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寺佛教简史.docx
- 文档编号:5297090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6.17KB
碧山寺佛教简史.docx
《碧山寺佛教简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碧山寺佛教简史.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碧山寺佛教简史
碧山寺佛教简史
震林
碧山寺是五台山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的一座古刹。
早在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即凿石为寺。
《佛祖统纪》卷第三十八载:
五台北寺法聪律师为众专讲《四分律》,门人道覆录为义疏。
此解《四分律》始。
此条上载:
延兴二年,诏西天三藏吉迦夜译《杂宝藏经》等五部,刘孝标笔受。
此条下载:
十七年,诏懿德法师听,一月三入殿。
《佛祖统纪》、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史籍,它以中国历史编年的次序,详细记载了佛教的历史事实。
五台北寺条上的延兴二年,即公元472年。
五台北寺条下的十七年,即太和十七年,为公元493年。
这就说明,五台山北寺是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的延兴二年至太和十七年间(472——493)。
它与五台山最早的寺庙佛光寺、清凉寺和大孚灵鹫寺都是一个时期始建的寺庙。
碧山寺,始名北山寺,以其在北台之余脉北山(今名华
严谷)之麓,故名。
北山寺,简称北寺,以其是凿石为寺,又名石北寺。
那时,,寺下有一小泉,泉水颜色冬夏不同,其味又很甘冽,其水还可疗疾。
所以,人人相爱,争相饮之,故誉为灵泉。
泉之周围,苍松满山,莲花遍野,松风沙沙,香气袭人,环境幽雅,清静无尘,实是一处理想的禅栖宝地。
但多年以来,也一直无人重建、扩建,故到明代初年,还是一处苦行头陀持戒静修的穴居岩窟。
古人云:
地不自灵,因人而灵。
物不自胜,因人而胜。
得其人,则地不期灵而灵、物不期胜而胜矣!
(张骏《敕赐普济禅寺碑记》)
明代是中国佛教兴盛的一个时代,明代诸帝都把五台山看成是一个优抚番僧的佛教圣地。
所以,帝王崇佛建寺,诸王大臣护法敬僧,高僧大德弘法利生,遂使五台山佛教也很兴盛。
《清凉山志》卷五日:
五台山者,大圣所宅,感应灵异,振耀今日,实我国家吉祥福地。
明宪宗朱见深认为,五台山是一个灵异之区、吉祥福地。
所以,在位期间不仅三番五次地下诏护持五台山的佛教,而且也建寺造像,大作佛事。
在他临终那年,即成化二十三年(1487)三月,还着钦差守备怀安等卫太监金公驻节其问,召圆照寺住持净澄孤月禅师出外募缘,新建寺宇。
孤月禅师,俗姓张,初名清正,燕京(今北京市)西河人。
父母双亡后,只身孤影,无法生活,遂于双城子路落发为僧。
因偶遇五台
(同
山寿宁寺僧人清善,即来至五台山,又拜清善为师,故改法名为净澄。
初在寿宁寺执务,后至古华严磨炼,旋诣北京求证于广恩月溪老人。
复入蜀飞雪山,单丁而居三年。
旋即辞众,又参圆觉法鉴。
后又造广福云谷和尚,终于开悟,成为临济下第二十六世传佛心印的嗣祖沙门。
天顺改元,返清凉山。
成化初年,被僧录相与迎致圆照寺,主持法席,弘扬临济禅。
时有代王成炼延师“入内庭问道,感白光袭室之异,王大悦而师之焉”(老藏丹《巴清凉山新志》卷七《孤月禅师》)。
其时,见师募缘建寺,遂“复捐资,为师建刹台山华严谷”上)。
