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双学位中级财务会计1笔记.docx
- 文档编号:5401757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3.51KB
中央财经大学双学位中级财务会计1笔记.docx
《中央财经大学双学位中级财务会计1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财经大学双学位中级财务会计1笔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央财经大学双学位中级财务会计1笔记
中级财务会计1课程学习笔记
一、学习内容(30分)
1.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掌握哪些方面的学习内容。
第一讲:
总论
学习目标:
了解社会经济环境和会计之间的相互影响,明确会计的目标与分类、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特征,明确中级财务会计的定位
第二讲: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企业会计准则
学习目标:
了解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概述与内容,了解国际会计准则与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明确企业会计准则的性质与作用,掌握我国的会计准则
第三讲:
货币资金
学习目标:
掌握现金的概念与范围、现金的管理与内部控制、现金的核算、现金的清查、现金信息披露,明确银行存款账户的开设与管理、银行存款的核算、银行存款的对账、银行支付结算办法的应用,掌握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相关内容
第四讲:
应收款项
学习目标:
了解应收款项的确认与计量,明确应收票据的内容、应收票据的分类、应收票据的初始计量、商业汇票的利息计算,掌握应收账款的初始计量、应收账款的账务处理、应收账款的抵借和出售、应收账款的减值、应收票据的账务处理,了解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
第五讲:
存货
学习目标:
了解存货的概念与特点、存货的确认、存货的分类,掌握存货的初始计量、存货成本流转的假设、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存货的期末计量,掌握原材料的分类与核算,明确周转材料的核算和其他存货的核算,掌握存货清查的核算
第六讲:
投资
学习目标:
了解投资的性质和分类,明确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掌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掌握长期股权投资的概念及账户设置、初始计量、取得的核算、成本法核算、权益法核算、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与减值准备
第七讲:
固定资产
学习目标:
了解固定资产的概念、特征、分类,掌握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原则和不同方式取得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了解固定资产的取得方式,固定资产折旧的原因、范围、影响因素、折旧方法与核算,掌握固定资产的处置、后续支出与减值
第八讲: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学习目标:
明确无形资产的基本概念、特征、内容、分类和确认,掌握无形资产的取得、摊销、处置与减值,了解长期待摊费用和其他长期资产
2.章节重点及关键词
总结归纳出本课程你认为应该掌握的重点章节的关键词汇及知识点,如名词解释、相关概念、公式等,词条内容不限,要求字数不高于4000字。
第一讲
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的影响、会计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会计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影响、会计对企业微观经济管理的影响、会计对企业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的关系人的影响、会计对维持社会经济法制的作用、会计对经济发展国际化的作用)
会计目标的概念、会计信息的用途、提供会计信息的对象、有用的会计信息
我国的计目标:
会计应当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提供会计信息;会计要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会计要为企业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的各种关系人提供用于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会计信息
会计的分类
财务会计的基本特征:
对外提供报告,采用标准化的程序和方法,由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构成,遵循系统的规范体系
第二讲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概念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
指导准则制定机构发展会计和报告准则、评估并修订现有的会计准则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
我国信息质量的特征:
真实性(客观性)或可靠性、相关性、明晰性或可理解性、可比性、一致性、实质重于形式、全面性或完整性、重要性、谨慎原则、及时性
六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确认的一般准则:
符合某项要素的定义;能够可靠地计量
计量两要素:
计量单位(名义货币)、计量属性(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
第三讲
现金的内部控制制度:
职责分工
现金收入的内部控制:
职能分开、明确责任、加强监督
现金支出的内部控制:
任何现金支出都要经有关主管认可批准
库存现金的内部控制:
日清月结、账款相符、定期或不定期核查或抽查,注意收账浮存
现金的清查:
进行实地盘点,编制现金盘点报告表,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现金溢缺
现金的核算
现金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列示、现金流量表、现金日报表
银行存款账户分类:
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
银行存款的核算
银行存款的对账:
未达账项的调节平衡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该表用来核对账目,不能作为账务处理的依据
银行支付结算办法的应用:
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支票、信用卡、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信用证
其他货币资金:
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
第四讲
应收款项是指一般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形成的各种债券,主要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
预付款项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先支付给供货方的款项
应收款项是企业的一项金融资产,在企业成为合同的一方,从而拥有收取现金的法定权利时,确认该项应收款项
应收款项的计量:
应收债权,通常应按从购货方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作为初始确认金额;应收款项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在资产负债表中不需要对其进行折现后列示
应收票据仅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而受到的商业汇票,付款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属于企业的流动资产
应收票据的分类
应收票据的核算
商业汇票贴现:
贴现所得=票据到期值-贴现利息
票据到期值=票据面值+到期利息=票据面值*(1+利率*期限)
=票据面值*(1+年利率*票据到期天数/360)
或=票据面值*(1+年利率*票据到期月数/12)
贴现利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贴现期
贴现期=票据期限-企业已持有票据期限
应收账款的核算
其他应收款是指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
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购销合同规定预先支付给供货方的款项。
预付账款按实际预付的金额入账
第五讲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存货的特点:
具有物质实体,是有形资产、企业持有存货的目的是为了出售、具有较大流动性,属于流动资产、具有实效性和发生潜在损失的可能性
存货确认的条件:
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存货的计价:
初始计量(历史成本,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发出存货的计价
存货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存货成本差异额+本月收入存货成本差异额)/(月初结存存货计划成本+本月收入存货计划成本)*100%
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存货计划成本*存货成本差异率
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结存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存货的估价方法:
毛利率法、售价金额核算法
原材料的分类:
原料及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协作件)、辅助材料、燃料、修理备用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等
原材料的采购收发核算:
分为外购材料收入的核算(货款付清同时收料、付款在前收料在后、收料在前付款在后、预付材料款业务、短缺和毁损的处理),自制材料和残废料入库的核算,投资者投入材料的核算,企业通过非货币性交换取得的存货,债务重组取得的存货
投资的分类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核算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核算
资产负债表日
第七讲
固定资产的特征、分类
固定资产按取得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债务重组取得的固定资产、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固定资产、债务重组取得的固定资产、盘盈的固定资产
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
