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冯老讲经方怎样学懂《伤寒论》.docx
- 文档编号:5397843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289.99KB
听冯老讲经方怎样学懂《伤寒论》.docx
《听冯老讲经方怎样学懂《伤寒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听冯老讲经方怎样学懂《伤寒论》.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听冯老讲经方怎样学懂《伤寒论》
【听冯老讲经方】
怎样学懂《伤寒论》
建设经方医学理论体系与修学体系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按语:
冯世纶经方医学传承学院将组织在线系统、系列研讨胡希恕经方医学活动,其中一项就是“听冯老讲经方”。
在此,要特别感谢我们文字整理工作组的同仁们,将冯老既往,特别是近期的有关讲座内容及时整理成文,有选择性的与我们大家分享!
本次与大家一起学习的是“怎样学懂《伤寒论》”这一议题,这是冯老在首次系统讲授经方医学理论体系时的开题第一讲,分“为什么学不懂《伤寒论》”和“怎样学懂《伤寒论》”两大部分,前者又分“误读传统”、“不能正确认识中医”和“对经方认识不足”三个专题,后者包括“排除误读传统”、“明了经方的理论体系”、“认识经方的主要内容”和“始终理会读《伤寒》”四个专题。
希望老师的讲解能够对我们学习起到拨云开雾的作用,解开心中的困惑,明确前进的方向!
正文
好,咱们聚到一块了,抽一定时间聚到一起,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吧。
今天,我先讲的一个题目吧,叫做“怎样读懂《伤寒论》”。
为什么选这个题啊?
就是好多人读了《伤寒论》了,你说学了吧,学了,结果,学不懂,有些是自己感觉学不懂,有些感觉学懂了,实际上是没学懂,因为他们附会一些理论啊,能讲的通,但是啊,在一些具体条文上、临床上就讲不懂了,这个问题存在啊,不是一年两年,是一千多年了,所以我们啊,对这个问题考虑比较多。
所以说怎么样读懂《伤寒论》呢?
这是个大题目,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吧,自己走的一些弯路吧,把自己走的一些弯路,所想到的,为什么读不懂,跟大伙在一起讨论讨论。
当然,我这只是我个人遇到的问题,可能大伙(还)有各样的疑问,我么一起讨论。
那我先说,当然了,我说的是学习胡希恕先生对注解《伤寒论》所做的一些研究,这是咱们在这里纪念他吧,(诞辰)117周年,逝世三十一周年了。
今天我们要讨论两个问题。
第一个为什么学不懂,第二是怎样读懂。
第一个就先来讲为什么学不懂!
咱们国家建国后,国家提出大力发展中医,从国家层面上非常重视中医发展,国策是发展中医,提出继承和弘扬,咱们中医研究院两边墙上,贴着的有啊,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讲话,继承和弘扬啊,还有中西医结合这些,现在已经五十多年了,当然啊成绩是大好的,并且走向世界了,传播到世界,引起世界瞩目。
前天我们去世中联,才了解到咱们世中联“野心”非常大,怎么得啊,因为西医趁咱们国力虚弱的时候,西医钻进来了,把咱们市场占领了,西医成了主导,中医变为了辅导,所以咱们“世界中联”想翻过来,我们要走向全世界。
我听说的大概意思是这样,就是说把中医啊推向全世界。
就是说吧,我们的国力充分了,学术也发展了,所以这是我们中医的发展引起了世界的瞩目,现在学中医的外国人不少啊。
所以中医大学也普及,现在中医学院毕业的,招生毕业的吧,博士生大概有不到千,硕士生大概两千,我们上学那时候一届一百来人,所以这个中医大发展,国家重视。
但有个什么现象呢?
中医多了,但是以中医为主治病的并不多,中医大学毕业的,搞西医去了,这是什么原因呐?
