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汇总.docx
- 文档编号:5326383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3.69KB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汇总.docx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汇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汇总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
一世界广播电视发展概况
1、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尔发现电磁学基本原理,被誉为“无线电之父”。
2、德国科学家赫兹发现了产生、发射与接收无线电波的方法,并找到了测量光波及电磁波的科学方法。
3、费森登和德福雷斯特首先成功地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人类自己的声音。
4、1906年圣诞之夜,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地传声实验标志着无线电声音广播的问世。
5、美国无线电公司(RCA)是收音机最早的制造者。
6、1920年11月2日,美国呼号为KDKA的第一个领有营业执照的商业广播电台在匹兹堡正式开播,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广播电台,标志着广播事业的正式诞生。
7、最初的无线电广播是中波和短波调幅广播两种方式。
8、调频广播为米波,与中波广播相比的优势:
①声音优美动听,可做高保真广播;
②抗干扰能力较强;
③广播频段可以容纳大量发射机,播出多套节目;
④在使用同等功率发射机时,调频广播发射台的服务范围比中波发射台大得多;
⑤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立体声广播;
因此,发达国家都把调频广播作为对国内广播的主要收听覆盖手段。
9、1948年6月30日,贝尔实验室晶体管研制成功,是无线电技术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对电子工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10、90年代出现的数字音频广播堪称广播技术史上第三座里程碑。
11、数字广播与模拟广播相比的优点:
①具有激光唱盘一样的音质;
②抗干扰能力强,甚至在使用便携式收音机和汽车收音机时,也没有杂音或干扰;
③每个电台所占频带非常窄,可利用频率数量大大增加;
④地面广播和卫星广播均能采用同一技术;
⑤能够提供数据传送等多种新业务,使广播功能大大扩展,使广播不仅可以“听”,还可以“看”。
12、1995年9月27日,英国广播公司首先进行了数字音频广播。
13、1996年12月16日,中国数字音频广播在广东省佛山广播电视中心试播。
14、国际广播----利用无线电波跨越国界的优势、以国外听众为传播对象,使用国际通用语和受众语言进行国际性传播的广播,亦称对外广播。
15、在技术上,国际广播主要通过短波传送。
16、“美国之音”对我国广播的规模和实力为当今世界各国电台之最。
17、就广播在大众中的地位变迁及社会影响力的变化而言,广播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
即分别以报纸、广播、电视占主导地位的三个时期。
18、广播的世界性发展趋势:
①信息渠道多元化;
②大众“小众”化;
③广播“窄播”化。
19、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电视发射台,并于11月2日开始了电视节目的定期播出。
英国成为第一个播出黑白电视的国家。
20、195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首先正式采用NTSC制播送彩色电视节目。
美国成为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的国家。
21、采用NTSC(点描)制的国家:
美国、加拿大、日本、台湾;
采用SECAM(塞康)制国家:
法国、俄罗斯;
采用PAL(帕尔)制的国家:
英国、澳大利亚、德国、中国(PAL—D制半制式)。
22、非线性编辑系统用于广播电视新闻制作的特点:
①提高了内容检索与编辑速度;
②大大降低了因磁带复制产生的信号损耗;
