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鉴赏诗歌语言炼字.docx
- 文档编号:534952
- 上传时间:2022-10-10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6.35KB
备课鉴赏诗歌语言炼字.docx
《备课鉴赏诗歌语言炼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课鉴赏诗歌语言炼字.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课鉴赏诗歌语言炼字备课鉴赏诗歌语言炼字鉴赏诗歌语言炼字(讲课用)热身练习:
下列诗词中黑体的字各有妙处,请加以鉴赏分析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4野旷天低树,江青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5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6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7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这句话完整的解释应该是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就像海面上生长出来的一样。
作者明是写景,实则抒情,抒发的是天各一方的相思之情。
生活的“生”字,意思是出生,古人认为,日月是由大海孕育的,日月在大海中诞生。
说明海月一体,而上升的“升”字只能说明个动作,用生活的“生”来得更加传神。
而在唐代另外一位诗人张若虚的长诗春江花月夜中,作者也有同样的描写: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用的也是生活的“生”字,同样是出神入化的点睛之笔。
”)炼字
(一)关注动词: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1、一般动词例1:
陶潜“悠然见南山。
”(联系修饰语”悠然”考虑)答:
“见”字表现出自然而然的悠闲。
例2:
张先天仙子:
云破月来花弄影。
(体会意境)答:
“弄”字使人联想到不仅花在风中摇动,影子也在舞动,描绘出一幅影随花动的和谐画面。
例3:
宋祁玉楼春:
红杏枝头春意闹。
(感受情趣)答:
“闹”字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写尽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
例4:
王昌龄: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由物及人思考)答: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5:
杜甫: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由景及情考虑)答: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7:
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郊兴王勃)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
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
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
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例8:
“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哀江南孔尚任)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
留则无这么多含义。
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2、注意活用为动词的词【例1】周邦彦满庭芳: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风”和“肥”,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
可以想作风已老,莺正年轻;也可以想想为雏莺从昂首待哺的娇憨,在风中慢慢丰羽、展翅离巢、婉转鸣叫的情景。
而一个“肥”字,可以想见梅子成熟、果肉鲜圆,悬挂枝头,诱人馋涎欲滴的情况。
这两个字,把江南初夏的景色写得生动迷人。
答案:
雏莺在风中长成了,梅子在雨中肥大了。
既写出了其形态,又见出其动态【例2】常健: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悦”既是鸟悦,也是诗人见到青山欢鸟后的那种愉悦心情的写照。
“空”是说潭水涤除了尘世的杂念使人心空明。
【例3】蒋捷: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例4】南北朝何逊的“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夜雨”二句渲染与友人话别时的环境气氛。
前一句写室外:
夜深寂静,雨滴台阶,异常单调。
虽未写人的活动和感受,但由此可以体察到离人心中的凄凉。
后一句写室内:
用一“暗”字,表现天已破晓,油灯将尽,充满离愁的屋子煞显昏暗。
破晓屋内较暗,与白天不然,足见观察细致!
从“夜雨”到“晓灯”,暗示一夜未眠,“空阶”和“离室”,渲染出人心凄惶。
(二)关注修饰词1、形容词例1: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答: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寂,人心之孤苦。
例2: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答:
“潜”“细”二字,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确切。
例3: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王昌龄)答: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
一个“忽”字,突出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
“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例4: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描写茫茫沙漠景观,“大”字状其景观;烽火燃起,“孤”字状其醒目;“直”突出无风而劲拔。
沙漠毫无遮拦;“长”状其视野所及,黄河杳无尽头;“圆”则表现落日雄浑。
这两句,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
例5:
吴文英的鹧鸪天化度寺:
“乡梦窄,水天宽,小窗愁黛淡秋山。
吴鸿好为传归信,杨柳阊门屋数间。
”下阙开头一“窄”一“宽”,对比中表达出思念故乡、却又有家难归的思想感情。
2、数词【例】齐己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数)枝开。
”【参考答案】“一枝”比“数枝”更能突出梅花先于百花开的特点,更能突出诗题中的“早”字。
分析:
诗中“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
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更显出此梅“早”开。
此诗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将“数枝”改为“一枝”。
齐己称郑谷为“一字师”。
此联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
(三)关注特殊词1、叠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例1:
王驾晴景: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蛱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原诗用“飞来”,只表现出蛱蝶从别处飞到此处的情景,而“纷纷”则表现出众多蛱蝶一起“过墙”、追寻春光的情景,语意表达得更充分。
例2: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诗中“时时”“恰恰”为叠字。
“时时”表现不是偶尔一见,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恰恰”为象声词,形容娇莺啼鸣的婉转清脆,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形象。
表达出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并让人领略到汉语的音乐美。
例3: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其一刘禹锡)例4: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王安石)。
“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例5: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作者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金石丢失等一连串的打击后,内心极为哀愁,再加上一人孤处,更是百无聊赖,空虚郁闷,为了排解这一哀愁,作者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
寻啊觅啊,想寻些什么呢?
