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解释读书笔记.docx
- 文档编号:5374576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20.61KB
金融的解释读书笔记.docx
《金融的解释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的解释读书笔记.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的解释读书笔记
金融的解释读书笔记
金融的解释这本书涵盖了整个金融学理论的基本框架,旨在完整、系统地解释金融学原理。
本书的特色是能够深入浅出,把道理讲得清澈、有趣,下面就是金融的解释读书笔记,请看:
金融的解释读书笔记【1】 金融的解释一书让我对金融有了一个全貌的了解,之前半懂不懂的货币、银行、股票、期货、通货膨胀等概念有了新的认识。
书中用简单的语言,讲述我们身边的金融现象,当我们尝试用根性的思维去思考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时,比如“视金钱如粪土”,对破解我们思维惯性大有帮助。
书中肯定了金钱的地位,指出它是伟大的发明,人性有善恶,钱没有,对金钱的鄙视,更多的是一种误读,以为消灭了金钱,就会荡平世间的丑恶。
但看过实物、铸币、纸币、电子货币这一漫长的货币演变历史,就能发现,正是货币,极大方便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使得分工合作变得简单,人们可以专注于自己熟悉的一件事,把事情做好,其它事情交给另外更专业的人去做,彼此之间的劳动成果,以货币为媒介,可以进行方便的交换,各取所需,从而用集体的力量,推动人类文明整体的快速进步。
以前很佩服王朔说的一句话,大意是“我只有有钱了,才能视金钱如粪土。
”觉得这话说的很牛,既没有普通文人的酸腐和矫情,还带着先锋作家的犀利和桀骜不驯,如今用做真人的视点来看,则觉得除了痞气的一点新鲜之外,再无可取之处。
理性的人可从来不说钱的坏话,相反很尊重钱,也懂得如何赚钱和花钱,唯一警醒的是不要自己做金钱的奴隶。
很多事都需要钱,有钱可以让人生活得更从容,为什么我们要说金钱的坏话呢?
说到钱,不能不提黄金,恐怕在很多人的眼里,黄金和钱差不多,没准觉得现在黄金依然是硬通货。
历史上的黄金的确充当过货币的角色,因其稀有性、耐用性而为世界各国所接受,黄金作为本位币也是一直沿用到1934年,然后是美元--黄金本位制,1971年美元和黄金脱钩,1976年牙买加协议彻底废除了黄金的货币功能。
现在的黄金,仅仅是作为一种商品和资产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而当今世界的纸币本位制,本位都是纸,和黄金没有任何关系,只要有纸和印刷机,就可以大量制造货币。
人们对黄金的喜爱,更多的是对旧时光的怀念,并留恋历史赋予黄金的那种高贵象征意义,商家就是利用人性的这一点来推销黄金商品,黄金价格也在1973首破100美元/盎司后,至XX年达到1920美元/盎司,价格上涨了19倍。
但既然是商品,就会有涨有跌,把黄金当做投资,不能期望它价格能够一直坚挺。
还有意思的是,黄金在中国就从没当正式的流通铸币应用过,从秦代开始,中国的主要铸币就是铜。
因铸币不足值的属性,人们又往往用贱金属代替贵金属以次充好,渐渐的市场上流通的反而大部分是成色不足的劣币,劣币驱逐了良币,这也是人性使然。
明白了这一点,不是让你坦然的接受自己的不足,而是更应随时警醒自己的成色,只有不断的去粗取精,才有可能让自己避免成为一枚成色不足的劣币。
钱从银行来,银行也因此变得高大上,但从货币的角度去看,银行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实物交换阶段,没银行啥事,铸币出现后,出于兑换和保管的需要,才慢慢发展出了银行。
而且,银行不过是一家企业,当然也存在破产的风险。
银行中的中央银行,因垄断货币的发行权而备受瞩目,但它也有私有的,比如美联储、欧洲央行,并不是我们通常想象的此等大事必须是而且指定是该政府办的事,制度设置合理,钱也不一定非得国家才能印。
既然普通商业银行自己也不能印钱,它的钱从哪来呢?
