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观后感8.docx
- 文档编号:5350832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3.03KB
《芳华》观后感8.docx
《《芳华》观后感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芳华》观后感8.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芳华》观后感8
《芳华》观后感
周日和好兄弟王贺、志超看了冯导的《芳华》,整体来说感觉还是不错的。
但也因为之前在网上阅读了太多的剧透信息,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对这部电影的新鲜感,对期待值的达成度也略打了一些折扣。
看到过冯导在看样片时痛哭的报道,看完电影后,我也真切的意识到,这的确是他拍给自己、拍给他们那一代人的电影,对此,我想说的是,他真的做到了,而且非常优秀!
整部电影就是对新中国近代史的浓缩,以文工团为载体,以刘峰和何小萍为主线,脉络清晰,勾勒的是人物命运,烘托的是时代特点,品味的是历史记忆。
我随便地写上点儿观后感,算是向小刚导演致敬。
在这里我首先以时间轴带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为突出叙事,我只采用时间点而不用时间段了。
70年:
何小萍入伍,文革中期,小萍父亲、穗子父亲、全中国无数人身陷冤狱。
71年:
提倡学雷锋、树典型、推崇集体主义、狠抓意识形态。
76年:
三伟人过世。
新中国未来走向混沌而迷茫。
77年:
陆续平反。
78年:
邓丽君的歌曲、牛仔裤、太阳镜、新思潮的涌入,禁锢的个性渴望解放。
79年:
中越战争。
80年:
慰问战斗英雄,文工团解散。
91年:
改革开放形势大好,很多人都有钱了,很多人都在忙着赚钱,战斗英雄无人关注、残疾军人在社会底层挣扎。
XX年:
就是今天,不需要叙述了,)主人公都成为老人,在孩子的婚礼上见面,精神面貌迥异。
整部电影看下来,感觉叙述挺完整的,每一个人物个性、每一个事件都带有典型的时代特点。
但基本上也都是一带而过,并没有着重于笔墨,也没有着力于雕凿。
也就是说,上面提到的各大历史变革事件都提到了,但这部电影并不是描写文革的、也不是描写新中国走向的、也不是描写拨乱反正的、也不是描写新思潮涌入、个性解放的、也不是描写中越战争的、也不是描写改革开放的、也不是关注战斗英雄、退伍老兵的……都提了点儿,但也只不过是概括性的。
因此,这部电影对我来说,总体描写的还是“回忆”,是对自己那一段别样生活的纪念。
回忆的是什么呢?
归根结底,还是“青春”。
文工团的人们并不是个个可爱,相反,各有各的毛病,甚至有些是非常自私、冷酷、恶毒和下作的,但这未必就不美好,因为真实。
就象我们上大学时打架、赌钱、泡妞、逃课、遭遇同学偷钱、给老师送礼、拍马屁、仗着关系装B……一样,未必就不美好,毕竟是自己最好年华的一部分,更何况体现的是真实。
你要真拍出个个个都是圣人的,我反倒不信也不爱看了。
矛盾是有的、痛苦是有的、煎熬是有的、折磨是有的,但最终都要交给岁月去和解,这是自然规律。
我读到一些针对此电影的负面评论,说“这部电影不过是描写导演的春梦”。
把“青”字去了,我觉得有些刻薄了。
如果经历过文工团的生活,如果经历过个性压抑的年代,哪个发育健全的小伙儿心里又不会装着几个浑身散发着香味儿的女兵呢?
还有比这更正常的事情吗?
更何况,穿着泳装的年轻姑娘、优美的身段和舞姿、浴池里湿漉漉的头发和穿着内衣的柔软身体并没有让我产生任何猥亵的感觉,反倒觉得很美、很文艺。
六分多钟长镜头的战争场面并没有让我觉得格外震撼。
毕竟,美国的战争片看的实在是太多了。
对于支离破碎的尸体和血肉模糊的战争场面看的太多了!
