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铁一中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
- 文档编号:5343688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9.96KB
广西柳铁一中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
《广西柳铁一中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柳铁一中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柳铁一中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试题语文
广西柳铁一中2012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试题语文
广西柳铁一中2012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试题语文
语
文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锁钥/钥匙
露马脚/露宿风餐
供给/家给人足
B.菲薄/芳菲
倒春寒/翻江倒海
犄角/掎角之势
C.纰缪/绸缪
血淋淋/狗血喷头
风靡/靡日不思
D.场所/场院
发横财/横行霸道
连累/罪行累累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有学者称:
任何主讲人都挽救不了百家讲坛的命运,这个影响巨大的节目目前已经进入风雨飘摇的时期,甚至进入了死亡倒计时。
B.目前,引进版图书翻译质量参差不齐,有的不忍卒读,不仅对阅读造成伤害,也不利于市场的正常运作与健康发展。
C.张爱玲小说中运用的古典诗词受到普遍,评论者对此褒贬不一:
有人认为是奇词妙语,锦心绣口;
有人认为是陈词滥调,无病呻吟。
D.一手钱一手货,不会给供货商带来资金压力。
因此,有很多不堪重负的供货商开始看好这一锤子买卖,从大超市分流出一部分商品供给这些中小超市甚至有的全部型。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相信,只要中美双方把握大局,抓住机遇,加强交往与合作,注重沟通与协调,妥善处理重大敏感问题,两国关系就能够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B.《中国教育报》开辟了刊登教学一线老师阐述自己在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如何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使学生学到做人的文章。
C.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性诗词。
D.研究表明,多巴胺是导致酒精上瘾的关键,这种快感神经递质的分泌,可使人强烈地产生生理和心理满足感。
4.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
闲共说相思。
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
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的感人。
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
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
A.
B.
C.D.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文艺低俗化现象背后,既有社会大潮的裹挟,更有文艺自身的原因,其中包括文艺观念上的根本误区,亟需我们反思。
反映生活不等于放弃精神坚守。
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往往被曲解演绎为生活是怎样的,文艺也就是怎样的。
问题在于,文艺毕竟不能照搬生活,这里有文艺家的主体性以及价值立场和审美态度问题,他的价值选择和审美判断问题,还有他的艺术良心和责任感问题。
艺术家要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和选择反映对象,在创作中要表现自己的情感评价和审美理想,即便是反映生活中那些庸俗、低俗、丑陋现象,也不能没有审美批判和价值导向,以往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已经给了我们足够多的启示。
然而有些人故意回避这些问题,要么不承认低俗,要么将这种低俗归为社会问题而不是自己的责任。
将文艺审美简化为娱乐,再偷换为游戏,沦为搞笑。
这样一来,文艺审美应有的人文精神内涵就被悄然抽空了,变成了专给人提供即时快感的玩乐。
为了逗你玩、逗你乐,将娱乐变成愚乐和傻乐,如此审美,文艺岂能不滑向庸俗和低俗的泥潭!
文艺大众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我国文艺的发展方向,它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问题是,通俗化很容易变成庸俗化、低俗化。
正如鲁迅在《文艺的大众化》一文中所说:
若文艺设法俯就,就很容易流为迎合大众,媚悦大众。
迎合和媚悦,是不会于大众有益的。
满足众需要,并不意味着就要俯就、迎合、媚悦。
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既需要满足也需要引导。
健康的文艺有助于培养人的健康情趣,而低俗的文艺必然诱发人的低级趣味。
真正的文艺大众化,大众本来应拥有主体性和自主性,是能够主动参与的,然而在当下的文化市场里,大众并没有获得这样的自主权,他们只是被动的消费者。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当今社会文化发展趋势,这意味着要更多面向消费市场和大众需求,更多考虑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这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文化产业化是否意味着不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和不顾社会效益?
