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16册音乐教案.docx
- 文档编号:5339737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43.36KB
人音版16册音乐教案.docx
《人音版16册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16册音乐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音版16册音乐教案
一、课时内容安排说明:
人音版第16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绿色家园”,内容有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欣赏作品《九寨沟音画》的第五乐章《瀑布与溪流》、《大峡谷组曲》的第一乐章《日出》,我们用两课时来完成这一单元。
第一课时用九寨沟的美景既“瀑布与溪流”的片断作导入(在这里音乐只是作为背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画面上),引出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的教学,最后用《日出》片断作为尾声,并留下研究性学习的问题:
1、是否用多种表现形式来演绎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
2、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地方被列入世界人类自然遗产名录?
试用音乐、文字、录像和其它艺术形式介绍给大家?
第二课时复习歌曲后进行各组歌曲演唱的展示(上节课的第一个研究性学习的问题)。
然后进行上节课的第二个研究性学习问题的展示交流,再引出《瀑布与溪流》、《日出》、交响音画,交响组曲知识的教学。
一、第一课时《给未来一片绿色》
二、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分析:
略。
三、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歌曲,增强学生“热爱世界、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爱护环境”的意识。
2、知识目标:
①了解合唱的概念及合唱的和谐与均衡。
②了解转调的初步知识。
(1=bB 转1=D(前3=后1))。
③会为歌曲划分段落。
④认识#、b记号。
⑤复习圆滑线、反复跳越记号。
3、技能目标:
初步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给未来一片绿色》,表现出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四、教法、学法:
略。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学习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了解合唱的概念及合唱的和谐与均衡;了解转调的初步知识;认识升半音记号#、降半音记号b;复习圆滑线、反复跳越记号。
2、难点:
空拍起唱,如0××××××│;0000×│××××××0│;
24427642│5中2→7的音准;
2467│5中4→6的音准;
5352767│1---中5→2的音准。
六、课前准备:
钢琴、课件、录音机、磁带、问题条、打击乐器。
七、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块内容:
创设情境、谈话交流、引入新课。
1、教师导语:
……引出欣赏《瀑布与溪流》的片断音乐及画面(屏显)。
2、师问:
大自然的美景给你留下什么感想或感受?
3、由以上的谈话交流引出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同时屏显《给未来一片绿色》。
第二块内容:
体验感知,学习歌曲。
第一环节:
完整聆听歌曲。
1、出示两张问题条:
①听了这首歌曲,你能说说它的情绪是怎样的吗?
(理由:
带着这一问题去听歌曲,能使学生更仔细去体验、更认真去聆听。
)
②你能为这首歌曲划分段落吗?
(理由:
这除了是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外,在这里对歌曲作个分析和处理,为唱好这首歌曲先作好铺垫。
)
2、把全班分两个大组抽问题条,抽到哪张便讨论,回答哪个问题。
3、聆听歌曲。
(理由:
新课标提出完整而充分地聆听歌曲,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和感受,所以这一步骤是非常重要的。
)
4、讨论交流:
各组派代表发言。
5、教师点评、归纳、评价、讲解,同时板书:
情绪:
优美、抒情
结构:
A+B+C
第二节环节:
学唱歌曲、解决难点、知识点。
1、教师过渡语:
……。
学生随磁带轻声模唱一遍,唱前提出问题:
①这首歌曲中哪些符号你不认识或是忘记了?
②你觉得这首歌曲中哪里比较难唱?