对此大家还真就别不爱听,很遗憾,真的是好莱坞电影告诉的我们这一代人,战争有多么残酷。
中国早期的战争片因着意识形态的缘故、因着刻意刻画己方的“高大全”、“伟光正”形象、敌方的小丑式丑陋形象、和“革命乐观主义”、“英雄无畏”的缘故,过多地偏离了人性,让我们并没有完全认识到战争是什么。
但冯导做到了一点,就是,虽不以场面震撼人心,但通过战争中的小人物的形象来反应战争的残酷却是屡试不爽的。
于是就有了那个16岁当兵被烧伤并最终牺牲的小战士。
包括野战医院从画风转过的秒到通过小萍的眼睛看到的一切所展现的都是令人无比震撼的。
这部电影,对我个人而言,最美的画面来自于小萍穿着病号服在月光下跳舞。
最感动的场景是文工团要解散了,大家一起唱《驼铃》。
——离别也是非常能打动人心的亘古不变的话题,也是我个人最受不了的。
最让我难忘的场景是,郝淑雯骂治安联防队员:
“我操你妈,你敢打退伍军人、战斗英雄?
”
另外,在车站的长椅上,小萍说当年想对刘峰说的话是:
“你可不可以抱抱我”和把头依偎在刘峰肩膀上的场景让我也很感动。
要是让我挑点儿毛病呢,就是电影中的歌曲和舞蹈部分略显多了一些。
冯导太想把他当然也是大家喜爱的那些代表独特历史记号的歌曲放个够了,结果给人感觉有点儿吵。
其实,如果多设置一点儿安静的情节,可能更容易让人陷入沉思和无尽的遐想。
王贺看完的感受是,他对战斗英雄受压迫、受凌辱,很多坏人没有受到惩罚不能接受。
其实,冯导已经帮大家解决了这个问题。
也是来自于小站长椅上刘峰与小萍的一番对话。
小萍问刘峰这些年过得好不好,刘峰说:
“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呢?
……和躺在陵园里的那些弟兄们比起来,我这就已经算是很好的了。
”其实,我读过很多类似的故事,有抗战老兵、国军老兵……他们很多都半生凄凉,所遭受的来自生活的折磨、冷遇与他们的贡献是完全不相符的,但他们反倒个个无比豁达、少有抱怨。
他们甚至不愿和人提起他们曾经的丰功伟绩,说的最多的反倒是,和他们的那些兄弟比起来,他们能活着就已经是很大的福分了。
是啊,能够从那浸透着鲜血的战场上走回生活中,还有啥能让人想不开的呢?
英雄能释然,我们也能释然,更何况有些人干的混蛋事儿,其实也应归咎于那个荒谬的年代,而不是那帮家伙本身。
最后,穗子的旁白里提到,“她们在孩子的婚礼上见过刘峰和小萍,他们没有结婚、没有孩子,但相互依偎地活在一起。
和其他人比起来,他们对生活多了一分知足。
”——我完全读懂了。
这就是圆满!
纵观整部电影,其实写的就是青春——永远不过时的话题。
让你想留留不住、魂牵梦绕、偶一回味、撕心裂肺的青春。
纵使是不怎么怀旧的人,待他老去,向他提起,他也无不动容。
这也是为什么我听我的兄弟赵漠说,他去观影,看到了一大堆60后的大哥,电影放映期间,一片低声的呜咽与啜泣,令人唏嘘不已。
0后真的经历了很多很多,我理解他们的感受,这让我能够对他们看这部电影的反应产生共鸣。
但,不得不承认,我真的没经历那个年代。
他们那一代的记忆我几乎全都没有。
就算是上小学被学校组织在班里通过黑白电视看老山前线的战斗英雄报告会,也大都是充满无限憧憬与向往,并不能拥有和他们一样的体会。
就象我们公司90后的小妹妹说“看完电影后觉得没啥感觉”我也能完全理解一样,毕竟,那个年代离她们太久远了。
但,关于青春的回忆我们还是有的。
但我们这一代的经历和冯导那一代比起来简直幸福多了,无灾无难、无波无澜。
但,和他们比起来也无趣了许多。
我也设想,如果让我来写,是什么样的一条主线可以承载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呢?
没有!
因为,我们这一代有的无非是努力考学、出国、求职、玩儿命工作、赚钱、买房、买车……象个傻B一样活着。
也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悲哀。
电影
终于看了冯小刚的《芳华》,最近炒作得很热的一部电影,据说票房也屡屡创出新高。
尽管《芳华》不断宣称是“冯小刚最好的电影”,但我期待冯导最好的电影是下一部。
没有历史背景的青春,不能称之为芳华。
《芳华》反映的是从文革到粉碎四人帮,从越战到改革开放这段历史,相比我生活的年代早了有限的那么几年,应该说对这段历史多少有些了解。
当结尾曲《绒花》响起的时候,心中只有一种感觉—难受。
厄运总是降临到刘峰和何小萍身上其时并不令人奇怪,生活中不只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很多时候都是哀。
坐沙发的林丁丁怎么会喜欢做沙发的刘峰?