主要是没学好中医,再确切的说,主要是没学好《伤寒论》。
这里头有几个原因,一个是误读传统,一个是不能正确认识中医,再一个就是对经方认识不足。
我们谈这三个方面。
第一个谈为什么读不懂《伤寒论》,里头一个问题就是误读传统,这个必须闹清楚,因为我们长期以来就认为是《内经》为中心,《伤寒论》是个辅导(助)的,张仲景是根据《内经》撰写的(《伤寒论》),说是一个理论体系,中医是以《内经》为主,《伤寒论》的理论也是以《内经》为主,所以,这样出现一些怪现象,好多人都学不懂《伤寒论》。
非典期间,《北京青年报》(当为《中国中医药报》)有个研究员发表了一篇文章,说张仲景没有解决温病问题,吴又可解决了温病问题,这是个怎么造成的?
就是《伤寒论》只治伤寒不治温病,形成的这么一个理念,这也就是误读传统。
千余年来张仲景被追为医圣,说《伤寒论》为圣典,一代一代的都在研究,但是没有读懂《伤寒论》,原因何在呢?
李心机教授说出了这个原因,回答了这一问题,他说什么,这个是在《中国中医药报》登的,他说尽管业内人士都在说着《伤寒论》,但是未必都认真的读过和读懂《伤寒论》,这是因为《伤寒论》研究史上的“误读传统”。
这个是他一个人写出来的,但实际上,他代表了我们前辈对《伤寒论》反复研究、反复碰钉子、走弯路,得出的经验教训,这是代表了我们研究《伤寒论》的成果之一吧,所以要想读懂《伤寒论》,必须破除误读传统。
这个破除传统误读不容易!
我们大伙现在手上拿着一本《读懂伤寒论》这本书,这本书出版的时候有个故事,那个小编辑还不错,一级编辑不错。
我给他提出了,这个“误读传统”你怎么都给我删了,他说我们上面那个他给删的,我说他干嘛给删,他说那打击面太广。
什么叫打击面太广了?
就是误读传统太深了,都认为这一切理论来源于《内经》,张仲景根据《内经》才写《伤寒论》,都这么认为的,你一下提出来了,不是打击面广了嘛,不想改变这个状态。
这个后来我给他说了,你们出版界都该知道的,引用别人文献哪能随便改啊,人家怎么说你怎么写,他说好,所以前面给改掉了,后面那个他没改,保持了,我说行了,算了吧,没办法,他们要坚持,要不他们通不过,上面那些编辑不通过。
后来他们给样稿改了以后,我说你们领导同意了吗,他说我给你说了,作者坚决要求不能改,我说好谢谢。
所以说,现在基本上我们前面前言里头保持了这一句,也就是达到我们的目的了吧。
就是我们宣传的这个我们的观点--要读懂《伤寒论》就必须破除误读传统。
这误读传统里头最严重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就是认为)一切理论来源于《内经》,这不少人困守《内经》,现在好多人都这么认为,《伤寒论》是根据《内经》撰写的,这么读去吧,读来读去老读不懂,为什么?
