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教案.docx
- 文档编号:5355289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55
- 大小:81.83KB
与朱元思书教案.docx
《与朱元思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朱元思书教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
吴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背诵并默写全文。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鉴赏水平。
4.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
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帮助学生背诵。
2.合作探究法。
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意。
教学步骤
一、导入、简介作者
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
在信中,作者用生动而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带的富春江山水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现存为节文。
吴均(469-520)字叔庠。
南朝梁代的文学家、史学家。
出身寒贱,自幼好学且有才华。
所作诗文,清拔而有古气,颇为时人所赞赏,亦深得梁武帝萧衍的喜欢。
遂延入朝。
虽然吴均的诗文华美,风靡当世,但其为人耿直,又私下撰写《齐春秋》,获罪于帝,旋罢官。
随复起用,撰写通史,未成而卒。
本文的形式上是六朝所盛的“骈文”(也称“四六文”),骈文讲究对仗、韵律、藻饰,后畸形发展,文而无质,故佳品不多。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声韵美。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飘荡(dàng)急湍(tuān)轩(xuān)邈泠泠(líng)经纶(lún)横柯(kē)
2.把握节奏、重音、停顿。
学生朗读或范读课文。
(1)注意语速。
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顿。
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3)注意重音。
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节拍。
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
如:
“风烟/俱净。
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四、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浯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或请老师回答。
4.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交流一下文中的文言词汇、句子
1、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窥谷忘反()有时见日()
2、一词多意
者经纶事务者()从从民欲也()
中轩敞者为舱()从流飘荡()
绝天下独绝()上负势竞上()
百叫不绝()横柯上蔽()
3、词类活用
风烟俱净()任意东西()皆生寒树()互相轩邈()
五、练习
(一)按要求写出句子。
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
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写富春江水清澈的: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
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3.写听觉感受的: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A、文中最能反映作者随心所欲、心神无束的一句是 。
B、文中最能概括富春江山水特点的一句是 。
C、文中以动写静,赋予景物以蓬勃向上之势的一句是 。
D、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天共长天一色”意境相同的句子是。
(二)、翻译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晴空一尘不染,与青青远山融为一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
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那样阴暗。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把握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国幅员辽阔,风光优美,到处都有让人留连忘返的山山水水。
上节课我们已对《与朱元思书》进行了整体感知,能理解文意,说出重点词语的意思。
课后要求大家——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说说吴筠是如何向好友朱元思介绍富春江山水的。
下面请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
二、课堂研讨
1、作者在介绍富春江山水时先总写,再分写。
哪些句子是总写,哪些句子是分写?
板书: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写)
2、分写部分先写——水,再写——山。
那作者是如果介绍富春江的“异水”的呢?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和“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什么意思?
一是从“水皆缥碧”到“直视无碍”,这是写它的清澈;一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这是写它的湍急。
水都呈现出青白色,千丈深的水清澈见底。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头像飞猛的骏马。
异水水皆缥碧……直视无碍清澈(清)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急)
3、第三节是从哪些角度来写“奇山”的?
从四个角度来写“奇山”的。
第一个角度是视觉,从“夹岸两山”到“千百成峰”;第二个角度是听觉,从“泉水激石”到“猿则百叫无绝”;第三个角度是感觉,从“鸢飞戾天者”到“窥谷忘返”;乘下的内容也是从视觉角度来写的。
4、“鸢飞戾天者……窥谷忘返”,怎样翻译和理解?
“负势竞上”的主语是“高山”,还是“寒树”?
鸢,一种凶猛的鸟。
戾,到达的意思。
飞得非常高的鸢,比喻为了功名利禄而极力攀高的人,他们看到这山峰后,也平息自己那热衷功名利禄的心。
经纶,就是筹划,治理。
筹划世俗事物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这是作者的感慨。
第一个视觉内容,是写山的高大,给人的感受是——高、寒;第二个听觉内容是写声响,这种写法叫——以声衬静;第三个方面是直接写作者的感受,它表达了什么样的感受呢?
