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县永丰煤矿采掘计划.docx
- 文档编号:5350502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9.03KB
遵义县永丰煤矿采掘计划.docx
《遵义县永丰煤矿采掘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遵义县永丰煤矿采掘计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遵义县永丰煤矿采掘计划
遵义县永丰煤矿2008年
采
掘
接
替
计
划
编制:
高伟佳
技术负责:
高伟佳
矿长:
编制单位:
遵义县永丰煤矿
编制时间:
二00八年四月二十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矿井概况
2、煤层赋存条件
3、水文地质条件
4、矿井灾害
5、开采方式
6、通风、运输
二、2008年生产计划:
1、原煤产量计划
2、掘进进尺计划
3、采煤工作面接续时间
4、2008年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三、编制说明:
1、采掘顺序
2、产量进尺构成
3、人员组织安排
4、单产单进安排
5、存在的问题说明
附:
2007年矿井主要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1)
(一)矿井概况:
(1)、矿区内采矿历史久远,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但开发程度低,只是在近煤层露头附近进行小规模采掘。
新兴煤矿始建于1993年3月,其设计生产规模为3万t。
矿山建成后,主要开采4号煤层。
2001年技改换证后,生产规模为年产原煤6万t,2001年12月取得现采矿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自2001年12月至2006年12月),其证号为5200000140217,2002年3月20日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6年(自2002年3月20日至2008年3月20日),其证号为X240304010,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矿区面积0.3115km2,范围由8个拐点圈定,采矿标高为+1180~+1310m。
现主采4号煤层,开拓巷道布置在4号煤层,开拓巷道已经形成,新兴煤矿1998~2003年采空总回风巷北侧,其采空区资源量为14万t;2004~2006年5月采空4号煤层+1180运输大巷的北侧至人行上山北大巷,其采空区资源量为5万t,目前矿井共计采空量为19万t。
新兴煤矿矿区范围内仅开采了4号煤层浅表和东南部少许资源,矿井内目前还有197万吨资源量可供继续开采。
(2)、矿井储量,设计生产能力,服务年限。
根据2006年6月贵州煤田地质局对我矿进行地质储量调查报告,我矿现保有储量资源197万吨。
可采储量140万吨。
我矿设计能力6万吨/年,服务年限14年。
根据矿井目前发展规模(新兴煤矿与田坝煤矿整合方案正在进行)和潜在储量资源,煤矿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能
力。
(2)
(二)煤层赋存情况:
(1)、一、可采煤层
井田内可采煤层5层,即4、7、9、11、13号煤层,其中4、6、7、9、11、13号煤层为煤矿开采所揭露,其相关资料参考桐梓煤田淮子水勘探区精查资料,现分述如下:
4号煤层:
位于标志层2下,薄~中厚煤层,为井田内最上部一层可采煤层,煤层全层厚度为1.00~1.60m,平均厚度1.50m,下部有一层厚约0.10m泥岩夹矸,将煤分为两层,上分层厚度为0.90m,下分层厚度0.60m。
煤层结构简单,全区较稳定。
顶板为标志层2,岩性为泥质灰岩;底板为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
6号煤层:
位于4号煤层之下6.00m左右,厚1.00~2.00m,一般为1.30m,煤层厚度变化较大。
顶板为标志层3,岩性为泥质灰岩;底板为粉砂质泥岩。
7号煤层:
位于6号煤层之下5.00m左右,厚1.20~2.20m,一般为1.40m,煤层厚度变化较大。
顶板岩性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粉砂质泥岩。
9号煤层:
位于7号煤层之下5.00m左右,厚1.00~1.50m,平均厚1.20m,结构单一。
顶板为粉砂质泥岩,底板为粉砂质泥岩。
11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的下部,标志层4之下7.40m左右。
煤厚1.00~1.40m,平均1.30m。
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粉砂质泥岩。
13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的最下部,11号煤层之下7.80m左右,
(3)
煤厚0.80~1.50m,平均1.20m为井田内可采煤层。
顶板为粉砂质泥岩,底板为铝土质泥岩。
(2)、煤层对比
矿区内煤层对比主要采用煤层间距对比法,简述如下:
4号煤层和6号煤层之间的间距为5.00~7.00m,一般为6.00m;6号煤层和7号煤层之间的间距为4.00~6.00m,一般为5.00m;7号煤层和9号煤层之间的间距为4.00~5.90m,一般为5.00m;9号煤层和11号煤层之间的间距为21.00~23.00m,一般为22.00m。
