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影视作品中色彩的作用.docx
- 文档编号:5338324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1.61KB
论影视作品中色彩的作用.docx
《论影视作品中色彩的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影视作品中色彩的作用.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影视作品中色彩的作用
论影视作品中色彩的作用
摘要 无论是拍摄新闻纪实性节目,还是拍摄艺术性画面,我们都必须要有一种色彩构成和色彩表现意识。
因为在有限的影视框架平面之中,色彩的运用具有非凡的作用。
它能深化主题、塑造形象、烘托主体,给观众以鲜明的视觉印象和强烈的感染力。
如果,影视失去了色彩的审美构思和处理,整部作品必将黯然失色。
(特殊内容需要的黑白处理除外)因为,在电影的空间思维中,色彩的敷设,既是物象的原貌再现,更是特定意念情感传达的外化显现。
关键词 影视作品色彩色彩审美 艺术魅力
电影艺术在诞生后的很长时期内,处于一种“色盲”状态,观众只能通过单色调的明暗层次的差异来想象对象固有的色彩。
20世纪30年代彩色片的问世,是电影史上一次重大的技术革新,从此人们可以在银幕上看到丰富多彩的色彩世界。
开始,电影创作者们只满足于在胶片上还原生活中的色彩,往往迷恋于五光十色的色斑堆砌。
随着彩色电影创作实践的发展,人们对色彩在影片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色彩的构成能充分表现电影主题和人物内心世界”,因此,色彩在电影中的作用被电影人所重视,调动和运用各种色彩的感情特征,并巧妙灵活地利用拍摄角度、光线、镜头等多种造型手段,以形成画面框架内各种色彩的和谐配置:
特别是在多姿多彩的自然世界和社会生活中提炼和发现色彩的美感并通过画面中色块的面积差别,主体色和背景色的关系、色别间的明度与饱和度对比等重新组合建立起色彩构图的规律和秩序成了电影人的追求。
这些经过精心构思的不同的色彩基调,提高了电影的欣赏效果。
一、色彩审美个性与色彩魅力
抽象主义画家康定斯基认为:
“一般来说。
色彩直接影响到心灵:
色彩宛如键盘。
眼睛好比音锤,心灵好象绷着许多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
有意识地接触各个琴键。
在心灵中引起震动。
”可见,色彩与心灵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不同的色彩有着自己的性格,能引起人们不同的情绪反映。
像蓝色象征着冷静、平和、纯洁、具有高雅、平静深远的浪漫,同时也具有抑郁和忧伤情绪:
红色象征着生命、爱情、朝气蓬勃、同时也具有革命、流血、暴力的感受:
黄色则明朗、快乐,具有辉煌、灿烂、富丽的感受:
绿色象征着生长、生命、青春,同时也显示着平静和稳定:
黑色却有着凝重、阴郁、死亡的象征。
因此。
色彩在构成中的设计和组合能表现出某种富有寓意的色彩倾向和感情倾向,当五颜六色的不同色彩在画面中构成统一、和谐的色彩并倾向于一色彩,那么这些颜色便是画面的色彩基调。
一定的色彩基调能够使观众更好地感受到作品主题的情绪特征和基调氛围,因为色彩的审美指向十分明显,它具有表情性。
如获国际大奖的电视纪录片《山洞里的村庄》,以一种“古铜色”的色彩基调表现画面,看起来仿佛有一种农民饱经风吹日晒的褐黄皮肤的质感,使得环境与人融合为一种和谐的极富特色的地域色彩,从而本质地表现了作品的内涵。
再如《一个和八个》,为表现抗日时期的艰苦环境导演强烈排斥着色彩的鲜艳明亮,采用了灰暗色基调,在视觉感受上几近于黑白片《黄土地》则以大面积的黄色块的运用,不出现一点绿色或者蓝色。