——对大自然的向往、留恋。
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以说是逃避现实,消极遁世。
这既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向往,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厌弃尘俗的心态。
具有高飞冲天雄心的人,看见这样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为世俗之事所缠绕的人,望见这样的山谷也要流连忘返。
这一句从侧面着笔,通过衬托的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这可算作是文章的补笔,补写群峰,扣林深叶茂来突出作者喜不自胜、流连忘返的观赏之情。
夹岸高山……千百成峰 (视觉)
奇山 泉水激石……猿则百叫无绝 (听觉)
(高、寒) 鸢飞戾天者……窥谷忘返 (感觉)
横柯上蔽……有时见日 (视觉)
三、悉心体味,感受作品的志趣美和语言美
1、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请反复品味课文,看看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吴筠曾得宠于梁武帝,并任史官,后因直言,一度被贬。
虽然后来朝廷也曾恢复了他的官职,但他从官场倾轧中悟出了仕途的险恶,于是完全淡泊了功名。
他的这种思想在本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让我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流露了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
2: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两句,作者赋予了山水情感、生命:
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
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3: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不仅从侧面衬托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
2、本文的语言有一种音韵和谐美,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
语言形象生动,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
抓住特征、有层次描写景物和从多角度、运用多种修辞来表现富春江山水的特点是这篇游记散文主要特色。
师生共同品味文章写景文字的形象生动。
列举文中所用的修辞方法。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与朱元思书》。
2.结合课文,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富春江的山水美景。
提示:
描写时,要抓住文中主要描写句的大体意思,但绝不可照抄翻译,语言要简洁而生动。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先总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异水 水皆缥碧……直视无碍清澈(夸张)
(清、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对偶比喻)
夹岸高山……千百成峰(视觉)(拟人)
后分 奇山泉水激石……猿则百叫无绝(听觉)(对偶)
(高、寒)横柯上蔽……有时见日 (视觉)(对偶)
鸢飞戾天者……窥谷忘返(感觉)(比喻、对偶)
《与朱元思书》获奖教案
教学设计思路:
1、激qing引入→提出问题→学习探究→巩固新知→综合运用。
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学习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获得知识的能力。
2、反复地阅读文章,理解文意是学习成功的关键,通过阅读使学生在“兴中启”,在“趣中探”,从而丰富他们对优美语言的感知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社会,学习借鉴古人的进步思想,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了解“骈文”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
2、注意本文中对偶句的现象,学会将全文翻译成白话文,培养阅读文言文语感的能力。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有层次、动静相生、拟人、比喻、夸张等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文言文,侧重阅读,要反复读,熟读成诵;在内容探究上,要学生分析作者写景的目的,从而领悟作者要抒发的情感;在写作训练中,要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描写角度和多种修辞方法进行写作,可以采用学生自学,协作讨论,教师启发点拨等方法完成该文的学习任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对富春江优美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他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
(二)重点:
文言词汇,抓住富春江水的绮丽多姿这个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
(三)难点:
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他对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和思想。
(四)教学突破:
通过自读课文、自学讨论、合作交流,理解作者的思想,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把握主旨。
通过写作练习,使学生明白以多种角度、多种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得景物描写具体生动,增添文章文采,突出文章主题思想的好处。
(五)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2、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3、精读课文,把握文章感情。
4、回味迁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qing引入
1、多媒体展示:
在浙江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山水的景色特别优美,南朝时有一位文人吴均见到这种美景后,迫不及待的给他的友人朱元思写了一封信,信中除了描绘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外,他还表达了欣赏这种优美景色后与众不同的情感。
那么究竟他描写了怎样一幅优美的景色呢?
又表达了怎样一种与众不同的情感呢?
