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浅析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docx
- 文档编号:536893
- 上传时间:2022-10-10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5.08KB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浅析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docx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浅析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浅析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浅析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
学士学位论文
题目浅析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
学生
指导教师
年级2006级
专业汉语言文学
系别中文系
学院文学院
2010年5月
浅析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
摘 要: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
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
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
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在《斋志异》五百多篇中就有八十多篇是描写狐女的,其中很多都是《聊斋志异》的名篇,如《红玉》《小翠》《莲香》等。
她们的形象在读者心中产生共鸣,人们不禁感叹一句:
“真乃奇女子也。
本文试图通过对《聊斋》中琳琅满目、异彩纷呈的狐女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再现清代社会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探求蒲松龄对女性的价值标准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
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狐女形象环境的影响意义
一、蒲松龄和聊斋
(一)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
山东淄川(今属淄博市)人。
蒲松龄一生刻苦好学,热衷科举,却不得志。
但自19岁“弁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会。
他把满腔愤气寄托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
此书创作从他年轻时就开始了,康熙十八年(1679)作《聊斋自志》,这部小说集熔铸着蒲松龄一生的心血。
(二)《聊斋志异》
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
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
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
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
郭沫若评价说: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
因此我们不能只是看《聊斋志异》奇异有趣的故事,当作一本消愁解闷的书来读,而应该深入地去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和恨,悲愤和喜悦,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感情的现实生活和深刻的历史内容。
二、中国历史上的狐女形象
妖狐,也称狐妖,狐仙或狐狸精;是一种由狐狸修练演变成的妖精。
从很早以前,人们就相信狐狸拥有妖力,妖狐的传说,在东方这片土壤上可谓遍布广大。
中国的九尾妖狐妲己自不必说,就是在日本,也是有着“玉藻前”这样妖艳的狐女存在着。
狐精意象的每一次演变,都是那个时代社会、文化、民俗状况的反映。
(一)先秦、两汉典籍中的狐——图腾、祥瑞、妖魅
早在先秦时期,狐就出现在神话与文学作品中。
狐与女子互相幻化,狐是女子的象征,这一原型可以追溯到上古“禹娶涂山女”的神话。
到了汉代,狐成为祥瑞的征兆。
汉人普遍认为,狐是具有高尚品德并带有灵性的不平常的动物。
东汉许慎就曾在他的《说文解字》中说:
“狐有‘三德’:
其色中和,小前后大,死则首丘,谓之三德。
”狐毛色棕黄,而黄色在五色中处于中,这符合中国人的中庸之道。
“小前后大”说的是狐的体形特征,即头小尾大。
由小渐大,次序井然,分明是表明尊卑之序。
“狐死首丘”也就是说狐狸死的时候头是向着自己窝穴的,古人认为这是仁的表现。
这种思想正好与当时流行的符瑞观念相契合。
这时的狐不仅具有子孙繁息,后代昌盛的生殖崇拜意义,而抽象为天子“子孙繁息”的象征,并进而扩展为太平盛世的象征。
同时,塑造狐为妖兽形象,也是从汉代开始的。
原始初民所创造的图腾,往往是善恶并存于一体的。
许慎在《说文解字》虽指出狐有三德,却也说“狐,妖兽也,鬼所乘之”。
狐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了为鬼所驱使的妖兽了。
这一时期由于狐蛊惑为患之说非常盛行,以至于掩蔽了狐为祯祥之兆的观念,逐渐呈现妖魅化倾向。
(二)六朝志怪及唐传奇中的狐——趋向人性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狐狸在被神妖化的同时,也不断被人化,逐渐获得人的外形。
与此同时,狐妖化女子的观念也在发展当中。
我们可以看到淫妇与狐妖互化的观念进一步得到加强.