以强烈的视觉效果渲染影片主题:
最为人称道的当属张艺谋的《红高梁》,为了表现人的生命的热烈奔放,他以红色作为影片的主色调,并且在片中多处以红色来表达情感,刻画人物乃至传达导演的理性思考,红色被赋予了多种艺术功能,显示了色彩在电影中强大的艺术表现潜力。
二、色彩象征性与作品思想内容
(一)色彩有助于深刻表达作品思想
色彩极富主观性感觉,所以电影艺术家总是把色彩看作是有助于深刻表达作品思想内容的一种手段,看作是从情绪上感染观众的一种重要的造型因素。
由于色彩有极强的主观性,电影中色彩的应用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完美,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花样年华》这部作品沿袭了王家卫以往的含蓄、晦涩。
影片中两个人的世界让人感觉色彩颓败并且单调,可这样的颜色搭配,都是紧密地和情节结合在一起。
也许人们只注意到张曼玉的旗袍,可散发着神秘感的古旧缤纷的旗袍背后的周围色彩暗淡的环境都在向观众传递着一份心情:
那灰蒙蒙的围墙、湿答答的破旧栏杆暗示他们是被关在笼子里的,无法冲破这个小世界的,也暗示了结果是痛苦的。
这种配色带来的冲击让我们觉得每个画面都美的可以当油画来欣赏。
影片正是在这种色彩的矛盾与忧郁中来完成这个若即若离的故事的。
再如《安娜与国王》这部作品非常分明地向我们展现了现实主义色彩与神秘主义色彩之间的距离。
古老的泰国是一片处处弥漫着历史的权势和宗教的覆盖,这里的建筑,是枯黄的木料所搭建,象征着古老和永恒:
这里的人们有着黑黄色的皮肤。
象征着固执却顺从:
这里的所有色彩,都有着黄土基调的附着。
国王经常以这样的形象出现:
一件红色的上衣,这是血凝固后的颜色――红色本身便象征着勇气和革命,土的附着使其凝固,更加增了权柄的韵味:
腰束一条发着似金属一般油光的黄色腰带――如上所述,象征至高无上:
下身一条棕黑色的短裤,我们可以将其分割为黑色与黄色的复合――黑色象征决断,象征危险,黄色的附加使其变成了忠诚和力量:
而国王经常着身的那件很富丽的金黄镂花的长披,则是财富和智慧的象征。
这些色彩,整体向我们展现了一位集权贵、勇猛、智慧、良善于一身的有情有义又富有理性的威严形象。
而安娜就总是一身现实性很明显的清雅的装扮:
淡兰或是米白色的上衣、金棕色的头发――让我们无处不体验到她就是现实中人们所追求的和平、智慧、纯洁的化身。
我们说表现国王的是神秘主义的色彩,并不是说国王似鬼似神,而这一切整体看来这种附加了土黄色的色彩体系,让人在其与现实中原真的色彩体系的相悖之中体察到一种凝固、潜八了的感动,联想到了一个距离我们很远的异域时空的存在――古老的泰国、神秘的泰国文化、东方文明的独有魅力。
而国王与安娜的协和便将现实的我们和那相隔遥远的时空连接在一起,这种协和贯穿影片的始终,不仅让我们体会到一分东西胶合冲突与相吸引并存的坦坦荡荡的博大的爱情,更是让我们从这种对比与结合中体会了古老的文明带给现实中的我们的惊讶。
由此可见,象征无疑是表达影片意义的高度凝练而富有潜在的方式。
(二)局部色彩运用有助于刻画心理、塑造形象
局部色彩的运用能渲染特定情绪、刻画人物心理、体现时空转换、表现影片主题等,怛局部色彩的运用只有上升到结构层面才会真正展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如《辛德勒名单》通片采用黑白纪录片风格,纪实性的叙述了清洗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的血腥场面。
画面沉重、抑郁,特别是在拍摄波兰的贫民区时,矮墙、砖块、潮湿气息,还原了时代的真实氛围……它隐喻着犹太人的黑暗时代。
