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docx
- 文档编号:5334655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2.05KB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docx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的总目标是: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世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和素质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他们自身发展的需要。
口语交际课是培养学生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学习规范语言的教学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可以为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因此,口语交际对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的读写能力,提高其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放弃或忽视口语交际教学。
目前,小学语文的各种考试仍局限于笔试方式,考试成绩仍是评价教师和学生唯一的依据,而各种考试和检测都没有或甚少触及口语交际,这种现状,造成教师迷失教学方向,形成考就教,不考就不教的片面应试观,因而弱化了口语交际教学,削弱了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2.对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的认识模糊。
很多教师没有认真学习和领会口语交际教学目标,认为口语交际训练就是让学生练习“说话”;许多教师觉得口语交际课不好上,不知道该怎么上,学生不喜欢“说话”也不会“说话”,所以要么不上,要么走过场;新课标对口语交际教学按年段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就每一课应该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教师往往不能够自主把握,造成有些教师在上口语交际课时教学目标把握不准,不是要求过高就是要求偏低,甚至没有要求,给人一种没有系统目标可依的感觉。
3.生搬硬套拘泥于教材或教辅资料。
教学往往忽视口语交际课应该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不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只重视话题内容,不重视交际习惯、交际目标,或照着他人的教学设计去实施教学,导致口语交际训练的无效或效果不明显。
如二年级的口语交际《我们去“旅游”》,教材要求学生自己组成“旅游团”,轮流当“导游”,给大家介绍自己知道的风景名胜。
可是,农村孩子很少游览“风景名胜”,更没见过“导游”。
这样的话题学生无话可说,更没了交际的兴趣。
备课时,教师应该立足生活,着眼农村,把教材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重新整合、变通,让课程贴近学生的生活内容,学生就会有话可说。
这样既能达到教材的培养目标,又能很好地利用本地资源,开发口语交际训练教材。
4.既未重视“说”的训练,也忽视“听”的指导。
老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说”与“听”往往不作要求,听之任之,即使是具体的口语交际课,也缺乏具体可感的载体或“对象”,不能充动分调动学生口语交际学习的兴趣。
口语交际训练经常处于单向活动,缺乏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
有时,教师不遗余力地要求学生怎么说,却很少或没有教给学生听的方法,没有引导学生明白听的重要性,导致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听话抓不住要领,使得口语交际的说也没落到实处,或者口语交际课成了单一的“说话”课。
5.教师本身言语欠规范,不能很好地发挥示范作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许多教师(尤其农村教师)的普通话不标准,喜欢使用方言词汇,谴词造句存在语病,使学生错误地效仿。
三、教师上好口语交际课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由于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口语交际教学一直处于无序和低效的状态。
针对上述情况,结合自身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建议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时应做到:
(一)认真学习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的要求,准确把握它的培养目标和训练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同时,新课标分别从“听”和“说”的角度对口语交际教学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
只有认真领会新课标精神,仔细研究口语交际教学目的,掌握各年段口语交际的训练要点,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放矢,更好地运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达到训练提高的目的。
(二)学会创造性地使用、开发教材,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材的使用建议中明确指出:
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灵活的、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牵着学生学教材。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里的口语交际《讲名人故事》,教材要求学生把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面对那些来自农村,来自贫寒家庭的学生,他们对“名人”知之甚少,根本讲不出几个名人的故事,如果我们的老师完全按照教材的要求来备课和上课,课堂就容易“一人堂”或“一言堂”,空洞而乏味,学生没兴趣听,教师没兴趣教。
如果教师稍对教材作一下处理,把讲“名人”故事扩展成讲“你喜欢的”故事,这样,能讲故事的孩子就多了,课堂参与的面就广了,训练效果也就明显了。
教师应依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选择、补充和调整。
教材都是人编的,其中的思想、观点,并不一定都正确,并不一定都符合你的教学实际,哪怕是专家也可能在某些领域存在瑕疵,所以,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一定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死用教材,生搬教参和别人的教案只能是照葫芦画瓢的临摹,表面像而实质虚,没有自己的灵魂和思想,也就不可能更好的领悟选材的目的和掌握教材的外延,更不可能让学生在交际训练中,有“话”可说,有“问”可疑,获取更多的知识的同时得到表达能力的训练。
有时,为了使口语交际课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生活,我们有必要对教材进行重新选择,合理取舍整改。
一次听一位一线的语文老师执教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口语交际《续讲故事》,教材中的要求是:
把图中的故事讲完,再把自己讲的故事画一画,看谁讲得好,画得好。
教学的前部分这位教师注重了对一年级孩子说话的引导,从简单的一个词,到一个短语,再到一句完整的话,孩子们兴趣高涨,说得眉飞色舞,可是,课上了一半,孩子们说的正起劲,演得正欢的时候,老师突然话锋一转:
“孩子们,现在请把你们编的故事画下来吧,看谁画得好。
”结果,不少孩子如泄了气的皮球,精气神一下没了。
是啊,绘画不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本领,一个班上有多少孩子喜欢画画,又有多少孩子能画,而且是把自己编的故事画下来,故事中涉及到的“小兔子、小松鼠、大灰狼、消防员”等角色,成年人都不一定能画下来,画好它,何况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啊。
这位教师足足用了十五分钟的时间来让孩子们在口语训练课上画画,把口语交际训练课变成了图画课。
因此,语文教师要学会由教材的“复制者”转变为教材的“创造者”,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使用的教材做出相宜的“裁剪”,“修改”和“取舍”,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真正实现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要有意识地选择教法,引导交际:
或创设情境、或提供案例,让口语交际教学活起来。
教无定法,口语交际教学同样如此。
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灵活多样的方法中有一把总的钥匙,即一个“活”字。
这个“活”的金钥匙其实就是适宜交际的情境或氛围。
怎样适宜交际的情境或氛围呢?
1、选择交际内容,训练目标分层,螺旋式上升。
口语交际训练首先要确定话题(选题),交际的话题应来自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也就是说学生的需要是交际的前提,学生感兴趣,才愿意说,才有话可说,才有可能说好。
制订目标是实施口语交际教学的前提,设定恰当的交际目标是每一次口语交际的着力点。
目标的确定应当体现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涵,符合实际,兼顾差异,促进学生的发展。
围绕维度,在教学目标的制订和实施中注意分层,并呈现逐步递升状态:
先达到什么要求,然后循序渐进的提高要求,再综合的提升交际能力。
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一个达成标准,有一个明确的训练要求,不能一锅端,头头重,这样不利于学生口语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明确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只是在课堂上增加了一次口语活动的机会,因此口语交际课没有显著效果。
如,“夸夸我的同学”的话题。
在实践中被演绎成了“找优点”,并且以“说出他人的优点”为评价标准,至于说得好不好,语言组织有没有问题,听出了什么信息,产生了什么疑问,全都不理会,这样的口语交际训练课,不上也罢。
口语交际目标,包括语言发展目标和交际目标两个方面。
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年段目标,结合交际话题,提炼出语言发展目标和交际目标。
如:
四年级上册《学会感谢》的语言发展目标:
①在具体的口语交际中,能正确使用“您好”、“请”、“谢谢”、“没关系”、“再见”等礼貌用语,用普通话文明礼貌地表达。
②学会怎样说感谢的话语,如何表达自己感谢的心情。
能正确表达“感谢”的愿望,并结合具体情景,清楚明白地表情达意,准确、得体地说话。
交际目标:
①养成“大胆”、“大方”、“大声”说话习惯。
②在交往中学会耐心倾听,培养交际意识。
2、创建生活化的课堂,营造民主、宽松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兴趣和情感。
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情感是最好的老师。
口语交际课上,许多学生的嘴很“紧”。
要真正的解放学生的嘴巴,就要建立民主宽容的课堂气氛,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要给学生一种感觉:
口语交际课是我们自己的,是轻松的、自主的。
如何才能使我们的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呢?