出身卑微的刘峰和何小萍想凭借参军实现华丽转身应该说还是困难重重。
《血色浪漫》、《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都诠释出大院子弟的优越来,相较于干部子弟,草根出身的是正经八百的草民。
好人不得善报,也许是《芳华》想表达的东西。
就像《集结号》一样,很伤人心,难道冯导是要展现具有批判意义的社会价值?
《芳华》可以看作是五六十那个年代至青春的一种带有伤痕的记忆。
青葱的青春是美的,懵懂的爱情是美的,加上经典的音乐和满屏晃眼的大长腿,纵是被塑造成活雷锋的刘峰在邓丽君的靡靡之音下也难以抑制科尔蒙的冲动。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时时处处都在做好事,刘峰一直在做好事,文工团人人都在享用。
刘峰其实也算是得到了一些回报,年年标兵,常常上北京作报告,领导对其工作也相当认可,专门安排其进修,可是刘峰却毫不识相地将机会让给了别人,主动放弃自己进步的机会,这在当时来说是不太现实的,是领导不许可的,也是不太可能的。
电影
何小萍的生活经历更为坎坷,父爱、母爱从来离自己很远,自小养成的自卑而又倔强的性格,对任何不公都是逆来顺受,一忍再忍,满以为参军后能够脱离苦海,谁知到了处处受排斥的文工团。
参军了,想拍张戎装照寄给狱中的父亲,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偏偏没有自己的军装,有没有征得战友的同意偷偷穿了战友的军装去拍了照,这个环节设计得有失恰当。
英雄不问出处,受处分的刘峰和何小萍都成了英雄。
一个英雄残疾了,而另一个英雄精神失常了,退役的英雄并没有得到什么待遇,甚至沦落到被联防队员欺负的境地,境遇相当凄惨。
两位英雄主角到最后只能抱团取暖地活着,像是失去了使用价值的物什用过之后被扔到了一边再也无人过问。
限于电影的篇幅限制,整部影片好像是一个支离破碎的梦,也许这就是冯小刚记忆中的文工团,也许真的就是一场青春梦。
芳华已逝,只留下一声叹息,但愿在记忆中留下的都是美的印象。
黑格尔说中国没有历史,战争对普通老百姓只有切切实实的伤害,为什么生?
为什么死?
好像并不需要有答案。
但愿社会和平进步,永保和平。
对于有的战争我们现在鲜有提及,战争的前前后后、林林总总一并随着这一代人的芳华消逝而去,人们还要活下去……
小镇青年时间多,我过去觉得小镇青年屌丝范,现在觉得他文艺范,这是一个收入不高,但是容易感动,容易幸福的阶层。
大城市估计夜生活太丰富了,娱乐方式多,饮食、男女、纵情纵欲中,他们去电影院估计少有高潮;一部分宅男宅女吃惯了饕鬄盛宴,看电影的动力也不足;甚至还有一部分人对于日渐缺乏想象力和批判意义的影视失望,他们厌倦了为西方人而做却在中国敛财的官方教科书,于是选择本能的拒绝;最后我们小镇青年正好在黎明的经度下,在资本带动的电影第二春里发现了没有更多选择中的最后浪漫般的日薄西山。
入场的时候是八点二十,人坐了一多半,四五十岁的人占大多数,最大的观众,看年纪应该六十多岁。
他们中有孩子陪父母来的;有老夫老妻携手来的;还有花枝招展,雀跃新鲜,成群结队的零零后,在我的后排。
关于作品,有人趋骛它的文艺,有人可能想缅怀他的青春,有人想有新的见识和发现,比如我,可能有些人完全是被广告忽悠来的。
从剧场出来后,妻子说我就是那个刘峰,好可怕啊!
一个堂堂正正的失败者,不需要靠苦情,却最后需要同情和眼泪的,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典型悲剧。
不过,我和刘峰的接近更在于骨子里的善良和情谊当中的勇敢,在那个时代诞生了无数个刘峰,又在新的时代抛弃了无数个刘峰,无论在哪个时代刘峰其实都有悲剧的成分。
在失去道德润滑和环境保护的日渐孤独也日渐自由更日渐物质的物质稀缺年代,我们用法律,协议来隔断联系,维持距离,确认安全,更多露出自私的本质的过程中,更多运用竞争手段的时候,刘峰是个似乎缺少自我的,不合时宜的傻子。
具体说说芳华吧!