在清洗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时,辛德勒在挥舞棍棒、冲锋队疯狂扫射着被驱赶的犹太人。
之间我们看见了一个穿行于暴行和屠杀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穿红衣服的小女孩。
这情景使辛德勒极为震惊。
叙述者的视觉语言以复杂的细节按照辛德勒对小姑娘的关注继续发展。
制作人将女孩处理成全片转变的关键人物,在黑白摄影的画面中,只有这小女孩用红色。
在辛德勒眼里,小女孩是黑白色调的整个屠杀场面的亮点――后来女孩子又一次出现,却是躺在一辆运尸车上正被送往焚尸炉。
这一符号成为经典之笔,它的深层内涵和艺术价值远远超过一般意义上的图像象征。
可以说。
聚焦为图像叙事提供了艺术方面的技术性,色彩正是实现聚焦的一个重要工具。
电影利用丰富多样的色彩构成运动,以此创造出同样丰富和多层次的涵义。
《辛德勒名单》中纳粹投降后犹太人走出集中营,银幕上突然大放光明。
灿烂无比,使我们有从黑暗中走到阳光下的感受。
可以体验到剧中人解除死亡威胁的开朗心情。
结果,我们获得的不仅是单纯形体运动的真实照片,而且是更抽象、更富于情感和更理性的“思想内涵”的体现。
绘画中的色彩具有确定性,而电影中的色彩被赋予了流动的过程,它更要求具有一种运动流程中的表现能力,要求通过各个局部色调的相互关系形成色彩节奏,进而结构处色彩情绪线的起伏变化,传递出多义的心理情绪。
三、画面的色彩构成
(一)画面的色彩基调
色彩基调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因素,一是色彩在整体节目中的时间长度,二是该色彩在单一画面中的空间面积。
作为画面色彩基调的色彩。
必须在时间长度和空间面积上都占据主导地位,这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基调”也就无从谈起了。
比如拍摄江南“早春二月,草长莺飞”的风光,“嫩绿”自然是当之无愧的色彩基调,不论是“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河湖景色,抑或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淡淡绿意,都应该在全片中把“嫩绿”的色彩断续往复地贯穿起来。
这样一来,色彩基调的明快清新就能给人以春的气息和春的美感,从某种程度上说,色调即情调,在一定的色彩基调的统筹之下。
(二)画面的色彩选择和布局
1 选择有助于表达主题的色彩
画面色彩的选择应从处理好主体、陪体及背景的色彩关系着手。
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形成主体色彩的选择和运用,合理的选择可以彰显画面的主题和思想内容,也使得画面的构图和造型表现才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表现力。
在《无极》里,导演选择了红色作为这部戏的主体色彩,这一颜色的选择对于电影制作者而言,显然代表了热烈、张扬。
在色彩心理学里,红色代表着热情的积极意义,看见红色的时候,很自然的我们的肾上腺素会分泌。
我们的血液循环会加快。
我们会觉得温暖,觉得热。
如果在电影里用红色来表现,它是一个非常强烈的视觉印象,而且非常有主导性。
就会觉得比较有归宿感,这个归宿感里包含了一种崇拜,这在帝王的服饰里边有很明显的代表,它有一种天赋的感觉在里边。
同样的道理,橙色(金色黄色)是非常性灵的颜色。
当你看到橙色的时候。
你自然而然《断臂山》里的墨绿色和深蓝色。
如果你细看,就能够感受到影片试图在传递一种无奈。
这样的选择也更加彰显了这部戏要表达的主题。
