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docx
- 文档编号:5317168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7.32KB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docx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辽东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学生:
王美玲
年级:
12级
专业:
会计本科
指导教师:
付艳
2014年3月26日
摘要
伴随着我国近十余年的会计制度改革,谨慎性原则在从无到有,从粗放到精细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完善。
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实际的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也越来越多。
人们认识到,谨慎性原则作为一种对会计实务态度和会计实务的处理方法它具有两面性。
谨慎性原则虽然能够解决企业虚增利润等问题,体现出它的重要性,但作为一项会计原则,它在运用中也具有明显的不足和局限性。
这就需要我们与时俱进,根据现代企业的特点来解决这些不足。
本文论述了我国新会计制度下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表现形式及运用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谨慎性原则;重要性;表现形式及运用;问题;思考及建议。
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一项重要原则,亦称审慎原则、稳健性原则、稳健主义、保守主义等,是指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谨慎性原则的本质就是资本保持或资本维持,其经济含义是只有在资本得到维护或成本得到弥补以后,才能确认收益。
按照新准则的规定,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能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会计人员不得不经常面对它,并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
因而,谨慎性原则是对历史性原则的修正,对减少企业风险和经营的不确定性具有重大意义。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是必要的,它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必要补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在会计环境中存在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精确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应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充分预计可能的负债、损失和费用,尽量少计或者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以免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引起报表使用者的盲目乐观。
谨慎性原则可以体现在
确认、计量、报告等诸方面。
它要求:
会计确认标准稳妥合理;会计计量不得高估资产、权利和利润;会计报告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会计信息。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WTO的加入、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
会计信息使用者面临的决策风险也越来越大,以投资者为主体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提示,从而,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成为必然。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谨慎性原则也是如此,若运用不当,不仅不能降低会计风险,相反的还会破坏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所以谨慎性原则的合理运用,对增强我国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谨慎性原则在新准则中居于指导思想的地位。
在会计确认方面,新会计准则中,会计确认的主要变化表现为对会计要素定义和确认条件的重新修订和进一步完善,从而使金融资产不再游离于财务报表之外,而是单列项目反映;在会计计量方面包括两个内容,即计量属性和计量金额。
在新会计准则中,计量属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重新引入公允价值,且得到广泛运用,而《资产减值准则》为如何进行资产计价提供了规范、务实的指导。
新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较过去更多地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扩大了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
新制度和会计准则中规定了企业计提的减值准备由四项增至八项,即增加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和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这些减值准备的提取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及其在会计核算中的全面运用。
(二)缩小了公允价值概念的使用范围,更多地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新准则针对当前国内尚不具备成熟的市场的现实和一些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随意运用公允价值等手段粉饰会计报表的现象,严格限制公允价值概念的使用,并规定在非正常的经营业务交易中不确认收益,只确认损失。
(三)固定资产折旧处理采用加速折旧法也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由于技术进步,固定资产不仅存在有形损耗,也存在无形损耗。
如果采用直线法,可能会造成企业设备陈旧、更新速度慢。
而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加速折旧法,则可以实现加速设备的更新,同时计提折旧也会更符合实际情况。
(四)关注和反映或有事项的规定也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因为或有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其存在须通过不完全由企业控制的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的潜在资产,因此,企业一般不予以反映和披露;而对于或有负债却必须据实披露,这也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以上是谨慎性原则在新老会计准则中的一些变化,以下将具体谈一下谨慎性原则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1、我国的会计中运用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
