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小学科学教研活动体会.docx
- 文档编号:5363559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7.20KB
参加小学科学教研活动体会.docx
《参加小学科学教研活动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加小学科学教研活动体会.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参加小学科学教研活动体会
“潮涌”心得体会
这次“潮涌”活动是我参加的第一次大型的小学科学教研活动,能够参加这样的活动,我感到非常高兴。
从上学期五月份起,我开始接触小学科学这门学科,到现在,实际上已经是4个月的时间了。
在这段时间中,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更好地和小学生沟通,怎样才能更好地把我所知道的科学知识传授给他们。
这里,我想用“传授”这个词可能不是很恰当,因为一些前辈老师一直在跟我说小学科学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从玩中学”这样的一门课程。
我想,主要还是因为经验不够,不知道怎么才能真正地让学生“从玩中学”。
我也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光让学生自己玩,自己探索,自己思考,这个能得到的知识是很有限的。
我想我们应该更好地利用时间,所以,老师的引导就变得尤为重要,如果老师没有引导好,一节课就很容易散掉,偏离一节课的内容要点。
所以我每次都对上课的时候“老师不要讲得太多”这一点都不知道该如何把握是好。
我明白以小学生的水平不可能在一节课当中明白那么多,但是我想就是泛泛而谈也应该让学生学到大致的概况,基本的原理,操作的规范,因为这些到初中、高中时再去纠正就会变得更难了。
小学生总是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从他们的脑子中冒出来,我们又不可能知道所有的答案,所以要当好一个科学老师是相当不宜的。
我就是怀着众多的疑惑来参加了这次活动,希望从这次活动中得到一些答案。
这次活动云集了区基本上所有的小学科学老师,虽说只听了两节示范课,但是还是让我收获颇多的。
首先是沈一小徐晓红老师的《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这堂课,在听这节课的时候,我对她要准备这么多的实验材料已经感觉到相当不容易了,因为我每次都为要准备东西而忙得满头大汗。
而且还常常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材料而相当苦恼。
徐老师还精心设计了本堂课,将书本上的内容作了一个倒置。
我对这节课本身并不是很熟,因为还没有上过,但是听完之后,我又觉得相当熟悉,于是翻看了我们的小学课本和现在的初一课本,发现初一科学里有两节的课的内容正是集中在了我们这节小学五年级的课本知识里面,而且知识内容也差不多。
而徐老师上课的方式更加接近初中这两节课,于是我又有些疑问了,究竟是怎样才能不至于把内容上得太难呢?
小学五年级的水平和初中一年级的水平的分界线又是如何划分的?
或者说,我们也可以以初中知识为参考或者是作为小学教学的指导?
沈三小张玲燕的《反冲运动》这一节课是让我相当佩服的一节课,非常有创意,可以看出花了大量的心思。
其中的双节气球动力小车在课本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加深,模拟了火箭的多节式发射系统。
后来的火柴火箭,让我不由得想起我高中时的物理课,那节物理课上我的物理老师也给我们制作过一根类似的火箭,用的火柴头的量更多一些,因此火箭升空的距离也更远一些,但是高中生和小学生的理解水平毕竟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的,所以,我对这节课上学生的表现那是相当佩服的。
因为按照教研室布置的任务,我准备了五年级上第四单元的课件,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我发现小学科学的难点还是很多的,像第四单元这样的课程我觉得好像是比较难操作比较难上的,在这一单元中有大量学生实践操作的项目,这些项目有些也和我们即将举行的科技节比赛中的一些项目相互联系起来。
我在想,现在的小学生真的有这么高的水准吗?
估计是只会做,不理解是什么原理的,这样还稍微简单点。
先别说五上的第四单元,就是第二单元中的太阳能热水器的制作,这个东西要确实达到让水热起来这一点也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再加上天气等原因,感觉要真的做出一个能使水变热的太阳能热水器好像还真是不太容易啊!