代王成炼是朱明王朝的后裔,他崇信佛教,发扬教法,懋阐宗风。
五台山又在他的封地之内,孤月禅师又是他的皈依师父,所以他也乐于捐资,为师建寺。
功始于成化二十二年(1486)正月,讫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九月,期年而竣,成一大刹:
“然寺虽成,而额弗匾,则无美名以达四方,王乃申请于朝,即日敕下,赐匾目。
普济禅寺'。
”宪宗御书匾额,支持代王成炼和孤月禅师建寺弘法:
孤月禅寺建的这座寺庙,东至小阿,南至饮水池,西至金刚窟,北至华严岭,占地面积二十余亩。
内建大雄宝殿五间,天王殿五间,山门三间、前面伽蓝殿各一间、后面丈室暨僧舍五间、东西厢房各有十六间,其余斋厨:
茶灶、客房等-,一应有之。
殿中肖有金佛、玉佛、菩萨、罗汉、护法等圣像多尊,左鼓右钟,龙吟虎啸。
,古石北山寺成了一座宏伟壮观、雕梁榱栋的梵宇琳宫,且在
孤月禅师的住持下,又成了一座著名的临济禅寺。
佛教认为,有为法是生、住、异、灭之法。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有一个成、住、坏、空的过程。
碧山寺也不例外,它随着时世的迁移,历尽了风吹雨打、火灾地震。
到弘治末年时,又成了一个“寺宇圮毁,佛像尘污,不堪瞻礼”.(刘需《敕赐普济禅寺重修碑记》)的颓废景象。
这是因为,弘治初年时,孝宗接受了“前代人君尊奉佛氏,卒政祸乱”(《明史》卷164《单宇传》)的教训,对佛教进行了沙汰、限制之故。
但到弘治中期之后,孝宗对于佛教的认识,特别是对五台山佛教的态度就有了明显的改变。
《清凉山志》卷五臼:
弘治十二年秋,上制疏,遣太监周辅祭告五台山文殊大圣日:
“朕惟佛道宏深,诫言明切,教行中国粤有岁年。
唯此灵山,具闻显迹,爰称内典,景切朕怀。
特遣内使远申祭告,伏唯至圣,慧鉴衷诚,祚我邦家,永膺多福。
”'孝宗认为,佛道广博宏深,五台灵山出于内典金口,文殊菩萨慧鉴衷诚,具有净化人心,为其统治服务的作用。
所以,他曾敕太监周辅至五台山祈佛,“祚我邦家,永膺多福”。
在这样的氛围下,朱明王朝的“藩世子殿下”(刘需《敕赐普济禅寺重修碑记》),为了“上祝君亲永泰,下以佑宗室繁昌”(阿)上,不仅至碧山寺拈香典礼,而且又和“诸宗室暨承奉等官,先出内藏之币,其各官捐贿相助”(同)上,而于弘治五年(1492)至正德七年(1512)间,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使碧山寺又成了一座“丹垩灿烂,金碧净光;飞甍杰构,凌切云霄”(同上)的名刹。
碧山寺背靠北山,面临清水河,左面望海峰,右面灵鹫峰,群峰骤拱,苍松环绕,是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一处地灵人杰的地方。
自本寺第一代开山祖师净澄孤月禅师以来,本寺道闰和尚又培养出了一位德满太空禅师。
太空禅师,俗姓李,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市)人,三十余岁上,出家于五台山碧山寺,礼道闰和尚披剃。
自此,茹苦食淡,奋志精修。
曾在五台山龙泉之朱心塔,台北之大兴庵、平山之殿基庵、杨竹院、桃林庵等地苦修数年。
一日,忽然开悟,明心见性,引迷导蒙,不数年而从化者甚众。
到嘉靖二年(1523)春时,他广募众赍还山,大作法会。
因见祖庙“年深日久,殿舍倾颓而生不忍”(祖印《皇明五台山敕赐普济禅寺太空满禅师重修功德记》)'遂发大心,与其胞弟德崇和堂弟、父全、及徒弟圆成、圆真,乃至十方檀信等众.,争相布施,协力兴葺,于嘉靖四年(1525)“构前后之殿宇、三间之方丈、伽蓝之祖师、钟鼓之楼阁、庖庚之库厩、禅堂之廊庑、离位之排楼、乾艮之别院、碾磨之室”(同)上等建筑,又使碧山古刹重兴,.丹碧映辉,俨若画图,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清顺治七年(1650)时,碧山寺有殿阁五重,其中中殿创立戒坛,称为戒坛殿。