文字记载中最早的狐狸精魅人故事是“阿紫”:
《名山记》曰:
“狐者,先古之淫妇也,其名阿紫,化而为狐,故其怪多称阿紫”《太平广记》中也有“野狐名为阿紫”的旧说。
此为阿紫传说,淫妇阿紫化为狐,便把淫性带给狐,狐便成了淫兽。
狐的前身是淫妇,所以狐往往化为女子,以媚惑世间男子。
大概“狐媚”一说由此而来。
关于狐仙或狐妖,六朝时也有不少记载,大抵非常简略,只是将怪异传闻简单地纪录下来,很少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更谈不上人物性格的塑造,这是早期狐仙故事的一个特点。
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狐狸虽然幻化为人,但实质上徒具人形,仍然是“怪”,不具备人的性格、思想和感情。
唐代以狐为题材的小说特别繁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唐人对狐仙的崇信非常广泛。
这一时期,狐妖雌化倾向就更为明显,不但开创了狐与妓相结合的狐妓原型,深化了狐性淫的观念,另一方面也出现了狐妖化为美与善统一的完美女子形象。
唐传奇《任氏传》生动的表现了任氏多情、开朗、机敏、刚烈的个性特征,与六朝那些简单粗陋的狐女故事相比,任氏身上的神秘性减少而人情味增加,洋溢着对人身价值的肯定,这是狐女形象的一次质的飞跃。
可见狐精随着时代社会会风尚和人们心理结构的变化,不仅有了人的形体之美,亦有了情感、意志和欲望,着重表现了人的生活。
(三)明清小说中的狐——形象和内涵更加丰富多彩
明清时代,小说中有大量狐意象出现。
代表性的有《封神演义》、《平妖传》、《三言二拍》、《西游记》、《阅微草堂笔记》等。
此时狐意象已相当世俗化,人情味也更浓,但由于作者思想的局限,大多仍笼罩在淫欲魅人的观念之下,充满了怪诞诡异的传奇色彩。
真正使狐意象从形象到内涵有重大突破的则是《聊斋志异》。
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狐精意象的集大成者,涵盖了中国文学传统中狐意象的各种类型、特性。
在蒲氏的笔下,狐女们的形象愈加明朗可爱,她们大多是人间少有的“姝丽”、“佳人”,如青凤、小翠、婴宁、红玉、雅头、舜华等等。
在这些狐女身上流注着世间女子的血液,她们一方面跨越了封建伦理规范的雷池,表现了独立顽强的个性;另一方面又具有了传统的中国妇女勤劳善良的美德和家庭责任感。
其人性与神异性达到了完美的融合统一。
蒲氏笔下的的狐女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改变了传统狐媚观念,可以说至《聊斋》始,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审美态的狐才大量的出现,而由于清代狐仙观念的盛行,狐也不再总是以媚人,害人的面貌出现,而是带上种种善性,这种观念直接反映在文学上则出现了狐作为善良少女的文学现象,再加上狐特有的“媚”力,创作出大量的人狐之恋的作品,他们是人性美和人情美的象征,是被蒲松龄高度审美化和理想化的结晶。
(三)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
狐女在以前的作品大都是以女性形象出现的,她们妩媚、婀娜,这给蒲松龄很大的灵感。
在《聊斋志异》五百多篇中就有八十多篇是描写狐女的,其中很多都是《聊斋志异》的名篇,如《红玉》《小翠》《莲香》等。
她们的形象在读者心中产生共鸣,人们不禁感叹一句:
“真乃奇女子也!
