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
- 文档编号:5354188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70.95KB
五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
《五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淮南一中蒙城一中颍上一中涡阳一中怀远一中
2017届高三“五校”联考语文试题
命题学校:
涡阳一中考试时间:
2016-12-10
试题说明: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2.答单项选择题(第Ⅰ卷1—4、10-12题,第Ⅱ卷17-19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铅笔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双项选择题(第Ⅰ卷7、14题)和非选择题(第Ⅰ卷5、6、8、9、13、15题,第Ⅱ卷20、21、22题)时,必须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文观止》是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选编的一部古代散文集,共十二卷,以年代为经,作家为纬,按照从古到今的顺序排列,选录自春秋战国至明末三千多年间的名作222篇,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与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散文所取得的最高成就。
中国古代散文传统源远流长,早在商代就已经出现了成熟的散文作品;与此相适应,为了展示古文发展线索,表现自己的文学观点,选编文选的历史也相当久远,现存最早的当是距今一千五百年左右南朝梁萧统编的《昭明文选》。
《古文观止》只有区区十二卷,但其“知名度”远远超过其他选集,可以与《文选》并称。
《古文观止》选文目光独到,选择精当。
例如先秦部分,他们放弃佶屈聱牙的《尚书》,直接从相对容易理解且记言与记事均衡的《左传》开始,使读者觉得亲近,能够引起阅读学习的兴趣。
明代部分,它不选复古模拟的李梦阳、何景明,而选了王守仁、茅坤、唐顺之、归有光、袁宏道、张溥,眼光也是很敏锐的。
《古文观止》也冲破了骈散之分的束缚,不仅选散体古文,对于骈体古文之精华也没有有意忽略,虽仅区区几篇,但可见古文发展演变之印迹,不能不说这种观点是相当高明的。
自隋唐以降,骈体文江河日下,到明代更是大受排斥,清初骈文有了复苏的迹象,但在《古文观止》成书时还并未形成气候,直到几十年后乾嘉时期李兆洛编纂《骈体文钞》,才正式提出骈散并行,“相杂而迭用”,可知二吴骈散并重的观点具有某种超前性。
《古文观止》还突破了以前文选不收经史的传统,收录了《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以及《史记》《汉书》《后汉书》等经史中的文章。
至于史书中没有收录《三国志》以下正史中的文章,大概是因为此后的正史传记也没有什么可看了。
《古文观止》的一些选文与原文略有出入,有的明显是二吴进行了删削加工,有的使原文更紧凑明晰,有的则不免弄巧成拙,如《颜斶说齐王》,删去了与齐王唇枪舌剑的一大段争辩,故事的曲折紧张就削弱了。
《古文观止》的选文也有一些缺欠,主要表现为唐宋一段,除了唐宋八大家之外,很少选录其他作家的作品,特别是宋代,两卷半五十余篇文章中,除了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只选入了王禹偁等六人七篇文章,与宋代散文创作的繁盛局面极不相称。
《古文观止》中还有二吴的注评,特别是他们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和艺术成就的总评部分最为精彩,对于文章的品读非常有益,只是因为体例的关系,本书没有原文照录,而是将其吸收融入了文章的题解与注释中。