③提高了声音和画面质量;
④存储容量大节省了保存磁带所需的空间。
23、有线电视(CATV)----通过电缆或光缆组成的传输分配线路,将电视节目直接传送给用户接收机的一种区域性电视广播方式。
24、现代有线电视的特点:
①节目容量大;
②不易受干扰、信号稳定、质量高;
③有线加密可实现收视付费;
④可进行双向传输;
⑤可与计算机网络相连接,提供多功能服务。
25、日本是世界卫星广播巨头之一,是世界上第一个整套播出卫星直播电视的国家。
26、数字压缩技术应用于卫星传送使电视节目频道数量大大增加,能转播6—8个数字频道。
27、1980年6月,特德·特纳在美国亚特兰大创立的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开始通过卫星向邻国的有线电视系统播送新闻,成为国际电视诞生的标志。
28、20年来,国际电视先在欧美发展,然后向全世界其他地区延伸。
进入90年代,亚太地区的国际电视开展崛起。
29、全球卫星覆盖已成为当今世界电视的一个重要特征。
30、CBS《60分钟》的主要特色和影响:
《60分钟》开创了电视新闻杂志,是美国电视史上收视率最高的新闻时事性节目;它改变了电视节目的面貌,也改变了电视新闻的面貌,成为最赚钱的黄金时间节目。
《60分钟》的成功让电视界看到了新闻杂志的前景,节目形式被美国国内同行效仿,并逐渐被其他国家的同行借鉴,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电视深度报道不同程度受上它的影响,它在电视史上占有比其他任何节目都更重要的位置。
31、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特色和意义:
CNN开创全球24小时新闻频道,是全世界第一个24小时全新闻频道,它开创了电视新闻的新时代,被称为“世界新闻领袖”。
CNN提供的是即时、现场、连续的新闻服务;24小时全天假播出新闻改变了观众长期在固定时间收看固定长度新闻节目的习惯,培养了观众随时打开电视看新闻的新习惯;CNN对现场的强调、对直播的强调,将新闻定义改写为新闻是对正在发展的事实的报道,对全球的新闻时效观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全天假全新闻频道的大容量使原来认为不值得报道的新闻得到更多被报道机会。
CNN带动的全球新闻电视广播不仅在重塑着新闻媒介,而且在重塑着世界文化。
二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概况
1、1922年底,美国记者奥斯邦建立了“中国无线电公司”,1923年设置了第一座广播电台。
2、1924年8月,北洋政府交通部公布了《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暂行规则》,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无线电广播的法令。
3、1926年10月1日,我国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率先开始播音,成为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4、北洋政府时期的广播事业只是初具雏形,尚没有一个全国性的广播电台。
5、1932年,国民党建成新的广播中心,是当时亚洲地区发射功率最大的广播电台。
6、在民营电台中,以商业性电台为最多,影响也最大。
7、在上海民营台中,有一座以民营台名义出现的中共上海地下党主持经办的“中联广播电台”,是中共在国统区惟一的一座广播电台。
8、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诞生日期确定为中国人民广播诞生纪念日。
9、参照共和国的历史进程,将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过程分为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
1949-1966年文革前的广播电视事业;
第二阶段:
1966-1976年文革中的广播电视事业;
第三阶段:
1976年至今 文革后的广播电视事业。
10、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实验广播。
11、1973年5月1日,我国开始正式试播彩色电视。
12、文革十年,中国电视事业最显著的成果就是微波线路传送网的初步建成、彩色电视的开播和卫星传送节目的开始。
13、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定名为“中央电视台”,缩写为CCTV,成为国家电视中心。