折旧的基数、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和加速折旧法
平均年限法: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预计折旧年限/12
固定资产月折旧率=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100%
=(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2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固定资产月折旧率
工作量法:
单位行驶里程折旧额=(原值-预计净残值)/规定的总行驶里程
=[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总行驶里程
月折旧额=月内实际完成的行驶里程*单位行驶里程折旧额
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原值-预计净残值)/规定的总工作小时(工作台班)
=[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总工作小时(工作台班)
月折旧额=月内实际完成的工作小时(工作台班)*每工作小时折旧额
加速折旧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
月折旧率=2/折旧年限/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年数总和法:
月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100%/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固定资产的处置:
固定资产的出售、转让、报废和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
固定资产的处置,应设置“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科目借方反应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的净值以及发生的清理费用,贷方反应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现收入以及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赔偿的损失
投资转出固定资产、以固定资产换入存货、以固定资产换入无形资产,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处理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
企业应于资产负债表日对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
固定资产的技术改造支出应予以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固定资产的维护和修理支出予以费用化,在发生时一次性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固定资产减值
第八讲
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主要特征、无形资产的分类
外购的无形资产、自行研究开发的无形资产、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
直线法、生产总量法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包括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等
无形资产处置的利得或损失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无形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
其他长期资产:
特种物资储备、银行冻结存款、冻结物资和诉讼中的财产
二、知识掌握程度(30分)
对本课程疑难问题的理解和对课程学习知识掌握程度的自我评定,要求字数不少于1000字。
课程的疑难问题:
财务会计的基本特征:
对外提供报告,采用标准化的程序和方法,由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构成,遵循系统的规范体系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
指导准则制定机构发展会计和报告准则、评估并修订现有的会计准则
计量两要素:
计量单位(名义货币)、计量属性(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
日常现金收支的管理:
企业现金收入应当于当日送存开户银行;不许“坐支”等
现金的内部控制制度:
职责分工现金收入的内部控制:
职能分开、明确责任、加强监督
现金支出的内部控制:
任何现金支出都要经有关主管认可批准
库存现金的内部控制:
日清月结、账款相符、定期或不定期核查或抽查,注意收账浮存
现金的核算:
只有经过审核无误、并由会计人员填制签章的收、付款凭证,出纳员才能作为收付现金的依据,并加盖“收讫”或“付讫”的印章;从银行提取现金或将现金存入银行的业务,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制收款凭证;企业必须设置“库存现金日记账”,格式有三栏式和多栏式两种
现金的清查:
进行实地盘点,编制现金盘点报告表,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现金溢缺
银行存款的对账:
未达账项的调节平衡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该表用来核对账目,不能作为账务处理的依据
其他货币资金:
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
应收款项是指一般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形成的各种债券,主要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
预付款项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先支付给供货方的款项
应收款项是企业的一项金融资产,在企业成为合同的一方,从而拥有收取现金的法定权利时,确认该项应收款项
应收款项的计量:
应收债权,通常应按从购货方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作为初始确认金额;应收款项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在资产负债表中不需要对其进行折现后列示
应收票据的核算
初始计量:
无论是否带息,按其票面金额入账
利息计算:
商业汇票的利息=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票面利率*票据期限
账务处理:
设置“应收票据”科目与“应收票据备查簿”,具体账务处理可分为不带息应收票据的核算、带息应收票据的核算、收到抵付应收账款的商业汇票、商业汇票背书转让的账务处理、商业汇票贴现的账务处理。
商业汇票贴现:
贴现所得=票据到期值-贴现利息
票据到期值=票据面值+到期利息=票据面值*(1+利率*期限)
=票据面值*(1+年利率*票据到期天数/360)
或=票据面值*(1+年利率*票据到期月数/12)
贴现利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贴现期
贴现期=票据期限-企业已持有票据期限
应收账款的核算
初始计量:
按照公允价值计量,通常为从购货方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在实务中,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包括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合同或协议价款、增值税销项税额以及代购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同时需考虑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等因素
商业折扣:
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扣除,对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的确认没有影响,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按扣除商业折扣后的实际售价确认
现金折扣是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规定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扣除。
存在现金折扣时,应收账款入账金额的确定分总价法和净价法。
我国企业会计实务中,采用总价法,现金折扣在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
账务处理:
设置“应收账款”科目,不单独设置“预收账款”科目的企业,预收的账款也在“应收账款”科目反应
应收账款的抵借:
指企业(承借人)以应收账款作为抵押,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出借人)借入资金
应收账款的出售:
指企业将应收账款出售给收购应收账款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由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直接向赊购方收账的一种交易行为。
应收账款减值:
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可能性极小的应收款项。
有客观证据表明应收账款发生减值时,应计提坏账准备
存货的计价
初始计量:
历史成本,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存货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存货成本差异额+本月收入存货成本差异额)/(月初结存存货计划成本+本月收入存货计划成本)*100%
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存货计划成本*存货成本差异率
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结存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存货的估价方法:
毛利率法、售价金额核算法
可变现净值=存货的估计售价-至完工时估计要发生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存货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基本方法:
单项比较法、分类比较法、合并比较法
备抵法:
存货跌价准备不直接冲减有关存货科目,而是另设“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反应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
初始确认:
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取得时的核算:
设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按“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公允价值变动”进行明细核算。