一会再说,它不是一个理论体系。
实际上有好多人认识到了这一点,进行了探讨。
按《内经》解释《伤寒论》能解释通吗,解释半天解释不通。
那就找原因吧,所以好多人都明白了,找出问题症结所在。
很多人认识到了,你像彭坚教授,上次开会他也讲了,提出了近百年来《内经》的中医理论和观点总是受到质疑和批判,《内经》的有些观点并不是都正确的,受到质疑和批判。
你像咱们邻国,日本,这个大塚敬节《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这书在咱们国家出版了不少,他就提出了《黄帝内经》和《伤寒论》是代表中医学的两大古典医集,《伤寒论》和《内经》是具有不同世界观的医学体系,有不同吧,有不同。
这个大塚敬节是汤本求真的学生,他们也是研究经方的,他们叫“汉方”,实际也有点意思,刚才我也想了,为什么叫“汉方”,为什么不叫“唐方”、不叫“宋方”,我们现在的“时方”,实际上就是由唐宋元以后发展的,根据《内经》(理论指导)用药治疗的医学体系。
“经方”呢,是汉以前,所以叫“汉方”,他们叫“汉方”,其实就是张仲景的医学,他掺入的《内经》的东西不多。
所以日本啊,因为吉益东洞,我们的《伤寒论》等好多医书传过去以后,他认识到了,解释《伤寒论》不用阴阳五行,只用八纲,所以这个叫“汉方”,那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还有一些人也认识的到了,你看娄绍昆先生,是温州的,他写了一本书,大家可以看看,说“中国历代医家大都以《内经》理论解释《伤寒论》,正如陆渊雷《伤寒论今释》序例中所说的,“金元以后医家,困守《内经》,莫能自拔,单词只义,奉为金科,驰骛空言,不验实效”。
所以阅读这些《伤寒论》阐释本反而越读越糊涂,以《内经》解释《伤寒论》的这些本,越读越糊涂,这是一个体会吧。
还有一个国医大师裘沛然先生,上海的,有一个关于他的贴子,他的学生刘岳超在2011年1月27日复兴中医网载出来的一个贴子,就是他和老师经常讨论的问题:
“中医的现状,是我们常议的话题,有过多次,我们深谈结束,他总要关照:
慎勿多言,有的话等我死后再说,否则要被骂死!
”就是说这种以《内经》为主,中医理论以《内经》为主,已经成了威震世界的一个事,谁说他不好就不行,所以啊就怕挨骂。
“现在大师去了,‘有的话’可以公开了”什么话呢?
“他常说《黄帝内经》算不上经典,长期以来被捧得过高,尤其是被一个作家,解读成上下两集巨著后,他的地位更虚胖了,像圣经一样,其实他也是当年的诸子书之一,反映了两千多年前,古人对人体疾病的认识,真知灼见故多,谬误偏见也有,何必对他顶礼膜拜呐!
比如《内经》说天有日月,人有双目,一阴一阳,荒唐;还说,天有群星,人有列齿,天人对应,星齿感应,挨的上边嘛!
”这是刘岳超的话,就是对《内经》的一些理论提出了质疑,并不是说《内经》的一切理论都是正确的。
作者最后说啊,“真正的好书,还是《伤寒论》”,所以好书是《伤寒论》,那你能说一切理论来源于《内经》吗?
!
还有岳美中也说过,重读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见其察证候而罕言病理,出方剂而不言药性,准当前之象征,投药石以祛疾,直逼実验科学的堂奧。
《伤寒论》所论六经与《内经》迥异,强合一起只会越讲越糊涂,于读书临证毫无益处。
岳美中提出来,《伤寒论》和《内经》不是一个理论体系。
《伤寒论》的“六经”和《内经》的“六经”是两码事。
章太炎早就提过,在他的全集里头说“自《素问》、《难经》以五行内统五脏,外贯百病,其说多附会……隋唐、两宋唯巢元方多说五行……金元以下,如守真、洁古,明清之景岳、天士诸师……而未忘五行玄虚之说以为本。
尤在泾心知其非,借客难以攻之,犹不能不为曲护,徐灵胎深诋阴阳五行为欺人,顾己亦不能无濡染,夫以二子之精博,于彼众口雷同终无奈何,欲言进化,难矣!
”
这个中医啊老离不开阴阳五行这个束缚,想发展进化是非常难,所以章太炎提出了,这《内经》的一些东西糟粕,是对中医的一个束缚,是个伤害,所以他也提出了,“中医之胜于西医者,大抵以《伤寒论》独甚!