(选自中华书局版《古文观止》前言,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文观止》是一部由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选编,以年代为经,作家为纬,按从古到今的顺序排列,包含222篇名作的古代散文集。
B.《古文观止》的“知名度”远远超过其他古文选集,可以与距今一千五百年左右南朝梁萧统编的《昭明文选》并称。
C.《古文观止》选编者对所选文章均进行了删削加工,使部分选文与原文略有出入,但删削工作总的来看是瑕不掩瑜的。
D.选编者对选文的结构作了分析,对选文的艺术成就加了总评,二吴的这些分析和总评是全书注评中最让人赞赏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古文观止》不选佶屈聱牙和复古作家的文章,选文使读者觉得亲近,易引起阅读学习兴趣,从中可以看出二吴选文目光独到。
B.《古文观止》选文时选有能反映古文发展演变之印迹的骈体文,选编者还正式提出骈散并行、“相杂而迭用”、骈散并重等观点。
C.《古文观止》选文时还收录《礼记》、“春秋三传”以及《史记》等经史中的文章,突破了以前文选不收经史的传统。
D.《古文观止》的选编者可能认为《三国志》之后的正史没有什么像样的文章,所以其下正史中的传记一篇也没收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精当、勇于突破、带有题解和注释的《古文观止》,体现了中国古代散文所取得的最高成就,基本反映了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与特点。
B.中国在商代就已经出现了成熟的散文作品,文人选编文选的历史相当久远,除了《昭明文选》和《古文观止》,我国古代的文选还有很多很多。
C.隋唐之前,骈体文也曾名噪一时,但隋唐之后骈体文则越来越不景气,到明代更是大受排斥,直到《古文观止》成书时还未形成气候。
D.《古文观止》中,唐宋作家、作品选得偏少,宋代选文总共只选了六人七篇文章,更是少得与散文创作的繁盛局面极不相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东风送我飞向前”——记阎肃的追求之路
陈原
阎肃出生在河北保定,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他随全家逃难到重庆,进入重庆南开中学。
在重庆工商大学求学时加入了中共外围组织,投入学生运动。
1952年,两次赴朝鲜慰问志愿军。
看到年轻战士的一座座墓碑,阎肃的心灵被震撼了,他伫立在墓碑前做出了一个重大选择:
我要当兵去!
果然,朝鲜归来,阎肃就加入西南军区青年文工团,穿上了军装,还入了党。
1955年他被编入空政文工团,一干就是60年。
一天傍晚,阎肃所在机组的一架飞机迟迟不归,大家伫立在晚霞之下,盯着天空。
此情此景让阎肃当兵的积累化于笔端,《我爱祖国的蓝天》歌词喷涌而出,他万万没想到,这首歌很快就传遍了空军的军营。
时代为阎肃提供了可以施展才华的大舞台,而阎肃也紧紧把握住了时代的精神内涵。
上个世纪60年代创作的歌剧《江姐》,90年代初创作的歌剧《党的女儿》,都倾注了阎肃对那个年代的深刻思考。
80年代,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传遍千家万户,“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在那个时代,很多人都将这几句歌词看作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的心态。
《风雨同舟》写的是抗洪救灾,《军营男子汉》写的是商品经济大潮下军人的应有形象。
时代,让阎肃的歌词一首接着一首被广为传唱。
“名人即明白之人”,这是阎肃的名言。
阎肃不但讴歌英雄、书写军营,在他的追求之路上也始终以英雄为榜样。
从毛主席、周总理开始,党和国家的几代领导人都曾接见、赞扬、勉励、关心过他,但他没有以此为炫耀的资本,更不借此向组织要这要那。
“我就是个平凡人,我最喜欢沙僧,任劳任怨。
”阎肃家里的茶几玻璃板下有一张发黄的黑白照片,上面是个胸前挂着大红花的小伙子,一脸腼腆,这是阎肃参加工作后获得的第一个荣誉,而原因是他拉大幕、管汽灯、跑龙套认真负责,任劳任怨。
2009年,空政文工团排演舞蹈诗《我们的天空》,中间有几段朗诵,导演想起了阎肃,他二话没说,赶到现场,反复录制了两天,结果却被认为效果不佳,换了下来,但阎肃闻后哈哈一笑:
那当然是用好的哦!
