护。
巴黎1994年的SDRIF规划则体现了侧重加强保护自然空间,在城市化地区内部开辟更多的公共绿色空间的趋势。
法国现代风景园林师设计的工作重点,从20世纪90年代起,逐渐从城市景观,逐步转移到乡村景观和区域景观规划设计,倡导着回归自然为主旨的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王向荣,林菁: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城市大园林论文集》编审委员会:
城市大园林论文集.北京出版社,2002.
[3]朱建宁,丁珂:
法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及其启示.中国园林,2004/1.
[4]法国历史园林的保护及利用.法国华夏建筑研究学会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5]洪亮平:
城市设计的历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罗娟.浅论20世纪法国现代风景园林.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
[7]李平.巴黎的人文景观.城市管理,2003/3.
[8钟纪刚.巴黎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出版社,200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法国巴黎 城市 公园 发展 历程 研究 0619 景观规划 设计 期末 课程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