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届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534040
- 上传时间:2022-10-10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149.59KB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届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x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届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届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届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武昌区高三5月调考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1.A(B.líng—léng;C.shǒu—shòu;D.xún—xùn。
)
2.D(A.激浊扬清;B,坚如磐石;C.雕梁画栋。
卷帙:
书籍或书籍的篇章。
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部头很大。
)
3.B(解释:
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解释的一般是问题。
阐释:
阐明陈述并解释;阐释的一般是理论。
且能:
且,还,表示进一层;尚且,况且。
又能:
表示几种情况或几种性质同时存在;常与“既”构成并列关系。
弱小:
力量单薄,地域狭小;亦指弱小者。
狭窄:
一般指地域狭小、窄小。
旗鼓相当:
“旗鼓”本意为古代作战以摇旗击鼓指挥进退。
相当:
差不多,不相上下。
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势均力敌:
“均”,平;“敌”,相当。
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常用于矛盾冲突的双方。
)
4.C(A项,中途易辙,后面的分句主语应是“青少年”,不是“动手劳动”,应将“动手劳动,不但能够让青少年……”改为“通过动手劳动,青少年不但能够……”。
B项,搭配不当,“减少”应改为“缓解”或“减轻”。
D项,主客体颠倒,“为不少聆听过他讲课的师生所折服”应为“折服了不少聆听过他讲课的师生”。
)
5.A(“易安”指的是李清照,而辛弃疾受到王国维先生的极力推崇。
)
6.A(A项“儒家学说一直是官方正统学说”表述过于绝对,原文为“儒家思想长久以来被认作中国社会的官方正统学说”。
)
7.C(A项,“儒家的‘爱有等差’观比墨家的‘兼爱’观更加高远”于文无据;B项,“儒家从创立之初就以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为目标”无依据,原文为“儒家从创立之初,就始终在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培养人才”是客观效果而非主观目标;D项中“自觉”说法错误,原文为“经过一段时期的文化冲突和思想碰撞,最后也不得不回归到儒家治国方略”。
)
8.D(A项,表述武断,原文说的是儒学“渐渐式微直至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腐朽旧说”;B项,“修身”是讲“内修己身”的;C项,“儒家比道家在哲学上境界更高、影响力更大”的说法没有依据。
)
9.B(“除”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如《陈情表》中的“除臣洗马”。
)
10.D(①句是说韦应物高洁寡欲,②句是说韦应物以病辞归的经历,⑤句是说韦应物的诗风,均可排除。
)
11.D(“唐时的诗歌普遍追求形式美”言过其实,作者说的是“自沈、宋之下”。
另外,韦应物诗风自成一家,但并非“继承建安诗风”,文中是说他驰骋在建安以来的诗坛上,“清深雅丽”也不是建安诗风的特点。
建安诗风是清峻、通脱、华丽、壮大、慷慨激昂。
)
12.
(1)等到(玄宗)去世,他才后悔,改变平素志行,转而读书求学。
(关键词:
“及”“崩”“折节”各1分)
(2)(韦应物)罢官后在永定寺闲居,清心寡欲,回避一切俗事。
(关键词:
“罢”“屏除”各1分)(3)虽然(唐代)诗人众多,也少有能和他相比的人,很被当时舆论推崇。
(关键词:
“盛”“伦”“为……所……”“右”各1分)
13.房孺复为杭州牧/皆豪人也/韦嗜诗/房嗜酒/每与宾友一醉一咏/其风流雅韵/多播于吴中(每处0.5分,共3分)【参考译文】贞元初年,韦应物担任苏州刺史,房孺复担任杭州刺史,都是位尊而才高(狂放不羁)之人。
韦应物爱好作诗,房孺复爱好饮酒,每次与宾客朋友一起饮酒作诗,他们的风流雅韵,在吴中多有传播,有人称韦应物、房孺复为诗酒仙。
【参考译文】
韦应物是京兆府人,崇尚侠气,当初他凭三卫郎的身份侍奉唐玄宗。
等到(玄宗)去世,他才后悔,改变平素志行,转而读书求学。
他品性高洁,少食寡欲。
居住的地方一定要点燃香料,扫净地面,(然后)静坐,泯灭俗念,超然物外。