让我们共同来欣赏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吧。
(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引发学习兴趣。
)
2、简介文体和作者
文体:
我们学过的文言文的体裁有说、铭,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言体裁“骈文”。
(回忆学过的文言体裁:
说、铭,简单了解文言体裁“骈文”。
)
骈文,文体名。
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
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声律和藻饰。
又称“四六文”。
作者:
吴均,字叔庠,南朝梁代有名的文学家、史学家。
其文风格清拔而有古气,称为“吴均体”,大家都仿效他。
(了解作者吴均)
二、阅读全文,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指导学生一读,读准音,通文意。
(教师对于疑难问题及时解答,如“东西”“夹岸”“泠泠”等的解释。
学生结合课文下注释,通过小组讨论,相互交流,疏通文意。
)
2、通过诵读,读出语言的神韵。
通过联想,领悟语言的美。
(运用多媒体听配乐朗诵,在音乐和图片的帮助下,认真体会作者的语言,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
三、精读细品,分析内容,把握主旨
1、指导学生默读文章,思考:
你能在文章中找到作者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特点进行概括性描写的句子吗?
(学生讨论、总结: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教师小结:
作者在第一段中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为自己对富春江风光的高度概括和由衷的赞叹,并作“文眼”统领全篇,开头第一段从结构上看,是总写。
为下文内容的进一步展开埋下了伏笔。
由此可见,本文可分为两层。
2、既然“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一句,作者那么又是如何具体详细为我们描绘富春江水“奇”“异”的景色特点呢?
(学生讨论、总结一:
水,分别表现了它的清: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戏石,直视无碍。
”;湍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苯。
”)
(学生讨论、总结二:
山的奇异主要表现在树多、山高、景美三个方面。
)
(学生讨论、总结三:
作者在第二段中首先采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分别从正面和侧面两个不同的角度突出了“异水”的清澈透明特点,然后采用同样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异水”的湍急奔腾的气势。
)
教师总结:
作者在第二段中首先对水进行描写,分前后两个层次来描写水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丰富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这样写能显示作者感情色彩的变化,场面变化和文章节奏的变化。
作者用他的妙笔,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江水的千姿百态。
3、在描写了异水之后,作者又是如何爪住山“奇”来描写的呢?
(学生讨论、总结一:
在写山时文章逐层展开,多角度的分别描写了群山、树木,以及其中的泉水、百鸟、鸣蝉、山猿,特别是突出了它们的声音。
)
(学生讨论、总结二:
作者在这一部分的描写中除了运用多种修辞外,还从视觉、听觉角度来描绘各种景色,有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
教师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作者运用神奇的想象力,巧妙地把群山的静态美转化为动态美。
不仅写出了山的形貌,而且赋予了生命活力,使人感受到大自然强烈的生命节奏。
作者在描写山中的各种声音时,各种声音仿佛是交织成优美的山林交响曲。
山林变成了美好的音乐世界,表面上似乎热闹异常,其实却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
(可以由学生讨论明确:
这种方法叫“以动衬静”,教师应及时表扬,可举例,如“”)最后四句写景,表现日光明暗的林中景致,照应前文“寒树”写出了枝繁叶茂,给人欣欣向荣、积极向上的感觉。
4、要求学生再读本段,思考:
我在开始就讲过,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那么大家能否说一说作者通过写景究竟要抒发怎样的情感呢?
文章中是否有相应的句子表现出来?