14、1978年12月,中央电视台记者开始在外出采访,摄像时使用电子新闻采集设备,结束了中国电视完全依赖电影胶片的历史,大大简化了电视片的制作程序,从而缩短了制作时间。
15、1986年12月15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播,是国内第一个专业广播电台。
珠江模式的特点是:
①广播内容专门化;
②节目设置板块化;
③栏目主持人固定化;
④栏目播出直播化;
⑤开通热线、鼓励参与。
16、1992年10月28日,号称“以信息性适应时代,以服务性争取市场,以参与性赢得听众,以明星主持为标志”的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开播。
17、两次广播热把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的中国广播改革基本划分为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至“珠江模式”(1986年)诞生之前;
②第二阶段:
珠江模式诞生之后至东方广播电台开播之前(1992年);
③第三阶段:
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开播之后。
18、无线电视台简称无线(TVB)是目前香港影响最大、拥有观众最多的电视台。
19、亚洲电视台,简称亚视(ATV)。
20、香港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
①新闻传播的国际性与开放性;
②新闻传播的社会性与服务性。
21、当代台湾广播的主要特点:
①电台设置专业化;
②节目形式多样化;
③新闻播出量和时效性明显提高;
④听众直接参与的节目增多。
三 广播电视的性质、功能和任务
1、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个性:
①现代化的传播手段:
电子科技以及相关科技的发展使广播电视成为当今世界最先进、最现代化、采用高新技术的新兴产业,因而也是当今世界最快、最生动、影响力最大的大众传播媒介;
②综合性的传播媒介:
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具有综合性,作为视听媒介,作用于听觉和视觉的传播形式都可以运用,大容量的信息传播空间、百科全书式的传播内容、绚丽多彩的传播形式和多种服务功能使广播电视从内容到形式成为综合性的大众传播媒介;
③以新闻传播为主体:
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是实现国家和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公众获知社会信息的主要来源,是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沟通和协调的重要通道,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2、在世界范围内,广播电视事业有三种不同模式的广播电视体制:
①国家经营型:
也称政府经营型广播电视体制,是由国家经营的广播电视事业,其领导机构是国家政府部门;
②公共机构经营型:
也称公共事业型,广播电视是由公益机构、公众社团、社区组织、或其他一些专业团体主办经营的;
③私营商业型:
按市场原则组建的广播电视体制。
电台、电视台属于个人或股东,以广播电视节目和播出时间为商品,以受众为市场,以广告费为主要收入,以盈利为经营目的。
3、公共广播电视的节目特点:
优点:
①新闻节目强调真实、全面、客观、公正,以公众代言人自居,对政府的方针政策表面上强调独立立场,往往采取“小骂大帮忙”的方法;②娱乐节目比较健康干净,严格控制广告数量。
局限性:
①由于它不播或较少播广告,全部、或大部依靠收听收视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受众的经济负担;②“正统权威”的节目内容和单调死板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观众的收视兴趣;③在全部实行公共机构经营广播电视的国家,由于没有商业电视的竞争压力,广播电视缺乏活力和进取精神,决策迟缓,弱于应变。
4、商业台节目内容的基本特色:
①娱乐性节目的比例高于新闻、教育节目,品位不高的娱乐性节目的比例高于趣味高雅的娱乐性节目,甚至大量播出黄色、暴力节目,广告达到法规所容许的最高限度,对市场的追求压倒对节目社会影响的考虑;
②新闻节目力争迅速,消息来源多样,报道面开阔,由于立场、观点不受政府控制,有些新闻、市政府有独到见解,有一定深度,但受到利益和竞争的驱动,质量低劣,违背新闻道德的报道也不少见。