天宝年间,曾跟随玄宗出游。
永泰年间,担任洛阳县丞,又升任京兆府功曹。
大历十四年,韦应物在鄠县令任上被授予栎阳令,因病辞官回家,寓居在善福寺精舍。
建中二年,他凭借先前的资历被授予比部员外郎,又出朝担任滁州刺史。
不久,改任江州刺史。
后来又被追召入朝,改任左司郎中。
有人嫉妒他升官,就栽赃陷害他。
贞元初年,韦应物又出朝担任苏州刺史。
大和年间,他凭着太仆少卿的身份兼任御史中丞,担任诸道盐铁转运使、江淮留后。
罢官后在永定寺闲居,清心寡欲,回避一切俗事。
早年时,韦应物性情豪放,不受拘束,晚年时遇见杨开府,就赠给他一首诗,写到了(年轻时的)事: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
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朝持樗蒱局,暮窃东邻姬。
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
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
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
两府始收迹,南宫谬见推。
非才果不容,出守抚茕嫠。
忽逢杨开府,论旧涕俱垂。
坐客何由识,唯有故人知。
”(诗歌大意:
年轻时侍奉玄宗,倚仗皇帝的恩宠,成为一个无赖子弟。
本人是里巷中横行不法的人,家里窝藏的都是些亡命之徒。
早晨就捧着赌具和人家赌博,夜里还去和东邻的姑娘偷情。
司隶校尉看见我,不敢逮捕,因为我天天在皇帝的白玉阶前站班。
骊山上的风雪之夜,皇帝在长杨宫打猎的时候,我是一个字都不认识,只会饮酒放浪的顽痴青年。
自从玄宗皇帝死后,我失去了靠山,落魄得被人欺侮。
再要改行读书,这已经太晚了,只好抓起笔来学作诗。
作诗有了些成就,居然被两府收留,也被南宫官推举。
但是,毕竟我的才干不够,朝中不能容留我,把我派出去做安抚孤儿寡妇的地方官。
遇到杨开府,谈起旧事不胜感慨。
满座的客人都不会知道这些事,现在能知道的只有老朋友了。
)(从这件事中)完全可以看出古人率真坦诚的美德。
我评论道:
诗从沈俭期、宋之问之后,一天比一天华丽,(诗人们)雕琢字句,揣摩效仿以符合浮文切响(浮文,华而不实的文章;切响,原指重浊的字音,此谓讲求音节和谐),音韵婉转和谐,对仗华美精密,而闲静典雅平淡自然的诗风却不存在了。
只有韦应物驰骋在建安以来的诗坛上,(他的诗作)各有风格,自成一家,(他的诗作)清新深沉,雅正华丽,虽然(唐代)诗人众多,也少有能和他相比的人,很被当时舆论推崇。
不过他在风月之情上不能自我控制,例如他赠给米嘉荣、杜韦娘等人的诗作,都是在酒席间(写的),显露出年轻时(放纵)的情态,也就不足为怪了。
韦应物有诗集十卷,现今在世上流传。
14.【答案示例】
(1)酒酣寻芳;倚树沉眠;持烛赏花。
(每点1分)
(2)①第一首诗的首句,运用比喻,将似锦的繁花比作漫天的“流霞”,通过诗人寻芳沉醉的过程,写出了身心俱醉的迷花境界,流露出酣醉满足之意。
②第二首诗的首句运用叠词,以“东风袅袅”写出了春意的暖融,以“东风袅袅”‘崇光”写出了春意的暖融,“崇光”又指出了海棠花光泽的高洁美丽,“泛”字将景物活化,为海棠的盛开造势,表达了诗人赏花愉悦心情。
(每点2分,答全给满分)
【诗歌鉴赏】《花下醉》首句写出诗人从“寻”到“醉”的过程。
因为爱花,所以怀着浓厚的兴趣,殷切的心情,特地去“寻芳”,竟不知不觉地“醉”了。
“不觉”二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目眩神迷、身心俱醉的情态,笔意极为高妙。
次句进一步写“醉”字。
因迷花醉酒而不觉倚树,由倚树而不觉沉眠,由沉眠而不觉日已西斜,处处紧扣“醉”字。
三、四两句忽又柳暗花明,转出新境。
酒阑客散,正可静中细赏;酒醒神清,与醉眼蒙眬中赏花相比,自别有一番风味;深夜之中,才能看到人所未见的花之情态。
《海棠》这首诗写的是苏轼在海棠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
首句写白天的海棠,“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也指海棠花光泽的高洁美丽。
“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为海棠的盛开造势。
次句,“香雾空蒙”写海棠的幽香在氤氩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
“月转廊”,月亮已转到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
“只恐夜深花睡去”,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
一个“恐”写出了诗人的担忧、惊怯之情。
末句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
“故”照应前面的“只恐”二字,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
“烧高烛”遥承前面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那就让我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吧!