所以像张老师这样的创新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下午的优秀实验器材改进、自制教具展示中,我又进一步体会到了集体的智慧是强大的,我想我平时还是缺乏思考,没有把一些非常普通的东西拿来细细研究,其实科学无处不在,一些简单的东西稍稍改变下就可以成为非常实用的科学教具了。
下次如果还有类似的机会,我一定会努力把握的!
最后,我还是希望可以多多参加这样的科研活动,多多听有经验的科学老师的课,学习他们的宝贵经验,我想,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够学到更多。
时间的磨砺,经验的积累必将成为我教学前进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加“潮涌”小学科学研修活动体会
10月29日我参加了以“创新实验教学”为主体的“潮涌”小学科学研究活动。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小学科学活动,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整个活动过程紧凑、有序,活动内容丰富。
尤其沈一小徐晓红老师和沈三小张玲燕老师分别执教的《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和《反冲运动》展示课,让我受益匪浅。
一、不拘泥于教本,灵活运用。
许多时候我们教师常根据教材编排,按部就班。
其实教师在准确把握教材目标,理解教材内容基础上,达到优化教学的效果,我们可以巧用、活用教材。
如徐晓红老师对教材处理上采用倒置的方法,将地震、火山的形成放到认知地球内部运动之后,通过实验探究把抽象的知识转变成了生动形象活动,使学生学得更扎实,学得更有趣味。
张玲燕老师则是截取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资料库里的内容,结合实验包资源,在拓展中而又不夸大地上了一堂有声有色的趣味性实验课。
二、实验和器材选择精、细。
实验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
有几个实验活动不落实,感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假如每个实验活动都要落实,教学时间不够,达不到明显效;有时会因材料问题导致实验失败,达不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实验和实验器材的选择在科学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次活动中的两堂展示课都有效地选择实验及实验器材。
徐晓红老师为模拟地幔运动会引起地壳变化的有效性,课前查阅多方资料及自己动手试验,选用了水来替代地幔,六大板块形状的卡纸替代地壳。
实验中为了方便摆放六大板块和提高实验效率,又不断摸索,最终选择先将六大板块拼放在一张纸上,再一起放入水中……为模拟板块相撞而隆起更有实效性,徐老师改进实验器材,将普通纸张改用海面纸,优化了教学。
张老师也是如此,有选择性的选择实验进行教学,尤其是自己自制的趣味性火柴火箭运用到教学中,彰显了新课程理念,呈现了这次活动主题。
三、模拟实验指导到位。
小学生对模拟实验的兴趣浓厚,但实验易乱,易失控。
因此教师要有序地对学生实验进行精心策划指导。
两堂展示课中,展现了两位老师扎实的专业功底与教学素养。
如做地幔运动会引起地壳变化模拟实验时,徐老师有意识问学生:
吹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轻轻地吹”。
一个小小的提醒,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地幔是缓慢运动的,明白做实验一定要精确。
张老师指导学生做白醋、小苏打气体反冲实验,一句“要盖紧瓶盖,轻轻摇晃,放置黑线上有利观察反冲效果”,使实验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对于生疏的实验,张教师通过自身讲解、亲手示范等手段,让学生实验做到位。
在这次研修活动中我学到了科学的教学技巧和新的教学理念,对科学这门学科有了更多的了解。
听课心得
每次听课对自己都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都会有很多的收获。
10月29日在沈三小听了二位老师的两堂课以及专家的点评,感受较深。
1、小学的科学老师上课真的很棒。
徐老师的课,她从地球内部缓慢的运动讲到剧烈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一步一步深入,学生自然而然想到地形变化,课堂效果很好。
张老师的课,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卫星发射利用什么动力升空入手引出反冲运动,上了一节让我大开眼界的拓展课,学生们思路很活跃,动手能力很强,一节课时间过的真快。
很佩服老师们这么会动脑筋,难怪学生们这么喜欢上科学课。
两堂课的教学不仅学生学的轻松快乐,对我来说也是一种享受。