2、分组并发放空白问题条。
3、全班随磁带按要求完整模唱一遍。
(关于技能方面的要求……)
4、分组讨论并由组长做好记录。
(理由:
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
5、问题条汇总,教师讲解并板书解决:
(板书的内容为问题条中的内容和老师准备的内容。
)
6、按要求随琴旋律视唱两遍、代入歌词演唱两遍:
(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如果还不会唱,教师可采取因人施教的办法。
)
(说明:
以上学生都是用齐唱的形式来学习歌曲的。
)
7、复习巩固歌曲:
方法一:
随磁带边击打击乐边演唱。
方法二:
演唱水平高的学生领着唱。
方法三:
教师领着学生表演唱。
……
第三块内容:
总结延伸,培养兴趣。
1、教师归纳总结:
通过《给未来一片绿色》的学唱后,希望能增强同学们“热爱世界、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爱护环境”的意识……
2、研究性学习布置:
①是否用多种表现形式来演绎《给未来一片绿色》?
②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地方被列入世界人类自然遗产名录?
试用音乐、文字、录像和其它艺术形式介绍给大家?
3、教师通过过渡语引出《日出》片断的欣赏(画面要自己去剪辑),在离下课一分钟左右,把欣赏的音乐和画面作为背景,在背景音乐中作教师的结束语:
……
欣赏《瀑布与溪流》、《日出》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九寨沟音画》选曲《瀑布与溪流》、《大峡谷组曲》选曲《日出》,领略“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共同主题,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2、通过欣赏《九寨沟音画》选曲《瀑布与溪流》、《大峡谷组曲》选曲《日出》,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艺术美感,在聆听音乐时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并能够正确辨别、选择有对比性的描写景物的音乐。
教学重点:
聆听音乐时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景,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艺术美,能正确辨别、选择有对比性的描写景物的音乐。
教学进程:
一、猜猜看导入:
欣赏九寨风光短片,请生猜猜它是我国哪个风景名胜区?
(设计意图:
在猜猜看的游戏环节,提高学生兴趣,从而引出—“九寨”)
二、新课教学:
1、在歌曲《神奇的九寨》的音乐中,了解九寨五绝。
2、简介管弦乐组曲《九寨沟音画》(原为作者为纪录影片《九寨沟梦幻曲》创作的电影音乐。
该影片于1995年5月荣获第二十二届波兰克拉科夫国际电影节作曲奖。
后由作者根据电影音乐重新改编创作为大型管弦乐组曲。
全曲分五个乐章…)
3、欣赏《九寨沟音画》选曲《瀑布与溪流》提问:
(1)音乐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请学生根据其所听到的音乐选择画面,追问学生根据音乐的何种特点得出上述感知,引导学生在音乐要素方面进行分析。
(2)再次聆听《瀑布与溪流》音乐,教师在欣赏过程中给予适当点拨。
3、欣赏《大峡谷组曲》选曲《日出》
(1)联系巴金的散文“海上日出”,请学生谈谈日出印象。
(2)聆听《大峡谷组曲》选曲
(3)初听《日出》全曲,思考:
乐曲可分为几部分?
(三部分外加引子与尾声)
(4)]分段聆听
引子由定音鼓轻柔微弱的滚奏主音开始,小提琴用泛音随入,然后单簧管奏出缓缓上行的音阶,三支小号随后间歇地加进,奏出一种鸣叫的声响。
在这样的音乐烘托下,长笛奏出两句具有主题音乐特色的华彩旋律,第一句很像是清晨的鸟鸣,第二句着意描绘朦胧的晨曦景色。
第一部分:
伴奏音乐继续保持引子的气氛,先由英国管,然后再用长笛,奏出表现日出的主题音乐。
随后,主题又变奏重复,仍由英国管和长笛相继奏出。
这段音乐每次出现的最后长音中,加上由钟琴和钢琴重复奏出主题的片段,好像是峡谷中传来的回声。
中间部:
音乐转入G大调,开始由圆号演奏上行音阶,转由木管组和钢琴奏出,并以继续上行模进的形式,然后由弦乐奏出主题旋律。
随后,这个旋律转为D大调,并以卡农形式奏出。
接着这段音乐忽然变得明亮而富有朝气,尤其是偶尔出现的钟琴音响,更像那晨曦闪烁的光芒。
再现部:
音乐转入属调,主题和变奏的主题,这两个旋律以复调的手法在高音区出现,然后割断音乐的旋律又与中间部的主题形成复杂的复调关系,并又转回D大调。
这时音乐变得非常热烈。
最后音乐停在E大调属七和弦的长音上面,这时竖琴开始出现连续的刮奏,将音乐推向高潮,我们似乎看到那光芒万丈的骄阳已经升到天际。
尾声:
以各部分主题的主要动机汇集成复调形式,在乐队的全奏中出现,音乐显得非常活跃,而且富有欢欣的情绪。
最后,音乐转为急板,在辉煌的音响中结束。
三、课堂小结
第二单元《西南情韵》
