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名词赏析.docx
- 文档编号:5306970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33.21KB
唐代名词赏析.docx
《唐代名词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代名词赏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唐代名词赏析
唐代名词赏析
唐代名词赏析
菩萨蛮
【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王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品评】
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
开头两句为远景。
高楼极目,平林秋山,横亘天末,凝望之际,不觉日暮。
“烟如织”是说暮烟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
王建《江陵使至汝州》诗:
“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薛涛《题竹郎庙》诗:
“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沉沉山更绿。
”多言晚山之青,可以参看。
这两句全从登楼望远的思妇眼中写出,主观色彩很重,而行人之远与伫望之深,尽在其中。
“暝色”两句为近景,用一“入”字由远而近,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突出了“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层次井然。
下片玉阶伫立仰见飞鸟,与上片登楼远望俯眺平楚,所见不同,思念之情则一。
“宿鸟归飞急”还意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
末句计归程以卜归期。
庚信《哀江南赋》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之语。
词中着一“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
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以与过片“空伫立”之“空”字相应。
如此日日空候,思妇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
结句不怨行人忘返,却愁道路几千,归程迢递,不露哀怨,语甚酝藉。
韩元吉《念奴娇》词云,“尊前谁唱新词,平林真有恨,寒烟如织。
”可见南宋初这首《菩萨蛮》犹传唱不绝。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品评】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 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又,旧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
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其地都不在湖州。
当依陆游《入蜀记》所说,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矶:
“矶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渔父辞》所谓‘西塞山前白鹭风’者。
”苏轼谪居黄州时,曾游其地,有云:
“元真语极清丽,恨其曲度不传,加其语以《浣溪沙》歌之。
”(徐俯《鹧鸪天》词跋,见《乐府雅词》卷中)苏轼《浣溪沙》词:
“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
”散花洲即在长江之中,与西塞山相对。
徐俯《鹧鸪天》词: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镢鱼肥。
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
”亦以西塞山在长江边。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品评】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
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 并与之相关阖。
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
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
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
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
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中国的诗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古
有唐诗宋词元曲,反映了各个朝代和时期的历
史、思想、生活、政治、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本页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加以点评,以飨读者。
欢迎读者提出各自的看法和见解。
(唐
李商隐)
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译诗]
时间进入傍晚心意不佳,
驱车到乐游原观赏落霞。
这夕阳美景真是无限好,
可只是黄昏已漫浸天涯。
[简析]
诗人于傍晚时分,乘车观赏乐游原。
登高远望,只
见那雄伟的长安城关和秀美的山川田野,都沐浴在
无限美好的夕阳金色余辉之中,便产生了“从来系
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的叹惋之恨,于是写
下了这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了乐游原的晚景,
表达了诗人珍惜大好时光的感情,并发出了“时不
我待”的感慨。
诗的头两句写登赏乐游原的时间和原因。
傍晚时分
天色近暗,往往会引起人们的惆怅之感。
后两句极
赞夕阳照临下古原晚景之美,对这种美景即将遁去
表示出留恋与惋惜。
“无限好”与“只是”,
一正一反,一放一收,将诗人当时那种即赞
叹又惋惜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后两句
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人们常常引用。
但由于
理解不同,用意各异,有的用它象征大唐帝
国日趋没落,有的用它指好景不长,有的用
返回诗词目录它象征身世沉沦迟暮之感。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诗]
你问我何时回家日期未定,
巴山夜雨连绵池水满登登。
何时能在西窗下共剪烛花,
再来忆说巴山夜雨相思情。
[简析]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抒情小诗。
开头一句写离情。
在一个秋雨连绵的夜晚,滞留在巴蜀的诗人思念着
北地的爱妻。
句中包含着一问一答,表现了诗人的
乡思之情。
第二句写处境与感受。
夜雨池涨,烘托
了秋思。
景中透情,委婉清新。
句中以“巴山”指
明地点,以“夜”、“秋”点明时间,以“雨”指
出环境。
池水涨满,当是诗人在室内的合理想象。
三、四句写未来的欢聚。
这两句紧扣“夜雨”,将
笔锋一宕,另辟新境,由怀念转而写希望。
这又是
翻进一层的写法。
描绘诗人自己对未来的希望和设
想,就把眷念亲人的内心活动,表现得更加深切,
使全诗的格调明快爽朗,具有一定的积极
意义。
“共剪烛”,形象地表明夫妻二人
久别重逢的欢快心情。
“巴山夜雨”,是
夫妻俩秉烛长谈的话题,追溯往事,回味
无穷。
全诗语浅情深,真切动人,平易流
畅而又委曲深细。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诗]
远处高山山间小路曲曲弯弯,
深山密林中升腾着缕缕炊烟。
停车是因为我爱看枫林晚景,
经霜的红叶比春花更加鲜艳。
[简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写景诗。
诗中描绘了深秋季节山行
时所见到的枫林晚景。
写秋景的诗历来悲凉,可是,
诗人笔下的秋景却充满了生机,真可谓是秋天里的
春天。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
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
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
第二句描写了
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山窝
窝里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
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
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
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这句诗成为千
百年来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
这首诗写了诗人登山的活动,写了诗人登山
时看到的美景,表现了诗人登山时的思想感
情。
写人、写景、写情,三者紧密结合,又
返回诗词目录以写景为主,这就是本诗的独到之处。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
/I>
[译诗]
清明节这一天细雨蒙蒙,
大路上的行人触景伤情。
请问小牧童何处有酒店?
远处的杏花村里酒味浓。
[简析]
这首小诗,运用白描的手法,通俗易懂的语言,为
我们勾画出一幅真切的春景图。
首句用“清明”点
出时令,用“雨”写出环境和气氛。
“纷纷”二字
既描绘了春雨的意境,又写出了雨中行人的烦郁心
情。
“雨纷纷”,境界迷茫,令人惆怅。
诗人在这
里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第二句
的“欲断魂”传神地描绘出此时此刻行人触景伤情
的内心活动,在蒙蒙细雨中又增添了一层愁绪。
何
以消愁?
于是第三句一转,提出“酒家何处有”。
在第四句里,牧童以动作代回话,比答话还要鲜明
有力,真乃“此时无声胜有声”。
“遥指”
二字,用得十分精妙,妙就妙在这不远不近
之间。
这首诗意境优美,清新自然,不事雕琢,耐
人寻味,富有感染力,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
返回诗词目录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代 名词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