别看阎肃平时嘻嘻哈哈,对别人总是能发现长处,但在关键问题上从不让步,这也是他的明白之处,而大家也都在重大问题上请他把关。
“空军有个阎老肃,说好说坏都算数。
”这是军内文艺家的一句顺口溜。
在阎肃的眼里,为党创作、为国家创作、为军队创作、为人民创作,就是自己一生的追求,更是天职。
身为空军的一员,为了写出空军的风采,他几乎跑遍了空军的所有部队、机场、哨所,一路留下了不计其数的团歌、营歌、连歌。
2009年,年近80岁的阎肃参加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主创队伍,任文学部主任,“一路发烧般走过来,始终热度不减,精度不减,大任在肩,必须不辱使命。
”不辱使命,这句话发自阎肃的肺腑,让他每次都圆满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在人生道路上、在文艺创作中、在为兵服务的日日夜夜里,阎肃一直认为他的进步属于党的关怀、军队的培养、民族文化沃土的哺育,而社会的发展,则是他永不止步的东风。
“我爱祖国的蓝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白云为我铺大道,东风送我飞向前。
”这是《我爱祖国的蓝天》的第一段歌词,阎肃描述的是他所深爱的空军,其实,也预见了他自己的追求之路。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全家逃难、重庆求学时加入中共外围组织投入学生运动、赴朝慰问看到年轻战士的一座座墓碑,阎肃做出一个重大选择:
去当兵。
B.“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敢问路在何方》中的这些歌词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的心态,传遍了千家万户。
C.文中多次引用传主阎肃的原话,这既便于突出传主的优秀品质,同时又使文章的内容真实可信,富有
感染力。
D.文章以时间为序,选取阎肃一生中的重要事件,为我们再现了一个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的军旅艺术家的形象,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5.阎肃认为“名人即明白之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阎肃的“明白”之处。
(4分)
6.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富二代
黄胜
来自同一省份、同年同月同日生的316宿舍的张鹏和刘剑涛,从上大学的第一天起,就成了一对好朋友。
张鹏是富二代,他父亲是一家知名大企业的分公司经理,收入丰厚,张鹏花起钱来大手大脚。
而刘剑涛跟他相比就窘迫多了,他课余时间去打工赚生活费,做过家教,在餐馆端过盘子,还为一家电脑公司设计过软件……
为人豪爽的张鹏有一次偷偷往刘剑涛的钱包里放了500块钱,第二天,刘剑涛就把钱还给了他,说自己赚的钱已经够用了。
临近毕业,同学们都在为找工作的事情奔忙,张鹏没有求职之虑,毕业后去父亲的公司就职即可,他决定大办一个生日派对,隆重庆祝两人大学时代的最后一个生日。
当然,所有费用都由他自己负责。
刘剑涛依然忙着做家教,打工,直到生日前的一天,张鹏才告诉他,说自己已经在酒店订好了包间,明晚要好好热闹一下,没想到,刘剑涛却说我不打算过生日,明天晚上还要去做家教,就不去参加了。
张鹏一腔热情被冷水浇灭,脸上不由变色,鄙夷地说:
“你不就是怕耽误挣钱吗?
我问你,你一天可以赚多少钱?
明天的工资我付给你还不行吗?
”刘剑涛知道争不过他,也就不再坚持。
第二天晚上,全班同学欢聚一堂,玩得非常尽兴。
等派对结束,喝得醉醺醺的张鹏前往柜台结账时,却得知刘剑涛已经买了单,花费5000块。
翌日张鹏拿了5000块钱,一定要刘剑涛收下,刘剑涛一笑,说:
“我现在不缺钱。
”张鹏奇怪地问:
“那你辛辛苦苦做家教是为什么?
”刘剑涛说:
“我现在是在辅导一个外国人学习汉语,其实,我也是为了跟他学英语口语。
”
张鹏明白了,但还是把钱硬塞到刘剑涛手里,说:
“你别推辞了,我知道你还是……比较困难,不然你现在也不会继续去电脑公司打工呀。
”刘剑涛笑着把钱推回来,说:
“谢谢你张鹏,不过,我可不是给电脑公司打工,因为现在我在那家电脑公司有股份,是老板之一。
”
张鹏一听,惊讶地瞪大眼睛:
“你是电脑公司的老板?