《阿西里西》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引导学生喜欢我国彝族音乐,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彝族的音乐传统,培养学生热爱我国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2、通过学习彝族民歌《阿西里西》,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
3、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使学生置身于彝族山寨,在欢快、热情的彝族歌曲声中,充分展开想象,了解彝族风俗人情,初探彝族民歌的音乐元素。
2、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
1、有兴趣地学唱歌曲,能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阿西里西》,并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设计表现形式。
2、在歌唱中注意音乐基本表现要素的作用,如力度、速度、音色等对歌曲表现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通过各种手段的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积极主动的把《阿西里西》的风格特点恰当自然的表现出来。
二、难点: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掀起各环节的小高潮,以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红绸、彝族民族服等
教学过程:
课 堂 设 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阶段
课前播放《阿细跳月》的MTV,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走进音乐教室时就走进了彝族山寨。
1、组织学生进行肢体活动节奏型是即兴的,动作采用彝族舞蹈的素材三步一跺、三步一跳、吸跳、击掌等。
2、教师演唱一首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问题:
你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吗?
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你有什么联想?
是什么因素使你产生了这种联想?
3、根据学生的回答作恰当的总结和评价。
4、对于“彝族”同学们了解多少?
5、教师利用课件梳理有关内容。
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等省,有十几个支系。
彝族崇尚火,是追求光明的象征。
在彝族地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火把节,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
彝族民居、服饰、歌舞、乐器等。
有秩序的进入教室并分组坐好准备上课。
1、学生随教师打节奏作肢体活动。
2、学生欣赏教师的演唱然后各抒己见。
(彝族啊哩哩载歌载舞的节日欢庆的场面节奏感强欢快热烈……)
3、学生互相点评。
4、学生交流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关彝族风情的知识。
5、聆听教师简介,感受西南风情。
课前几分钟的肢体活动即可以放松师生情绪,拉近师生关系,又可以为下一步的彝族舞蹈创编提供了素材,作好了铺垫。
在这一环节中还注意渗透了同学间的合作关系。
教师的真情演唱引出彝族民歌的风格特点,使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分析感受,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
多媒体课件演示相关内容,为教学创设了意境,学生视听结合走进彝族山寨了解民俗风情。
课件的背景音乐是童声合唱《阿西里西》,已经在不自觉中进入到新课教学中。
二、学唱歌曲
1、导语:
今天我们就到彝族山寨和那里的同龄人交个朋友。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他们的性格。
2、播放课件《阿西里西》。
3、从歌曲中你了解了彝族少年的性格怎样?
阐明理由(着眼于速度、力度、情绪、音色等音乐要素去分析。
)哪句旋律最具彝族民族特色?
4、同学们:
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设置悬念,只是组织学生讨论、猜想,并不告诉他们答案,待到唱会歌曲后从中体会出来。
学生提出歌曲中的疑问时,教师要范唱该乐句,加深学生对旋律的认识。
)
5、教师范唱歌曲,帮助学生自学。
6、有困难吗?
师生帮助解决。
(教师在此处是一个服务者,必要时可以弹琴、播放录音等。
)
7、通过演唱体会“阿西里西”、“丘都拉迪嗡啊”是什么意思了吗?