11号煤层和13号煤层之间的间距为7.00~9.00m一般为7.80m。
煤层平均厚度为1.2m,煤层倾角为24°-28°
(三)、水文地质条件:
新兴煤矿矿井所处贵州高原四川盆地东南缘过度地带有大蒌山脉、属黔北山原中山峡谷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坡度较大,小型泉点多,随季节性变化很大,大气降水乃是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
井田内地形对地表水的排泄十分有利。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系含水性较弱,底部有良好的隔水层、地表水排泄条件较好。
矿井水害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采空区和老窑积水。
水文地质条件属于简单类型。
大部煤层出露于本区侵蚀基准面以上,含煤地层富水性弱,地下水补给条件差,含煤地层上、下均有隔水层,富水性及导水性均较差,但老窑采空区积水情况是动态变化的,增加了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
(4)
矿区为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现将矿区及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简述如下: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系地质本身含水甚弱。
但是该矿开采历史长,周边小煤窑、老窑较多,矿区涌水主要表现为地表渗水和老
窑积水。
现矿区水主要为原煤矿采空区及浅部地层裂隙水,出水形式
一般为滴水,裂隙大或临近采空区局部地段为淋水。
根据储量核实报告,新兴煤矿涌水量一般在2.00~3.00m3/h,主平硐最大涌水量14m3/h,其水量受大气降水影响大,降雨时涌水量增大,枯水季节时涌水量减小本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预防的重点主要是岩溶裂隙水、老窑、采空区积水和雨季地表渗水及地下水直接涌入。
7、(四)、矿井主要灾害
(1)、瓦斯
根根据2005年度《贵州省桐梓县新兴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报告》,新兴煤矿为高瓦斯矿井,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97m3/min,相对涌出量为28.14m3/t,矿井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0.296m3/min,相对涌出量为2.94m3/t。
因此本矿井按高瓦斯矿井进行管理。
(2)、煤尘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4年9月提供的煤层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报告编号:
2004-M578),本矿煤尘无爆炸性,但生产过程中要注意防尘措施。
(3)、煤的自燃
根据2005年度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
(5)
报告结论,本煤矿内4号煤层的自燃倾向等级为三类,即不自燃煤层;其余煤层无测试资料,煤层自燃倾向不清。
矿井正常生产后尽快请有资质的单位对其余煤层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以便指导生产。
(4)、地温
本矿无异常地温现象,属于正常地温矿井。
(5)、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对煤层的影响
新兴煤矿大部煤层出露于本区侵蚀基准面以上,含煤地层富水性弱,地下水补给条件差,含煤地层上、下均有隔水层,富水性及导水性均较差,但老窑采空区积水情况是动态变化的,增加了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
矿区内有少量老窑,但开采深度小,按现有开采水平开采一般不会发生坍塌和大量涌水事故现象。
但当采面接近上部老窟时,应高度重视,同时在开采上山煤的过程中,随着深度的增大,大气降水及部分层间水易沿岩层层面向下渗透汇集,造成矿井充水,应采取相应的抽排水措施。
从总体上看,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煤层顶板为粉砂质粘土岩,厚8—10m,胶结程度较好,属半坚硬类岩石。
不显层理。
节理发育程度低,但一般需要箱体支护,底板岩石砂质页岩。
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区内地质构造简单,无地震历史记录,区内岩土体稳定,无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现象。
但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强地表沉陷、山体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地质灾害发生的措施。
(6)
(五)、矿井开拓现状:
矿井采用平硐开拓方式,主运输大巷地面标高+1180,方位345度沿岩层布置280m后,揭穿4号煤,然后沿4号煤层底板布置400m煤层运输巷进入生产采区,现4号煤层的开拓布置以近结束,2007年4号煤层将全面进入回采工作。
现以步置完成的采区和采面有+1180上采区、C404回采工作面、C406、C407回采工作面。
+1220上采区、C402、C403、C405回采工作面。
