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药师中药药理学笔记.docx
- 文档编号:5385279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28.97KB
初级中药师中药药理学笔记.docx
《初级中药师中药药理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中药师中药药理学笔记.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级中药师中药药理学笔记
解表药
麻黄
1.发汗——麻黄水煎剂、挥发油、麻黄碱(配伍桂枝后此作用明显增强)
机制:
阻碍汗腺导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有关。
2.平喘——麻黄碱、伪麻黄碱、麻黄挥发油
3.利尿——D-伪麻黄碱
4.解热——麻黄挥发油
5.抗炎——多种成分、多种制剂(麻黄水提取物、醇提取物)
6.镇咳——麻黄碱、麻黄水提取物,萜品烯醇
7.祛痰——麻黄挥发油
柴胡
1.解热——柴胡皂苷、皂苷元A、挥发油
2.抗病原微生物——柴胡注射液、柴胡水提取物
3.抗炎——柴胡粗皂苷、柴胡皂苷、柴胡挥发油
机制:
a.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b.抑制白细胞游走
c.抑制肉芽组织增生
4.镇静——柴胡煎剂、总皂苷、柴胡皂苷元
5.镇痛——柴胡煎剂、柴胡皂苷
6.镇咳——柴胡、柴胡粗皂苷、柴胡皂苷元
7.保肝——柴胡、柴胡皂苷、柴胡醇、α-菠菜甾醇
8.利胆——柴胡水浸剂和煎剂
机制:
胆汁排出量增加
9.降血脂——柴胡皂苷
桂枝
1.扩张血管促发汗
2.解热——桂枝煎剂
3.镇痛——桂枝煎剂、桂枝水提取物、总挥发油
4.抗炎——桂枝煎剂、挥发油
5.抗过敏
葛根
1.解热——葛根素
机制:
a.葛根使皮肤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而增加散热。
b.葛根素通过阻断中枢有关部位的β受体而使cAMP生成减少产生解热效应。
2.降血糖——葛根素
3.抗心肌缺血——多种制剂
4.抗心律失常——葛根乙醇提取物、黄豆苷元
细辛
1.解热——细辛挥发油
2.镇静、镇痛——细辛挥发油
3.抗炎——细辛挥发油
4.对呼吸系统作用:
平喘——细辛挥发油、甲基丁香酚、细辛醚
祛痰——细辛醚
松弛平滑肌——细辛挥发油
清热药
黄芩
1.抗菌、抗病毒——黄芩素、汉黄芩苷元
2.抗炎——汉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素、黄芩苷
机制:
抑制组胺释放及抗花生四烯酸代谢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抗过敏、提高免疫
4.解热——黄芩苷
5.保肝——黄芩、黄芩提取物
机制:
抗氧自由基损伤
6.利胆——黄芩、黄芩素
7.镇静
8.止血——黄芩素、千层纸素、黄芩新素Ⅱ
机制:
抑制胶原、ADP、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凝血酶诱导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产生抗凝血作用。
9.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汉黄芩素,黄芩新素Ⅱ
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黄芩新素Ⅱ
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黄芩素、黄芩苷
10.抗氧化——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
黄连
1.抗病原体——黄连、小檗碱
机制:
a.破坏细菌结构。
b.抑制细菌糖代谢。
c.抑制核酸、蛋白质合成。
2.抗细菌毒素、抗腹泻——黄连、小檗碱
3.抗炎、解热——小檗碱
机制:
抑制中枢发热介质的生成或释放。
4.镇静催眠——叔胺类生物碱比季铵类的生物碱效果好。
5.降血糖——黄连煎剂、小檗碱
6.抗溃疡——黄连、小檗碱
机制:
抗幽门螺杆菌和抑制胃酸分泌。
7.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正性肌力作用
(2)负性频率作用
(3)抗心律失常
(4)降压——小檗碱
机制:
a.竞争性阻断α-肾上腺素受体;
b.减慢心率;
c.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所致。
(5)抗心肌缺血
8.抗脑缺血——小檗碱
机制:
扩张脑膜血管,增加局部血流量。
9.抗血小板聚集
金银花
1.抗病原微生物——绿原酸和异绿原酸
2.抗内毒素
3.抗炎
机制:
抑制炎症的渗出,又能抑制炎性增生。
4.解热
5.增强免疫:
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先天)。
