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docx
- 文档编号:5390602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5.42KB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docx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
A.注意力
B.动机
C.情感
D.意志
2.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一定价值的产品的( )。
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
D.能力或特性
3.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的假设方法称之为( )。
A.算法式
B.推理式
C.启发式
D.演绎式
4.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
5.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形象思维
B.发散思维
C.辐合思维
D.直觉思维
6.“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 )发散思维。
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方法扩散
D.形态扩散
7.创造性与( )无关。
A.智力
B.发散性思维
C.生活条件
D.人格
8.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是属于( )。
A.头脑风暴训练
B.自我设计训练
C.发散思维训练
D.推测与假设训练
9.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假设方式称之为( )。
A.算法式
B.推理式
C.启发式
D.演绎式
10.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能持完全否定态度,更不应指责,要给予一定的启发式反馈。
这体现了在塑造创造性的个性时要注意( )。
A.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B.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C.鼓励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D.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11.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
A.明确问题
B.模糊问题
C.有结构问题
D.无结构问题
12.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
A.漫无目的地幻想
B.走路
C.联想
D.发明创造
13.下列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感”有助于问题解决
14.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审清题意,必要时可以画示意图。
这样做的目的是( )。
A.牢记题目内容
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C.有效地监控审题过程
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15.尽可能多地画出包含△结构的东西,并写出或说出它们的名字属于发散思维训练中的( )。
A.结构扩散
B.方法扩散
C.形态扩散
D.用途扩散
16.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称为( )。
A.原型
B.定势
C.变式
D.问题
17.以黑猩猩摘取香蕉的经典实验为基础,提出了问题解决的顿悟说的格式塔派心理学家是( )。
A.苛勒
B.桑代克
C.杜威
D.格拉斯
18.认知心理学把理解问题看作是在头脑中形成( )的过程。
A.问题结构
B.问题线索
C.问题内容
D.问题空间
19.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
A.原型启发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定势影响
20.提出问题的解决的五步模式被人们看作是一种经典的解决问题过程的标志的是( )。
A.纽厄尔
B.杜威
C.格拉斯
D.巴甫洛夫
21.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 )的问题。
A.创造性
B.无结构
C.有结构
D.一般性
22.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
A.获得规则
B.理解概念
C.创造性
D.知识迁移
23.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不同的观念,这是思维( )的表现。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
24.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主要是( )。
A.问题的呈现方式
B.问题的具体性
C.问题中信息的多少
D.知识结构
25.个体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即为( )。
A.问题空间
B.问题表征
C.问题搜索
D.问题解决
26.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这种现象叫做( )。
A.集中思维
B.负迁移
C.功能固着
D.前摄抑制
27.先有一个目标,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
A.手段-目的分析法
B.逆向工作法
C.尝试错误法
D.爬山法
28.专家与新手相比,专家在专门领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都更强。
最适当的解释是( )。
A.专家有更敏捷的记忆品质
B.专家掌握了一般的记忆策略
C.专家的智力水平普遍较高
D.专家在专门领域有更丰富的知识与特殊的记忆策略
29.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称为( )。
A.讨论法
B.头脑风暴法
C.启发法
D.用途扩散法
30.随机应变,触类旁通表现出了思维的(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聚合性
31.问题解决的试误说的奠基人是( )。
A.桑代克
B.苛勒
C.布鲁纳
D.纽厄尔和西蒙
32.人们经常借助于外在的具体形式,如画图表、路线图等表征问题,这是( )的过程。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
33.“如何造就天才儿童”这类问题属于( )的问题。
A.有结构
B.无结构
C.感性
D.逻辑性
34.下列选项中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
A.无目的的幻想
B.穿衣等自动化的操作
C.比较
D.发明创造
35.下面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
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
C.用一个词来造句
D.荡秋千
36.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
37.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
38.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 )。
A.原型启发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定势影响
39.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可找出多种解答方案的问题称为( )。
A.有序问题
B.抽象问题
C.有结构问题
D.无结构问题
40.下面几种事物不属于创造性作品的是( )。
A.《红楼梦》
B.《四书集注》
C.《爱弥儿》
D.《金刚经》原文抄稿
41.创造性的基本结构中不包括( )。
A.创造性人格
B.创造性思维
C.创造性意识
D.创造性勇气
42.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的过程称为( )。
A.发现问题
B.提出问题
C.明确问题
D.分解问题
43.计算“50×[60-(32×2-53)]=?