”。
所以啊它是两个医学体系。
彭坚教授在一次大会上,关于培养中医人才的一个讲稿里提到的,“中医事业最大的失误,是已几十年来没有培养出一支过硬的临床队伍,以及一大批能用中医方法看好病的医生”,所以他就批评这个中医教育,教育大发展了,但是出来的人才呢不能用中医来看病。
他的伯父告诉他,“我从医几十年,到来才大彻大悟,读《伤寒》、用经方是学中医的好捷径。
”他的伯父是哪的,湘雅医学院祖国医学教研室的主任,他作为一个中医临床家、教育家,不让彭坚读其他的古籍及现代的一些教材,甚至提出不要读《黄帝内经》,直接读《伤寒论》。
为什么,他用他走过的弯路告诉彭坚。
这是第一个问题,误读传统。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学不懂《伤寒论》呢,就是不能正确认识中医。
这个也要讲一讲,因为在咱们国家,中西医结合发展,这是一个好现象,但是存在好些问题,这个问题挺多,我们来看一下2012年第六期《华夏医药》刊登的一位中西医结合(方面)的专家,他的一些回顾,“中西医结合50年的回顾与思考”,但是总结来总结去,绕来绕去,他是不好改变的,改不了对中医的歧视,瞧不起中医,你看看。
“中医学根据其形象思维,取类比象,医哲交融的自然哲学思想,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情志等构成以功能为主的理论体系。
……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方法进行中医学研究才能得到发展。
中医学的取类比象思路,多为主观臆测推理,是否反映了主客观一致,仍须进行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才能去伪存真……”那也就是说必须用西医的方法研究中医,才能证实它是科学的。
“而当代必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去研究,促进中医现代化,才能使中医学与现代科学同步发展。
”离开西医,中医就发展不了了,这意思是这样的。
“几千年来的中医实践经验中,或许存在有效的药物和方法,但这些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检验才能确认。
”我们经方治好了病,是不是科学,你是瞎猫碰着死耗子,你是蒙对了,你不一定是治好了,你比如说感冒、病毒性肺炎、SARS、流感等,我们治好了,你这不一定是,你这恰好是碰到了,我还没有给你检验呢,你这不一定对,他就这么个意思。
最后说这个话也是,“中医是经验医学,是自然哲学。
正如钱学森所说:
“中医不是现代科学,是经验。
”他拿钱学森这个话来干吗呢?
实际是标榜,中医不是科学,只是个经验而已,瞧不起中医。
你看,他也总结经验,“冲破困境拟解决三个问题”,“……三是,提高中西医结合队伍自身素质。
要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温故而知新;了解现代医学发展前沿;学点自然辨证法,有4本书推荐大家可以读一下:
《自然辨证法》、《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还有一本就是《黄帝内经》不可不读。
”他不知道《伤寒论》,可以看到他这个吧。
所以,以这样的思想研究和发展中医,这些人有相当大的势力,存在了50多年!
所以我们中医在夹缝里生长,“你们不科学、你们不科学!
”,我们就在这种挨骂(的环境)当中生存,你像我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就是这样,中西医结合才是中医,不中西医结合就不是中医,东直门那么些有名的中医就是出不来,让中西医结合(说)“你不科学”,都给你打压了。
所以,50年来,我们学习,就是我们中医学习,把主要精力放在学西医,你不学习西医,他不让你晋升啊,你必须发表论文,西医的论文,所谓中西医结合的论文啊,所以你得使劲学《统计学》啊什么的,都学这些;而学中医呢,则放在学《内经》上,无视《伤寒论》的存在!
学那经方干吗啊?
!
我那一次在(中医)研究院受邀讲课,讲过好几次了,我也这个思路啊,我说总讲一个经验一个经验,这多费劲啊,我说讲点《伤寒论》吧,我刚一上台,坐在前边的一位五十来岁的(同仁)马上起来走了,写了个条,找他们那个主任去了,说“同学们不愿意学《伤寒论》”,因为他去了说,学《伤寒论》干嘛啊,我来是交了钱的,我学一个招、一个方、一个穴就行了,你那个《伤寒论》跟我没关系,到了这个程度!