自己对教材的挖掘、课堂语言的简练、学生思维的引导等方面还很欠缺,需要不断地向他们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
2、小学的科学老师都很注重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了一年多的小学科学,上课前的实验材料准备得花大量的时间,没有专门的实验员,而现成的材料很少,科学组的老师们为找材料简直挖空心思,要上好一节课很不容易。
但他们都兢兢业业,注重学生实验探究、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初中科学教学打下结实的基础。
下午看了这么多老师的教具改进,真佩服老师们的创造力,为有效教学想了很多金点子,花了很多功夫。
以前自己在初中,无论是学生分组实验还是演示实验都有现成的仪器,操作比较方便,成功率很高,而且有专门的实验员,根本不需要怎样动脑筋,到了小学一开始很不适应,感谢四小科学组老师们无私的帮助和鼓励,使自己慢慢适应小学的科学教学。
今后自己在实验教学方面还需不断加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加“潮涌”小学科学研修活动体会
有幸参加了年10月29日在第三小学举行的以“创新实验教学”为主体的“潮涌”小学科学研究活动。
整个活动进程紧凑,内容丰富。
活动中,上午两位老师以“创新的实验教学”为我们展示了精彩的两堂课;下午又有八组老师向我们展示了集结了他们的聪明才智的教具创新及改进;最后教研员马老师对“实验教学”主体活动进行了总结。
一天的时间让我收获颇多,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执教老师对教材的处理不再拘泥于书本。
很多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都是按照着课本编排的内容来进行教学,但是就如毛校长在上午对两位老师进行评课时所说的,我们应该适当的对课本说“不”!
确实,上午的两堂课都体现了两位执教老师对教材相当娴熟的处理能力,让教材能更好的为课堂服务。
徐晓红老师的《地球内部的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一课,将火山、地震这块内容和地球构造这块内容的顺序进行了调换,让学生在认识地球构造的基础上再来推测引起地球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
张玲燕老师的《反冲力》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资料库里的内容,张老师本着拓展不深化的原则,将这堂课上的十分精彩,学生在课后对反冲力的认识肯定非常到位。
二、教师们对实验的处理别出心裁。
实验一直是我们小学科学课堂上的重要角色,同时很多课本上的实验受到了器材或者是可行性方面的一些限制,这也是困扰我们小学科学老师的一个大难题。
而在上午的两堂课上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两位老师的精彩教学就是这两堂课同样相当精彩的实验部分了。
徐老师经过反复的实验尝试,将课堂上用的代替板块的实验材料从普通的纸到卡纸再到这次课堂上使用的海绵纸,实验器材的不断改进让实验的过程和效果更加的优质化。
而张老师在课上向学生们展示的各式“火箭”更是体现了张老师自身优秀的素质和勤于钻研的精神,最后用火柴制作的火箭更让听课的老师都赞叹不绝。
三、小学科学教师的智慧大集结。
这次“创新实验”为主题的活动的另一个大亮点就是下午由八位老师展示的教具改进。
这次几位老师带来了他们自己制作或是改进的教具,为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也为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解决了很多的难题。
比如一小的陈老师和四小的贺老师做的六年教学中应用到的“轴不变,轮变大”的实验器材之间PK,展示了两组老师的智慧,个人认为将这些器材进行批量生产,不仅能弥补目前实验器材中这部分的欠缺,实验的效果更是十分明显,对得出结论十分有帮助;三小张老师的物体间的静电感受器也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将难以掌控的气球用很常见的吸管来进行代替,不仅方便效果也十分明显;还有沈小蒋老师的“大型”温度计,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对学生更好的“读温度计”有很大帮助。
而后刘校长对各位参赛教师的教具进行了点评,分析了这些教具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了这些教具还存在的缺陷,帮助我们对教具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在活动的最后,教研员马老师对我们的这次活动以及这一学年的研修进行了总结,让“实验教学”真正的走进我们的课堂。
这次活动使我收获了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努力,勤奋钻研,继续探究“实验教学”,使自己的课堂能有更大的进步!