谨慎性原则的提出,一是因为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会计人员在处理这些业务时,不得不经常面对它,并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
二是因为企业是一个独立的商品生产和经营者,它负有以自己的收入抵偿自己的耗费并保证企业顺利、稳定发展的责任。
三是因为企业面临着一个有风险的市场,企业必须谨慎的处理一切经济业务,以保证企业在市场的动荡中立于不败之地。
构成我国会计结构的主要因素有:
四项会计假定,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和收入实现原则。
在四项会计假定的基础上,企业按权责发生制计算费用和收入,按配比原则计算损益,在这样的会计结构中,实际浸透着谨慎性思想。
1.1权责发生制制度原则中包含谨慎性原则
现代会计以费用和收入的发生为依据,进行期间损益的计算。
现行的权责发生制会计是由确定性计算和非确定性计算构成的,其计算结果也自然包含着确定的数值和不确定的数值。
预计计算时,会计人员必须选择特定的一个数值。
如果是单纯的预计计算,理论上来说就要使预计值和事实确定值的误差尽可能缩小,为此应选取中值。
然而,会计只要以持续经营假定为前提,在与利润分配的联系中就必须选择不使利润过大表达的数值。
这种选择标准就是一种谨慎原则。
在预计计算中采用谨慎原则时,预计计算带来的利润过小表达的可能性虽然很大,但它并不是有意识地谋求表达过小的利润。
只要预计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前提。
谨慎性原则就必然有一席之地。
从理论上说,以资产减少和将来支出的原因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并计量可能发生的价值减少和支出的幅度,从中选择避免使利润过大表达的数值,是完全合理的。
因此,只要会计计算中存在着预计因素,谨慎原则就是必要的。
1.2实现原则中包含谨慎原则
实现原则是指应在企业售出产品或劳务时确认营业收入的原则。
实现原则最确切的意义是非现金资产或权利转变为货币,实现原则的本意是防止利润的提前记入和提前分配,因为任何提前记入和提前分配都会给企业带来不确定性的风险。
为了保护与企业有利害关系者利益,排斥各种不确定性风险,现代会计的计算结构采取了以实现原则为前提,补之以配比原则的形式,事实上已把谨慎原则渗进了会计框架中,并赋予它们全责的地位。
这样一种会计计算框架的会计处理,人们把它视为有意识地谋求利润的过小表达的谨慎性原则。
1.3在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上也贯穿着谨慎性原则
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选择最有利于或最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处理的方法,这也是以谨慎性原则作为指导的。
例如为尽早收回固定资产的原始投资,以利企业更新改选,所提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上以加速折旧法代替直线法;工程收益计算中以完工标准代替工程进度标准;销售收入确定以货款收回标准代替分期付款标准等,都是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由此可见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它在会计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贯穿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
2、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表现形式及实际运用情况
2.1谨慎性原则的表现形式
1)提取坏帐准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赊销行为是企业开展销售业务的主要方式,由于市场的变化,购货方存在着破产倒闭或其他情况,由此引起的一部分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在所难免、客观存在的,于是形成了坏账。
其直接后果是使企业的经营受到影响。
为此,我国现代企业会计制度允许提取坏账准备金,以抵消坏账可能对企业产生的破坏作用。
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直接转销法。
另一种是备抵法,虽然考虑应收账款中可能的坏帐损失风险,通过计提坏帐准备,防止了利润虚增,资产虚增,符合谨慎性原则。
但根据近年的实际情况看,企业按千分之3-5的比率提取坏帐准备,由于准备额过低,坏帐准备金额明显不足,未能达到谨慎核算的目的。
因此,新制度规定应收账款按备抵法提取坏帐准备的提取比例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公司自行确定,同时规定对期末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都应列入风险管理中,这样使企业更加谨慎地反映其财务状况,不限制估计坏帐损失的方法,让其像成本核算那样自行选择适合的核算方法,固定下来,按提取比例提取,超支者报批或督促企业加强管理,从根本上减少坏帐的发生。
2)加速折旧。
总的来说,我国不少企业的折旧率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不能适应企业技术更新,发展生产的内在要求,为此现行新会计制度在强调采用直线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同时,允许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
其中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点:
①许多固定资产在使用初期效率高,生产能力大,早期的营业收入大,为做到收入与成本恰当配比,就应让这些资产具有最大经济效用的早期多计提折旧。
②因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无形损耗,使得固定资产的大部分价值应在短期限内收回。
③加速折旧因减轻了前几年的所得税负担,等同是国家为企业提供变相的无息贷款,有利于机器设备的更新改造。
第四,由于维修费会随着固定资产使用年数的增加而增加,在加速折旧法下,每年折旧和维修费用的综合要比采用平均年限法平稳。
因此,国家政策允许一些行业一些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双倍余额遵纪守法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中选定一种方法计提折旧,既体现了国家的产业政策又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3)低估存货。
由于受到市场价格因素的影响,企业以前购进的存货的价值可能低于当前市价,造成企业面临潜在的存货损失。
这时,可通过低估存货损失,高计产品当期销售成本,从而减少当期利润的办法来得到补偿。
其具体方法是当企业的产品发生滞销时,为了抵偿存货报废发生损失对企业的消极影响,或者防止商品因大批削价而影响经营利润,企业可以提取削价准备。
4)收入确认与谨慎性原则。
收入准则对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的确定规定了以下原则:
①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的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②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③与交易相关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④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以上四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能确认收入,任何一个条件没有满足,既使收到贷款也不确认收入。
这充分体现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
2.2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具体应用情况
1)谨慎性原则与会计确认
新会计准则中,会计确认的主要变化表现为对会计要素定义和确认条件的重新修订和进一步完善,从而使金融资产不再游离于财务报表之外,而是单列项目反映。
从会计确认来说,要求确认标准建立在稳妥合理的基础上。
如收入准则中规定销售商品的收入,应在下列条件均能满足时予以确认。
①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②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③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④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新准则强调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的转移,这与以前以发出商品确认销售收入有很大区别,体现了确认收入的谨慎性。
2)谨慎性原则与会计计量
从会计计量来说,要求会计计量不得高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的数额。
新制度中关于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的规定,体现了资产计量的谨慎原则。
如新制度中规定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以及在境内发行外资股的公司,坏帐准备的提取方法、提取比例等由公司自行确定,提取方法一经确定,不能随意变更。
新制度对上述公司在期末存货计价上采取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并提取存货跌价准备。
具体内容是:
上述公司于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应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如由于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不可收回的部分,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孰低者计价。
当期末存货的成本比可变现净值低时,按成本计价:
当可变现净值比成本低时,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并提取存货跌价准备。
采用这种方法的结果是将存货跌价部分直接计入当期利润冲销。
3)谨慎性原则与会计报告
从会计报告来说,要求会计报告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会计信息,特别是应报告有关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
如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后获得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有助于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的有关金额做出重新估计,应当作为调整事项,据此对资产负债表日所反映的收入、费用、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进行调整。
企业之所以乐于接受谨慎性原则,是因为它以保护企业为主旨。
谨慎的会计处理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避免风险和损失。
是从风险上考虑保护企业的,在时间上尽可能快地将资产转化成费用,从收益中获得补偿。
谨慎性会计处理原则并非从性质上否定某些收入和费用的发生和存在,而是通过谨慎的会计处理方法改变这些收入和费用计入各个会计期间的时间金额分布。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上加以应用,应该说是对会计一般原则的认识和运用的一个突破,是现代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重要标志之一。
虽然谨慎性原则能挤去资产和利润中的水分,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使其能做出准确的经营决策,但在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3、我国企业运用谨慎性原则存在的问题
3.1谨慎性原则应用中,会计确认与计量的难度大
目前我国资产信息,价格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大多数商品和股权没有价格信息,很难确认资产的公允价值,债务企业和被投资企业财务状况及持续经营状况也很难认定。
会计人员难以把握各种准备金的计提,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难度较大,而且确认计量的准确性也难以验证。
谨慎性原则实际操作中容易受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职业判断能力的影响而导致偏差。
另外,由于会计准则未对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比例和操作方法做出具体规定,使得不同的企业在处理相同或相似情况时存在较大差异,缺乏可比性。
3.2与其他会计原则有一定冲突
谨慎性原则在应用过程中与可靠性原则、可比性原则、配比性原则和权责发生制都存在一定的冲突。
可靠性原则强调会计核算应当真实可靠、以实际发生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而谨慎性原则要求在会计事务中确认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损失费用,与可靠性原则矛盾。
其表现在:
①与可靠性原则的冲突。
谨慎性要求尽量披露和确认预计可能的损失而完全不确认和尽量不披露利得.而可靠性要求对于经济业务的核算应当不偏不倚,以客观的事实为依据,真实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内容。
②与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冲突。
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要求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保持一致,并且不允许随意变更。
谨慎性原则则允许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改变会计核算的口径和方法。