在戒坛上供着大日如来。
大日如来,音译为毗卢遮那佛,略译作卢舍那佛。
它既是密宗供奉的主佛,又是《华严经》所说的莲华藏世界的教主。
因此说,碧山寺既是律宗道场,又是密宗道场,还是华严道场。
这对碧山寺佛教以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据碧山寺传戒沙门如璧的《五台山碧山寺募造罗汉圣像功德碑记》说,戒坛上供着卢舍那佛,以“两旁犹空”,而本寺“僧妙像发心募缘,游历盛京”(今辽宁省沈阳市)时,遇到了大都宪佟国胤的慷慨解囊相助,于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造了“奇特罗汉、观音大士、韦陀圣像,共二十尊”,水陆跋涉4000余里,经过京都(今北京市),运回碧山寺。
在戒坛殿内,列龛设座,供养圣容,庄严甚丽,使天下善信朝礼随喜。
此时,该寺住持为蕴证如璧禅师。
如璧禅师,也是著名的传戒律师。
以其戒行严明,德感人心,久为王臣所尊,遂于康熙初年改寺额为“护国”。
康熙十年(1671),.御赐《碧山寺碑文》。
康熙三十一年(1692).,重修戒坛殿。
-康熙三十七年(1698),圣祖仁皇帝又发帑金,重兴寺宇,改名“碧山寺”,且御书匾额日:
“人云天籁”。
康熙三十八年(1699),还重修了雷音殿。
雷音殿,以其释迦说法,如雷贯耳,故名。
因此说,它就是大雄宝殿。
总之,康熙年间(1662——1722)是碧山寺规模宏大,建筑瑰丽,高僧济济,佛教兴盛的一个时期。
汉代刘向在《说苑•敬慎》中,语重心长地说:
国家“存亡在于得人”。
“贤才出,国将昌;子孙才,族将大?
(张载《正蒙•动物篇》)。
国家如此,一个寺庙的兴衰也是如此。
碧山
寺有净澄孤月善知识,才能得到代王成炼的资助而始建寺宇;又得到德满太空大禅师,才能广募善缘而重兴寺字,法道大兴,丕振宗风。
但到清代末年时,以哲人云亡,寺字凋敝,香火零星,而寺僧无可云持,就将田产典质殆尽了。
幸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时,有江苏省宝应县的乘参、恒修二位大师来朝礼五台山。
他们见各台只有石室数间,但无僧居。
觉得“凡朝台者,渴不得饮,饥不得食,倦无歇处”(释印光《五台山碧山寺由广济茅蓬接法成就永为十方常住碑记》),偌大
的一个五台山也没有一处长期接待挂单的寺院,遂发大心,于北台修建了一座名日“广济茅蓬”的十方丛林,专为朝台者作一歇息饮食之所,以利中外至山朝台缁素安心办道。
同时,乘参、恒修二大师,又经塔院寺僧人介绍,承担起了碧山寺的全部经费开支而加入了碧山寺的僧人行列。
原碧山寺的僧人,.称为西房;新入寺的乘参、恒修等僧,则称为东房。
民国二年(1913),住持乘参、恒修就重修了祖堂院。
从此,大江南北来朝礼五台山的十方僧众,大多数都至碧山寺或广济茅蓬挂单,或在此长期居住。
而乘参、恒修二位大师,为了使这些僧侣在山安心办道,就经常轮流出外,到全国各大城市化缘。
于是,广济茅蓬和碧山寺的名声就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民国八年(1919),江苏省宝应县的果定大师也来朝礼五台山。
果定大师是乘参、恒修的同乡法侣,他悲愿挺大,禅修功夫颇深,对大智文殊菩萨又特别尊崇,故他在乘参、恒修二大师的劝导下,也加入了碧山寺东房的法席,且乘参更名昌乘,恒修更名昌恒•,果定更名隆果。
他们三人共同负责碧山寺和广济茅蓬的一切寺务工作。
这就是所谓的接法成就吧!