”
“是啊,这几年我为公司设计了几个软件,以技术入股,积攒下来,现在我已是公司的大股东之一。
”
张鹏好奇地问:
“那你的股份能值多少钱?
”
刘剑涛轻松地说:
“不多,上千万吧。
”
张鹏一听,差点惊掉了下巴。
没想到大学四年,刘剑涛白手起家,竟成了千万富翁。
他本来还想让刘剑涛不用操心毕业后的工作,到时候自己把他介绍到父亲的公司就行,现在看来,根本没必要了,人家现在比自己的父亲还有钱呢。
到了6月,张鹏和刘剑涛就要大学毕业了。
张鹏的父亲刚好来本市参加总公司的一个会议,就顺便来学校观摩儿子的毕业典礼。
等典礼结束,张鹏领着父亲来到刘剑涛身边,自豪地说:
“爸,我给你介绍一个人,这就是我常跟你说起的刘剑涛,他白手起家,现在资产都上千万了。
”
张父的目光却落在站在刘剑涛身边的一个人身上,他满脸堆笑,惊讶地问:
“刘总,您怎么也来了?
”
那人点头笑道:
“我儿子大学毕业,我当然也要来啊。
”他伸手指了指刘剑涛,“这就是犬子。
”
“什么?
剑涛是您的公子?
真是虎父无犬子啊!
”
张鹏见状,轻轻扯了扯父亲的衣襟,低声问:
“爸,这人是谁啊?
”
张父低声说:
“他就是我们的大老板,公司董事长。
”
张鹏大吃一惊,没想到,刘剑涛家庭背景竟然远胜自己!
自己算什么富二代,人家才是真正的富二代啊!
张鹏突然觉得无地自容,回想自己大学这四年,脸顿时红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节)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第一段中对刘剑涛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赚钱的介绍,不仅塑造了刘剑涛在大学里勤工俭学的形象,还为下文揭示事情的真相埋下了伏笔。
B.小说中张鹏硬是把开派对的钱塞给刘剑涛,并且说:
“你别推辞了,我知道你还是……比较困难”,说明张鹏还是从内心里看不起刘剑涛。
C.从刘父来参加刘剑涛的毕业典礼可以看出,刘父很关心、疼爱刘剑涛,而刘剑涛能取得出色的成绩,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家庭教育的影响。
D.小说在刻画人物时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用典型的反面形象张鹏和刘剑涛进行对比,更加凸显了刘剑涛身上的优秀品质。
E.小说通过朴实的语言、跌宕起伏的情节、出人意料的结局,给读者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人们喜闻乐见的“富二代”形象。
8.小说中张鹏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4分)
9.请结合小说内容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富二代”的理解。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茂直,字林宗,兖州瑕丘人。
父延升,以经术教授乡里。
茂直方弱冠,慕容彦超据州城,驱之守陴。
及周师破敌,拥城守者列坐,将斩之。
有卒挟刃谓茂直曰:
“汝发甚鬒,惜为颈血所污,可先断之。
”茂直许焉。
刃未及发,会得释。
后励志于学。
开宝中,州将器其为人,首荐之,且给钱五万,以助其装。
二年,登进士第,解褐海州推官,进司农寺丞、通判泰州。
为转运使韦务升诬奏,徙监梓州富国监。
代还,自陈得雪。
复通判静安军。
军不领县,城闉之外,即深州之下博,茂直奏割下博隶焉。
进秩著作佐郎。
扈蒙荐其才,改秘书丞。
会福州民讼田,命茂直按之,将行,留不遣。
参知政事李至称其端实,命入益王元杰府为记室参军。
王好学,多为诗什,遇茂直甚厚。
虽受时果之赐,亦分饷焉。
王尝遣使征诗,茂直援笔而就,甚称赏之。
端拱元年,召对,赐金紫。
数日,改度支员外郎,三迁本曹郎中。