”属于( )问题。
A.有结构
B.无结构
C.创造性
D.一般性
44.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意志力
D.思维力
二、填空题: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______与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
2.检验假设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检验和______两种。
3.同质不同形的呈现各种问题例证的方式叫做_______。
4.______是个体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包括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由前者过渡到后者的各中间状态和有关的操作。
5.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______与质量可使学生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6.问题解决的过程一般分为:
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和______四个阶段。
7.一般认为,影响创造性的因素主要有环境、智力和______。
8.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______、有一定价值意义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9.能否发现问题,与个体的活动积极性、______等有关。
10.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______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11.问题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早期心理学对问题解决的研究多以动物为对象,提出了各种理论,如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与______的顿悟说。
12.“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实施有效的教学”属于______的问题。
13.教师在教授思维方法时,应遵循______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的不必要的盲目摸索。
14.______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环境因素。
15.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______是其首要的环节。
16.______是指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
17.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有:
流畅性、变通性、______。
18.创造有真创造和______之分,前者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刨性成品的活动。
19.一般而言,创造性与个性二者之间具有______的关系。
20.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
一是______;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21.根据问题解决的新颖性不同,可将问题分为______和创造性问题解决两种类型。
22.对问题的表征包括问题的表面特征和深层特征,其中______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3.人们一般倾向于根据问题是否界定清晰而分为两类,即有结构问题与______问题。
24.______指能从多种设想出发,不按常规地寻求变异,使信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辐射,从多方面寻求答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有三个基本特性:
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
25.______是根据已有信息作出概括、推论,获取答案的思维方式。
26.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中,使用手段-目标分析法的关键是______。
27.常用的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有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和______。
28.砖一般用于建筑中,但人们有时想不到它在黑夜中可以作为防身的武器,这说明______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29.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出假设常用的方式有算法式和______。
30.科学家调查研究发现,______是发明创造的源泉,也是创造性活动赖以进行的重要动力。
31.______既是个体在头脑中对所面临的事件或情境的表现和记载,也是个体解决问题时所加工的对象。
32.问题解决经常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的过程,______是保证正确地解决问题的基础。
33.英国心理学家瓦拉斯1926年提出的关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理论,又称“创造性思维四阶段论”,即准备阶段、孕育阶段、______和验证阶段。
34.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包括目的性、认知性和______。
35.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______。
36.______指出现在人的面前并使人感到不了解和需要探索的情况。
37.以______为代表认为问题解决是一个循序渐进、分阶段的过程。
38.当你熟悉塑料袋装东西的功能后,就不容易想到或发现它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当“小便袋”使用。
这种心理现象叫做______。
39.各种发明创造都可以看做是______问题解决的典型例证。
40.有结构的问题是______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
41.早期心理学对问题解决的研究多以______为对象,提出了各种理论。
三、简答题。
1.简述问题所包含的基本成分。
2.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
3.简述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5.简述真创造与类创造及关系。
6.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7.教学中如何教授学生运用策略?
8.教学中如何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
9.简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习惯的策略。
10.简述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
11.简述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
12.简述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
13.简述环境因素与创造性的关系。
14.教师怎样给学生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15.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注重个性的塑造?
16.简述创造性的思维策略训练。
四、论述题。
1.什么是创造性?
它与智力、发散性思维、人格的关系如何?
2.举例说明创造性人格特征及塑造策略。
3.如何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4.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5.谈谈如何结合具体的学科教学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7.对具体的学科问题的解决,成绩优秀的学生与成绩欠好的学生在问题表征上有何差?
一、选择题
1.A2.D3.A4.B5.B6.D7.C8.D9.C10.A11.C12.D13.A14.B15.A16.D17.A18.D19.D20.B21.C22.C23.A24.D25.A26.C27.A28.D29.B30.B31.A32.B33.B34.D35.C36.C37.C38.A39.D40.D41.D42.C43.A44.C
二、填空题
1.创造性2.间接检验3.问题的变式4.问题空间5.数量6.验证假设7.个陛8.新奇独特的9.已有的知识经验10.起始状态11.苛勒12.无结构13.由内而外14.家庭15.发现问题16.提出假设17.独创性18.类似的创造19.互为因果20.给定的条件21.常规性问题解决22.深层特征23.无结构问题24.发散思维25.聚合思维26.把大目标分成子目标27.头脑风暴训练28.功能固着29.启发式30.好奇心31.表征32.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33.明朗阶段34.序列性35.定势与功能固着36.问题情境37.杜威38.功能固着39.创造性40.已知条件41.动物
三、简答题
1.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
一是给定条件,这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的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2.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
(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
(2)认知性。
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3)序列性。
包含如分析、联想、比较、推理等一系列的认知操作。
3.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1)发现问题。
问题解决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2)明确问题。
即认清问题的关键,要分析问题的要求和条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3)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方法和策略;(4)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
问题解决各个阶段的出现不是简单的、线式的,而是反复的、交错的,并可能会出现多次的反复循环。
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的特征。
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2)已有的知识经验。
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3)定势与功能固着。
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物体的某一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起到阻碍的作用。
5.根据创造产品的价值意义不同,创造可以分为真创造和类创造。
(1)真创造指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
类创造指创造产生的成品并非社会首创,只是对个体而言具有独创性。