俗话说:
“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在他们三人的共同努力下,尽力募化,维持道场,接待十方僧众,竭力供养圣众,春则打念佛七,夏则讲经说法,秋冬则是坐香打静七。
恢复旧制旧规,继续祖灯慧命。
添修禅堂寮舍,庄严佛菩萨圣像。
经过七年的尽力募资,还赎回了东西两房房屋。
又经过二年的辛勤耕耘,又赎回了光明寺村的莜麦租四十石,以供僧众道粮。
民国九年(1920)、十年(1921),昌乘、昌恒二大师相继圆寂,果定大师接任了住持。
时隔不久,因原碧山寺僧隆福欠债甚巨,而东西两房发生了矛盾,弄得不可开交。
民国十六年、(1927)五月,经国民党中央委员黄复生居士与山西省政府主席赵戴文、省佛教协会会长力宏和尚等人至山,会同五台山佛教协会的正、副会长、区长、商会会长、十大诸山僧俗、名流公议,碧山寺隆福所欠外债17700元,由东房广济茅蓬代还,将碧山寺所有的殿堂禅房、田产等永远立为十方常住。
为此,赵戴文主席还题写了“护国碧山十方普济禅寺”的金匾,一至现在还挂在天王殿的门上。
民国十七年(1928),住持果定大师还清了碧山寺所欠外债。
从此,碧山寺和广济茅蓬真正成了一家五台山唯一的十方丛林。
民国十八年(1929),果定大师又修建了碧山寺三门四柱重檐歇山顶的牌楼。
民国十年(1931),果定大师以积劳成疾,医治无效而圆寂。
果定大师福缘正广,在担任碧山寺住持的十二年间,身先士卒,积极工作,与合寺僧众同甘共苦,齐心协力,又得到诸大护法和诸山长老的赞襄,添修了僧寮三十余间,印补藏经数十余部;又植树造林,修堤筑坝,种菜种粮,还静修坐香,钻研法藏,发扬了佛教农禅并重的优良传统,遂使碧山寺经济发展,殿堂增建,寺宇扩大,寺规建立,道风端正,常住僧人增到二百余人,到春末夏秋之时,住寺僧人往往增至八、九百、千数,盛极一时,名闻遐迩。
佛教僧人,自古以来就是一瓶一钵,乞食而食,无有定居,随遇而住,旨在去掉著心、贪心,培养无执、无住,无贪的道心。
但到后来,因出家者众,不得无统;初发心者,不可无教,故设丛林,‘如慧远的白莲社、马祖的选佛场、百丈的大义社等。
其丛林住持,是从法眷属中,以选贤任能的方法选拔出来的。
至于后世产生的寺院,或依檀那所建,或托权势镌求,都是集中信心资财,据为常产,且以嫡徒承业,变成了私有财产。
这种以子孙承业的寺庙,称之日子孙庙;那种以法眷属中贤能之士承业的寺庙,称之日十方庙。
五台山的寺庙体制,自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憨山德清、紫柏真可和镇澄空印等高僧大德创立狮子窟十方净土院以来,就存在着子孙庙和十方庙两种体制。
光绪三十二年(1906),乘参、恒修所建立的广济茅蓬,乃至国民十七年(1928),由果定大师还清碧山寺所欠外债而确立的护国碧山十方普济禅寺,又是五台山的一座十方丛林。
鉴于这种寺庙是寺产公有,不许子孙承业,僧人来自四面八方,住持是从法眷属中选拔出来的贤能之士,且还定期更换,所以,这种寺庙能够广纳贤良,招财进宝,兴旺发达。
因此,碧山寺自此以来就成了五台山接待大江南北、黄河上下至此朝山拜佛、静修学法僧人的著名的十方丛林而扬名于海内外了。
广慧大师曾是清时名将左中棠的保骠,其武术名重一时。
自民国二十年(1931)继承了碧山寺的法席,接替果定长老住持碧山寺以来,就积极地带领僧众研究佛法,深入法藏,成办道业,以佛法和德行导众化俗,弘法利生。
他还热情地接待至五台山朝台挂单的十方僧众,方便他们的居食熏修,遂使碧山寺成了僧众们精神信仰的依托、五台山其它寺庙的楷模,道风远播,声名四达。
于是,它就招来了不少至此参学的有识之士。
民国二十二年(1933),近代著名的佛学家、佛教教育家胡瑞霖居士举家迁入五台山,就是挂单于广济茅蓬。
民国二十三年(1934),佛教翻译家、密学巨匠能海上师朝礼五台山时,也是至碧山寺,作半安居,讲经说法,闭关静修。
同年,华严行者寿冶法师二至五台山朝山拜佛时,同样也是住在碧山寺,并得到广慧住持的指导、印可,成其为接法弟子。
其时,广济茅蓬还有一位非常出名的海禅大师,他是当年江苏省的武术冠军,因失手伤人而祝发出家,在该寺当家,为众服务,安心办道,深得僧众拥戴。