5、广播电视的功能:
新闻传播、社会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
6、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
①传播速度比印刷媒介有绝对优势;
②生动、直观,真实性和感染力强;
③节目套数多,播出时间长,新闻传播的信息量大;
④覆盖面大,是最有力的国际新闻传播工具;
⑤受众面广;
⑥接收方便灵活;
因此,广播电视的传播优势使电子媒介成为当今世界人们获取新闻的最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广播电视发挥作用的几个方面:
①经济建设;
②文化建设;
③思想建设;
④政治建设。
四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及传播特点
1、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频率一般大约在16-20000赫兹之间,频率越低音调也就越低,反之就越高。
2、从视听媒介而言,各种声音及声音的不同组合方式,被分为三个范畴:
语言、音响、音乐。
3、在新闻类广播电视当中,语言的基本形态有三种,即:
新闻播音语言;新闻报道语言;实况语言。
4、新闻传播语言的特点:
基本定位是转述,即代人发声。
①与信息发出者的关系:
非模仿性语言再现;
②与语境的关系:
非现场单向传播;
③信息形式:
规范性语言。
5、新闻传播语言的表达样式:
①播报式:
用于新闻消息的播音;
②宣读式:
用于权力机构发布的意义重大的法令、公告、声明、章程、决议等文件的播音,特点是语气庄重、内敛、语速稍慢而较有力度;
③讲述式:
不用于消息类新闻的播报,多用于新闻评论、特写及专题类节目等广义新闻类节目的播音,特点是语调中带感情,发音规范、专业,语言表达根据内容和体裁而有丰富变化,包含讲解、说明、叙述、描写、评述等多种方式。
6、新闻报道语言──指新闻信息传播机构中承担信息采集、编辑报道工作的人为报道新闻而播讲报道词、解说词时使用的语言。
7、实况语言──与报道语言和播音语言相对而言的,是现实事件及采访活动中发生的语言事实,具有原始的真实性。
8、实况语言的特点:
①与信息发出者的关系:
实况主体言语;
②与语境的关系:
实况语境;
③信息形式:
情境言语。
9、在广播电视中,音乐的存在形式:
音乐节目、节目音乐、实况音乐。
10、节目音乐──除自身具审美价值可供人欣赏外,主要还担负着在节目中配合、辅助其他传播要素的功用。
11、节目音乐在节目中发挥的作用:
①通过节目配乐,强化内容的情感、情绪力度,烘托气氛;
②作为编辑手段,凸现、整合节目,创造蒙太奇效果;
③作为节目的声音标志;
④作为节目的间隔或过渡;
⑤填充时间空档。
12、广播电视传播中的音响,分为实况音响与音响效果。
13、实况音响的作用:
①再现事实的声音感性形态,提供可感受的具体事实信息,增强传播效果;
②具有一定的叙述作用;
③与语言、音乐、文字、图像同步或相继各自传播不同时空的信息,创造蒙太奇效果;
④在电视传播中,实况音响可以突破视像的框限,拓展空间,增大信息容量;
⑤在电视传播中,音响的连贯性可以削弱镜头衔接产生的断裂感,使信息传达与接受更为顺畅;
⑥实况音响可以在节目编辑方面发挥作用,提供节目启承转合的信息,使节目承转自然、流畅。
14、音响效果的独特作用:
①创造主观化音响;
②创造现实当中不存在的音响形式,以配合新奇、怪异、陌生等非日常经验性的情境、画面;
③营造、渲染气氛;
④通过音响效果,突出段落分割,实现转场。
15、图像──在显示屏幕上准确还原视频信号所形成的光的组合,它包括活动画面、特技画面以及图画照片等静止画面和符号、图表等一切诉诸视知觉的图像。
16、画面文字──指摄录的影像内存在的文字(如匾额、会标、标语等)。
17、屏幕文字──指根据节目信息传达的需要,在后期制作或播出时加在影像、屏幕上的文字。
18、屏幕文字的特点(限制性):
①屏幕文字是处于一种“过时不候”的动态中;
②屏幕文字在许多情形下是与画面和声音等配合使用或同时出现的;
③文字信息必须集中注意力地专注接收才能获得,且屏幕阅读距离与人们日常的书报阅读距离不同,相对较费劲;
④对受众的识字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使传播有效性受到制约;
因此,电视并不是文字的最佳传播媒体。
在使用中必须有节制,特别是尽量避免大量、密集、长时间使用,要注意扬长避短。
19、图像中文字的主要作用:
①在电视传播中常用于其他形式的图像和声音传达准确的限定性信息,弥补影像多义性和声音易产生歧义等局限,发挥补充、说明、介绍、引导、强调、扩大信息量和美化画面构图等各种作用;