“阿西里西”是我们的好朋友。
“丘都拉迪嗡啊”是表示欢乐情绪的衬词,无实意。
8、指导学生分别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演唱歌曲,说说带来的不同感受。
9、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来源与生活、经过一代一代口头传唱、加工改编才流传下来,我们同学们也肩负着着一重担,现在我们就来小试身手吧。
10、小结本环节。
1、认真聆听歌曲《阿西里西》。
2、讨论交流老师的提问。
(活泼开朗、热情好客、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等。
速度稍快、力度变化丰富、情绪热烈欢快、音色清脆明亮等。
)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
(如:
“阿西里西”、“丘都拉迪嗡啊”……)
4、听范唱找出歌曲中哪句旋律印象最深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哼唱出来。
5、提出不会唱的地方,师生帮助解决。
6、组织学生展示学唱成果。
7、在练习的过程中尝试力度、速度、音色的变化给歌曲表现带来的不同效果,寻找小组喜欢的方式演唱歌曲并展示。
8、小组讨论:
联系生活创编情绪适合的歌词并展示。
9、小组互评。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音乐的角度去分析歌曲为唱好歌曲做好铺垫。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作学习的主人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此环节采用自主学唱歌曲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充分体现“学为主,教为辅”的学习新策略。
学生可以确定目的、选择活动的方法、自我管理调控。
在感性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分析,关注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作品起到的重要作用。
创编歌词是培养学生创作能力的体现,引导他们善于观察、热爱生活,使一些优美的旋律赋予新生命。
三、火把节的盛况
1、导语:
彝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就是火把节,在火把节之夜,村村寨寨都要点上火把,穿上节日的盛装,围着篝火唱歌、跳舞。
白天,男子们参加摔跤、赛马、斗牛、斗羊、爬杆等活动;女子们主要是唱歌、跳舞、有的向比赛的优胜者敬酒。
同学们,我们就去参加一次火把节吧!
2、巡回指导学生。
(可以利用课前集体舞的素材三步一跺、三步一跳等。
)
3、彝族舞蹈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许多人一起表演。
让我们随着欢快、热烈的音乐,一起跳起来。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4、小结本环节。
1、各小组长带领本组成员设计火把节上的表演形式。
2、各小组展示。
3、女同学拉起一个内圈,男同学拉起一个外圆,老师和几个同学在圆心甩红绸,以示篝火。
随《阿西里西》的伴奏边唱边舞。
拓宽视野,感受舞蹈与音乐结合所产生的艺术魅力。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合作意识。
师生共同舞蹈构成一幅热情奔放的画面,体现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及团结向上的精神面貌。
四、结束语:
音乐是人们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窗口。
祖国的西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除了彝族外还有苗族、侗族、傣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或多或少的接触过他们的民族音乐文化,如:
苗族飞歌、侗族大歌、傣族孔雀舞、壮族的《刘三姐》等都是经典之作。
(教师各表演片断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下节课老师会陪同学们一起走进祖国的西南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
让我们下次再见!
谢谢大家!
大海啊故乡教案
2008年03月20日星期四下午04:
45
教学内容:
王立平的歌曲《大海啊故乡》、普希金的诗《大海》、秦咏诚的小提琴独奏曲《海滨音诗》、德彪西的交响组曲《海浪的嬉戏》等。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的演唱和乐曲的赏析,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海、热爱母亲的真切情感。
2、欣赏关于大海的多种艺术作品,了解优秀的作曲家、诗人,感受他们作品中大海的艺术形象,体验作品蕴含的真实情愫,并能用优美的声音歌唱大海。
3、学会赏析作品,并能结合音乐要素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4、在艺术创作活动中,通过配乐朗诵《海燕》、情景剧《平静的大海》和《暴风雨中的大海》等的编排展示,深刻体验和感受大海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点:
歌曲《大海啊故乡》的学习和两首乐曲的赏析
教学难点:
关于“大海”的艺术再创作活动
教学过程:
课前音乐氛围:
《海滨音诗》多媒体画面,音乐《风与浪的对话》(德彪西)
一、导入:
学生进入音乐室,师转换场景画面《大海啊故乡》,并播放北京天使合唱团的录音《大海啊故乡》。
歌曲美妙的合唱旋律和海浪拍击海岸的音响效果,使人有身临其境般的感觉。
师:
歌声、涛声融合在一起,我们仿佛聆听到了海的心声;同学们,让我们走近大海,一起领略这美丽的海景,唱出我们对大海的热爱吧!