大青叶、板蓝根
1.抗病原微生物——靛蓝、靛玉红
2.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1)板蓝根多糖能明显增加正常小鼠脾重;
(2)提高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数;
(3)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
(4)对抗氢化可的松的免疫抑制作用;
(5)能显著增强免疫抑制小鼠的迟发型过敏反应;
(6)促进外周淋巴细胞转化及抗体形成。
3.保肝——靛蓝混悬液
青蒿
1.抗病原体:
抗疟原虫——青蒿素(高效、速效、低毒)
抗菌、抗病毒
2.抗炎——莨菪亭
3.解热、镇痛
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栀子
1.抗炎——栀子醇提物、水提物、乙酸乙酯部分、京尼平苷
2.镇静、镇痛——熊果酸
3.降温和解热——熊果酸
4.利胆、保肝
5.促进胰腺分泌
鱼腥草
1.抗病原微生物——鱼腥草素
2.抗炎——鱼腥草素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抗过敏
苦参
1.抗病原体
2.抗炎——苦参水煎液、苦参碱
3.抗过敏——苦参碱
4.抗肿瘤
5.解热
6.抗心肌缺血
7.抗心律失常
知母
1.解热
2.抗炎——芒果苷
3.对交感神经和β受体功能的影响——知母及其皂苷元(降低阴虚热症病人的β受体)
4.降血糖——知母水提物、多糖
泻下药
大黄
1.泻下——结合型蒽苷、番泻苷A
2.保肝
机制:
(1)促进肝细胞RNA合成及肝细胞再生;
(2)刺激干扰素产生,抑制病毒的繁殖;
(3)促进肝脏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等。
3.利胆
机制:
(1)疏通肝内毛细胆管;
(2)改善胆小管内胆汁瘀积,促进胆囊收缩;
(3)松弛胆囊奥狄氏括约肌,促进胆汁分泌和胆红素排泄。
4.保护胃黏膜
机制:
促进胃黏膜前列腺素生成
5.抗急性胰腺炎:
疗效迅速可靠
6.改善肾功能
7.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1)止血——α-儿茶素、没食子酸
机制:
缩短出血时间
(2)改善血液流变性
机制:
a.使血液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均降低。
b.抑制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提高血浆渗透压使血液稀
释,从而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障碍。
降血脂——蒽醌类、儿茶素
芒硝
1.泻下——硫酸钠
机制:
致肠容积扩大,肠腔扩张——刺激肠壁引起肠蠕动增加而致泻。
2.利胆
3.抗肿瘤——玄明粉
4.抗炎——硫酸钠
番泻叶
1.泻下——番泻苷A、B
2.止血
机制:
缩短凝血时间。
芫花
1.对胃肠道的影响
2.心血管系统作用:
降压——芫花叶提取液
对抗预防心律失常——芫花总黄酮
3.镇静、镇痛及抗惊厥
4.兴奋子宫,抗生育
祛风湿药
秦艽
1.抗炎——秦艽碱甲
机制:
兴奋下丘脑、垂体——使ACTH分泌↑——肾上腺皮质的功能↑
2.镇痛:
剂量增加,镇痛作用增强,作用持续时间短暂,与延胡索和草乌配伍可增强其镇痛作用。
3.抗过敏——秦艽碱
独活
1.抗炎——甲氧基欧芹酚
2.镇痛——独活煎剂、独活煎剂
3.镇静——当归酸、伞形花内酯
4.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独活醇提物
5.对心血管系统作用——欧芹酚甲醚
五加皮
1.抗炎
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抑制)——五加皮总皂苷、多糖
3.镇静——细柱五加皮醇浸膏
4.镇痛——正丁醇提取物、短梗五加醇提物
5.性激素样作用
防己
1.抗炎——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
2.免疫抑制和抗过敏——粉防己碱
机制:
阻滞钙通道。
3.镇痛——防己水煎剂(与川乌合用作用时间延长至24小时以上)
4.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粉防己碱
a.抑制心脏和抗心律失常
b.降压
c.抗心肌缺血
5.抗肝纤维化——粉防己碱
机制:
(1)显著改善肝功能
(2)减轻肝脏病理性损伤
(3)肝内胶原沉积减少。
6.防治矽肺——粉防己碱
机制:
(1)大鼠实验性矽肺模型肺内阳性物明显减少;
(2)肺泡间隔蛋白多糖荧光强度减弱;
(3)矽结内胶原纤维以及蛋白多糖松解断裂;
(4)矽结节中心填充物减少。
雷公藤
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抑制)——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雷公藤生物碱