真宗居藩时,茂直与朱昂并在诸王府,每预宴集,屡因酬唱识其名。
即位,选用旧臣,得茂直及昂,与梁周翰、师颃辈相继知制诰。
茂直既入西阁,会元杰生旦,遣持礼币为赐,复至旧府,时人荣之。
茂直淳至寡言晚年多疾才思梗涩不称职改秘书少监出知颍州咸平四年卒年七十五子成列,端拱二年进士及第;成务,比部员外郎。
(选自《宋史·张茂直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茂直淳至寡/言晚年多疾才/思梗涩不称职/改秘书少监/出知颍州/咸平四年/卒/年七十五/
B.茂直淳至寡言/晚年多疾/才思梗涩不称职/改秘书少监/出知颍州/咸平四年/卒/年七十五/
C.茂直淳至寡言/晚年多疾才/思梗涩不称职/改秘书少监/出知颍州/咸平四年/卒/年七十五/
D.茂直淳至寡/言晚年多疾/才思梗涩不称职/改秘书少监/出知颍州/咸平四年/卒/年七十五/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是古代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的,古人的名和字大都有内在联系,有的意思相近,如曹操字孟德,有的意思相反,如韩愈字退之。
B.弱冠,与而立、不惑等都是年龄的代称,“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这副寿联的寿主当年年龄是50岁。
C.酬唱,是指作诗与别人相酬和,和诗有一个最重要的要求,即:
无论怎么用字用词,都必须用被和
诗的原韵。
D.进士,是科举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之称,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其中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茂直20岁的时候曾遭遇险情,被慕容彦超的军队驱赶去守卫城墙,等到后周的军队破城后,他和一帮人差点被杀头。
B.张茂直先受贵人相助,后有恶人诬陷,先被人器重、举荐、资助参加科举考试,被人举荐调动官职,之后又被人诬陷上奏而贬官。
C.益王元杰喜欢学习、爱好写诗,对张茂直特别赏识、厚爱,哪怕刚得到馈赐的新鲜水果,他也要跟张茂直一起分享,他曾派人向张茂直征求诗歌,张茂直拿过笔来一挥而就。
D.宋真宗做藩王时,张茂直和朱昂都在其他藩王府里,每每参与宴会,多次通过诗文酬唱,他识得了张茂直的名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有卒挟刃谓茂直曰:
“汝发甚鬒,惜为颈血所污,可先断之。
”茂直许焉。
(2)会福州民讼田,命茂直按之,将行,留不遣。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七言律诗,完成14—15题。
项羽庙
明·曾棨
百战休论盖世功,鸿门宴罢霸图空。
虞歌慷慨孤灯下,楚业消沉一炬中。
露湿古墙秋藓碧,霜含老树夕阳红。
英魂若到彭城路,忍听高台唱大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前二句很有见地,作者认为,项羽不要夸自己身经百战,立下了灭秦的盖世之功,其实鸿门宴一结束,项羽的败局就已经决定了。
B.“虞歌”是指《垓下歌》,因其中有“虞兮虞兮奈若何”之句,“一炬”是指项羽一把火烧了咸阳的秦宫,作者认为项羽霸业的毁灭正是其意志消沉造成的。
C.诗歌的最后两句运用想象的手法,设想楚汉以后的英雄如果重游项羽故都彭城,怎么忍听刘邦在胜利之后唱的《大风歌》呢?
D.这首诗,题为《项羽庙》,实为感慨项羽一生犯的错误,一是未在鸿门宴上除掉刘邦,二是一把火烧掉秦朝宫殿,这些错误,导致了项羽最终的失败。
E.本诗作者观点鲜明地对项羽一生的功过是非进行品评,末尾二句的假想令人真的不忍卒读。
15.本诗颈联描写了什么景象?