按某些人的逻辑,似乎文化事业才有承担社会责任和考虑社会效益的义务,而文化产业则只需追求经济效益,所谓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可以完全撇开。
这也许正是当今一些文艺不断走向低俗化的重要原因。
精神文化市场不能一刀切地全盘消费主导,它既要考虑大众的消费需求,也要考虑文艺产品的健康有益,力求以此引导和培育健康有益的文艺消费。
马克思说过:
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
消费主体及其趣味是可以而且能够由产品来培育和创造的,既然如此,文艺生产就不能以产业化为理由推卸责任,更不能以此作为低俗化的借口,这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不能含糊的。
文艺观念上的种种误区,无疑会影响文艺实践,导致文艺低俗化现象滋生蔓延。
因此,对这些容易让人陷入迷误的文艺观念加以反思和剖析,让人们自觉跳出这种文艺观念误区,对于扭文艺低俗化之风十分必要。
(选自2010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5.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文艺大众化的一项是(
)
A.文艺大众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我国文艺的发展方向,它在文艺的发展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B.文艺大众化并不是要求文艺设法俯就大众,因为这样就容易流为迎合、媚悦大众的文艺,对大众无益。
C.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满足与引导,因为健康的文艺有助于培养健康的情趣,而低俗的文艺则不然。
D.真正的文艺大众化,大众不应是没有自主权的被动的消费者,而应是拥有主体性和自主性的主动参与者。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虽然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不能理解为生活是怎样的,文艺也就是怎样的,因为在反映生活时,艺术家有着自己的精神坚守。
B.文艺审美在简化与偷换中,沦为搞笑,变成了专给人提供即时快感的玩乐,而文艺审美应有的人文精神内涵就被悄然抽空了。
C.要扭当今社会中文艺低俗化之风,就要对那些容易让人陷入迷误的文艺观念加以反思和剖析,让人们自觉跳出这种文艺观念误区。
D.马克思说的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阐明了艺术作品对艺术对象,即文艺大众这一消费主体的影响力。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文艺观念上的根本误区就是,文艺在反映社会生活时没有承担起所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背离了文艺自身的人文精神内涵。
B.文艺之所以不能照搬生活,是因为文艺创作体现着文艺家的主体性、价值立场和审美态度,体现着艺术家对反映对象的发现和选择。
C.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既要考虑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也要承担社会责任,顾及社会效益,这样才有可能改变文艺低俗化的状况。
D.消费主体及其趣味是可以而且能够由产品来培育和创造的,所以健康或不健康的文艺作品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文艺大众。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耿恭字伯宗,扶风茂陵人。
少孤。
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
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请恭为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及从弟驸马都尉秉破降之。
始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乃以恭为戊己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
恭至部,移檄乌孙,示汉威德,大昆弥以下皆欢喜,遣使献名马,愿遣子入侍。
恭乃发使赍金帛,迎其侍子。
明年三月,北单于遣左鹿蠡王二万骑击车师。
恭遣司马将兵三百人救之,道逢匈奴骑多,皆为所殁。
匈奴遂破杀后王安得,而攻金蒲城。
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
传语匈奴曰:
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
因发强弩射之。
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
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
匈奴震怖,相谓曰:
汉兵神,真可畏也!
遂解去。
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五月,乃引兵据之。
七月,匈奴复来攻恭,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
时焉耆、龟兹攻殁都护陈睦,北虏亦围关宠于柳中。
会显宗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厉士众击走之。
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
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
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
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招恭曰:
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
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
虏官属望见,号哭而去。
单于大怒,更益兵围恭,不能下。
初,关宠上书求救,时肃宗新即位,乃诏公卿会议。
乃遣秦彭与谒者王蒙、皇甫援发张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兵,合七千余人,建初元年正月,会柳中击车师,北虏惊走,车师复降。
先是,恭遣军吏范羌至敦煌迎兵士寒服,羌因随王蒙军俱出塞。
羌固请迎恭,诸将不敢前,乃分兵二千人与羌,从山北迎恭,遇大雪丈馀,军仅能至。
城中夜闻兵马声,以为虏来,大惊。
羌乃遥呼曰:
我范羌也,汉遣军迎校尉耳。
城中皆称万岁。
开门,共相持涕泣。
明日,遂相随俱归。
虏兵追之,且战且行。
吏士素饥困,发疏勒时尚有二十六人,随路死殁,至玉门唯馀十三人。
衣屦穿决,形容枯槁。
中郎将邓众为恭已下洗沐易衣冠。
及恭至洛阳,鲍昱奏恭节过苏武,宜蒙爵赏。
于是拜为骑都尉。
(《后汉书·耿恭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恭乃发使赍金帛,迎其侍子
赍:
赠送
B.道逢匈奴骑多,皆为所殁
殁:
杀死
C.恭乘城搏战
乘:
顺着
D.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
固:
坚守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耿恭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
恭乃发使赍金帛,迎其侍子
传语匈奴曰:
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
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
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五月,乃引兵据之
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励士众击走之
遣军吏范羌至敦煌迎兵士寒服
A.