参加"潮涌"活动的心得体会
年10月29日,在教研室的组织下,我们科学老师参加了区教研室举办的“潮涌”的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三小的张玲燕老师和一小的徐晓红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一课。
徐老师上的是《地球内部的运动引起地形改变》让我耳目一新。
整堂课上下来,徐老师那一环扣一环的环节安排,让我们听课的老师很受享受。
本身地球内部的运动,学生理解比较困难,可是通过徐老师的实验设计,给学生搭建了一个个脚手架,能轻松地理解书本中的知识,而且实验学生在操作时也比较容易。
张老师的《反冲运动》这一课,对我来讲是新兴的一堂课,她给我们展示了如何上拓展课,让我们很受学习。
毛校长的点评,使我对这两堂课又有了质的认识,颇有感受。
想想自己上的课,需要改进的地方真的是有好多好多。
下午,活动安排了自制的教具展示,有很多老师都把他们平时在教学中的教具的改进,向大家进行了分享。
虽然说有些只是小小的改进,但是对课堂的帮助真的是很大,事半功倍。
比如张玲燕老师的静电现象,材料很容易办到,现象很明显,上课时既省了时间又放大了实验现象。
这让我感觉到只要你有心,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惭愧的是,我自己总感觉好像自己制作学具缺少这个能力,可是听了下午的教具展示,真觉得自己不够用心。
每次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使自己在本学科中能更有收获,能取得好的成绩。
很有幸能参加10月29日在三小举行的第二次“潮涌”小学科学研修活动,这一次的主题是创新实验教学,这是教研室用了一年时间研讨的主题。
这一次上课的老师也是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也确实体现了她们在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性,让我在佩服的同时觉得在科学的教学中只有动脑才能上出有新意、让学生喜欢的课。
首先是沈一小徐晓红老师的一节《地球内部的运动引起地形改变》的课,她对这节课处理的第一个亮点就是将教材倒置,很多时候我们都习惯按着教材的思路来上课,不太会对其提出疑议,作出更改。
但教材也只是试用版,其中的一些安排并不一定符合我们现实教学的需求,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得出的经验对其做适当的修改,甚至增加或删减一些内容。
而徐老师在对实验的设计上更是花了较多心思,先是通过拼板块图,然后将其放入水中来模拟地球内部的运动引起的板块运动:
然后通过用海绵纸模拟两板块的相互挤压能够形成山脉:
最后又用拗断泡沫时手的感觉来引出地震的产生。
通过设计这三个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平时根本无法感受到的地球内部的运动,加深其记忆与理解。
但在这三个模拟试验中采用了三种不同材质的物品来代替板块,可能会使学生思维产生混乱,不知道到底哪个实验模拟的是什么,最好能统一成一种材料来代替。
沈三小的张玲燕老师的这节《反冲运动》的课更是将其个人在这一课中对实验的创意发挥的淋漓尽致,多处实验都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效果也不错。
而且将学生在动手学试验包中的资源运用到平时的教学中,体现了他们在平日教学中在实验这一方面对学生的锻炼。
张老师在这节课上让学生设计了很多让小火箭产生强大或较持久的反冲力的方法,但选取了其中实施较容易的一个来让学生动手实验,其他则采用先讲原理及操作要点然后留到动手实验课中再去实践的方法,这也是在这类实验设计课中可以采用的一种比较巧妙的方法。
下午双塘的刘校长以及其他学校的7位老师展示了他们自制的实验教具并进行了解说,虽然有些教具的制作看似简单,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确实是用处不小。
刘老师也对这一类的教具提出了个人的几点建议:
一、选材要方便;二、改进或制作要简单;三、方便操作,实验效果明显。
实验器材的改进肯定是为了教学上的方便,学生操作的简便,但这就对老师的设计能力及准备所花费的精力做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前期足够的付出才能取得实验的成功。
可以说这次围绕创新实验教学而展开的“潮涌”活动很有特色也很成功,以后我区将还会举行这样的专题活动,这对我们新教师来说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明年的主题是作业的设计,这也是我们的一块空白与需要加强的地方,希望通过教研组这样的活动能弥补我们小学科学学科在这方面的不足,也能让我们科学老师从中获益。
