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 文档编号:5347577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57
- 大小:498.42KB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总课时第1课时
教学
内容
订做校服课本P2例1
时间
第2周第2课时
2月日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
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
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
师:
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课件出示红、黄、蓝、白)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
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怎样调查呢?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1)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
怎样计算?
(2)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
为什么?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一的第1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
(一)
简单的统计表
课
后
作
业
数学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总课时第2课时
教学
内容
讲故事大赛课本P3例2
时间
第2周第2课时
2月日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学
重点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学
难点
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
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科代表。
课件出示评选条件:
1.数学成绩优秀。
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
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
二、互动新授
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1)收集数据。
提问:
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
为什么?
课件出示小精灵的话:
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
(2)学习记录方法。
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
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量?
完成统计表。
姓名
张三
李四
票数
2.教学例2。
(1)同学们,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也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
课件出示投票结果。
(2)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
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15
22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谁参加比赛?
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一的第3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最让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
(二)
简单的统计表
课
后
作
业
数学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总课时第3课时
教学
内容
课本P4~6
时间
第2周第3课时
2月日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型
练习
教学
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
2、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掌握本单元内容。
教学
重点
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
难点
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1、简单的统计表
师:
我们在这一单元中首先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你知道什么是统计表?
统计表的作用又是什么吗?
生:
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生:
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
2、收集和整理数据。
师:
我们在进行统计时,首先要收集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我们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时有很多方法,你学会了哪些呢?
生:
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的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生:
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时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
师:
看来,同学们学得还真不错。
那你们能运用学会的知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5小题。
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第
(1)、
(2)和第(3)小题。
对于第(3)小题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6小题。
学生先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吃的一种水果后再进行调查,再完成统计表并解决问题。
对于第(3)小题班里要开联欢会,请你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7小题。
师:
告诉学生这其实是将统计表制成了统计图。
仔细观察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
自由汇报。
特别要注意每个格子表示1份《电视报》。
涂了几个格子就表示有几份《电视报》。
学生独立完成第
(1)、
(2)和第(3)小题。
再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全课总结。
师:
同学们,经过你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你还想调查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生:
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练习一
课
后
作
业
数学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机动课第5、6课时
总课时第7课时
教学
内容
平均分的认识
(一)
时间
第2周第2课时
2月日
教具
多媒体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
重点
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教学
难点
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师:
我们来帮助二
(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
!
(1)讨论分配方案。
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
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
(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
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
说明: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
(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
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
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
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
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
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
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练习
1.练习二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2)交流。
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评价。
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
2.练习二的第2题。
3.练习二的第3题。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
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课
后
作
业
教学反思
总课时第8课时
教学
内容
平均分的认识
(二)
时间
第3周第课时
2月日
教具
多媒体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
重点
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教学
难点
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
这两句话一样吗?
不同点是什么?
(强调“平均分)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
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的画面。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
)
教师:
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
学生汇报:
每条船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只能坐4个人,所以每份是4人;那24人里包含有6个4人,所以应该租6条船。
教师:
如果每条船限乘6人,那24人要租几条船?
(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
2.练习:
科教科书第15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
图上画的是什么?
提问:
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每位一双,一双是几根?
小熊有12根筷子,每份是2根,可以分几份?
够分吗?
教师:
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4题。
用情境图呈现分萝卜活动。
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在学生明白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萝卜分之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萝卜任务。
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没4个萝卜圈在一起……”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
你是怎样想的?
(有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
就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多少?
)
提问:
香蕉的数量都是18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
(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
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
)
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课
后
作
业
教学反思
总课时第9课时
教学
内容
练习二
时间
第3周第课时
2月日
教具
多媒体
课型
练习
教学
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平均分”的方法,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
重点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
难点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 请学生说说平均分的概念。
2. 把6个圆形平均分成3份,怎样分?
二、练习巩固
1,完成书本“练习二”的第3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读题。
让学生动手分一分。
2,完成书本“练习二”的第4题。
让学生小组合作平均分,在填写,写得数。
订正。
3,引导学生小结:
我们在平均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三、综合应用
1,完成书本“练习二”的第7题。
学生读题,小组合作摆积木。
学生填写,说说填写的理由。
2,完成书本“练习二”的第8题。
学生读懂情境图,再填空。
4,拓展练习,完成书本“练习二”的第9题。
学生画图,同桌合作,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练习二
课
后
作
业
教学反思
总课时第10课时
教学
内容
除法
时间
第3周第课时
2月日
教具
课件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
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谈话,出示情景图。
问:
从图中你知道什么?
2、提出问题:
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每盘应放几支?
请小朋友想一想。
问:
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二、板书课题
4、引入除法
谈话:
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三、新课讲授
问:
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5、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
除号。
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
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平均分成几份?
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
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12÷4=3,读作:
12除以4等于3。
(4)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6、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把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四、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方法
五、针对例题对应练习
7、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
七、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二
课
后
作
业
教学反思
总课时第11课时
教学
内容
认识除法各部分名称
时间
第4周第课时
3月日
教具
课件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读一读,并说出每个算式表示什么。
6÷2=3 16÷4=4
二、板书课题
三、新课讲授
2、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
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
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4、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5、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四、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方法
思考:
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五、针对例题对应练习
(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2)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第2题
①明确要求
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③交流汇报。
六、堂上练习
1、练习三第4题。
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5题:
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七、学生谈收获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八、全节课总结
板书设计
除法的各部分
20÷4=5
被除数除数商
课
后
作
业
教学反思
总课时第12、13课时
教学
内容
练习三
时间
第4周第课时
3月日
教具
课件
课型
练习
教学
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谈话: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
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
2、学生举例。
3、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二、知识运用
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6题。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完成。
5、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7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
6、引导学生完成第16页练习三第8,9题。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
说给同桌听一听。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三、综合应用
7、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10题。
(1)、说出题目的要求。
(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8、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的第11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义。
(2)、全班交流汇报。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除法的各部分
20÷4=5
被除数除数商
课
后
作
业
教学反思
总课时第14课时
教学
内容
用2-6乘法口诀求商
(一)
时间
第4周第课时
3月日
教具
课件
课型
练习
教学
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
重点
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教学
难点
用多种方法求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二、板书课题: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三,新课讲授
1、看图,思考问题:
小猴摘了几个桃子?
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
2、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学生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同桌合作,交流方法。
3、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
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4、学生交流想法。
四、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思路
12÷3的商是几?
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五、针对例题对应练习
(1)出示例1的第
(2)问题,让学生列出算式。
(2)同桌交流想商的过程。
六、知识应用,加深理解
9、引导学生完成第19页的“做一做”第1题。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
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10、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
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2、3题。
七、学生谈收获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八、全节课总结
板书设计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2÷3=4
想:
3×( )=12
课
后
作
业
教学反思
总课时第15课时
教学
内容
用2-6乘法口诀求商
(二)
时间
第4周第课时
3月日
教具
课件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
重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
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学生动手摆小圆,把12个小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几个?
并说出除法算式。
2、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在指名汇报。
二、板书课题: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
三、新课讲授
3、教学例2
(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每个蒸笼装4个包子,有6个蒸笼,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包子妈?
怎样列式?
用那句乘法口诀解决?
(2)、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把这个算式转变成除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题目。
(3)、你会列式吗?
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4)、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
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
四、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思路
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
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
五、针对例题对应练习
书本第19页做一做2
六、知识应用,加深理解
8、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4题。
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
9、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5题。
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七、学生谈收获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八、全节课总结
板书设计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6=24(个)
24÷4=6(个)
24÷6=4(个)
课
后
作
业
教学反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教版二 年级 数学 下册 第二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