②电视中的文字还可以作为独立的传播要素而非其他要素的辅助因素,与其他传播要素分立,发挥配合、对比、烘托、抒情、揭示、评论等作用,共同完成传播的任务;
③文字还能在电视中单独传达信息;
④声画合一的手法有利于受众接收,也利于加深记忆;
⑤文字不会对声音产生干扰,可在不宜出现语言的特定条件下传达必要信息。
20、电视影像的基本特征:
①再现性的本质特征;
②时空一体的动态存在方式;
③声像一体的信息形式;
④限定性显示空间;
⑤感性的符号形式;
⑥孤立影响含义的不确定性。
21、镜头构图者在影像生成过程中被传播对象的取舍及安排,它决定了镜头间及镜头内影像各传播要素的组合关系,包括拍摄角度、镜头运动、景别、时间长度,主体、前景、背景等。
22、蒙太奇──在各类影视摄制中,将全片所要表现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段落、场面、镜头,分别进行处理和拍摄。
再根据原定的摄制构思,运用各种技巧,将这些镜头、场面、段落合乎逻辑地富于节奏地重新组合,使之通过形象间相辅相成和相反相成的关系,产生连贯、对比、响应、联想、悬念等效果,构成一个连绵不断的有机整体──一个完整地反映生活、表达思想、传播信息、生动真实的影视片。
这种构成一个完整影视片的独特的表现方法称为蒙太奇。
23、影响配合编码──指影像信息系统配合其他信息系统共同完成传播任务,其中影像系统不占主导地位的多系统编码方式。
24、真实影像在传播信息时存在的先天不足,主要表现是:
①只能纪录和再现正在发生的事件,而无法复现已经发生的或显示尚未发生的事件;
②影像具有多义性,若无语言同期声的配合,较难传达具有确定意义的信息;
③影像具有时空一体性,虽然善于呈现动态的、感性的现象,却难于准确表现无空间形态的心理内容和理性内容;
④影像组合受被传播对象的现实性制约,不能像语言灵活变换位置,因而概括叙事也不可能无限度简约,因而难于适应短消息类新闻在有限时间内概括报道的需要。
25、语言在与影像的配合过程中可发挥如下主要作用:
①简洁地提供新闻信息;
②提供未采录到、无法采录到或难于找寻到影像的信息;
③传达影像难以表达的主观形态的信息;
④引导受众理解影像信息的意义;
⑤灵活实现结构性转接过渡。
26、广播与电视的共同特点:
①具有直接感受性;
②时效性强;
③受众覆盖面广;
④将人际传播的方式导入大众传播;
⑤时序性的信息传播方式;
⑥可群体接收。
27、时序性信息传播方式对信息传播产生的影响:
①它使受众丧失了对信息内容选择的主动权;
②它使受众丧失了在信息接收时间上的选择权;
③它使受众丧失了在信息接收过程中的时间控制权和对信息接收方式的选择权;
④广播电视节目不像印刷媒介可方便地保存、剪辑、收藏和再传播。
28、广播的传播特点:
可非专注性接收;机动性强。
29、电视的传播特点:
声、像互动的传播方式;符号系统的兼容性强。
五 广播电视有声语言
1、广播电视有声语言的特点要求:
①规范口语;
②明白晓畅;
③响亮和谐。
2、广播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要符合现代汉语标准语的规范。
3、广播电视语言不合语法的现象主要有:
①句子成份残缺,结构不完整;
②词汇搭配不当;
③语序安排不顺当;
④否定词连用。
4、广播语言必须明白晓畅的原因:
①广播语言是说给广大受众听的;
②听广播常处于“一心二用”漫不经心的状态,有很大的随意性;
③广播电视线性传播转瞬即逝的特点要求听众和观众的思维紧紧跟随,容不得细细揣摩;
④广播电视的受众面广,文化、年龄是多层次的。
因此,广播语言必须明白晓畅,让人一听就懂。
5、广播语言明白晓畅的方法:
①遣词造句的口语化:
多用双音词,少用单音词;
多用异音词,少用同音异义词;
多用语气词,少用关联词;
多用短句,少用长句;
尽量避免倒装句式;
多用设问句;
②表达上的通俗易懂。
6、响亮和谐的要求:
①语言的清楚响亮;
②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六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摄录
1、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殊性
①带机采访:
带机采访所获得的信息可以通过声音和影像的方式直接进入新闻节目进行传播,脱机采访所获得的信息则要首先转换成语言,再以文字语言或有声语言的方式进行传播。
带机采访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要考虑到新闻信息的采集,而且要考虑到新闻信息的传达。
因此,它不仅涉及到采集新闻信息内容的重要性,也涉及到所采集新闻信息形式的表现性。
传播的需要使带机采访具有了过程与方式等的限定性。