一是提倡创设仿真的生活情境,或者依据教学内容把课堂上当时真实的情境作为教学情境。
二是提倡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作为课堂教学资源。
于永正老师上言语交际课《学一点问的本领》就是这样。
他抓住本班数学老师做了一件大好事,被救者家属写来表扬信这一契机开始教学。
他在让学生看过表扬信后,说:
“朱校长说,准备在明天全校老师会上表扬周老师,但对这件事的具体情况还要了解一下。
校长请我们班问问周老师,问清楚了,写下来,交给朱校长。
”巧妙地给学生学习如何提问采访创设了跟校长交际的情境。
不但如此,于老师下面还请来了周老师,让学生像记者一样提问,又是一个交际的情境。
实践表明:
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为第一个交际情境所激发;而第二个交际情境则切切实实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在教学中,我们要打破课内课外的壁垒,不拘泥于教材,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广阔的生活天地之中,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切实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于永正老师上的口语交际课《认识蔬菜水果、招待客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一上课,于老师就提着一篮子蔬菜、水果急匆匆地走进教室,然后告诉学生:
因为家里来了客人,中午忙着去买东西招待客人了。
谁知道一进学校,上课铃就响了,只好把东西带到教室里来了……由此引出让学生上台来介绍水果,给水果分类,模拟用蔬菜水果招待客人……生活中,这样招待客人的情景我们经常会碰到,课堂上教师调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生活原型,引导学生回忆当时在情境中是怎样做,怎样说的,如实地在课堂上呈现,这样的教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我们主张调集学生已有的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生活原型,引导学生回忆当时自己在情境中的表现,充分利用每个学生的不同表现作为教师组织教学的材料,让学生之间形成较为广泛的互动。
在学生的交流互动中,教师要善于捕捉信息,把握教学契机,然后通过师生评点、教师引导的方式,把一些口语交际的方法和要求传授给学生。
这种基于学生原有认识基础、能力基础的教学更有效,更容易转化为能力。
3、提供交际案例,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案例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办法。
案例就是一个交际的情境,既可以描述正确的做法让学生仿效,也可以放一些问题让学生发现,并探索、讨论正确的口语交际方法、途径。
例如吉春亚老师在执教六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假如我会克隆,我要……》一课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上:
“全球克隆问题研究大会”,“全球克隆成果鉴定大会”等字样,将学生带入一个虚拟的情境中,在引导学生了解了克隆的简单发展史后,提供这样一个交际案例:
现代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
一方面可以造福人类,一方面也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请问各位科学家,你们是否同意“克隆”呢?
通过这样一个“动”的案例,人人参与,学生或是对自己的克隆研究成果进行阐述,或是对他人的克隆设想进行质疑……训练时,教师还要注意,对于六年级的学生,不能仅仅是让其说出“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克隆刘翔”那么简单,应该将教材延伸,给出一两个能引起学生争鸣的案例,如:
有一天你发现你的朋友是个克隆人,你会如何面对?
请选择你的同桌或好伙伴来演一演。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学生交际的积极性,产生“互动”的效果,只有交际的双方都处于互动的状态,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训练。
在案例的互动中,学生的语言自由放飞,这样的“活”的案例,为口语交际的实效提供了保障,实现了交际的多向互动、沟通,使学生的言语五彩缤纷、充满个性,具有一定说服力,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想想,如果教师在充分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课型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学会以教材为载体,以培养和提高全体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训练重点,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训练空间,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就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落实训练要求了。
(四)说是基础,听是习惯,要并驾齐驱。
口语交际不同于以往的说话训练,它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终极目标是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交际应对的能力。
大多数学生在口语交际训练之前都有一个通病——愿说不愿听,会说不会听。
所以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时,要重点培养学生听人说话的习惯,引导学生听别人说话要认真、专注,听清楚别人表达的意思,抓住别人说话的要领,以便能对别人的话做出及时反应,灵动交际。
据美国口语专家罗斯的研究统计,在人的言语交流活动中,听所占的比重最大,占45%,说占30%,可见听的重要性。
只有学会听,才可能发现别人言语中的信息,准确地接受和处理信息,而不会“此答非所问”,只有听清楚了,听明白了,才可能就“来”的话语做出“去”的回应,否则整堂课要不只有单项的“自言自语”,要不就是“牛头对马嘴”,啼笑皆非。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听”呢?
如在口语交际《我要发明的机器人》这个内容的训练中,在学生“设计”出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并做了介绍后,大家来评比谁的设计好?
谁的设计有问题?
你认为他该怎么改进,给他提出改进建议……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就必须先认真听,注意抓住他人“语言”中的信息,作出相应的回应,“交际”也就开始了。
(五)努力规范和提高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做好学生的表率。
小学生由于自身知识储备不足,生活经验积累的欠缺,认识、思维能力有限,加上与生俱来的性格原因等等,往往在口语交际时不愿、不会表达,有的表达时语言不规范,出现病句、方言等现象。
小学生的模仿性很强,他们会模仿老师的样子学说话,学表达。
如果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准确,语言修养良好,就会“不是蜜,但它可以粘住一切”,不仅能给教学艺术锦上添花,还能给孩子很好的示范引导作用;如果教师自身言语表达有问题,就很容易给孩子错误地示范和引导,直接导致教学艺术的失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教师 如何 上好 口语 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