因而其与可比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相冲突,使企业本身的前后各期之间,以及不同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核算标准,失去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③与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性冲突。
权责发生制原则强调的是确认收入费用发生的时间及其归属;而谨慎性原则将现在尚未发生的、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费用提前计入损益,违反了权责发生制。
配比原则要求一定会计期间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联的成本费用应在同一会计期内确认计量,以便正确计算和考核成果;而谨慎性原则体现的则是尽可能在当期确认可能的损失费用,以后确认或不确认可能的收益,这必然会影响到会计利润的计算。
权责发生制要求严格实行应收应付制,要求按收入费用发生的时间确认其归属。
而谨慎性原则允许将现在尚未发生的、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费用提前计入损益,违反了权责发生制。
谨慎性原则要求尽可能在当期确认可能的损失费用,滞后确认或不确认可能的收益,这与要求各项收入、费用在同一会计期间确认计量的配比原则也互相矛盾。
谨慎性原则允许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的变化改变会计核算的口径和方法使企业本身前后各期之间以及不同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核算标准,从而可能失去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3.3谨慎性原则应用中易被滥用
企业对具有不确定性的经济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谨慎性原则没有具体规定选择会计政策,进行会计估计的客观标准,而是将专业判断选择权赋予了企业。
在运用该原则时,难免带有主观随意的色彩,加之企业外部人员对减值准备等相关信息的再确认缺乏权威性,致使该原则在执行过程中易被滥用,甚至可能成为某些企业盈余管理的工具。
采用不提减值准备或过度计提减值准备,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调整无形资产受益期限等手法,达到粉饰经营成果提高业绩,或隐瞒利润逃税漏税的目的。
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得不到准确提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受到影响。
4、关于谨慎性原则正确运用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4.1存在的问题
谨慎性原则从产生之初即带有明显的两面性,一方面它能够避免虚计资产和浮夸利润,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在运用该原则时,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主观随意的色彩,甚至为报表粉饰留下了空间。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看到,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规范体系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但鉴于我国会计实务的现状,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成为当前贯彻实施新的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关键因素。
因此,我认为,目前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相关条款应尽量具有可操作性,从我国现在会计规范看,有些体现谨慎性原则的具体方法操作性是比较强的,如加速折旧的方法等。
但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资产发生减值的判断标准不够明确,特别是存货、因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作为决定资产减值准备数额决定因素的“可变现净值”的确定较为困难,这为企业利用谨慎性原则进行操纵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因此,笔者建议,应就“可变现净值”的确定问题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标准,以指导企业的会计实践。
2)提高会计人员的判断能力,为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奠定基础。
任何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在会计实务中的贯彻和运用都离不开会计行为的主体——会计人员。
鉴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可选择性”的范围日益扩大,尤其是如何保证会计人员在应用谨慎性原则时把握好“度”,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在对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力求客观和公正,避免主观随意性。
3)充分发挥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作用,为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构造“防御”体系。
为防止企业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用或滥用谨慎性原则,应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体系,确保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谨慎性原则的合理运用。
4)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与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有机会结合起来,谨慎性原则的运用首先是对会计领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事项进行判断时所体现的一种态度;其次,才表现为一系列的具体处理方法。
不同的判断会导致其对方法的选择,当然也会导致不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结果最终会影响到信息使用者特别是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因此,凡是与谨慎性原则运用有关的,会影响投资人和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对目前和未来理性判断的信息都应在财务报告中做出全面陈述,包括体现谨慎性原则的若干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应用的背景、产生的影响等。
4.2综上所述我认为要更好的应用谨慎性原则就做好以下几点:
1)正确适度运用会计谨慎性原则