取得时,按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科目,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若取得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债券投资时,应按债券面值,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科目,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到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科目
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的核算: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公允价值变动,借记或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同时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如为债券投资,确认利息时,借记“应收利息”,贷记“投资收益”
处置时的核算:
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账面余额,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同时转出公允价值的累计变动额,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投资年度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的处理
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投资当年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投资企业持股比例*当年投资持有月份/全年月份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被投资单位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企业持股比例-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
投资年度以后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的处理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损益)*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投资企业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投资企业当年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
不同方式取得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捐赠方提供凭据上标明的金额和相关税费确认为实际成本
债务重组取得的固定资产,按受让固定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后的差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确认为实际成本
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固定资产,分为具有商业实质和不具有商业实质分别进行确认
债务重组取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受让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相关的税费,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按重组债权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借记“坏账准备”科目,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贷记“应收账款”等科目,按支付的相关税费,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借贷双方的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或“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科目
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
折旧的基数、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平均年限法: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预计折旧年限/12
固定资产月折旧率=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100%
=(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2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固定资产月折旧率
工作量法:
单位行驶里程折旧额=(原值-预计净残值)/规定的总行驶里程
=[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总行驶里程
月折旧额=月内实际完成的行驶里程*单位行驶里程折旧额
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原值-预计净残值)/规定的总工作小时(工作台班)
=[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总工作小时(工作台班)
月折旧额=月内实际完成的工作小时(工作台班)*每工作小时折旧额
加速折旧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
月折旧率=2/折旧年限/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年数总和法:
月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100%/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无形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
外购的无形资产按照实际支付的成本,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
自行研究开发的无形资产研发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研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应按“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的余额,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
期末,应将“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归集的金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
以上是本课程学习内容中对我来说比较难于理解、记忆和运用的一些知识点。
我要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争取将课程难点熟练准确的运用。
这对我的会计学习将有很大的帮助,对我的能力也会是很大的提升。
核算方面对我来说是最复杂的内容,在出题方面也最为灵活,所以我会在理解的基础上多做题,在练习中争取熟练掌握课程的难点。
三、思考题(40分)
请仔细浏览课程第三阶段导学重点,对材料中所列本课程的综合思考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独立完成,字数不少于500字。
简述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区别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存的各种有形资产,包括各种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周转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材料等。
存货一般在一年内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可以出售或被生产耗用,因此被视为流动资产。
原材料:
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
为建造固定资产等各项工程而储备的各种材料,虽然同属于材料,但是由于用于建造固定资产等各项工程不符合存货的定义,因此不能作为企业的存货进行核算。
在产品:
指企业正在制造尚未完工的产品,包括正在各个生产工序加工的产品和已加工完毕但尚未检验或已检验但尚未办理入库手续的产品。
半成品:
指经过一定生产过程并已检验合格交付半成品仓库保管,但尚未制造完工成为产成品,仍需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
产成品:
指工业企业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验收入库,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者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
企业接受外来原材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为外单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制造和修理完成验收入库后,应视同企业的产成品
5.商品:
指商品流通企业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
6.周转材料:
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但不符合固定资产定义的材料,如为了包装本企业商品而储备的桶/箱/瓶/坛/袋等各种包装物;企业能够多次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基本不变且不符合固定资产定义的各种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劳动保护用品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容器等低值易耗品和建造承包商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等其他周转材料。
但是,周转材料符合固定资产定义的,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处理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
固定资产和存货的主要区别:
固定资产在生产中损耗的价值是通过折旧的方式逐渐的摊到被生产加工的产品中去,通过产品的销售,取得货币资金,使自己的价值逐渐的得到补偿。
而存货如原材料一旦投入生产,就会改变其原始的形态,被消耗的价值一下子就转移到产品成本中,是商品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注:
学习笔记总字数不得超过10000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央财经大学 双学位 中级 财务会计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