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偃师一高12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
- 文档编号:5333490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08.99KB
河南省偃师一高12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
《河南省偃师一高12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偃师一高12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偃师一高12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偃师一高2012—2013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共50小题,1-40每小题1分,41-50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
1.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要较准确地估算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最适合的调查方法是() A.目测估计法 B.标志重捕法C.逐个计数法 D.样方法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
A.年龄组成B.性别比例C.水平结构D.出生率
3.在酵母菌的培养中,如果不更换培养液,其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式为()
A.直线 B“S”型曲线C“J”型曲线 D.不规则曲线
4.右图是某生物种群的增长曲线图。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2000个
B.在0~5天内该生物种群呈直线增长
C.在0~5天内该生物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D.6天后该生物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5.某种群进入一个适合其生长和繁殖的环境中,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内该种群的增长曲线可能为()
6.在开展“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活动中,要对土壤中小动物进行取样调查,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A.随机观察法B.取样器取样法C.标志重捕法D.目测估计法
7.农业生产中人们可通过防除农田的杂草而实现增产,农田中杂草与农作物的关系可能是()A.种间竞争B.种内竞争C.种内互助D.互利共生
8.下列可以成为种群密度的是( )
A.一个池塘中各种鱼的总数B.全世界的人口数量
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鸟类D.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
9.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植物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们能( )A.有效避免竞争 B.合理利用环境资源
C.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D.以上都正确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2008年,宜昌市的人口出生率为7.17‰B.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C.蜜蜂等动物遇到敌害,常集群攻击D.由于水葫芦的入侵,某湖泊中莲的死亡率比较高
11.在一个阴湿低洼的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和木耳的朽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老鼠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一个( )
A.生物群落 B.种群C.食物网D.以上都不对
12.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是( )
A.人类活动会加速演替的速度B.人类活动会减缓演替的进行
C.人类活动会使演替偏离其自然的方向D.人类活动会降低群落的丰富度
13.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的慢、历时长
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
14.在废弃的池塘中长出树林,大约是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①干涸池塘阶段;②灌木阶段;③乔木阶段;④草本植物阶段。
演替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①→②→④→③D.①→④→②→③
15.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曲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
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C.种群增长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16.有一种紫腹巨蚊,当它处于幼虫状态时,专以毒蚊幼虫为食;当它发育成成虫后,专吸食竹类植物的叶汁花浆为主。
紫腹巨蚊与毒蚊幼虫、竹类植物的关系是( )
A.竞争、捕食B.捕食、竞争C.都是捕食D.捕食、寄生
17.将A、B两种单细胞生物分别放置在两个容器培养,得到如图a所示的结果,若将这两种生物放在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得到如图b所示的结果。
从实验结果可知,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是( )
A.竞争B.捕食C.互利共生D.寄生
18.下图表示寄生关系的能量流动模型的是( )
19.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 )
A.捕食关系,N1为捕食者,N2为被捕食者B.捕食关系,N2为捕食者,N1为被捕食者
C.竞争关系,N1为竞争中的胜者,N2为失败者D.共生关系,N1、N2彼此依赖,相互有利
20.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 )
A.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几率较低B.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这有利于鲈鱼种的维持
C.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斗争建立了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据资源,这对种的保持是有利的D.自然界中物种间捕食对一个种有利,但会使另一种消失
21.下列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关系的是( )
A.猫吃鱼 B.人吃蘑菇C.青蛙吃昆虫D.兔吃草
22.根据下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了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渐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23.下列不属化学信息的是( )
A.植物生物碱B.植物有机酸C.性外激素D.植物花粉
24.烟草植株受到蛾类幼虫攻击时,能够产生和释放一种可挥发的化学物质,其目的是( )
A.告知同种的其他植株,让其产生有毒物质B.夜间能够驱除活动的雌蛾
C.白天吸引蛾幼虫的天敌来捕食幼虫D.包括B、C两项
25.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比较( )A.前者抵抗力稳定性强,后者恢复力稳定性强B.前者恢复力稳定性强,后者抵抗力稳定性强
C.前者的恢复力稳定性高于后者D.后者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前者
26.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 )
①生物多样是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②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
③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④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
⑤太阳能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⑥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⑦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
A.①③④⑤⑥⑦B.①③⑤⑥⑦C.②③④⑥⑦D.①②④⑤⑦
27.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这是通过( )
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而实现的
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
28.“9·11”事件后,美国国会议员又遭到“炭疽热”的侵扰。
请分析“炭疽热”的病原体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以上都不是
29.森林枯枝落叶层中可发现多种生物,其中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是( )
A.白蚁B.蚯蚓C.蜘蛛D.蛇
30.下列生物中,从生态学角度看属于生产者,从细胞学角度看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A.酵母菌B.水稻C.大肠杆菌D.蓝藻
31.下列哪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低( )
A.温带草原生态系统B.北极冻原生态系统
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D.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
32.下列哪种措施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A.减少寄生生物和捕食者的数量B.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
C.增加物种的数目D.对生态演替进行限制
33.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 )
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B.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
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34.用生态学原理解释下列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山不容二虎”——能量流动中能量逐级递减原理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非生物因素中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36.在一个生态系统中,A种群有50个个体,B种群有500个个体,C种群有5000个个体,D种群有10000个个体,则它们的捕食关系是( )
A.A→B→C→DB.D→C→B→AC.C→D→B→AD.不能确定
37.下图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一个食物链中不同营养级间能量的最高传递效率,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A.甲=丙+乙 B.甲<乙<丙C.甲=乙=丙D.甲>乙>丙
38.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
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
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39.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40下面是某营养元素循环简图,下列哪一组合能代表X、Y、Z三种生物()
A.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B.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41.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均为10%,若草固定的能量相同,则下面哪一条途径鹰获得的能量最多( )
A.