“潮涌普陀”小学科学研修活动听课体会
上周五,我有幸参加了教研室组织的“潮涌普陀”小学科学研修活动。
上午听了沈一小徐晓红老师执教的《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和沈三小张玲燕老师执教的《反冲运动》这两节课。
通过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感触颇多,受益匪浅。
徐老师的这堂课在教材上进行了处理,从山的长大引到内力还是外力,接着从地球的三个层次认识到地球的内能再引至分裂成六大板块。
这样的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
细细一想,教材无论多么优秀,无论多么多样化,都不可能完全适合每一个地方或每一个班级的学生。
因此对教材进行处理应该是教师不可缺少的工作。
尤其是我们科学教师应该从教材的结构、探究、目标等方面进行考虑,设计符合学生水平的教学过程。
其次,徐老师在这节课上设计的板块模拟实验着实让我佩服。
记得我在上这节课时,因为下载的课件中有类似的一个实验视频,在课堂上,我让学生通过看来理解地球内能作用引起板块的分裂。
但是,徐老师在这节课中将这个实验搬到课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且在实验控制上动了很大的脑筋,将六个板块放在餐巾纸上,再放入水槽中!
不可否认,学生动手学到的知识远远比看所学到的知识记得牢。
有时,由于器材缺少或者是比较忙,对于实验器材的准备我就马马虎虎的应付过去了。
与执教的两位老师相比,实在是感动非常惭愧。
正如毛校长所说的那样,作为科学教师,要想上好科学课,没有充足的课前准备无异于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充分的课前准备,科学探究就无从谈起。
所以,在以后自己应当开动脑筋,多渠道地来准备材料,多勤奋一点。
张老师执教的《反冲运动》带给我的震撼相当大。
这节课与以往自己上的课有非常大的区别。
在这节课上,张老师设计了各式的火箭,尤其是火柴制作的火箭将这节课推向了高潮。
我想有了张老师这样精彩的实验设计,学生对反冲力和反冲运动肯定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两节课,除了老师的备课和常规教学环节、课件等准备外,另我感受比较深的是老师的鼓励性语言。
教师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就是一种激励和赞赏,学生会感受到强大的推动力。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要学习其他教师的那种亲和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无形之中乐意去接近你。
在这次教研活动中,还展示了八位教师制作的教具。
这几位教师带来的教具,大大地解决了平时实验课中实验器材的一些问题。
比如说,一小的陈老师和四小的贺老师制作的研究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影响的实验器材,解决了实验盒里材料缺少的问题。
设计的不同直径的轮对于学生的研究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沈小的蒋老师也带来了课堂上演示的大温度计,在课堂上,这样的温度计学生都能看到,通过上下抽动纸带,对学生读温度计上的读数也有很大的益处。
其中,刘老师对我设计的实验教具也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可能在设计时,我没考虑到,所以非常感谢刘老师提出的宝贵意见。
总之,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感触很大,收获也颇为丰盛,我一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学习他们的有点,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竭尽全力把科学工作做到更好。
“潮涌普陀”小学科学研修活动学习体会
“科学”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个比较神秘的学科领域,感觉它是遥不可及的,没想到这学期它竟然会离我那么近。
因为本人的嗓子问题,10月份学校就安排我担任三年级段的科学老师。
三星期的摸索,使我对科学这个领域才有了初步的了解,但随之而来的担心也是与日俱增。
这次有幸第一次参加小学科学研修活动,期间领略了徐晓红和张玲燕二位老师非常有特色的课堂教学,聆听了几位专家的精彩点评和讲座,见识了八位教师精心制作的实验教具。
一天的听课,虽然时间很短暂,但是留给我的是更多的收获和反思,对于一个初入门的新人来讲真是受益匪浅!