2.抗炎——雷公藤、雷公藤乙酸乙酯提取物、雷公藤总苷
3.对血管和血液系统的作用——雷公藤乙酸乙酯
机制:
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全血和血浆黏度、减少红细胞压积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
可使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明显下降
4.抗生育——雷公藤制剂
5.抗肿瘤——雷公藤甲素、乙素和雷公藤内酯
芳香化湿药
厚朴
1.调整胃肠运动功能:
厚朴煎剂对小鼠肠管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具有兴奋作用,但加大剂量则产生抑制作用;
对豚鼠兴奋——不明显,抑制——更显著
厚朴酚对组织胺所致十二指肠痉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促进消化液分泌——挥发油
机制:
通过刺激嗅觉、味觉感受器或温和地刺激局部黏膜——反射性地增加消化腺分泌。
3.抗溃疡——生品厚朴煎剂、姜炙厚朴煎剂、厚朴酚、和厚朴酚
机制:
抑制胃酸分泌过多
4.保肝——厚朴酚
5.抗菌、抗病毒——厚朴酚
6.抗炎镇痛——厚朴乙醇提取物
7.中枢抑制——厚朴酚、和厚朴酚及厚朴乙醚提取物
8.肌松——厚朴酚、和厚朴酚
广藿香
1.促进胃液分泌——挥发油
2.抗病原微生物
苍术
1.调整胃肠运动功能
2.抗溃疡
机制:
抑制胃酸分泌和增强胃黏膜保护作用。
3.保肝——苍术及β-桉叶醇、茅术醇、苍术酮
利水渗湿药
茯苓
1.利尿:
对肾性和心性水肿病人利尿作用显著。
2.免疫调节
3.抗肝硬化——茯苓醇
4.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松弛肠管,预防溃疡。
5.抗肿瘤——茯苓多糖、茯苓素
机制:
提高宿主的免疫系统功能及直接的细胞毒作用两个方面。
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核苷转运——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并提高巨噬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的能力——增强杀伤肿瘤细胞作用。
泽泻
1.利尿
2.抗炎——泽泻水煎剂
3.抗实验性肾结石——泽泻水提液
4.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
5.保肝(脂肪肝)——胆碱、卵磷脂、不饱和脂肪酸
6.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
7.降压
茵陈
1.利胆:
胆汁流量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含量降低,预防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2.保肝
3.抗病原微生物——茵陈蒿、茵陈炔酮、对羟基苯乙酮、其他挥发油
4.降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
5.解热
6.镇痛——6,7-二甲基七叶苷元
7.抗炎
猪苓
1.利尿
机制:
抑制肾小管对水及电解质,特别是钠、钾、氯的重吸收。
2.增强免疫功能——猪苓多糖
3.抗肿瘤——猪苓多糖
4.保肝
温里药
附子
1.强心——去甲乌药碱(DMC)
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
机制:
兴奋β受体
2.对血管和血压的影响:
a.张血管,增加血流
b.降压——去甲乌药碱
机制:
兴奋β受体及阻断α1受体的双重作用。
c.升压——氯化甲基多巴胺、去甲猪毛菜碱
3.抗休克
4.抗心律失常
5.心肌保护作用
6.抗寒冷、提高耐缺氧能力:
强心、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
7.抗炎
机制:
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还具有皮质激素样作用。
8.镇痛——生附子、乌头碱
干姜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a.抑制胃溃疡
b.芳香性挥发油对消化道有轻度刺激作用,可使肠张力、节律及蠕
动增强。
c.增强唾液分泌
d.镇吐——姜酮及姜烯酮的混合物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姜酚、姜烯酮、挥发油、姜烯酚
3.抗炎——干姜的水、醚提取物都
3.镇痛——干姜醚提物、水提物
4.抗血栓——干姜水提物、姜烯酮、干姜挥发油
理气药
青皮
1.松弛胃肠平滑肌(最强)
机制:
阻断M受体——兴奋α受体及直接抑制肠平滑肌而产生的。
2.利胆——青皮注射液
3.祛痰——柠檬烯
4.平喘——青皮醇提物、对羟福林溶液
陈皮