这两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诗简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儒道两家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两句,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写沙漠奇寒、彤云密布的景象,同时由“咏雪”过渡到“送别”。
(3)在《阿旁宫赋》中,杜牧提出了秦国应当爱惜六国的人才的观点,他认为,秦国若做到了这一点,“”,无人能使其灭亡。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解放前,因为穷,他经常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日子,现在想起来,他有时还掉眼泪呢。
②这则笑话,因为对旧中国办事推诿、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当事诸公”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颇广,几乎家喻户晓。
③孩子们居然没觉着妈妈爱自己,我大惊,循循善诱道:
“你看,妈妈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做饭、洗衣服,不辛苦吗?
不爱你吗?
”
④上午8点整,老先生迈步走进了会议厅,他穿着一身灰色笔挺的西装革履,显得很有精神。
⑤为了请张有才这位老将出山,家乡的领导几乎是三顾茅庐,对此,老张哪还能无动于衷呢?
⑥国奥队联赛战绩还不令人满意,除了因试阵、练阵所受到的影响外,总体上给我的感觉是外强中干。
A.①②④B.②③⑥C.③④⑤D.①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预编在专业技术岗位的预备役人员是战时首批动员对象,是部队补充专业技术兵员的主要来源,他们军事素质的高低、专业技术的强弱,直接关系到部队的作战能力。
B.针对快递行业经常发生单号信息被贩卖的情况,此次意见稿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建立快件运单及电子数据管理,定期销毁快件运单,确保用户信息安全。
C.当父母的必须调整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要对如花岁月的孩子进行一味否定,否定式的教育会造成亲子之间诸多问题的所在。
D.2015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年份,共有近一亿左右的人受到各种灾害影响,其中与气候和强厄尔尼诺现象有关的灾害占到92%。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听力专家说,人的耳朵在正常情况下,对传输的声音是等比例放大。
,
就像在耳朵里安装了一个扩音器,这导致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声音变得异常敏感。
A.如果传输声音呈几何倍数放大,那就说明耳朵高频听力受损
B.如果耳朵高频听力受损,传输声音就会呈几何倍数放大
C.因为耳朵高频听力受损,所以传输声音呈几何倍数放大
D.因为传输声音呈几何倍数放大,所以耳朵高频听力受损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个字。
(5分)
今天是进入二十四节气“大雪”的第四天。
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纷纷扬扬下得很大,,故名“大雪”。
它和雨水、谷雨、小雪等节气
一样,。
严冬积雪覆盖大地,为冬作物创造了良好
的越冬环境,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所以有农谚说:
。
21.坐落于安徽省会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985工程”“211工程”“世界百强”高校。
下面是该校的
校徽,请写出除文字、字母、数字以外的主要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100字左右。
(6分)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网友高终胜在人民网留言:
“我是皖北农村学生。
近些年,我家方圆几十里办酒席,每次都是几
十桌,好烟好酒之外,每样菜都是双份的,每桌都有40多道菜。
每当看到客人吃剩的堆积如山的鸡
鸭鱼肉虾蟹等,真的心疼啊!
我哥马上要结婚,爸说,哪怕借钱也得按咱咱这里的规矩办,不然多丢
面子!
我刚想劝阻,换来的却是厉声呵斥。
在此恳请大家帮着劝劝我爸。
”
请给高终胜的爸爸写封信,署名为:
武城一中廉萌。
2017届高三“五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1.C(歪曲文意。
错在“均”字,原文说“《古文观止》的一些选文与原文略有出入,有的明显是二吴进行了删削加工”。
)
2.B(张冠李戴。
“骈散并行”是“乾嘉时期李兆洛编纂《骈体文钞》”时正式提出的。
)
3.D(故意缩小范围。
原文是“除了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只选入了王玉偁等六人七篇文章”。
)
4.B(“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的心态”错,原文是“很多人都将这几句歌词看作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的心态”。
)
5.①始终以英雄为榜样,不因受国家领导人赞扬而对外炫耀,不向组织要这要那;
②任劳任怨,胸怀宽广,不计名利。
③坚持原则,说话算数。
(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6.①内容上:
突出阎肃的成功是党和军队哺育的结果,表现了阎肃知恩图报的高尚品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校高 三联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