不太清楚,一切都是那么茫然,或许她是想找回一些温馨的回忆来慰藉自己,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冷冷清清”。
这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
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寻觅的结果给作者最深的感受是“凄凄惨惨威威”,它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使其由这清冷之景更生一种凄凉、惨淡和悲戚之情。
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2、拟声词:
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
作用有:
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李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表颜色的词:
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
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扬州慢姜夔)“红藕香残玉簟秋。
”(一剪梅李清照)“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杜甫)边塞诗:
多以黄色与白色相对,表现出一种悲怆、苍凉、空旷、寥廓、广袤、萧瑟的意境。
如: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王昌龄)感怀诗:
多以青色与白色相对,表现岁月流逝、感慨世事沧桑,烘托出一种孤独寂寞的意境。
如: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岑参)田园诗:
多以红色与绿色相对,构成富有情调的和谐画面,表现大自然的绚丽多彩。
如: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
”(田园乐王维)(四)注意具有表现方法特点的词。
有时作者注意使用一些具有表现力的词,来更生动地表现描写对象的特点。
如南宋吴城小龙女的清平乐令:
“帘卷曲阑独倚,山展暮天无际。
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
数点雪花乱委,扑鹿沙鸥惊起。
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
”这首词意是一个流落异乡的少女感物伤怀思乡想家之作。
上片描写流落异乡,客居他所的少女思乡远望的画面。
第二句“山展暮天之际”中用一“展”字,化静为动,把少女远望时看到的山势连绵不断一直铺展到天际的情景表现出来,生动地表达了山岭阻隔、不能回归家乡的悲愁。
而第三句“泪眼不曾晴”的“晴”字,本来形容天气,移用过来,把作者满腔哀怨、整天满目思乡之泪的情景形象地表达出来。
下片写思乡望远的少女内心丰富的情感。
“数点雪花乱委,扑鹿沙鸥惊起”两句,用雪花比喻浪花。
用拟人化词语“乱委”表现浪花随意腾起;用沙鸥自由翱翔与少女离乡后的不自由作对比,通过移情联想,就把少女流落异乡、有家难归的难言伤感流露笔端。
因为这首词用了一些具有表现方法特点的词语,显得妙语横生,妙意满目。
古人赞它是“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可几风骚”(词人玉屑)。
(五)注意含有修辞方法的词。
如杜甫的月: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尘匣元开镜,风帘自开钩。
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
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
”首联十个字描绘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月夜图。
“吐”字生动地写出月亮从山后破云而出之状,“明”字正好表现水月相映、夜明如昼之景。
它们把月写得晶莹璀璨,仪态万千,给这两句以至整首诗抹上了一层神奇、妩媚的银光。
苏轼以为“古今绝唱”。
再如北宋张先的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
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
伤流景。
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
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
人初静。
明日落红应满径。
”其中“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一个“弄”字写活了月下之“花”,尽显拟人之妙处。
晚上原应有月,岂料云满夜空,遮住月色。
但清风一起,刹那间云开月出,而花也被风吹动,竟自在月光临照下婆娑起舞。
这就给作者临老伤春、感到前途渺茫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欣慰。
此句传诵千古,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曰:
“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因为“风”起“弄影”,词人才猜想“明日落红应满径”。
又与终篇的“落红”前后呼应,使全诗浑然一体。
又如白居易的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首句作者用可“铺”之物比阳光,将“残阳”斜射的情景逼真而生动表现出来;另外与“照”相比,铺给人一种舒展感,表现出阳光的柔美。
技巧点拨炼字题设问方式:
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字?
请作分析。
对某字进行赏析或说说某字的表达效果。
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某诗的诗眼是什么?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
(1)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2)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
这些修辞手法以词类活用为主,多数情况用作动词。
修辞手法则以拟人,比喻,通感等为主。
当然还可能出现化动为静等表达技巧。
步骤:
1、看所要鉴赏的语言的表现对象是什么2、看所要鉴赏的语言对这个对象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看它表现得怎样(准确、鲜明、形象、生动、含蓄、凝练、淋漓尽致等),有怎样的作用(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作用)。
例:
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问:
第一句中的“铺”字有什么作用?
答:
“铺”字写出了“残阳”(表现对象)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对这个对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课 鉴赏 诗歌 语言 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