很简单,它从储户那里聚集资金,再把它贷出去,坐收利息,把利息的一小部分给储户,余下的留给自己。
人们甘于银行的“盘剥”,只是因为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中介,提高出借者的资金安全,降低了借款人的交易成本,促成了交易和进行了有效的资金配置。
银行的部分准备金制度和非现金结算的性质,让银行用货币创造的过程用少量的钱撬动几倍的钱,使存款倍增,从而发挥最大的效用,这成了银行赚钱的法宝,银行也成为百业之母。
股市的出现,改变了企业大量资金只能从银行贷款的唯一途径,它可以通过在股市上发行股票筹集资金,这推动了公司的发展。
保险公司拿了我们买保险的钱去做什么呢?
大部分买了股票,保险在当今社会成为了一种常见的融资工具。
基金运作就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行为,基金公司的钱大部分也投入了股市或者购买债券。
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是应人们转移和规避风险的需求而开发出来的,它们可以带杠杆操作,丰富了人们参与金融市场的选择。
我们自己的钱,如果不是攥在手里,就是在银行、保险、基金、股市、期货等金融市场中旅行,如果你肯花些心思研究,相信你更愿意自己打理自己的资金,而不是假他人之手掌控。
钱是纸币,具有印刷的便利条件,但印多了就会发生通货膨胀,钱不值钱了。
严重的通货膨胀会扰乱商品的相对价格、危害债权人的利益、侵蚀人们的工资和利润。
XX年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率达到10000000%,着实吓人。
通货膨胀控制不住,就会引发金融危机。
回顾历史上的金融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XX年的美国次贷危机都让人印象深刻。
更值得深思的是发生在荷兰的两次金融危机:
郁金香和洋水仙狂热,两者相隔百年,但如出一辙,不仅让人感叹人性的贪婪与狂热。
和许多现代技术类似,在金融领域,我们也在拼命的追赶西方,司马迁所说的“人富而仁义附焉”已经少有人相信了,我们更容易相信“为富不仁”这样的说教。
尽管如此,我们在鄙视金钱的同时,却每天奔走在追逐金钱的道路上,停不下来,这已经是一种新常态。
中国的金融市场也在这样的追逐中迅速扩大,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最好的应对,就是了解金融知识,知其始终。
诚如作者所说,人类的历史也是一部金融的历史,中国人都该补上这一课。
金融的解释读书笔记【2】 《金融的解释》这本书的解释简单明了,人性有差异,世界因此而多彩,金融是人性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而人本性都是趋利避害的。
了解人性的特点,就明白没有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自愿的交易,人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而专注于自己所擅长的领域能使产品更精致、产量更丰富,货币因此而产生。
金融产品的不同,源于不同的人对世界的看法不同,对未来的预期有差异性,因此不同个性的人可以通过不同方式验证自己的想法正确与否,而了解人的自利本性,去验证他人的想法能有多大意义呢?
比如,挑选人来做测试,受试的人知道自己是来接受测试的,这个心理上的提示会让他们与平时的行为相偏离。
而通常,人自以为看到的,实际上是心里的映射非他人的事实。
金融产品有的是利用人们厌恶风险的心理,有的则是利用人们喜欢冒险、喜欢赌一把的心理,于是,便有保险,金融期货等不同的产品。
就连利息,也都体现了人的心理反应,比如高估现在、低估未来的心理,同一样东西,放在今天,比明天的价值要大,中间的差额就是利息。
人性有差异,如何求同存益呢?
