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四川省乐山四校高一下学期半期联考语文卷.docx
- 文档编号:530500
- 上传时间:2022-10-10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2.67KB
学年四川省乐山四校高一下学期半期联考语文卷.docx
《学年四川省乐山四校高一下学期半期联考语文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四川省乐山四校高一下学期半期联考语文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四川省乐山四校高一下学期半期联考语文卷
2017-2018学年四川省乐山四校高一下学期半期联考语文卷
日期:
2018年5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单项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的城市大多是因政治功能而形成并生存的,基本上都是从国都至县(邑)的各级行政机构驻地。
这些城市往往也是全国的或地区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甚至是军事中心。
但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一座城市的其他功能也可能随之消失。
一旦城市的功能改变,即使自然条件依然如故,相应的硬件和软件都会随之改变。
否则,这些硬件和软件不是过剩就是不足,或者只能废弃,城市就会失去生命力。
城市功能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城市的文脉上。
所谓“城市文脉”,就是指一座城市的文化及文化传统——不仅仅是指当时存在的文化,还包括过去的文化。
因此与城市的功能是否延续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这两者是延续的,那就形成了一种传统;如果两者是不同的,或者以往有过这样的不同,这种传统就中断了,难以形成文脉。
一座城市,尽管现在的文化很发达,如果过去的文化已不复存在,或者从来没有这样的文化,要形成文化传统必定要假以时日,形成自己的文脉则更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绵延。
另一方面,只有形成了自己的文脉,并且得到延续,城市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有可能推到极致。
文脉不仅是城市的基本设施、名胜古迹、文物遗址的积累,更是一代代城市人的文化和智慧的结晶,足以保持城市的记忆,提供调节人地关系和适应变化发展的经验。
但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城市都能保持不变的功能,特别是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受到天灾人祸的摧残,一些城市的功能被强制改变,城市被破坏殆尽,延续数百上千年的文脉就此中断,幸而不绝如线,也已岌岌可危。
例如,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的都城建康(建业)作为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存在了三百多年,其功能基本不变,文脉得以延续。
但到隋灭陈时将建康城彻底毁灭,将地区行政中心迁往别处,当地人口几乎全部外迁,这座六朝古都便从地图上消失了。
尽管以后的南京是在这片土地上重建的,但除了战火毁灭不了的古代遗址遗物外,还有多少六朝遗风?
但为延续文脉着想,一座城市需要保存最低限度的古物、旧物,才能保持城市的历史记忆。
因为这些物件曾经是城市多数居民的住所或活动场所,也是当时的文化和传统赖以存在和延续的物质基础。
如果让城市的后人仅仅凭着文字和图象去想象,大多数人是不可能理解生动的历史,留下深刻记忆的。
何况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居民的精神生活要求会不断提高,对国家和城市的记忆正是他们所需要的。
这些记忆中还包含着我们今天不一定知道或理解的抽象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原物的保存才能给后人以破解或汲取的可能。
即使是属于封建、迷信、腐朽、反动、罪恶的旧物,也有必要适当保留一些,以便让后人了解历史的另一面。
(选自《环球人文地理》)
1.下列对城市功能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的城市大多是因为政治功能而形成并生存的,古代一般都是把国都至县(邑)的各级行政机构设在这些城市里,但城市的其他功能会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而消失。
B.在自然条件依然如故的情况下,只有城市的功能改变了,相应的硬件和软件才会随之改变。
否则城市就会失去生命力。
C.一座城市,只有经过长期的积累和绵延才能形成自己的文脉,并且得到延续,城市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有可能推到极致。
D.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是遇到变革的时代,受到天灾人祸的摧残,城市的功能虽然不会改变,但城市的文脉会因此中断。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论述了政治功能对于古代城市的重要作用,如果政治功能强城市往往就会兴旺发达,政治功能一旦改变,即使自然条件依然如故,城市也会失去生命力。
B.第二段说明了城市文脉与城市功能是否延续有密切的关系,还讲了一座城市要形成自己的文脉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绵延。
C.第四段告诉我们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城市的功能被强制改变、延续数百上千年的文脉就会中断,即使有保留,也岌岌可危。
D.全文首先阐述政治功能对于城市的重要性,接着又讲了城市文脉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最后说只有保存必要限度的古物、旧物,城市才有可能延续文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座城市的文化和传统赖以存在和延续的物质基础是这个城市中的一些物件,保留一定数量的古物、旧物才能保持城市的历史记忆。
B.南京是在古建康城废墟的基础上重建的,也保存了战火毁灭不了的一些六朝的遗址遗物,但六朝古都的文脉已基本中断。
C.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居民的精神生活要求会不断提高,对国家和城市的记忆正是他们所需要的,所以保存一些即使是属于封建、迷信、腐朽、反动、罪恶的旧物,也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D.城市的历史记忆,不仅包括古物、旧物等物质基础,还包含着我们今天不一定知道或理解的抽象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保护人
【法】莫泊桑
玛兰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官运!