②现场性的原生形态纳入广播电视新闻报道;
③新闻报道形式与采访方式密切相关;
④记者的角色定位增加了新的内容;
⑤采访和传播对摄录器材的依赖性;
⑥电视采访的合作采访方式。
2、带机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①收集和研究与选题相关的背景材料和筹划采访预案的案头工作;
②为带机采访的实施而进行的前期脱机采访工作;
③为顺利进行带机采访而进行的物质和技术准备。
3、带机采访要遵守的基本原则:
①提出的问题与采访报道内容要有必然的联系;
②记者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被采访者能够准确无误地理解的;
③记者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受众能够准确无误地理解的。
4、对于广播电视记者的带机采访而言,就是记录观察和记录访问的过程。
5、被采访者选择的标准:
①新闻事件的当事人;
②新闻信息的知情人;
③权威人士;
④乐于合作、表达能力强、方言口音较轻的人;
⑤知名人物或与新闻事件有相似性经历等相关性的人物;
⑥对于电视采访来说,要尽量选择无怪异的习惯性表情、动作等的人。
6、对现场报道而言,现场环境的重要性:
①现场环境是展现新闻发生场合、条件与报道时实际状态的重要信息源泉,让采访对象在现场环境的特定情境中接受采访,也是体现现场报道现场性的基本途径;
②现场环境是赋予被采访者谈话的权威性与真实性的事实根据,也是证实其特定身份的重要信息,同时,在特定现场环境的情境中的人物谈话,其副语言系统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可以有效地折射出现场的环境氛围和被采访者的心态;
③即便是非现场报道的新闻事实报道,虽然新闻事件已经结束,但在新闻现场进行的访问也有助于被采访者回忆当时的具体细节,并用身体语言辅助叙述,使相关信息的传播更加生动、自然,同时可以证实其现场目击者的身份,增强其叙述的可信性。
7、在广播电视采录当中的一次性原则,其目的就在于采录于具有表现性和真实感的实况信息。
8、在话筒前提问,所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实质性内容,并引导被访问者作出具体叙述。
9、隐性采访──指记者在不暴露自己记者身份的情况下展开的采访活动。
10、电视镜头──指摄像机一次开机到关机期间连续摄录的影像和同期声的片断,其中所摄取的人物、景物、运动过程及其音响,构成了一个时空一体的不间断流程单元。
11、交待镜头──指用来给被摄主体定位、交待其所处地点、运动方向的镜头。
一般是用远景或全景镜头从较大的范围来表现被摄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
12、主镜头──又称贯穿镜头,指为了记录动作的连续性和便于后期剪辑,在拍摄过程中常把一个动作或段落完整地拍下来,这个长镜头就是主镜头。
13、电视构图──指电视影像中各视觉形象的空间布局和结构安排。
电视摄影构图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组织影像内部的视觉形象,使合乎传播意图的视觉信息,能够清晰地、合乎受众接受生理心理条件地显现。
其基本要素,包括位置、面积和角度三个方面。
14、运动镜头──指通过移动摄像机机位、拍摄方向或变化镜头焦距所拍摄的镜头。
15、摇镜头──指通过摇摄获得的镜头,摇摄指摄像机镜头以固定支点为圆心作旋转运动进行拍摄。
16、移动镜头──指摄像机在运动中所拍摄到的镜头,可全方位地变换与被拍摄对象的距离和拍摄角度,形成推、拉、移、升、降、跟等各种运动方式。
17、电视采录的基本方法:
①挑:
指记者和摄像师、音响师在新闻现场通过采访调查、观察、思考、判断和预测,对传播意图和现场实际状况加以整合后作出的操作性决定;
②等:
在摄录的最佳时机尚未到来之前在新闻现场的准备过程;
③抢:
要求摄影师在摄录目标出现时,不失时机地成功实施摄录;
④偷拍:
应用于隐性采访的拍摄手段,是抓拍的一种特殊形式;
⑤组织拍摄:
适用于由记者的采访行为引发的非事实记录式的拍摄过程。
18、介绍性镜头──指引导观众进入新闻主题的镜头,主要交待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规模等要素,一般多采用全景镜头或摇镜头。
19、中心镜头──指呈现新闻主要内容的镜头。
七 广播新闻
1、广播新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当代 广播电视 概论 复习资料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