二、新课:
1、歌曲教学《大海啊故乡》
(1)集体跟琴哼唱旋律,学生可采用较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师伴奏。
(2)集体演唱。
学生对演唱情况进行讨论,找出优点和不足。
并提出改进的方案。
师:
课件提示:
A:
歌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应该采用怎样的表情术语?
B:
歌唱的力度、音色在演唱中如何体现?
C:
歌曲中的节拍特点与以往了解的三拍子风格有什么不一样?
为什么?
学生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并尝试演唱,力求音色、力度、情感等能得以具体表现;从而使学生能体验自己优美的歌唱。
(3)问:
从歌曲的情感和旋律出发,你觉得可采用怎样的演唱形式?
根据学生的答案,全体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师:
同学们优美的歌唱,深深地感动了老师。
只要我们在歌唱时注意音乐要素的体现,并用真诚美好的情感去歌唱,我们都能唱出优美的歌声来。
2、欣赏普希金的诗作《大海》
师:
我们唱着优美的旋律,抒发着对大海深深的情意。
诗人,对大海更是情独钟,请听听普希金对大海的赞美吧!
播放课件:
配乐诗朗诵《大海》,同时浏览幻灯片“海景”。
在这组音诗
画的天地里用心静静感受“生活中的海”和“艺术作品中的海”的无穷魅力。
师:
同学们,你们现在的心情如何?
(学生谈观赏后的内心状态)
师:
是的,我们的心情非常激动,大海给予我们心灵深深的震撼,她召唤着我们更清晰地去了解她、更深入地去探索她!
3、赏析《海滨音诗》、《海浪的嬉戏》
师:
大海是宽广无垠的,又是变幻无穷的。
她时而平静优雅,时而又波涛汹涌。
请欣赏小提琴独奏曲《海滨音诗》和交响组曲《海浪的嬉戏》,感受音乐作品中海的艺术形象,并结合课件表格内容,能用有关音乐要素对作品进行分析和描述。
(1)、播放音乐课件《海滨音诗》和《海浪的嬉戏》,学生欣赏。
(2)、学生小组讨论,组长记录组员发言内容。
(3)、每组派一学生上台发言,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学生发言,表扬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并与学生交流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体会。
一、了解大师,创作演绎。
(1)点击大师介绍,了解作曲家生平及作品。
(2)课件出示创作方案:
A:
情景剧《平静的大海》(音乐《海滨音诗》)。
B:
场景剧《暴风雨中的大海》(提供暴风雨音效)
C:
朗诵《海燕》(配乐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
师:
以上提供了三种创作方案,同学们还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来进行创作,内容要与大海有关。
(3)学生创作,师参与并了解各表演组的编排情况。
(4)展示创作情况。
(5)学生教师互评,掌声送给有新意的创作组。
结语:
大海是宽阔的,又是多彩多姿的。
生命源于海洋,音乐源于生命。
同学们,让我们热爱大海,热爱生活,共同歌唱大海、赞美大海宽阔的胸襟吧!