(2)已有研究指出,不论是真创造还是类创造,它们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或认知能力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6.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要注意:
(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问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7.教授学生运用策略:
(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8.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
(1)将较复杂的技能分解成许多子技能或前提技能,并分别掌握;
(2)促进各子技能或前提技能的组合;(3)多次综合练习,使其达到自动化水平。
9.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10.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
(1)流畅性。
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
(2)变通性。
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3)独创性。
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
11.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
(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的智商一般不低。
12.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
(1)具有幽默感;
(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
13.环境因素指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
(1)创造性比智力更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2)温暖、融洽和民主的家庭氛围,对子女创造性发展十分重要;(3)学校教育中过分强调纪律和规范,缺乏自由和开放气氛也会妨碍学生创造性的发展:
(4)社会文化中过分强调社会规范,因循守旧,不敢探索那些有可能失败
的未知事物,也会限制个体创造性的发展。
14.教师应该做到:
(1)给学生应有的信任;
(2)减少不必要的规定;(3)不作评判;(4)对学生表示诚恳的支持;⑤提供某些集体情境让学生体验到自我价值感、对集体的归属感和个人能力感。
15.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
(1)保护好奇心;
(2)接受学生的想法,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和观点,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16.创造性的思维策略训练包括:
(1)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发散思维训练;(3)学会容忍模糊性;(4)推测与假设训练;(5)自我设计训练;(6)头脑风暴训练。
四、论述题
1.创造性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个性品质。
(1)创造性与智力。
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为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基本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高创造性者的智商一般不低。
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2)创造性与发散性思维。
思维可以分为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主要有三个基本特性,即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特征,发散性思维可为个体的创造性提供机会。
(3)创造性与人格。
具有创造性的人不仅具有较强的创造力,而且还具有一些相应的人格特征与品质。
如兴趣广泛,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目标专一,有毅力;独立性强,有高度责任感;勤奋好学,孜孜不倦。
2.
(1)高创造者的个性特征表现为:
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独立性。
(2)创造性个性的塑造策略一般有:
①培养兴趣,保护好奇心;②解决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④支持其敢于质疑和探索;⑤培养责任感。
3.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知识结构是有效解决特定领域问题的最重要条件之一。
(2)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程序。
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通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思维策略,会有效提高他们问题解决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识别问题的能力。
注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搞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及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以达到深刻地识别问题的目的。
(4)掌握问题解决的启发式策略。
经常采用的启发式策略主要有:
手段~目的分析法、逆推法、联想法、简化计划法。
(5)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教师应让学生了解习惯定势、功能固着、酝酿效应,动机情绪、知识经验、问题情境等对学生问题解决有什么影响,发挥这些因素的积极作用。
采用主动的接受学习方式,辅以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和主动解决问题的经验,有分析、有批判地进行特定学科的教学,将会大大地提高解决有关该学科问题的能力。
4.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或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给学生一定的权利和机会,让有创造性的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干自己想干的事,为创造性行为的产生提供机会;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应使考试真正成为选拔有能力、有创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在考试的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应考虑如何测评创造性的问题。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
好奇是创造活动的原动力,可以引发个体进行各种探索活动,应给予鼓励和赞赏,不应忽视或讥讽;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应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并尽量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学生以不同方式来理解事物;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在各种创造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贯穿整个创造活动的始终;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常用的方法有:
④发散思维训练。
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如用途扩散、结构扩攻、方法扩散与形态扩散等;②推测与假设训练。
这类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③自我设计训练。
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知识经验,给他们提供某些必要的材料与工具,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动手去制作某种物品,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完成自己的设计;④头脑风暴训练。
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5.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①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②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③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①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②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②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③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6.
(1)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念和注重教师的素质;
(2)广开思路,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要培养儿童广开思路,遇到问题从多个角度来考虑的习惯,以提高儿童的创造力;(3)丰富想象力和快速联想能力;(4)多利用原型启发,发展类比推理;(5)培养创造性的人格品质。
独立的、灵活的、容纳的、主动的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儿童创造性的形成和发展;(6)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创造性。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课程是丰富多彩的,有语文、数学、自然、音乐、美术、手工、体育等,重视在这些学科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培养是非常有意义的。
7.理解与表征问题。
即把握住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并在头脑中形成对该问题的初步印象。
人们对于问题信息的表征常常决定了其能否解决此问题,或至少是能否正确的认识此问题。
对问题的表征包括了对问题表面特点的认识,也包括了对问题深层特征的辨析,且后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具体学科问题的解决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比较完整,概念比较清晰,因而比成绩欠好的学生能更有效地进行问题深层特征的辨析。
影响学生正确表征问题的主要因素有:
(1)不能有效的识别问题的相关信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心理学 章节 习题 第九 问题解决 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