+1220上段采区走向长度400米,斜长70米。
+1180上采区走向长度300米,斜长95米,上下两采区总储量为6.5万T。
(六)、通风、运输
(1)、矿井通风能力,通风系统
400m
280m
(1-1)本矿采用的主扇风机功率为22KW,通风的路线为+1180主平硐C4煤C406采面开切眼至+1220运输巷。
地面
风井引风道
人行上山1225
矿总回风巷
矿总回风巷
间运输中至403采面
C402采面
(1-2)、矿井风量计算:
1、按井下同时工作最多人数计算:
Q=4N·K式中:
N=人数K=风量备用系数
(7)
Q=4×50×1.25=250m3/min(中央分列式通风取K=1.25)
(2)、按高瓦斯矿井:
按总回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0.75%,且每吨煤供风标准不少于1.5m3/min系要求计算;
Q=0.0926Tqgk=0.0926×120×25×1.6=444m3/min
式中:
0.0926-折算系数:
T-矿井日产量
Q-矿井总风量m3/minqg-矿井桐对瓦斯涌出量m3/t
K-考虑矿井内部漏风和配风等为系数,K=1.5-2.1
K=K2·K3·K4=1.25×1.15×1.1=1.6
其中K2-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
K3-采区内部漏风系数。
K4-掘进为硐室用风系数。
(3)、按矿井实际用风量计算:
(3-1)、掘进:
我矿为两个掘进头,配风量为240m3/min
(3-2)、采煤工作面:
一个走向长壁采煤面配风320m3/min
矿井总风量
Q总=Q掘+Q采=560m3/min
(3-3)、矿井通风设备:
我矿采用K2T60N。
90矿用抽出式轴流风机,有效风量500-924m3/min,完全能满足要求。
(8)
(4)、运输方式,运输能力
采面运输采用塘瓷溜槽,放炮落煤,中间运输巷道采用刮板运输机,大巷采用2.5t电瓶机车运输。
运输矿车采用U型1T矿车。
二:
2007年生产计划:
1、原煤产量计划
根据本矿具体情况,2007年计划生产十个月,生产原煤4万吨。
月计划产量:
4000吨,其中回采产量3200吨/月,掘进工程煤800吨/月。
采面情况
工面
名称
走向长(m)
倾斜长
(m)
采高
(m)
倾角(°)
容量
(t/m3)
回采率(%)
可采量(t)
C402采面
100
75
1.2
25°
1.4
90
11340
C403采面
100
70
1.2
25°
1.4
90
10584
C404采面
100
120
0.5
25°
1.4
90
7560
C405采面
170
60
1.2
25°
1.4
90
15422
C406采面
100
86
0.8
27°
1.4
90
8668
C407采面
85
86
0.8
27°
1.4
90
7368
合计
60942吨
2、采煤方法
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电煤钻打眼、放炮落煤、人工攉煤,木支柱走向棚子支护。
三、四排控顶,完全垮落法管理顶板(条件成熟时可上单体液压支柱)。
(9)
3、2007年掘进进尺计划
我矿2006年将完成4#煤层的开拓布置,2007年将开拓布置13#煤层。
计划在13#煤层中布置两个掘进工作面,2007年全年计划完成掘进进尺1400m。
其中:
全岩巷道100m、半煤巷道1300m,全年掘进工程煤8000吨。
具体开拓布置见附图
4、掘进工艺:
采用ZMS-1.2煤电钻打眼,3#煤矿安全炸药,1-5段煤矿许用豪秒电雷管,全断面一次爆破成巷,普通爆破法施工。
支护方式采用木支柱梯形支护。
(开切小眼除外)。
5、采煤工作面接续关系
采面接替顺序及回采结束时间表:
现有采面名称
块段
编号
可采
时间
结束
时间
接替采面名称
块段
编号
初采
时间
接替
周期
C405
I段
5个月
2006.5
C402
II
2006.5
25天
C407
II段
6个月
2006.10
C402
III
2006.10
35天
C405
III
C406
C403
C404
C402
(10)
二、原煤产量构成情况
回采原煤全年为:
32000吨,掘进工程煤:
8000吨。
三、掘进工天构成
1、掘进总进天为:
2200m,其中全煤巷总1100m,半煤巷道1100m。
2、开拓巷道830m,其中+1225运输大巷350m、+1280总回风巷为280m,+1180运输大巷200m。
3、开切眼、回采巷道、溜煤眼、采区上山等为1370m。
四、采掘队伍编制
1、采煤人员编制:
采煤作业采取:
三八制作业方式,两采一准;采煤班14人,其中班组长1人,打眼工2人,攉煤工3人,放炮员1人,推车工4人,支柱工3人,回柱班6人;合计34人。
2、掘进人员编制:
三、八制作业方式,两个掘进碛头,每班6人,共6个班组,总计36人。
3、特种作业人员:
瓦检员:
每班2人、三班共计7人。
(其中备用一人)
安全员:
每班2人、三班共计7人。
(其中备用一人)
电工:
每班一人、三班共计3人。
机车司机:
每班一人、三班共计4人。
(其中备用一人)
维修工:
每班一人、三班共计3人。
(11)
矿级值班领导:
每班一人、共计4人。
全矿井下人员编制共计:
98人
五、单产单进要求:
回采原煤:
每班单产原煤75T、日产原煤150T,平均工效4.4吨/人。
掘进工效:
每班单进进尺1.5m、日进尺4.5m,两个掘进工作面合计日进尺9m,平均日掘进工效0.25m/人。
掘进工程煤:
每班单产原煤4.5吨,日产原煤13.5吨
两个掘进面合计日产原煤27吨。
桐梓县新兴煤矿
附:
2007年矿井主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遵义县 永丰 煤矿 采掘 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