我从未想过一部电影会这样的来编排,这是一部拼凑碎片,拼凑光影的影片。
影时间跨越很大,我觉得很不好把握,芳华想在时代全景和个人命运中都有兼顾;在家国命运,时代洪流中又想表现出许多不同人物个人际遇,所以有时候我们会一度有些对主角产生迷茫。
当然我之所以说从未想过,是因为在我们的作品中,我们太专注于情节的曲折离奇,体系的新颖绝伦,人性的争斗拼搏,更多网络作品与芳华相比就像迷失在资本丛林中的迷失的迷途的孩子,他们被囿于资本禁忌和权利指定的场景中。
影片很多时候用白描或者特写的场景来描述时代和其中的主人公,有时候主人公就在角落里,我们经常会看到失焦的画面,似乎等在主角登场的到来,或者要突出某个人物,这样我们才能从纷繁冗杂中区别出作者要表达什么。
影片的音效很好,经常会以先发出场的音效来引领下一个即将登场的场景,或者标识时代的变革,加以背后的语言叙述,来让我么尽快理解那个时代我么很多看不懂的人性。
观众经常会被强烈,逼真的音效吓得弹跳起来,好像说,注意不要困,剧情来了,我对芳华音乐的运用,衔接感到震惊,有时候愉悦,有时振奋,有时快吓出了神经病。
关于如何突出人物心理,描述心理变化,突出时代变革的时候作者用了重复特写,一个时代的过去,因为一个伟人,甚至一群伟人额落幕。
这些镜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但是我的理解是作者更多要表现的是毛主席去世时候对社会,和人心的震动,就如天塌了一般。
实际上天也确实塌了,因为时代变革拉开了序幕。
就如有人说的那样,“我们的使命完成了”,后面未说出的半句是,你们没用了,大家随即进入了一个浮躁,斑斓,也不失为精彩的创富的世界,跟着影片最后揭示了时代选择和阶层的迅速分化,虽然人性的光辉还在,但是我觉得如果再拍下去很快我们就会看到阶层的隔阂。
在影片中我见识了那个时代的人的精神面貌,审美特点和价值追求,那个时代集体中人的协作和竞争,见识到了它的扭曲,压抑和黑暗,也见识到了那个时代昂扬的正能量。
当然欣赏一部作品或者可以有更多的视角。
我们稍微年轻,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但我觉得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一样的,人在正值青春中经历的情感很多一定是让人后来魂牵梦绕的,甚至刻骨铭心的,那样一个年代,那样紧密的人与之人之间的感情,如果是我经历了,我也许会半夜坐起来陷入思念,怀念当中。
芳华虽然想完整的展示三个时代不同的风貌,但是我觉得囿于政治因素,电影篇幅限制,以及剧情叙述主线的要求,并不是特别充分,但是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不同时代的剪影,旁边的满头银发的大姐说,那个时代就是那个样子。
我很高兴的看到无论哪个时代,作者并没有去刻意批判,这个批判可能要打个引号,我是说没有通过直白露骨的方式来揭露,于是不同的人不会感觉到不舒服,但正因为他不够犀利,也会让我们有些隔膜的感觉,感觉不到痛,也不想流泪。
我觉得这部电视剧有几个突破吧。
还是说出了很多人想说的话,时代对比,不同风貌,不同人情。
第二,这是对老一代默默奉献,光荣牺牲的一次回礼和致敬,这部剧来的及时,是为一代已经老去,但是仍然具有巨大能量的老一辈拍的一部电影。
第三,是对参加过越战老兵的一次致敬,历史书中很少提到越战,我们对越战的了解也是寥寥无几,电影中通过特别生动,也特别残酷的战争场景描述了那个时代越战的残酷,解放军的英勇,我们会对战争反思,同时也激发我们建设国家的斗志。
电影中我一度迷失,电影中的主人公是谁?
作者其实并不想刻意要贬低谁,从而歌颂谁,然而我们还是寻找到了正能量。
后来我不想去寻找谁是主人公了,这已经变得不重要,在社会变迁的背后刘峰是一个醒目刺眼的符号,一直让人唏嘘,让人反思,但是让我铭记的是无论那个时代背后人的真情。
如果有机会,我会写一部同时代的反映农民奋斗,牺牲的作品,让大家,让年轻人开开眼界,看看那个时代农民,工人所经历的事情,一直在积攒能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芳华 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