B.
C.D.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车师投降后,设置西域都护,耿恭被任命为戊己校尉,到任后,传檄乌孙国,宣示大汉威德,乌孙王派遣使者进献名马,并送儿子入侍汉朝。
B.匈奴攻破车师,杀死车师后王,耿恭凭借涧水据守疏勒城,用强弩发射毒箭杀死大量敌兵,又招募数千人直冲敌阵,匈奴骑兵被迫撤走。
C.车师背叛汉朝后,与匈奴一起进攻耿恭,耿恭处境艰难,粮食吃完后,就煮铠甲弓弩,吃皮革牛筋,他与吏士们上下齐心,同生共死。
D.耿恭在范羌救援下回归,路上遭到匈奴兵追击,他们且战且走,到达玉门关时,只剩下十三人。
到达洛阳后,耿恭被授予骑都尉之职。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显宗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厉士众击走之(5分)
(2)衣屦穿决,形容枯槁。
中郎将邓众为恭已下洗沐易衣冠(5分)
12.阅读下面的宋词和元散曲,回答问题。
(8分)
西江月黄陵庙
张孝祥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
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
这首词是张孝祥由湖南长沙改任湖北荆州时,途经黄陵山下,遇风阻所作。
[双调]沉醉东风
秋景
卢挚
挂绝壁枯松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
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
散西风满天秋意。
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1)这两首诗描写的旅程,在时间顺序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具体意象,作简要分
析。
(4分)
(2)《西江月》上片和《沉醉东风》开头四句分别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
两首词都描写了一幅潇湘秋景图,但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题计分)(5分)
(1)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
王欲行之,
。
(《齐桓晋文之事》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
(《登岳阳楼》)
,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
。
(《孟子》)
(2)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
,
禾生陇亩无东西。
(《兵车行》)
欲速则不达,
。
(《论语》)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
。
(《荀子·劝学》)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大美西藏
王宗仁
我有过上百次穿越世界屋脊到西藏的人生经历,常常有朋友问我,去过西藏和没去过西藏的人,都为西藏旷世绝伦的美所折服,你告诉我西藏到底美在哪里?
地处地球之巅的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酷寒缺氧,飘雪的日子覆盖着四季,那里的雪山、冰川、峡谷和冰河湖泊弥漫着古老的神秘,蕴藏着深邃的景观。
在西藏,一些重复的东西始终重复着,接连不断,比如暴雪断路,比如天葬轮回,比如经文旋……我每次一翻过唐古拉山踏进西藏的门槛,就自然而然地有一种来到人间最后一块净土的宁静阔远的感觉。
有时一朵白云一片雪花就能把我醉倒。
真的,当我置身于西藏的山水中时,往往有一种一脚此生、另一脚彼世之感,竟然忘了归途。
西藏之美,美在草原。
藏北草原,亦称羌塘草原。
浩荡无边的草浪不断地涌来倒去,西藏的春天就是被这藏北的青草一针一线地缝在了永冻层上。
它是中国最大的草原之一,其实大还在其次,主要是它的富饶。
这里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景,还有异常丰富的资源。
药材有冬虫夏草、贝母、雪莲、藏红花等,珍稀野生动物有存世很少的藏北野驴、藏羚羊和野牦牛等,矿藏有黄金、锑矿、铜矿、硼砂等。
终年积雪的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像晶亮剔透的围墙绕它而立,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犹如两根飘逸的丝带贯穿整个草原,紧凑而妥切地勒在它的腰间。
蓝天白云之下,是茫茫草海和镶嵌于草原的曲曲直直的河流溪水,那水是静的,几乎不流动,清澈见底,倒映着雪峰、碧空、彩云,真是一幅天地合一山水合一的宁静、和谐、壮美的画卷!
汽车和火车并驾齐驱开过来了,悠长嘹亮的车笛叫醒了牧村,叫醒了草场,叫醒了长鞭!
初春,看一颗草粒如何悄悄萌芽;盛夏,看一望无际的草浪浩浩荡荡地涌向天边。
西藏之美,美在阳光。
我是去了西藏多次之后,才真正地体悟到为什么拉萨被人们称为日光城。
那是一个盛产阳光的地方,我们把整个西藏都称为日光圣地也不为过。
每天早起的雄鹰将那苍劲的翅膀在唐古拉山巅一斜,太阳就轻轻地跃出来,温暖了西藏的每个角落。
雅鲁藏布江最先溅向一片露水般湿润的阳光。
西藏太阳的颜色与别处不一样,是橘黄色的,镶着淡淡的红边的浅黄。
看上去绝不晃眼,柔柔的,酥酥的,暖暖的,爽心悦目,美!