15.
(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士不敢弯弓而报怨;(4)倚南窗以寄傲;(5)响穷彭蠡之滨;(6)沧海月明珠有泪;(7)赢得仓皇北顾;(8)濯清涟而不妖。
(每小题1分,共5分,如有错字、别字、漏字、添字等情况,该小题不给分。
)
16.DE(D项,“以理服人”和“深入浅出的说理”错,应是“以情动人”;E项,“写景美文”错,应是“抒情散文”,“沉郁的感觉”也不对。
)
17.【答案示例】作者把“自然间所有样相”比喻为“可鉴的妆镜”“万古不废的碑帖”,是指我们可借自然万物进行自我观照,充分体现了作者崇尚自然、天人合一、返璞归真的哲思。
(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4分。
)
18.【答案示例】①文章以第二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偶尔插入第一人称,构成两种不同人称的互相交叉。
其中的“你”,既可以是特指、泛指,也可以理解为“你”“我”的统一体。
②不同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法,有助于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
同时,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每点3分,共6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
19.【答案示例】
“鸟声”,暗指优美的、恬静的自然环境,是山林生活的代称;“在鸟声中醒来”是作者耽于山林生活的写照,体现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作者虽然“每天走向尘烟,踏碎市声”,但心中的想象却如诗般美好。
在如今功利的社会里,很多人处于浮躁不安中,但作者把淡泊、宁静、清高的生活看作是一种精神的满足,看作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或把“自然间所有样相”比喻为“可鉴的妆镜”“万古不废的碑帖”,更充分体现了作者赞赏古人崇尚自然、天人合一、返璞归真的哲思和追求大自然的美,厌弃尘世俗流、纸醉金迷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
作者自己在阅读、写作、静思中增长慧根,焕发灵性,获得生命的成长。
(6分,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20.【答案示例】在《半张纸》中,斯特林堡写出了主人公两年里经历了从恋爱到新婚燕尔,从孩子出世到妻子、婴儿突然相继病亡的痛苦遭际,凸现了主人公的悲欢离合,也抒发了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悟。
(意思对即可,4分)
21【答案示例】①分析问题(推理分析);②收集资料;③验证问题;④讨论交流。
(每点1分)
22.【答案示例1】游客需先注册成为会员。
会员登录后,可以购买图书,购买图书时既可添加图书到购物车结账、生成订单,也可一键购买结账、生成订单。
除了购书以外,会员登录后还可修改信息,也可查看购物车和查询订单。
【答案示例2】游客需先注册成为会员;会员登录后,可修改个人信息,可购买图书,也可查看购物车和查询订单;购买图书时可添加图书到购物车结账生成订单,也可一键购买结账生成订单。
23.【立意探索】这是一道漫画材料作文题,“生活”是现代社会一个越来越引人关注的话题。
对于“如何生活”问题,我们应该将其放在当前社会这个大背景下进行思考。
我们大致可以朝四个方向思考立意:
一是赞同“生活智慧”(站得高,看得远)理念,主张过“智慧生活”;二是赞同“辛勤生活”(任劳任怨)理念,主张过“勤奋生活”;三是赞同“站在书籍上生活”(学习的智慧就是让书籍知识为人服务,不能被书籍知识所累)理念,主张“生活需智慧”;四是赞同学习生活应是“巧妙学习”(驾驭知识),主张“善于学习的生活”。
四者都可以结合时代、社会、生活体验感悟等来写作。
比如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出于效率与经济的考虑,追逐智慧的生活;在经济领域,时间就是金钱,机会稍纵即逝,知识可以抢占发展先机。
当然,人们也有追求“善于学习的生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届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湖北省 武汉市 武昌 区届高三 调研 考试 语文试题 扫描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