项目
曲目
作者
表现
形式
节奏
旋律
速度
力度
情绪
海的
形象
海滨
音诗
海浪的
嬉戏
八年级第十六册音乐教案《瑰丽的电声》(欣赏课)
教学内容:
1、了解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的相关知识。
2、欣赏乐曲《夜莺》。
3、对比欣赏古筝独奏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渔舟唱晚》的片段。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的相关知识。
2、欣赏《夜莺》,感受电声乐队的音响效果,对现场演奏的电子音乐
也有一定的了解,同时激发学生对电声音乐的兴趣。
3、通过对比欣赏古筝演奏的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渔舟唱晚》片段的
感受、体验我国古典音乐的美感和电子音响合成器的效果。
教材简析:
1、古筝独奏《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描绘了夕阳西下、渔歌四起、
渔夫满载而归的喜悦情景。
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
本课欣赏第一段和第二段。
第一段,慢板。
旋律悠扬如歌,平稳流畅。
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形象地
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的欢快情绪。
2、电子合成器演奏的《渔舟唱晚》,以奇妙的音响模仿古筝的演奏,
以及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使这个乐曲增添了现代的气息。
3、乐曲《夜莺》中加入了中国的竹笛。
笛子用悠扬、清越的音色模拟
了夜莺的叫声。
月夜下,空旷的原野中夜莺开始歌唱,然后清朗的钢琴加
进来略带迟疑,小心翼翼的奏响,如同一个深夜未眠的人,远远听见夜莺
的歌唱去寻访又怕扰飞了夜莺。
整首曲子优美动听,具有独特的魅力。
教学重点:
对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激发学生对电声
音乐的兴趣。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从学生熟悉的乐器电子琴入手,引出电声乐队与电子音乐的概念。
再通过乐曲《夜莺》的欣赏和古筝演奏的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渔舟唱晚》
片段的对比欣赏进一步加深对电子音乐的理解,同时明白各种乐器和电子
音乐是不可相互取代的。
通过学生的感受、体验、对比等多种方法,使学
生了解电声音乐知识的相关知识,提高音乐的辨别和感受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说说电子琴的功能。
2、电子琴:
可以模仿许多音色,可以存储数十种舞曲的节奏型,并且每种节奏型还可以在进行各种音色的变化(聆听华尔兹、探戈、迪斯科等舞曲的节奏型)。
3、教师用电子琴的不同音色(钢琴、小号、小提琴等)演奏相关片段让学生听辨,模拟鼓声、海浪声及鸟叫声让学生感受电子琴的丰富音色。
4、介绍电子音响合成器:
一种能够产生各种复杂音响的电子乐器系统。
二、电声乐队电子音乐的介绍
1、提问:
(1)同学们知道有哪些电声乐队?
(2)电声乐队一般有哪些乐器组成?
2、归纳:
(1)电声乐队的概念:
指电子乐器为主组成的乐队。
电子乐器指运用电子元件产生和修饰音响的乐器。
(2)简单介绍、电吉他、电贝司。
3、播放关于介绍电声乐队的相关影片片段。
4、电子音乐:
即电子合成音乐,指运用电子方法产生和修饰的音乐。
三、欣赏《夜莺》
1、聆听引子
思考:
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它模拟了什么声音?
归纳:
乐器是中国的竹笛,它模拟了夜莺的叫声。
2、作者介绍
雅尼:
希腊血统的美国音乐家,被称为“世界一流键盘奇才”,是一个用音乐讲述生活的人。
3、作品简介:
《夜莺》是一首充满中国古典音乐情调的现代电声音乐作品,是雅尼为华人而作的,全曲洋溢着中华民族的风格。
4、学习乐曲的两个主题音乐
(1)、学唱第一主题
(2)、聆听第二主题
5、欣赏乐曲《夜莺》
思考:
你对雅尼的这种演奏形式和演奏效果有什么看法?
归纳:
作品将高雅的古典交响乐与绚丽的现代电声乐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得现场演奏效果很好。
四、古筝演奏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渔舟唱晚》
1听电子版的《渔舟唱晚》的片段。
思考:
电子版的《渔舟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音版 16 音乐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