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中政治知识点汇总.docx
- 文档编号:5394787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3.85KB
上海高中政治知识点汇总.docx
《上海高中政治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高中政治知识点汇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高中政治知识点汇总
备注:
红色:
比人教版多的内容;
绿色:
与人教版点相同但具体描述不同的内容
蓝色:
编排顺序不同的内容
高一我们的经济生活
前言:
我们的经济生活
1.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生产力发展
4.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5.我国人民生活在2000年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6.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7.学习和运用经济知识,用“经济眼光”分析问题
第一课:
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
1.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社会的存在要以社会生产为基础。
(2)社会发展也要以社会生产为基础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联系,密不可分: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形成后,它又会反作用于生产力。
3.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
(1)劳动者的劳动。
(2)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
(3)资本
(4)经营管理。
(5)科学技术
4.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信息化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是:
(1)科技含量高;
(2)经济效益好;(3)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4)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5.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6.经济增长统计指标:
GDP
7.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
8.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离不开社会积累
(1)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开了积累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2)社会积累基金主要来源于三条渠道:
①政府的财政渠道。
②企业的利润留成。
③居民的一部分消费基金的转化。
第二课:
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
1.个人收入与可支配收入
个人总收入一(税收+社会保障金):
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
2.决定家庭消费和储蓄比例的因素
(1)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家庭拥有财产的数量;
(2)消费者的年龄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4.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直接关系着生活质量的提高
5.适度消费的作用
(1)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
(2)促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6、影响生活质量高低的因素
(1)与精神消费状况相关
(2)与闲暇时间的多少有关(3)与生活环境有关
7、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要提倡艰苦朴素
8、消费结构及分类
(1)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
(2)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3)耐用消费品消费、非耐用消费品和服务消费。
(4)自给性消费和商品性消费。
9.恩格尔系数
10、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的趋势
11、消费的弹性和刚性
12、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
13、常见的不健康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
(1)攀比心理
(2)炫耀心理(3)从众心理(4)逆反心理
14.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是一种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
15、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要特剐强调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6.维护消费者权益行为的意义
17,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18消费者要善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三课:
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
1.第一产业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3.第二产业
4.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5.第三产业
6.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
7.现代产业发展的趋势
8.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9.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10.现阶段劳动就业的良好机遇
11.劳动者就业途径和就业方式多种多样
12.劳动者要正确解决择业问题
13、新型劳动者和创业者必备的基本素质
14、我国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15、我国劳动者依法履行的义务
16、劳动合同制度与劳动合同
17、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
第四课:
国家财政与依法纳税
1.财政和财政收支
2.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辩证统一关系
3.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关系
4.国家安排财政收支的原则
5.财政的重要作用
6.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
7.税收的基本特征
8.税收的构成要素和种类
9.我国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10、我国税收的作用
11.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2.纳税人承担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
13.提倡诚信纳税
第五课:
金融服务与投资理财
1.金融活动
2.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
3.从金银货币到纸币
4.纸币的优点
5.货币借贷活动
6.利率及计算公式
7.中央银行的地位
8.商业银行的地位和职能
9.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11、保险的职能
12、债券和股票
14、投资理财应当遵循的原则
第六课:
经济制度与社会保障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4.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5.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6.个体、私营经济的积极作用
7.发展外资经济的重要意义
8.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9、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10、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1、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意义
1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3、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七课:
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1.现代市场的特征
2.市场交易的原则
3.资源配置的内容和方式
4.市场经济的作用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律保障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道德建设
7.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8.宏观调控的目标
9.宏观调控的手段
第八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涵
2.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
3.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4.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5.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战略选择
6.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
7.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意义
8.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9.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
10、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
11、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2、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13、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高二我们的政治生活
前言我们的政治生活
1、我们日常的政治生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3、政治生活的核心和灵魂
4、共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第一课:
人民政权人民当家
1、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
2、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本质所在
3、判断国家政权性质的根本标志
4、人民民主专政是人民民主与对敌专政的结合与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的有机结合。
5、人民民主专政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
6、我国政权对内对外的国家职能
7、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保证
8、人民军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第二课:
人大制度造福人民
1、国体和政体的关系(选修)
2、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人民代表会大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5、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自觉维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
8、人民代表应具备的素质
9、人民代表的职责
10、人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课:
国家机关以民为本
1、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全国人大的职权
3、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
4、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5、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6、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
7、我国的国家司法机关
8、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
9、人民检察院依法行使检察权
10、公安机关依法行使侦查权
11、国家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
第四课:
民主政治依法治国
1.民主的涵义(选修)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
3.我国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
4.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
5.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
6.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7.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增强民主意识
8.从“人治”走向“法治”是我国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9.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10.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
11.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12.建设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13.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14.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
第五课:
政治参与公民责任
第一节政治参与式是人民当家做主的体现
1、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2、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
政治选举、政治结社、政治表达
3、我国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良好条件: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机制、民主政治建设开辟广阔途径、依法治国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4、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受《宪法》和法律保护
5、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必要性
6、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原则:
党的领导、法治化、渐进式
7、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
第二节拓宽政治参与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1、依法参与民主选举
我国的选举制度
民主选举的特点
制约选举制度的因素
公民参加选举的资格和意义
2.依法参与民主决策
间接民主决策、直接民主决策
各种民主决策过程
民主决策的意义
3、依法参与民主管理
间接民主管理、直接民主管理
4、依法参与民主监督
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必要性
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
政治参与的实践和政治参与的能力的关系
培养和提供政治参与的机会和途径
第六课: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1.国家主权的涵义及特征
2.国家主权的基本内容
3.实行“一国两制”的意义
4.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5.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关系
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7.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9.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优越性)
10.自觉维护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第七课:
独立自主和平发展
1.主权国家是当代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
2.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
3.当代国际社会中的合作与竞争
4.联合国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的宗旨是: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联合国的原则
7、联合国的组织机构
8、联合国的作用
9、中国对联合国事业的重要贡献
10、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11、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12、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13、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4、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5、公民在对外交往中的重要责任
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
自觉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第八课:
立党为公执政兴国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事业的领导核心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先进性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进步和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2、新型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2)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
(3)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5)发展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根本任务
(6)通过多种形式实行政治协商
3、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保证
1、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
2、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3、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高三《思想政治》基本知识
前言生活与哲学
1.生活处处有哲理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3.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
4.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
5.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
哲学是探究世界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立场,或称立足点,指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所处的地位和由此所抱的态度。
观点,是从一定的立场或角度出发,对事物或问题所持的看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它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从而成为认识世界最有效的方法。
6.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
7.读书思考与实践探究
第一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
l.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自然界是物质的世界。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整个世界是一个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概念的科学概括: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最根本的特性。
(2)物质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的。
3.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有具体和抽象之别
4.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意识具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
6.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7.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
8.实际生活中怎样从实际出发
9.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第二课探索规律实事求是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
2.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3.运动形式是多样性的
4.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5、规律是科学研究的对象。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6.探索规律是一个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过程
7.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8.认识来源于实践
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
10.青年学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11.感性认识
概念、形式、特点
12、理性认识
概念、形式、特点
1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4.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的条件
15.寻求真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16.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
17.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18.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概括
19.青年学生要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第三课把握联系促进发展
1.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世界的本来面目。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
2.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的概念: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和它周围的其他事物存在着联系。
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所谓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联系的特点:
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3、要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4、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整体是的概念;部分的概念;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整体和部分关系的方法论
5.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我们的认识都在不断的发展中。
发展是事物具有前进上升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发展的实质
6.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量、质、量和质的相互关系;度;量变、质变、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和过程。
7、事物的发展事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8.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
(1)要把事物的发展作为过程加以考察。
(2)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3)要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
(4)自觉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自身素质(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第四课分析矛盾辩证思维
第一节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矛盾就是既对立又统一。
2、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情形)
3.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对事物发展的不同作用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每一事物内部包含着的矛盾是不同的,因而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3)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首先,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
其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矛盾发展的不平衡: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6.用矛盾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1)全面观察和分析问题——运用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全面分析事物的矛盾。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3)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
7.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而上学和唯物辩证法的对立表现)
8、把握科学的思维方式:
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
9、增强创新意识
(1)辩证的否定观
(2)树立创新意识,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第五课改变世界追求真理
1、改造客观世界的任务:
改造客观世界就是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活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改造客观世界的任务具有历史性。
2、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改造主观世界:
改造主观世界的核心任务:
三观;学习和掌握科学思维方式、提高科学文化素养、科学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
3、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
4、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5、真理的内涵
6、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2)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7、真理是发展的
(1)真理是随着客观事物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2)真理的发展是不断克服和战胜谬误的过程
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原因:
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
(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实践标准
9、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10、科学精神和追求真理
(1)追求真理需要弘扬科学精神
(2)追求真理是青年毕生使命
第六课创造价值承担责任
1、价值观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最高价值判断标准
4、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人生价值的科学内涵
(2)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6、创造有价值人生的根本途径
7、理想是人特有的精神现象
8、理想与空想的区别
9、理想受制约的因素
10、理想的丰富内涵
11、树立崇高理想
12、理想的层次
13、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14、正确的人生道路
15、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16、人生道路需要多次选择
17、规划人生既要考虑主观条件,又要考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的顺境和逆境
18、以马主义为指导,正确确立人生目标、走好人生道路
19、时代赋予青年的神圣使命:
建设小康社会、现代化国家、民族复兴、
20、如何承担:
(1)全面提高素质,发展健康个性
(2)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传承先进文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 高中政治 知识点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