有天早上,他从报上看到从前一位同学新近当了议员。
玛兰重新成了他那位同学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朋友。
不久议员摇身一变当了部长,半年后玛兰就被任命为行政法院参事。
起初,他简直有点飘飘然了。
为了炫耀,他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仿佛别人只要一看见他,就能猜到他的身份。
后来出于一种有权势而又有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他油然萌生一股压抑不住要去保护别人的欲望。
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他都高兴地迎上去,不等人家问,就连忙说:
“您知道,我现在当参事了,很想为您出点力。
如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您甭客气,尽管吩咐好了。
我在这个位置上,是有点权力的。
”
一有机会,他对任何人都主动给予无限慷慨的帮助。
他每天都要给人写十封、二十封、五十封介绍信,他写给所有的官吏。
他感到幸福,无比幸福。
一天早上,他准备去行政法院,屋外已经下雨了。
雨越下越大。
他只好在一个房门口躲雨。
那儿已有个老神父。
在当参事前,他并不喜欢神父。
自一位红衣主教在一件棘手的事情上客气地向他求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
他看看神父,关切地问:
“请问您到那一区去?
”
神父有点犹豫,过了一会儿才说:
“我朝王宫方向去。
”
“如果您愿意,神父,我可以和您合用我这把伞。
我到行政法院去。
我是那里的参事。
”
神父抬起头,望望他:
“多谢,我接受您这番好意。
”
玛兰接着说:
“您来巴黎多半是为散心吧。
”
神父回答:
“不,我有事。
”
“哦!
是件重要的事吗?
如果您用得着我,尽管吩咐好了。
”
神父好像挺为难。
吞吞吐吐地说:
“啊!
是一件无关紧要的私事……一点小误会。
您不会感兴趣的。
是……是一件内部的……教会方面的事。
”
“哎呀,这正属行政法院管。
您尽管吩咐我好了。
”
“先生,我也正要到行政法院去。
您心肠真是太好了。
我要去见勒尔佩、萨翁两位先生。
说不定还得见珀蒂帕先生。
”
“哎呀,他们都是我最好的朋友,刮刮叫的同事。
我都恳切地去替您托托关系,包在我身上好了。
”
神父嘟囔着说了许多感恩的话。
玛兰高兴极了。
“哼!
您可碰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神父。
瞧吧,瞧吧,有了我,您的事情解决起来一定非常顺利。
”
他们到了行政法院。
玛兰把神父领进办公室,请他坐在火炉前面,然后伏案写到:
“亲爱的同事:
请允许我恳切地向您介绍德高望重的桑蒂尔神父,他有一件小事当面向您陈述,务请鼎立协助。
”
他写了三封信,那受他保护的人接了信,千恩万谢地走了。
这一天平静地过去了。
玛兰夜里睡得很好,第二天愉快地醒来,吩咐人送来报纸。
他打开报纸念到:
有个桑蒂尔神父,被控告做过许多卑鄙龌龊的事……谁知他找到一位叫玛兰的行政法院参事做他的热心辩护人,该参事居然大胆地替这个披着宗教外衣的罪犯,给自己的同事们写了最肯切的介绍信……我们提请部长注意该参事令人不能容忍的行为……
他一下就蹦起来去找珀蒂帕。
珀蒂帕对他说:
“唉!
您简直疯了,居然把那老阴谋家介绍给我。
”
他张皇失措地说:
“别提了……您瞧……我上当了……他这人看上去那么老实……他耍了我……卑鄙可耻地耍了我。
我求您,求您设法狠狠地惩办他一下,越狠越好。
我要写信。
请您告诉我要办他,得给谁写信?
……对,找总主教!
”
他突然坐下了,伏在珀蒂帕的桌子写道:
“总主教大人:
我荣幸的向阁下报告,最近有一个桑蒂尔神父欺我为人忠厚,用尽种种诡计和谎言陷害我。
受他花言巧语哄骗,我竟至于……“他把信封好,扭转头对同事说:
“您看见了吧,亲爱的朋友,这对您也是个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
”
(据郝运译文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由于同学的帮助,玛兰才当上了行政法院参事。
因此他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都主动向对方提供帮助,这是他回报社会的方式。
B.桑蒂尔神父起初并不想用“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麻烦玛兰,因此他回应玛兰的请求时吞吞吐吐,这种神情表现了他内心的犹豫。
C.玛兰被珀蒂帕训斥后,急于为自己辩解,并马上归罪于桑蒂尔神父。
这足以看出他似乎很想保护别人,但实际上更关心自己的利益。
D.在当参事前,玛兰并不喜欢神父,但是在一位红衣主教向他请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
这样描写达到了照应上文的目的。
E.给总教主写信后,玛兰告诫同事要牢记自己的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
这表明他力图文过饰非,变被动为主动。
5.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4分)
6.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那些作用?
(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
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
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
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
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
“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
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
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材料二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
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
“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
‘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妹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
“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四川省 乐山 四校高 一下 学期 联考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