①应合理确定各项会计原则的优先使用顺序
在会计原则中,客观性原则居于首要地位,谨慎性原则必须在维护客观性原则的基础上加以贯彻和运用,对于其他会计原则的使用顺序,由于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具体合理的确定。
②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进行必要的约束
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操作上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能有效地预防和避免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
例如,美国对存货应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制定了
(1)预期销售价格将下降;
(2)制成和销售存货的成本将增加两项应用前提,并且规定存货的市价只能在一个有上下限的范围内应用。
这些约束条件的限制,使得谨慎性的会计程序与方法将主要依据客观前提而定,减少了操作上的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预防和避免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
③充分发挥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作用,为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构造“防御”体系
为防止企业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用或滥用谨慎性原则,应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体系,确保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谨慎性原则的合理运用。
2)运用谨慎性原则的措施
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对公允价值、处置费用和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值的计算等分别做了较为详细的操作指导规定,无形资产开发费用、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条件划分也更加明确。
谨慎性原则的可操作性得到加强。
然而,谨慎性原则首先是对会计领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事项进行判断时所体现的一种态度,其次才表现为一系列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准则不可能对所有会计事务处理都列出详细的规则,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还得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需要会计人员依据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特点,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逻辑分析能力和职业经验,对发生的经济事项和交易的处理原则、方法进行合理判断和选择。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系统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认真钻研新制度掌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精神,并熟悉财政、金融、贸易等相关知识,努力提升业务素养和职业判断能力,才能对不确定事项准确估计和判断,正确使用谨慎性原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②处理好会计核算原则之间的平衡
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相互补充的,它们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平衡。
适应运用的谨慎性原则其实是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调和的结果。
既不能以降低或失去谨慎性去增强可靠性,也不能以损害可靠性为代价去提高谨慎性。
而是在保证可靠性、可比性的基础上尽量提供谨慎客观的会计信息,不能只重视权责发生制而忽略谨慎性原则,这对防范经营风险极为不利。
因为权责发生制要求严格实行应收应付制,不考虑是否存在虚增资产和利润现象。
为保证股东权益和企业健康发展,凡因执行权责发生制原则可能影响企业稳健经营的,须优先执行谨慎性原则。
③充分发挥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作用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内部人有着进行会计利润调节的动机。
使谨慎性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较强的货币性和主观随意性,甚至可能成为操纵利润的工具。
为了避免企业以运用谨慎性原则为借口,随意变更财务核算方法、高估损失、低估收入、虚列成本费用、歪曲真实的经营成果,应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外部监督作用。
对企业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合理程度进行评价、监督,确保谨慎性原则的合理运用,使谨慎的会计处理能够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
同时,也应建立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与监督体系,强化企业内部的约束机制,从而使谨慎性原则得到合理应用。
④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与会计信息披露结合起来
对谨慎性原则应用情况的披露,能够增加谨慎性原则使用的透明度,降低内部人和外部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所以,应当充分利用报表附注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情况进行必要的陈述。
说明谨慎性原则运用的范围、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应用的背景,谨慎性原则应用带来的影响等有利于信息使用者理性判断的信息。
使利益相关者完整准确地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加强会计报表附注信息的披露,也是对滥用选择权,设立秘密准备、虚增资产、故意操作利润等行为的限制。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会计人员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有力遏制谨慎性原则的滥用。
3)谨慎性原则的改进与完善
①完善会计政策,努力缩小与相关政策的差异,为解决企业实施谨慎性原则的后顾之忧,在国家财政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谨慎 原则 会计 实务 中的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