阳光下,牧业兴旺,糌粑飘香,佛光灼灼,还有静立在山顶的和平哨所。
如果有幸遇上藏家人晒浴的日子,你不妨静静地躺在拉萨河畔的茸茸草滩上,舒展四肢,嘴里含一块酥油糖,让阳光从身上脸上轻手轻脚地滚过,先是抚醉了你,接着抚化了你。
这时你得到的是一种最时尚的物质享受与最纯粹的藏族风情合二为一的精神享受,领略到的是藏地新生活的甘甜!
西藏之美,美在青稞酒。
这样的场面我们在屏幕舞台和文艺作品里经常会看到:
藏族同胞双手捧着酒碗,高高举过头顶,与一条洁白的哈达同时献给尊朋贵客。
客人双手接过酒碗,轻轻呷一口,主人立即给添满,再喝一口再添满,第三次必须一饮而尽,才不为失礼。
那酒便是青稞酒。
青稞酒是藏家人男女老少酷爱的饮料,婚丧嫁娶和节假日都必不可少。
豪饮,在西藏无论是牧区还是城镇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夏日的草场上,冬天的火炉旁,
一心敬六连升八匹马……猜拳行令之声不绝于耳。
那些肤色被高原紫外线照射得黑里泛红的藏家汉子们,温上青稞酒,频频举杯,痛快畅饮,一醉方休。
醉中的汉子额头上那似刀刻出来的额纹,更能彰显出藏家民族的强悍。
游牧人最喜骑马饮酒,一手举杯,一手抓缰,真乃酒气冲天,马蹄踏香!
西藏美在哪里?
这是一百个人会得出一百种答案的问题。
布达拉宫的千盏佛灯不美吗?
造山运动喷涌起的珠穆朗玛峰不美吗?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不美吗?
被人誉为天上绿宝石的纳木错湖不美吗……归根结底,最美的还是创造了美的西藏各族人民。
只要你走近那些穿着氆氇袍、蹬着长筒靴、挎着镶有绿松石藏刀的藏胞,你就会得到许多故亊,明白许多事情,获得许多营养!
14.以我有过上百次穿越世界屋脊到西藏的人生经历开篇,有什么用意?
(4分)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6分)
(1)在西藏,一些重复的东西始终重复着,接连不断。
(3分)
(2)往往有一种一脚此生、另一脚彼世之感,竟然忘了归途。
(3分)
16.文中第3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请作简要赏析。
(6分)
17.请从表达主旨的角度,简要分析结尾一段的作用。
(6分)
六.(15分)
18.下面十二句话,是写古代文人的六副对联的上下联。
某学校校刊准备开辟文学专栏,请你从下面的十二句话中挑选八句话,组成四副最恰当的对联,分别送给陶潜、杜甫、李白和李煜四位文人的专栏作为它们的通栏标题。
(只填序号)(4分)
(1)千古忠贞千古仰
(2)向月楼中吹落梅
(3)万缕愁绪名悔心
(4)湖光山色如眼底
(5)一生清醒一生忧。
(6)浣溪石上窥明月
(7)歌咏总带忧民泪
(8)偶尔城市羡华轩
(9)颠沛仍怀爱国心
(10)万家忧乐到心头
(11)千般无奈思故国
(12)平生胸中羞五斗
送给陶潜专栏:
上联______,下联______。
送给杜甫专栏:
上联______,下联______。
送给李白专栏:
上联______,下联______。
送给李煜专栏:
上联______,下联______。
19.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回答问题。
(6分)
在中国有这样一儿童:
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
这个特殊体被称为留守儿童。
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
项目
百分比
项目
百分比
非常想父母
65.0
认为应该和父母共同生活
79.3
害怕陌生人
40.0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43.5
觉得自己很一般
52.7
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
34.7
(1)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
(2分)
答:
(2)请针对留守儿童现象,拟写一句公益广告词。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20.