它让我知道了:
1、作为一个科学老师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
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仅喜欢问“这是什么”、“为什么”,而且思维活跃,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往往让老师意想不到、始料不及。
如在张玲燕老师上的《反冲运动》一课时,其中有一个教学环节是教师问学生:
你知道生活中的反冲运动有哪些?
当时学生你举一例,我说一例,答案各式各样,这就需要老师来指导区别,此间就不得不在考察教师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当时张老师是不慌不忙一一解答。
我想此时要是碰上了知识面窄小的老师,一次、两次答不上来还情由可原,如果一直答不上来,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可就要大大地打折扣了。
科学老师真是不好当啊!
因此,我认为科学老师不仅要像其他教师那样认真学习教育理论、课改经验,学习课标、教材和教师用书,而且要博览群书,使自己具备广博的自然科学知识。
日积月累,在不知不觉中知识面将不断扩大,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也会不断增强。
有人说教师有蜡烛精神,我认为作为科学教师更应该有向长江源头流不完的水。
2、作为一个科学老师必须要有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科学教师要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来保护、保持这种好奇心和探究欲。
首先要热爱生活,永葆一颗不泯的童心,参与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从“为什么”中一起找寻答案,不弄清楚不罢休。
其次是爱这门学科,只有喜爱了你就会去亲近它。
如今的科学课除了注重科学概念的学习还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科学探究的能力,假如一个老师缺乏探究的欲望和激情,对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视而不见,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漠不关心,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怎么可能会指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呢?
本次活动中,授课教师共同体现了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分组进行探索、实验和研究,把科学视为一种有意义的探索过程。
从提出问题----进行假设(猜想)----设计实验----交流、验证假设这些步骤来进行,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
3、作为一个科学老师必须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
徐晓红老师的地球表面六大板块碰撞、移动、分开的模拟实验,张玲燕老师的火柴火箭实验,精确到位的实验过程以及其他八位教师的制作的实验教具,都充分展示了每位科学教师的智慧,也让我对“会做”有了新的认识。
作为科学老师要会做教材中的每一个实验。
这里的“会做”,不能肤浅地理解为只要能够照葫芦画瓢完成了实验就算会做了。
这里的“会做”是指对每一个实验的目的、材料、技巧、时间、效果、注意事项、甚至改进方法都心中有数,操作规范,得心应手;并明确科学探究的结果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二要会制作简单的教学工具或对已有的器材进行合理改造。
能变废为宝,充分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制作简单、实用的教学材料是科学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三要会引领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考察等动手实践活动,教师不仅要亲身参与,而且要随时掌握和调控学生在活动中所取得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
四要会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能够制作简单的多媒体课件。
4、作为一个科学老师必须要有扎实的课堂设计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激活课堂,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是一名教师终生不懈的追求。
两节精品课教学脉络清晰,徐晓红老师在课的设计上还对教材进行了倒置处理,张玲燕老师对教材的知识进行了恰当的拓展。
同时两位老师还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地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不知不觉获得了科学知识,使在下面听课的我,整堂课下来还意犹未尽。
总之,本次活动带来的“创新实验教学”精品课,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感受到了任教科学的强大压力。
作为新人的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好好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多看书,多钻研,多实践,争取有所进步!
听《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随感
10月29日,区科学教研活动在沈三小举行,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科学教研活动,也是第一次听科学教研课,其中沈一小的徐晓红老师的《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一课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徐老师上课充满激情,语言流畅,表情丰富,体现了她很好的文化底蕴。
徐老师这课的课堂结构脉络清晰,引领学生一步步探究深入。
通过形象的多媒体课件,生动的课堂情境,鲜活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进行地形变化理论探究的热情。
感受迅猛的火山和地震,缓慢的褶皱隆起和拉伸断层,这些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地形变化。
地球和宇宙块的理论探究课是比较难上的,她不像生命世界课那样丰富多彩,可直接观察和养殖;不像物质世界这样可以实验探究,使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它的抽象思维很强,靠假说和验证形成理论。
本课的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是学说第一次碰到的假说,怎样让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对地球内部进行理论探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参加 小学 科学 教研 活动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