”
蒲松龄笔下的狐女各有各自的生活轨迹,因而也就各自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
这些狐女性形象千姿百态,色彩缤纷,个性鲜明。
她们虽然都以狐女的形象出现,但更多地表现了人间女性的种种美德 。
作者笔下的大部分鬼狐故事都是由他个人的生活感受生发出来,凝聚着他大半生的苦乐,表现着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烈歌颂和追求,引导着人们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憧憬。
(一)聊斋中的狐女形象一般都具有现代女性独立的精神。
千百年来,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女性扮演的几乎都是弱者的形象,虽然历史上有过武则天的时期,但是相对几千年的历史来说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
现实生活中这种规律很难在当时打破,但是在文学中,没有什么是一定的。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狐狸精”们在文学的虚幻世界里,打破了这种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
《聊斋志异》中,作者塑造了一群可爱、美丽、有思想、有内涵的女性形象。
这就是这群亦真亦幻的狐女们,她们敢想敢做,她们不拘泥于封建传统。
男人不是她们生命的全部。
从她们身上表现出一种新女性观,一种女性意识的觉醒。
《聊斋志异》中的狐女们对这个千百年的传统大声说了“不”。
狐女们与男人相处时占了主导地位,领导的位置。
她们想爱就主动的爱,想恨就大胆的恨。
思想上大胆开放。
活的潇洒自在,无形中好像在向人宣布“不做男人的附属品”。
在作品中,让人们看到小说中展现的一种新女性观价值观,独立意识和舍己精神。
可以充分的看出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二)聊斋志异中的狐女都是充满智慧,有着狭义心肠的女性形象。
狐狸给人的第一印象是:
狡猾。
所以智慧是狐仙安家立命的本领。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运用狐狸的这一特质,在《小翠》中,小翠不但治好了痴丈夫的呆病,更几次以机智和神通力保全家转危为安。
她聪明美丽,活泼好动,为“报恩”主动入门,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在嬉闹之间把公爹的政坛对手打败,让公爹度过了难关。
她报恩报得八面威风,玩政敌于股掌之上,自私 、怯弱、愚蠢的达官贵人在小翠面前显得一无是处。
小说中红玉,阿绣等等狐女,不仅拥有美丽的容颜,而且有持家治家的能力。
这些狐女正是蒲松龄现实生活中期盼的,正是这种对现实生活的期盼,他的小说中才会出现这些有着超能力的美丽与智慧兼备的行侠仗义的狐女形象。
这些亦真亦幻的狐女,有着一颗超越凡人的侠义心肠,做她们认为值得的事情,一种真切而又务实的行动来表达对爱情的执着与信念。
这种善的体现,让狐女们变得更加的可爱与迷人。
她们拥有的不只只是表面的浮华的美,而是由内到外散发的一种真实的可信的美。
(三)《聊斋志异》中的狐狸精一般都是以美丽善良、纯洁可爱、表里如一的正面形象出现。
从古至今,人们都说狐狸狐媚能诱惑人。
我们在《聊斋志异》之前,很多对狐女的描写都是运用美色去害人。
人们也常把妲己、妹喜等比喻成祸国殃民的狐狸精。
不过在《聊斋志异》中,狐女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美丽非凡的,外貌的美丽是狐仙生存的另一大资本。
但是在外表美丽的同时,又凸显出心灵的美丽,这是以往狐女的形象所不能给我们的。
马瑞芳曾这样形容狐女们:
“聪明美丽,纯洁可爱。
她们貌美如花,柔情似水。
容华绝代,风流婉转。
”对于美丽,蒲松龄给予狐女的是接近完美的容貌容貌。
但是美丽并不是她们的全部。
蒲松龄还给她们注入了美好的心灵。
蒲松龄善于从各个方面挖掘狐女们的人性美,把人间和仙间女性的全部风采和美德都集中到她们身上,作者笔下的狐女形象大都闪烁着人性美的光辉。
《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多是知恩图报。
她们没有害人之心,却有帮人之意。
帮人脱离困境,帮人远离邪恶之欺。
什么是美?
字典中这样解释:
“美,善”。
故可知:
美不仅仅是外表上的美,更是应该由内而外生出的一种美,狐女们美丽可人的容貌和纯洁美好的心灵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可谓表里如一,美之大成也。
四、环境对狐女的影响
狐女们,大都生活在深山树林、废旧的房屋中。
这很符合她们动物的特性。
恰恰是这种远离尘世的环境,决定了她们接近自然的一种气质,没有受到任何封建气息的感染。
娇美的外表更使她们看上去超凡脱俗、与众不同。
她们大多数都未受过封建的教育,更没接受过封建思想的洗礼。
在她们身上很难找到恪守陈规的影子,她们更多的时候像是一个精灵,想笑就笑、想哭就哭。
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人物,也是相对来说比较饱满的就是《婴宁》。
环境对狐女的性格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婴宁为例:
先从自然环境来说,婴宁这种纯净自然的性格是在一种纯粹自然的环境中形成的。
婴宁就在这个处处是烂漫的山花的世界里长大。
从古到今,花从来都是一种美好、高洁的象征,从她出场“拈梅花一枝”到最后,作者都把她置于花的海洋,在花的世界中所养成的爱花性情,如花的品格,这就揭示出了女主人公之所以具有憨直无邪、活泼开朗的天性的原因,这显然跟那个未经世俗熏染过的特定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汉语言 文学 毕业论文 浅析 聊斋志异 中的 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