B.
C.草→昆虫→青蛙→蛇→鹰D.草→昆虫→食虫鸟→鹰
42.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43.下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44.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45.如下图食物网中有三种生物分别为A、B、C,假设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C从A处获得能量,一定要使B获得能量最多,下列正确的是( )
A.A→B的传递效率为20%,A→C的传递效率为20%
B.A→B的传递效率为10%,A→C的传递效率为10%
C.A→B的传递效率为20%,A→C的传递效率为10%
D.A→B的传递效率为10%,A→C的传递效率为20%
46.以下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应用或实例中,属于化学信息传递作用的是( )
①当蜜蜂散失时,雌蜂(蜂王)能分泌一种“聚集激素”,最后把所有的蜜蜂聚集在它的周围②蜜蜂采花酿蜜,当少数蜜蜂发现蜜源后,就能很快把几里路外的蜂群都引来采集花蜜,到蜜囊装满仍返回原地,而不迷失方向,就是因为蜜蜂分泌的“追踪激素”③当个别兵蚁发现敌害时,立即向体外释放一种“告警激素”向同伴告警,从而保护种群④养鸡时在保证营养供应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提高鸡的产蛋率⑤用一定频率的声波、磁场、光辐射处理谷物、蔬菜作物及树木等的种子,可提高其发芽率,获得高产⑥利用装有性激素的诱捕器来捕获害虫,预测、预报短期害虫发生的时间和范围,以预防害虫大面积发生
A.①②③⑥B.①②④⑥C.①④⑤⑥D.①②③④
47.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②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
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8.下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
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
B.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D.如果上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
49.下图是两个生态系统中腐殖质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这两个生态系( )
A甲是热带草原,乙是热带雨林B.甲是热带雨林,乙是温带草原
C.甲是冻土苔原,乙是热带雨林D.甲是热带苔原,乙是温带草原
50.分析如下图所示曲线,该图不能表示的是( )
A.pH增大对酶催化效率的影响
B.植物茎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
C.ATP生成量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
D.在草―→鹿―→狼这一食物链中,大量捕杀狼以后,鹿的数量变化曲线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40分)
51(12分).下图1为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营养结构示意图,图2为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光合作用总量减去呼吸作用总量)的关系图。
请据图回答:
(1)图1中鹰和蛇的关系为______。
若鹰体内有机物增加15克,假设鹰从各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是均等的,至少需要消耗植物________克。
(2)据图2分析:
草原的放牧量应控制在图中______之间,这样既能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能获得较多的畜产量。
但是由于我国许多草原被开垦为农田,导致土地沙漠化逐年加重,避免现存草原沙漠化和治理已沙漠化的草原是国家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请为此献计献策:
_______________
(3)从保护草原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放牧量长期大于图中c点放牧量,生物多样性会_____________。
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来看,草地对水土的保持、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52.看图回答问题(14分)
(1)这是________元素的循环。
(2)写出①~⑤所示过程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B.C.D各是什么生物?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4)图中缺少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参与过程④的生物种类有______________(6)由该循环可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以下特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14分)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不同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实验过程如上图所示:
①取三个相同体积的无色透明的玻璃瓶分别标记为1、2、3号;
②在1、2、3号瓶内加等量的水,3号加少许河泥;
③选大小相似的同种小金鱼,在1、2、3号瓶中各加入1条,并在2、3号瓶中加入等量的金鱼藻,都用橡胶塞塞紧,然后放在散射光下。
记录结果如下:
瓶只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瓶中金鱼生存
的时间(天数)
3
11
25
(1)1、2、3号瓶相比较,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至少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号和3号瓶相比较,2号瓶中的金鱼存活的时间较短,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3)1号和3号瓶的实验结果相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4)该实验说明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请继续设计实验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方法步骤:
①取相同体积的第4号瓶,第4号瓶的设计处理应该与________号瓶作对照。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观察记录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
(2)推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班级考号
偃师一高2012—2013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生物试卷(答题卡)
一、选择题(1-40,每题1分;41-50,
每题2分.共60分)
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题
答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题
答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题
答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40分)
51.(每空2分,共1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每空1分,共14分)
(1)________
(2)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
(3)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
(6)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每空2分,共14分)
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个)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
(1)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偃师一高2012—2013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生物试卷(答案)
一、(1-40,每题1分;41-50,每题2分.共60分)
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题
B
C
B
C
D
B
A
B
D
C
A
C
B
D
C
答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题
D
A
B
B
D
D
C
D
D
A
A
C
B
A
D
答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题
B
C
C
D
C
D
C
C
C
C
答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题
A
A
C
C
A
A
B
D
C
51.(每空2分,共12分)
(1)竞争与捕食875
(2)bc(3)降低间接
52(每空1分,共14分)
1)碳
2)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呼吸作用
④分解者的呼吸作用⑤燃烧
3)A绿色植物B植食性动物C肉食性动物D腐生细菌、真菌等
4)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5)腐生细菌、真菌等
6)①带有全球性
②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
53(每空2分,共14分)
Ⅰ.
(1)光、水、温度、空气
(2)分解者
(3)生产者和分解者 (4)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等
Ⅱ.
(1)①3 ②3号瓶置于光照条件下,4号瓶置于黑暗条件下
(2)4号瓶内的金鱼生存时间短于3号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偃师 1213 学年 一下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生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