总有一些规则是有利于双方的,它类似于人人心中都有的一杠秤,这也是人与人交往中彼此看得清楚的规范。
例如,信用。
好象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人与人之间相互了解反而误会横生,因为经历、成长背景、价值取向、个性等的不一样决定的,一些制度的约束会使得相处变得简单。
信用是金融体系的基础,信用崩溃,金融的结局一样。
书中的很多金融产品讲的都是信用,例如,远期合约,则将信用的范围延伸得更广。
比如,喜欢旅游的人,都会提前预订廉价机票,通常这类机票便宜但不可以退票,那么,航空公司即使票价便宜,但保证了舱位不至于空舱,对其也是有利的;书中有个粮食加工厂的老板交易的例子,和我之前的国际贸易有点类似。
有时候我们接一个工程单,对于材料的预算无法十分精准,因为通常一个工程有可能需要不止一年的工期,供货期间材料是有可能会所波动的,那么,这个波动的预算必须估计在内。
要是万一计算错误,合约的存在,我们还是必须保证供货的正常。
那么,即使因为原材料的上涨而亏本,也能因为信用的缘故会有其它的机会来弥补损失。
所以,讲信用的双方,自愿达成的交易,是对大家都有益的一件事,帮助他人最终成就的是自己。
从这点上看,人能对自己想要的结果及可能性了然于心,可以承受交易最差的结果,就是老子所说的“自知者富”,每个人有为自己而定制的一个尺度,自己来衡量自己。
一个人的满足不能导致另一个人的富足,更不能由别人说了算,但可以进行取长补短、相互的合作。
那么,为了交易的成功,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是获得收益的保证。
同时,也需要让对方也同样对此交易产生信任,进行良性合作。
金融展示了人性的不同需要,即使是符合所有人需要的货币,也因国家不同而有区别,我们大多还在探索着自己内心的世界,研究他人又如何?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同时,一件需要一辈子来完善的事,你不能希望它3年就圆满,而至于能否圆满,有何关系呢?
林曦的“无用之美”说的是,享受过程,其它,天的事。
书中还有一章节令人印象深刻,即格雷欣定律“劣币驱逐良币”“这也是符合人性的现象,成色低的换成色高的铸币流通于市场,缘于谁都想获得更多利益,这是一个反复而且不断恶化的过程,到最后,市场上流通的全部都是成色很低的铸币。
延伸开来,再比如,体制学校的教育,老师关注孩子身心的做法很容易被关注分数的压力所替代,因为这容易看到成绩,批量生产孩子的精神世界,而孩子的未来有可能就夭折了,这是你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到的结局。
那么,这定律应用在团体里,如何避免呢?
如人性不同却可能表面看起来是相反的结局,又该如何?
其实,这么说来,投资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环境,很重要。
大家都想要财富自由,然而真正的自由来自于你随遇而安的心。
沉思录里说过,“自由来自于对自身力量的限度和上天所设置的自然之限度的了解”。
说到投资,之前,一般想的都是看得到的摸得着的物品,但有什么东西可以抵得上时间的变化呢?
财富课上学习到的投资股票,令我的观念改变了。
投资好的公司比你卖力经营可能还靠谱些,当然,要想着依靠其一步登天要先问问自己是不是永远是幸运的那个人。
关于股票,书中是这么说的,市场仅遵循一个定律:
概率定律。
如果明白,没有谁比谁傻多少的话,就不会妄想着在概率中搏永远,书中说的是,随机与专家的概率一样。
财富课也讲过,驱使人投资的行为主要由两股力量的驱动,一是恐惧、二是贪婪。
而价值投资可以帮助防止被市场的情绪左右,不会变得过分贪婪,或者恐惧。
从这点上说是有道理的,但心中是要有一定的原则的,并严格遵守,任何时候不要满仓。
即使价值投资也会因为市场的趋势而让人心生疑虑,输的仅是时间,不满仓让人心态平稳、生活依旧。
书中说的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大部分是非理性的,比如随大众的羊群心理,可以利用他人的错误来来获利。
这个理论的缺陷是人可以暂时不理性,但长远看必然会失败,所以长期必须理性,否则终生皆输。
与之相反的是有效市场假说的定律,用的是世说新语里的故事,7岁王戎不采路边的李子,说的是要尊重市场,而不能自以为是,话是没错,只是谁都想成为估算准确的那个仙人,那些技术也好信息也罢,归根是人性欲望的延伸,所以这实际上这还是有关于概率的问题,我们已经明白人性各不相同,博奕中有个原则须死守就是本金的保证而非赢利的多少。
如果你不是来炒股,而是用来投资一家公司,这心态就不一样。
因为你是投资,必然会对所选择的公司进行学习与研究,减少抽屉式的频繁操作,可靠率也会增加。
听说,笨蛋没活路,你若学习阿甘总会找得到路。
当做每一个决定,都在自己的能力圈内,淡然的心态能降低出错的概率。
所以,控制人性中不可遏制的欲望,不需要去跟聪明人搏出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融 解释 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