还有一个现象,有不少人,有不少名人啊,打着中医文化宣讲中医,是把中医学术搅得天昏地暗。
你看电视剧经常有,给王爷的公主号脉,“你怀孕了”,那么大胆,现在有几个这样的,说明他高明啊,能号出来,公主还没出嫁呢,就怀孕,那不大逆不道嘛,谁敢说,他就敢说,说明他高明,中医号脉,能号出来。
所以这是宣扬中医靠号脉来治病,说是吹捧中医,实际是打击中医,你这中医怎么看病啊,靠号脉,什么都不学了,光靠号脉,真正的《伤寒论》是怎么来看病的,他不知道。
还有一些医药广告也是,专方专病,一个药治什么病,(有效率)99%、88%,一个药就治这么多,小儿咳嗽是肺热,啊,你吃了就好了,小儿咳嗽就好了,这是宣传造成的一些误读传统,实际也是。
这是文化上干扰中医的发展。
还有一些人讲话里头(宣称),到处可以看到。
“中医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土壤之中。
春秋战国……成为中医理论体系建构的重要奠基时期。
中医学以中国古代哲学作为说理工具,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一元论学说等均是我国古代的朴素的自然哲学思想,中医学借用到自身的理论体系之中,用于说明人体的生理变化。
中国文化的土壤孕育了中医学。
”这也不是个小的人物说的话,所以他们仅看到了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未认识到经方的理论,恰好让一些人啊,认为中医不科学,这是有个另一个原因,你们中医就是阴阳不行,你看你们那封建脑袋瓜子,还有什么科学啊,阴阳五行怎么说都正确,诡辨的东西,他不知道还有一个《伤寒论》,《伤寒论》的理论他也不知道。
所以,为什么学不懂,我么就提出这么些个现象来。
你们看还有其它的吗?
为什么读不懂,你们还有什么体会?
一会想起来可以提。
当然,我们医学的发展,好多人不是吃干饭的,对中医确实是用心的,所以研究,用《内经》研究《伤寒论》,不行啊,解释不通啊,好多人起来,反复研究,好多人都在研究,你看陆渊雷、岳美中,都提出来自己的观点,(还有)章太炎,认为一切理论来源与《内经》,这是不行的,胡希恕先生也是,研究了以后,认为《伤寒论》和《内经》不是一个理论体系。
当然,关于中医科学不科学的(问题),最近一些大人物也在发表言论,说中医不科学,我们中医界不服气,我们认为,中医在古代是科学的,在现代也是科学的。
实际,还是李心机教授在《中国中医药报》登的,“医史钩沉”,沉思啊,讲传统医学,在咱们中国重视传统医学,在西方,现在也重视传统医学了。
他原话是这样的,“在早期医学发展的道路上,美索不达米亚(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与中国古代医学之间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有其传统医学。
自公元1300年到公元1650年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彻底地改变了欧洲文化,并以影响深远的和永恒的方式产生了现代世界’丢掉了传统。
罗伊·波特指出:
‘今天的西方医学与众不同的是,在某种程度上它背离了自己的传统,走向了新的方向。
’作者向世人提醒: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正如对西方的经济的、政治的和军事的体制大张旗鼓地批评一样,对西方医学的批评声音也日渐增强,并以某种方式谴责西方医学体系太技术化取向、太非人格化、太体制化、太高技术化、太科学化、太官僚化,谴责它考虑更多的是医学职业的发展而不是病人的利益。
在过去20年里,西方已有越来越多的声音要求回到西方医学传统的起源,同时也开始从上面所提及的东方医学传统中寻求另一种医学的智慧。
’所以,外国人学中医来了,中医的一些人认为中医不科学,人家西医跟我们学习来了,为什么,所以他就是不是客观的对待,就是不懂得中医。
《剑桥医学史》的作者给我们提了个醒,应当避免古希腊、罗马等西方古代整体医学的核心价值和精神散失的历史重演,不能重蹈希波克拉底、盖伦医学核心价值和精神大厦倒塌的覆辙,中医学还得按自身的发展规律走自己的路。
从世界医学史中似乎可以看出,中医学在产生的时代与历史空间与亚美尼亚医学、古埃及医学、古希腊医学、古印度医学有一定的共性,而与文艺复兴后产生的近代医学却不在同一个时空坐标系上。
中医学的积累、传承和发展与西方医学的覆盖、更新、发展道路不同。
从古希腊、古罗马医学的消失,我们是否能从中得到一点警示:
研究中医学的人和管理中医学科研的人,决不能在漂亮口号与时髦‘课题’的掩盖下,把中医学术缓缓地‘格式化’和慢慢地‘覆盖’。
”
这是李心机教授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刊登的一篇文章。
(他还说到)
“近几十年来科研教学走的是:
用西医科学规划中医,让中医现代化?