(学生讨论、总结一:
从全文看,作者表现了他对大自然优美景色由衷的赞美。
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和“鸢飞唳天者,望蜂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等句子。
(学生讨论、总结二:
根据文章下注释中对“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和“鸢飞唳天者,望蜂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两个句子的翻译来理解,作者是触景生情,自然产生出许多感慨。
这些感慨不仅用的幽静安闲和世俗社会的喧闹繁杂作对比,并且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
教师总结: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行船游江的真实感受出发,极力刻画了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山水的山水景色,以鲜明生动的笔墨描绘了这里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文中心,学生齐读句子,领会文章主旨。
)
四、指导学生再读,细细品味文章写作特点
(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合作探究,相互交流体会
讨论:
1、文章采用了许多不同的修辞方法,有比喻、夸张、拟人、对偶等。
2、在景色的描写过程中,有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感受来表现的。
3、语言非常生动形象,有节奏,读来朗朗上口,有诗歌的味道。
-----------------。
教师总结:
本文的写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角度多变,表现手法多样。
使形象生动丰满,立体感特别强,尤其景物的动静对比描写突出。
2、笔法灵活,构想巧妙。
作者先总后分,全文以情驭景,以景生情,挥洒自如,虽然全文没有一处写人,但是使读的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
3、语言清新流畅,精与锤炼。
本文是骈文,语言优美、音韵铿锵,句式整齐、充满了音乐美,不愧为山水游记中的上乘作品。
(可以联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二)指导学生背诵,比较阅读,回味迁移
比较阅读本文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周敦颐的《爱莲说》、刘禹锡的《陋室铭》等文章。
再次把握本文的语言特色和文章主旨。
练习:
运用不同描写方法及通过不同描写角度,表现一处景色。
如:
《家乡的太湖》。
五、文章总结: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短文,语言生动优美,巧妙地运用各种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品味,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
⑴ 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⑵ 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
⑶ 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⑷ 背诵并默写全文。
2、能力目标:
⑴ 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⑵ 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⑶ 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3、德育目标:
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情辞并美的精悍之作,全文像一幅萧疏淡远的水墨画,文辞峻洁而又富于情思。
句式整齐、匀称,音节铿锵,有一种声律美。
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合作探究法。
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3、美点寻踪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意,引导学生把握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古人说: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
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
二、简介作者与背景
1、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省安吉县)人。
家世寒贱,好学有俊才,沈约尝见均文,颇为称赞。
初任郡主簿,后官奉朝清。
他有志于历史著述,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遂私撰《齐春秋》,因实录齐梁间的历史而触怒梁武帝,遭焚书免官的迫害。
今存诗一百余首,所作多抒发郁勃不平之气和怀才不遇之慨。
如《赠王桂阳》,流露出贫寒之士难于显达的愤激qing绪,“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即为一例。
此外,一些写景小诗也颇著名,如《山中杂诗》,诗中有画,自成一格,颇具刚健清新的特色。
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如《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与朱元思书》等,表现了流连山水的生活情趣,风格简淡清新,是历来传诵的骈文名作。
他在当时文坛上影响很大,《南史》说:
“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
”另著有《续齐谐记》,是当时志怪小说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作品,文字明净可观,其中“阳羡书生”一则,情节奇幻,为人称赏。
(黑体字要求学生掌握)
2、背景。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
本文见于《艺术类聚》卷七。
由于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秀美风光,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阅读欣赏。
“与”:
给,“书”:
信。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声韵美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独自读文,注意把握节奏、重音、停顿。
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⑴ 注意语速。
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⑵ 注意停顿。
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⑶ 注意重音。
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⑷ 注意节拍。
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3、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四、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语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可以指定某位同学回答,也可请老师回答。
4、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详见教参P401)
5、词语知识积累。
(1)通假字:
【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2)一词多义
【许】一百许里:
表余数、约数,数词,译为:
左右,上下。
遂许先帝以驱驰:
答应、允许,动词。
杂然相许:
赞同,动词。
【轩】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
有篷的车,名词。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窗或门,名词。
中轩敞者为舱:
高,形容词。
【戾】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至、到,副词。
文虽相反,义不相戾:
违背,动词。
【绝】天下独绝:
独一无二。
猿则百叫无绝:
断绝、停止,动词。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阻隔,隔绝。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群响毕绝:
消失。
哀转久绝:
消失。
以为妙绝:
极。
【上】负势竞上:
向上,动词。
横柯上蔽:
上边、上面,方位名词。
【从】从流飘荡:
随着。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听从,顺从(采纳)
从先人还家:
跟随,跟从。
从民欲也(《陈涉世家》):
依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朱元思书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