1.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松弛)
2.助消化——陈皮挥发油
3.抗胃溃疡——甲基橙皮苷
4.利胆、保肝——甲基橙皮苷
5.祛痰——柠檬烯
6.平喘——陈皮水提物、其醇提物
7.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枳实、枳壳
1.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
既可兴奋——胃肠道平滑肌,又可降低——胃肠平滑肌张力。
兴奋:
胸腹痞满、胃扩张、胃下垂、胃肠无力性消化不良、脱肛等机体功能低下疾病。
抑制:
理性机能亢进。
2.抗胃溃疡——枳实热水提取物、枳实、枳壳挥发油
3.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兔()兴奋,小鼠(抑制)。
4.镇痛——枳实挥发油
5.心血管系统作用——对羟福林、N-甲基酪胺(MT)
机制:
前者是α受体兴奋剂,后者通过促进内源性CA释放,间接兴奋α、β受体。
(1)收缩血管和升高血压——枳实注射液
特点:
作用迅速,持续时间较长,呈双峰形上升,然后徐缓下降,连续用药无快速耐受性,无肾上腺素升压时出现的“后降压”现象,心率无明显加快。
香附
1.松弛平滑肌——香附挥发油、丙酮提取物
2.利胆
3.抑制子宫及雌激素样作用
4.镇痛、抗炎——香附醇提物
5.解热——香附醇提物、香附挥发油
木香
1.调节胃肠运动:
促进胃排空及促进胃消化液分泌的作用。
2.抗消化性溃疡——木香丙酮提取物
3.促进胆囊收缩——木香煎剂
4.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对支气管平滑肌具有解痉作用。
消食药
山楂
1.助消化——柠檬酸、山楂酸、熊果酸等多种有机酸
机制:
a.能促进胃液的分泌
b.增加胃液酸度,
c.提高胃蛋白酶活性
d.促进蛋白质的消化
促进脂肪消化——脂肪酶
调节胃肠运动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抗心肌缺血、降压
降压作用与其扩张外周血管作用有关。
3.调节脂质代谢:
抑制肝脏胆固醇的合成
莱菔子
1.对消化功能的影响:
收缩胃、十二指肠平滑肌。
2.镇咳、祛痰、平喘——β-谷甾醇
止血药
三七
1.止血——三七氨酸
机制:
a.增加血小板数量
b.增强血小板功能
c.收缩局部血管
d.增加血液中凝血酶含量
2.抗血栓——人参三醇苷Rg、三七皂苷
机制:
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酶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过程。
3.促进造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血:
(1)对心脏的影响(降压)——三七总皂苷(PNS)
(2)对血管血压的影响(降血压)——三七及三七总皂苷(PNS)
对大动脉扩张作用弱;对小动脉和静脉扩张作用强。
(3)抗心肌缺血——三七、三七总黄酮、三七总皂苷
机制:
a.扩张冠脉,促进实验性心肌梗死区侧支循环的形成;
b.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血氧供应;
c.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
d.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
e.抗脂质过氧化,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
(4)提高耐缺氧能力
(5)抗脑缺血
(6)抗心律失常——三七总皂苷、三七二醇苷(PDS)、三七三醇苷
(7)抗动脉粥样硬化——三七总皂苷(PNS)
5.抗炎——人参二醇皂苷
6.保肝
7.抗肿瘤——人参皂苷Rh1
8.镇痛——人参二醇皂苷
白芨
1.止血
2.保护胃黏膜
蒲黄
1.止血——黄酮类化合物
机制:
促进血液凝固而止血
特点:
能明显缩短凝血时间,作用显著而持久。
2.抗血小板聚集——总黄酮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扩张血管,降血压
(2)抗心肌缺血
(3)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4.抗炎
活血化瘀药
丹参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强心:
治疗心衰
扩血管——丹参酮ⅡA、磺酸钠、丹参素
丹参也能扩张肢体血管——增加血流量,此作用可用于治疗冠
心病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改善微循环——丹参和丹参素
2.对血液系统作用:
(1)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最终抑制血小板聚集
(2)抗血栓形成
3.抗动脉粥样硬化——丹参素
机制:
抑制胆固醇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4.调节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5.保肝:
抑制——肝内纤维增生,防止——肝硬化的发生发展。
川芎
1.扩张血管——川芎嗪、阿魏酸
扩张冠脉、脑部、肢体血管。
2.抗血栓形成——川芎嗪、阿魏酸
3.解痉:
(1)川芎嗪:
拮抗——肾上腺素或氯化钾引起的主动脉收缩;
(2)阿魏酸:
抑制主动脉收缩;
(3)藁本内酯:
解除气管平滑肌痉挛;
(4)阿魏酸和川芎嗪:
子宫平滑肌解痉作用。
益母草
1.扩张血管、抗心肌缺血:
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和心肌营养性血流量;
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股动脉血流量。
2.改善血液流变学:
(1)降低血液黏度——益母草碱、水苏碱
(2)抗血小板聚集
(3)抗血栓形成
3.改善微循环
4.兴奋子宫——益母草碱
延胡索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1)镇痛——延胡索乙素
特点:
a.强度虽较吗啡弱,但无成瘾性;
b.又无呼吸抑制、便秘等副作用。
镇痛——左旋体颅痛定(左旋四氢巴马汀)
机制:
抑制网状结构的激活系统及脑内多巴胺系统。
特点:
a.其镇痛作用与脑内阿片受体无关,为非麻醉性镇痛药;
b.不抑制脑内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
c.不直接影响前列腺素的释放,也不属消炎解热镇痛药。
(2)镇静、催眠——颅痛定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抗心律失常——延胡索总生物碱、延胡索乙素
机制:
与拮抗Ca2+有关。
(2)抗心肌缺血——延胡索、去氢延胡索甲素
对垂体后叶素或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
3.抗溃疡
水蛭
1.抗血栓——水蛭素
低浓度:
抑制静脉血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高浓度:
抑制动脉血栓
机制:
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血、促进纤溶
a.抑制血小板聚集——水蛭及水蛭唾液
b.抗凝——水蛭素
c.促纤溶——水蛭醇提取物机制:
抑制血小板的活化,抑制凝血酶。
2.改善血液流变学
3.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1)抑制血脂上升;
(2)降低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
(3)降低胆固醇的含量;
(4)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5)减轻动脉炎管腔狭窄。
桃仁
1.扩张血管
2.抗血栓(作用强于当归、红花、赤芍、益母草等活血化瘀药)
3.抗肝纤维化
4.抗炎——桃仁煎剂、桃仁蛋白(PR-A和PR-B)
5.润肠缓泻——桃仁脂肪油
6.镇咳——氢氰酸
红花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兴奋心脏,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流量,增加心机营养性血
流。
(2)对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有保护作用。
2.抗血栓——红花黄色素
机制:
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解作用。
3.兴奋子宫
4.降血脂——红花油
5.镇痛——红花黄色素
莪术
1.抗肿瘤
机制:
(1)直接抑制或破坏癌细胞。
(2)增强或改变瘤细胞的免疫原性,诱发或促进机体对肿瘤的免疫排斥反应。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
3.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血栓形成
银杏叶
1.扩张血管——黄酮类化合物
对实验性脑缺血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2.改善学习记忆——银杏叶提取物
3.抗血栓、改善微循环
4.降血脂:
降低血中甘油三酯、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
化痰、止咳、平喘药
桔梗
1.祛痰、止咳
机制:
主要由于皂苷对咽喉黏膜的刺激,使支气管黏膜分泌增加,痰液稀释,使痰液易于
咳出。
2.抗炎——桔梗皂苷
对炎症早、中、晚三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机制:
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
3.解热、镇静、镇痛——桔梗粗皂苷
半夏
1.镇咳、祛痰——生物碱、生半夏、姜半夏、姜浸半夏和明矾半夏的煎剂
2.催吐——3,4-二羟基苯甲醛葡萄糖苷、生半夏及其未经高温处理的流浸膏
3.镇吐——经高温处理的流浸膏
4.抗肿瘤——半夏的稀醇或水浸出液
5.抗早孕——半夏蛋白
6.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1)抑制胃液分泌,抑制胃液酸变。
(2)促进胆汁分泌,增强肠道蠕动。
苦杏仁
1.镇咳、平喘——苦杏仁苷
机制:
产生氢氰酸抑制呼吸中枢
2.润肠通便
安神药
酸枣仁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1)镇静催眠——酸枣仁皂苷、黄酮类化合物
特点:
长期反复应用可产生耐受性
(2)抗惊厥:
对家兔咖啡因惊厥则无明显的保护作用。
(3)镇痛、降温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抗心律失常:
对乌头碱所致的心律失常既有预防又有治疗作用。
(2)改善心肌缺血、提高耐缺氧能力:
心肌缺血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3)降血压——酸枣仁总皂苷、黄酮类
机制:
机制:
减慢心率、直接作用于外周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
3.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1)降血脂——酸枣仁总皂苷
机制:
降低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甘油三酯
(2)抗动脉粥样硬化——酸枣仁总皂苷、酸枣仁油
(3)抗血小板聚集
4.提高免疫功能——酸枣仁醇提取物
机制:
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强迟发性超敏反应,并可促进抗
体的生成。
远志
1.镇静、抗惊厥
2.祛痰
机制:
皂苷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引起支气管分泌液增加所致。
3.兴奋子宫平滑肌
4.溶血:
远志皂苷体外试验有较强的溶血作用。
平肝息风药
天麻
1.镇静——天麻水煎剂、合成天麻素、天麻及其苷元、香荚兰醇及密环菌发酵液
2.抗惊厥——天麻注射液、天麻素及其苷元、密环菌发酵液、香荚兰醇、香荚兰醛
能显著对抗戊四氮所致的小鼠惊厥,但对士的宁所致惊厥作用不明显。
3.降压——天麻、天麻素
机制:
扩张血管
4.调整脑血管功能:
双向调节
5.提高耐缺氧能力——天麻注射液
6.改善学习记忆
机制:
促进氧自由基的清除
钩藤
1.降压——钩藤煎剂、钩藤总碱、钩藤碱
特点:
重复给药无快速耐受现象,降压作用温和而持久。
2.抗心律失常——钩藤碱
3.镇静
4.抗癫痫——钩藤醇提液
地龙
1.解热——解热碱
机制:
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使散热增加。
特点:
对各种原因发热,均有明显退热作用,尤其对感染性发热疗效优于阿司匹林,但起
效较慢。
2.镇静——地龙的热浸液、醇提液
3.抗惊厥:
对抗——戊四氮及咖啡因引起的惊厥
不能拮抗——士的宁引起的惊厥
作用部位:
在脊髓以上的中枢。
4.降压:
作用确切,起效慢,作用持久。
作用部位:
在脊髓以上的中枢。
5.抗凝、抗血栓——地龙提取液
机制:
通过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等因素实现的。
6.平喘——琥珀酸
开窍药
麝香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麝香与麝香酮
(1)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
(2)增强中枢耐缺氧能力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强心。
(2)降压——麝香乙醚提取物
机制:
张外周血管
(3)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酶
3.抗炎:
抑制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游走和肉芽肿形成。
多肽类物质:
可能是抑制前两阶段的有效成分。
石菖蒲
1.中枢抑制(镇静、抗惊厥)
2.改善学习记忆、耐缺氧
3.解痉——α-细辛醚
机制:
弛缓——胃肠平滑肌的痉挛
冰片
1.调节中枢神经系统
(1)兴奋中枢
(2)镇静抗惊厥(异龙脑作用尤为显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级 药师 中药 药理学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