”李教授正是批评:
以西医科学研究中医,重蹈西方医学的覆辙!
“国内外中医工作者,在继承和弘扬上做出了伟大的功绩。
”可以说是这样的,但是总的形势不容乐观。
所以现在我们的医学形势是什么?
西医是主导、主体,中医是替代、辅助,《华夏中医》公开提“辅助医学”和“主体医学”,它是这样公开的提。
“中西医结合”是国策,什么叫“中西医结合”?
曾经争论过,怎么叫“中西医结合”啊?
用西医的理论指导、研究中医,那叫“中西医结合”吗?
所以李致重教授指出,两个医学体系不能接轨,两个医学体系怎么能接轨啊?
实际,经方跟时方也是,它是两个医学体系,不能融合。
国策发展中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成效甚微,而主要未重视学术的发展。
你看,每年在南阳开“仲景文化节”,他没有说“学术节”。
每年都激昂的高捧着祭词,说张仲景怎么怎么伟大,建安三年,瘟疫流行,挂官为民,回去写医书去了,写一本《伤寒论》。
历史上真有这回事吗?
他不管,他讲文化,编个故事,“饺子”是张仲景的发明,张仲景发现了“山药”,张仲景发明了“坐堂”。
张仲景做官做了多长时间?
有个人考证,最多做一年半,战乱期间,他还有空坐诊?
所以事实都不顾,在那瞎讲。
还有就是以西医研究中医,这个现象是存在的。
第二个就是不重视、不认识经方,所以中医的现状就是一切理论来源于《内经》,《伤寒论》教学不重视,咱们大伙都知道。
所以教学最后的质量是什么,中医学院毕业以后不会看病,拿不起个来。
我到延安去了,有一位小姑娘说,冯老师,我认得你,我说你怎么认识我啊,她说我听过你的讲座,我们七个同学都去搞西医了,剩下她一个,以后她搞什么,我不知道了,搞中医的活不下去,就得搞西医。
所以,中医药学令人担忧!
咱们讨论了也不少,有些专业人士谈自己的观点吧。
为什么学不懂,第三个是对经方认识不足,我们谈一谈这个。
因为什么叫“经方”呢,咱们这一次开会,我们请的领导去也不少,一会儿说经典方,经什么方,之后下来问我,其实我昨天查了查,经方挺乱的,什么叫经方啊,我说是乱。
确实是乱,什么叫经方概念不一样,这有历史的原因。
所以是2006年吧,我们在参加那个余瀛鳌先生,07年,余瀛鳌先生一个博士生答辩,当时去的中医药大学的一个“方剂(教研室)”还是“各家学说(教研室)”的老师说,现在谁还用经方,经方不赚钱,当时让我这搞经方的确实为难。
可是过了几年之后,人们不断的努力用经方,宣传经方,经方现在,唉,经方热了,这几年,有病找经方,形成了这个(局面)了。
开会啊,也打起标题了,经方研究会,你看井冈山开的(关于探讨仲景脉学的研究会),仲景学说、脉学,香港的一个经方研究会,实际上没几个人讲经方,但是打起标题了叫经方研讨会。
但是说什么叫“经方”,不清楚。
去年3月30号,大伙都去了,武警三院门诊,一个青年我开了方以后又回来了,你给我开的是经方啊还是普通的中药方?