当然这里所说的色彩选择的只是比较抽象的理论概括,在现实生活中五颜六色的实景中进行拍摄时,会有千差万别的色彩和多种多样的对比关系等着我们去提炼和选择、去组配和表现,诸如蓝天白云、黄土碧树、青山绿水等,无一不展示着自然造化的神妙,构成了影视画面色彩表现的天然宝库:
只有经过大量色彩构图的选择和锻炼,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色彩构成意识和色彩表现能力,成为善于观察、发现和提取色彩的行家里手。
2 合理布局色彩烘托主体形象
色彩布局的关系就是如何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一般来说,在画面的整体色彩构图中还必须有重点色彩、基底色彩和过渡色彩,做到整体中包蕴局部,局部里容纳细节。
比如说,在一幅远景画面中表现大草原上的牧羊人,蔚蓝的天空和绿色的草场提供了大色块的基底色彩,暗褐色的蒙古包和雪白色的羊群构成了画面中的过渡色彩,而画面的主体――牧羊人――是色彩构图的重点色彩和视觉中心。
在国产电影《英雄》中导演分别以红、蓝、绿、白四色作为该戏的一大特色《英雄》在无名和秦王划分的四个段落里,张艺谋分别用红蓝绿白做主色调,像黑泽明的《罗生门》一样从非全知全能视角讲述了四个不同版本的关于残剑和飞雪的故事,四个故事分别用情杀、假死、殉情和殉义描述了残剑和飞雪的最后结局。
全片以黑衣无名自述十年练剑作为开端,同样一袭黑衣的皇帝不断引导出一段段色彩斑斓的猜想画面。
整个画面以黑色为基本起调。
肃穆庄严。
如果用它代表铁证现实的话。
那么黑色与红色之间的渗透就成为第一段的主调了。
该段就是通过红色来表现激情,飞雪与长空,残剑与飞雪,残剑与如月,如月与飞雪。
红黑穿插渗透,黑色在此就是残酷的基调,红色就如同殷殷的鲜血挂在矛头。
图像叙事的制作者也是想刻意的突出这一点:
秦国战争的强弩一步一步摧残着赵国人民,红色也同样代表警告与狭隘。
图像学上,除去文化传统的一些出入。
黑色往往是忧伤和严肃的符号,红色则是“火和血的颜色,它可以作为任何尖锐猛烈的东西的隐喻。
因而,红色在我们的交通代码中被选为‘停顿’的代码符号和政治中革命党的标志并非出于偶然。
”蓝色更适合表现感情上的哀婉,这一点毋庸赘述。
“黄叶翩飞”这场戏中,如月和飞雪大战于灿烂鲜艳的黄色枫树林:
飞雪杀死如月后。
树林瞬间变红,红色的壮美和血腥的意味同时并存。
白色基调代表现实或者弱小。
徇情的结尾用的就是白色。
《英雄》中的色彩运用显然已经超越了在叙事进程的某些点上加以表现的层次。
而是从影片的剧作结构角度对色彩的配置进行了总体设计,导演对色彩的前后关系、色彩的蒙太奇组接都有着独立的思考。
单从电影色彩美学的角度来说,《英雄》中合理的色彩布局和分配代表了目前中国电影人运用色彩语言的最高水平,也标志着中国电影人的色彩观念真正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马尔丹所说:
“电影色彩的真正发明应该从导演们懂得了下列事实的那一天算起。
即色彩并不一定要真实(即同现实完全一致),,必须首先根据不同色调的价值(如黑与白)和心理与戏剧含义(冷色和暖色)去运用色彩。
”
电影中色彩的调配直接影响到观看者对影片直观感受,美丽的电影画面给观看者带来的视觉冲击将是被永远放在第一位的。
爱因汉姆在论及色彩时说:
“说到表情作用,色彩又胜过形状一筹,那落日的余晖以及地中海碧蓝色彩所传达的表情,恐怕是任何确定的形状也都望尘莫及的?
”色彩之所以能迷蒙眼睛,不仅仅是因为它所能带给我们的视觉刺激,更是因为在这样的视觉刺激背后暗藏着对情绪的控制。
因此合理的色彩运用对于电影来说意义非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影视作品 色彩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