请大胆想象,写一段富有启发性的话,其中必须包含文章改变和镜子三个词语,语句要求通顺,有一定的文采。
(字数要求在50字左右)
(5分)
七.(60分)
21.读下面这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当旅游大巴进入山区的一个拐弯处时,车上的一对情侣被窗外的美景所吸引,便招呼司机停车。
他们下车后,巴士继续前行。
就在这对情侣驻足欣赏山景时,只听前方轰隆一声巨响,那辆巴士被山体滑坡滚落下来的巨石砸中,落入万丈深谷。
事后得知,车上乘客无一生还。
惊魂甫定之后,这对情侣无不感慨地说了一句话。
按常理,一般人都会说:
幸好我们不在车上!
而这对情侣却说:
假如我们不中途下车,那辆大巴就能赶在山石滑落之前驶过,车上的人也许就不会遭遇这场劫难。
这句话是对人的心灵的拷问,善恶、美丑、高下之分,往往就在这一念之间。
请以心灵的拷问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角度自选。
立意自定。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姓名:
准
考
证号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及科目,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及以上(但不要太粗)
黑字字迹的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严格按照题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装订、不要折叠、不要破损。
学校:
考号:
班级:
2009级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科试卷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BA.yu/yo
lu/l
j/j
B.fi/fi
do/do
j/j
C.mi/mu
xi/xu
m/m
D.chng/chng
hng/hng
li/li
2.C
锦心绣口:
锦、绣,精美鲜艳的丝织品。
形容文辞优美。
A
风雨飘摇:
形容形势很不稳定,多指民族、国家局势。
B
不忍卒读:
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
D
一锤子买卖:
一次性交易,多指不法商贩的行为,含贬义。
3.AB
成分残缺,在文章后加的栏目。
C句式杂糅,可将围绕改为以。
D
语序不当,应为产生强烈的生理和心理满足感。
4.D
注意抓住这种形象这些建筑形象反过来说等指代、暗示性的词语。
二.(12分,每小题3分)
5.C
此项是对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理解,不是谈文艺大众化的。
6.D概念理解错误,艺术对象就是艺术作品。
7.A
从原文中看,根本误区应该指文艺家,放弃精神坚守,而不是指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以及文艺自身的人文精神内涵。
三.(12分,每小题3分)
8.C乘:
登上
9.C
非军事方面
只是一般的军事安排
10.B用毒箭射杀敌兵是在守卫金蒲城时发生的
四.(23分)
11.(10分)
(1)恰逢明帝驾崩,救兵不到,车师国又背叛汉朝,与匈奴合兵进攻耿恭。
耿恭激励将士赶走了敌人。
(5分,会崩畔厉走五个得分点,译对各得1分,崩翻译时注意得体,应翻译成驾崩,不要译成死了。
)
(2)衣服鞋子都穿破了,身体瘦弱面色憔悴,中郎将邓众安排耿恭及部下等人洗浴更换衣帽。
(5分,屦形容已易五个得分点,译对各得1分,已通以,连词,表并列,可译为以及)
附参考译文:
耿恭,字伯宗,扶风茂陵人。
耿恭年少时就死了父亲,为人慷慨多有远大的谋略,有将帅之才。
永平十七年(74年)冬,骑都尉刘张率兵攻打车师国,请耿恭担任司马,耿恭与奉车都尉窦固及堂弟驸马都尉耿秉破降车师。
破降车师后,朝廷重新开始设立西域都护,戊己校尉。
就任命耿恭为戊己校尉,驻扎在车师后王部金蒲城。
耿恭到任,发布文告晓示乌孙国,宣扬汉室威严和恩德,乌孙国中,从国王大昆弥以下,都非常高兴。
派使者向东汉朝廷献名马,并愿派王子入侍皇帝。
耿恭就派使者携带着金银布帛,迎接其王子入侍汉朝皇帝。
第二年三月,北匈奴单于派左鹿蠡王率二万骑兵进攻车师,耿恭派司马带兵三百前往救援,路上,遭遇匈奴大军,寡不敌众,全军覆没。
北匈奴杀死车师国的后王安得,又兵攻打金蒲城。
耿恭亲自登城,与敌作战。
他让部下把毒药涂到箭镞上,向匈奴兵喊话:
我们汉军的箭是神箭,那些中箭的人创口一定有怪异情况发生。
喊完,就拉开强弩发射毒箭射击敌人。
匈奴兵中箭的人,看到自己的伤口都因毒热而迅速溃烂,于是大惊失色。
正赶上天降大雨,耿恭乘着风雨大作,率众出击,杀死杀伤大量敌军,其余敌军惊恐万状,纷纷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 一中 届高三 第四 月考 试题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