大伙都笑。
所以我当时也是感触比较深了,应该是人们对“经方”的认识还不清楚,概念不清楚,所以应该让大伙讨论讨论。
我写了一个动漫片,一个片儿,有空大伙都看过了,所以有空可以再看,看了咱们一块再讨论。
所以现在医学界的倡导发扬经方吧,这学术的发展吧,认为经方能治病,这个呼声比较高了。
但是什么叫经方呢,经方的概念,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没有给明确,所以我们在这儿呢,也希望大家来讨论。
我们弄了一个动画片,一个动漫片,讲那个经方的起源、经方的发展、经方的内容,做了这么一个。
所以我们在这儿强调什么叫“经方”!
经方实际上应该指的是一个医学体系,是依八纲六经方证理论治病的医学体系,实际这个经方,其实什么时候叫的“经方”,《汉书·艺文志》上已经明确了。
所以我们学好经方,不光是讲几个方剂,不是指的一个方剂,而是指的一个医学体系。
学好《伤寒论》不光是学好《伤寒论》的方,《金匮要略》的方就行了,实际上学《伤寒论》的理论和经方的理论,明确它的理论体系,在临床上我们可以看,所以章太炎说了,“中医胜于西医者,大抵《伤寒论》为独甚。
”所以说什么呢,是说经方的理论优越,光知道方剂他是不能治病的,你不会用。
你比如说小柴胡汤,他用了以后,什么病都治,最后出现了间质性肺炎,怎么着,他认为是毒副作用,实际上是不对的,他是不懂得中医理论指导的前提下用小柴胡汤,造成的死亡、副作用、间质性肺炎。
你像这一个病例,“中医胜于西医者,《伤寒论》为独甚。
”我们在临床上经常碰到。
像这一个,47岁的,干燥综合症,从宿迁来的。
口干眼干发病两年,去苏州上海南京诊治,西医诊断干燥综合症,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不见效,大概按照中医时方理论那是叫“肺痹”吧,干燥嘛,所以养阴清热,生地麦冬、元参、黄芪等等,抗免疫的,结合西医理论,结果不见效,后来托亲友啊,跑到北京来找我。
我们根据口干、眼干、乏力,早晨口苦,晚上烦躁失眠,胃脘胀,四逆,月经量少,大便干,两到三天一行,舌苔白根腻舌暗,脉沉细弦。
这个我们中医经方辨证,辨六经辨方证,很快辨出来了,我们根据那个经方的理论指导,给她柴胡桂枝干姜汤当归芍药散,吃了一周以后大便正常了,根据症状加减变化,一个半月症状消失了。
所以这个对他们西医也很震惊,带她来的是一个西医,所以他写了一篇文章,就是咱们《人民政协报》上“健康周刊”上写的,他是一个西医叫晏子,他这个笔名用的晏子,实际他是晏爱民。
他的标题就叫“妙药始自经方来”,什么意思呢,实际上以经方的理论用中药治疗显神通,你光用药不行,没有那个理论指导,你用药用不好,所以他这个题啊,当然他是个西医,他认为这个经方比较能治病。
咱们就说了,第一个问题这个为什么学不懂《伤寒论》,找出这么些原因。
下边还要怎样学懂的一些措施。
学好《伤寒论》的关键是明了中医有两大医学体系,胡希恕先生早就说过了,“循孔穴以行针刺,因有经络脏腑的学说;依证候而用方药,遂有辨证施治的法则,治术的所本不同,故其流别亦自各异也。
前者详于《黄帝内经》,后者载于《伊尹汤液》。
”他说这是两个体系,《内经》是经络脏腑用针灸治病的,用药呢那是伊尹,后来发展为仲景的《伤寒论》。
所以呢这个要认识到,中医有两个医学体系,这两大医学体系实际上简单地说是这样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伤寒论 听冯老 讲经 怎样 学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