总之,当时的碧山十方普济禅寺,高僧云集,人才济济,香烟缭绕,法事不断,十分兴旺。
民国二十五年(1926)四月,广慧大师以年高退修而将碧山寺的住持之职交与能海上师。
能海上师,俗姓龚,名学光,字辑熙,四川绵竹汉旺场人,出身军人,以从佛法中寻求解除世间纷争之道而出家学法,是我国近代佛教史上著名的藏学家。
他从任碧山寺住持之后,就依照戒律在其结夏安居期间,为众开讲密法,并从中选出四十余人组成金刚院,修习禅观,钻研密法。
次年,又同其师罗桑巴桑大喇嘛将本尊及众僧一起迁往五台山善财洞学法。
同年春天,受山西省主席赵戴文、省佛教协会会长力宏、居士李莜峰等邀,至太原讲经说法,净化人心。
“七•七”事变后,还积极支持朱总司令和聂荣臻将军创建了五台山抗日根据地,进行抗日战争。
他以国事要紧,抗日当先、回山已不可能等因,而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秋,将碧山寺住持之职还给广慧长老,于九月份离开太原到四川潜修去了。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广慧长老又为寿冶、法度、本焕、法成四人授记,且将碧山寺住持之职交与寿冶和尚。
寿冶和尚,俗姓袁,江苏无锡三房村人,以母亲信佛,宿缘深厚,而于上海普济寺出家,是当代弘化亚美两洲的华严行者。
他在碧山寺担任住持期间,正是日本侵占了五台山的时候,也是我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八
年抗战时期。
那时碧山寺没有固定田产,也没有一定的经济来源,但挂单僧人颇多,寺庙开支也大。
寿冶和尚为了维持道场,供养圣众,安心办道,’就得四处奔走化缘。
但常常是尽了最大努力,也还是入不付出,经济拮据。
他想方设法一一山穷水尽疑无路;他绞尽脑汁一一柳暗花明又一村,终于想到了自己的祖庙一一上海普济寺。
普济寺是他的化度恩师德松长老亲手创建的一座禅寺,其经济来源颇多,收入颇丰。
他想天下僧人都是释迦老子的子孙,寺庙田产皆是世尊如来的家业,慈悲喜舍、普度众生又是佛菩萨的精神。
想到这里,他就鼓足勇气,去和恩师德松长老商议。
德松长老是一位德高望重、戒律严明、慈祥开通的善知识,他曾多次朝拜过五台山,对五台山佛教怀有深厚的崇奉之情,所以,。
这两位
志同道合的师徒一议,便决定树碑泐琨,将上海普济寺永远作为五台山碧山寺的下院,普济寺的收入,除了开支之外的所有剩余,悉数做为碧山十方广济茅蓬的生活费用。
从而使碧山寺有了一个比较可靠的经济来源。
这是寿冶和尚对碧山寺最大的贡献,也是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表现。
另外,在他那八年的任职期间,除了他四出化缘,维持碧山寺的生计,负责处理碧山寺的一切事务外,他还带领合寺僧众诵经念佛,研究佛典,深入法藏,闭关静修,学佛体道,且自己还血书成一部八十卷《华严经》、一部墨写八十卷《华严经》,供养于碧山十方普济禅寺。
这就继承、发扬、光大了五台山佛教研习《华严经》的优良传统,也为五台山佛教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
民国三十四年(1945)八月,寿冶法师拜别了他苦心经营的碧山十方普济禅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十月,他在上海普济寺将碧山寺的住持之职交与法弟法度。
法度法师,江苏省宝应县人,是五台山碧山寺的一位道高识广的高僧。
早在民国十七年(1928)时,他就带着德高道深的净土祖师印光大师的介绍信,去到新加坡为碧山寺募化道粮。
他在新加坡转道长老和李俊承居士等大护法的支持和帮助下,仅仅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就募化到了新加坡币十二万元。
民国三十一年(1942),他征得有关人士的伺意,就用这笔巨款买下了苏北宝应县的一千二百亩土地。
这些土地每年可产一千担稻米,他就把其作为了五台山碧山寺住众的道粮。
从而,为碧山寺的生计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这是他对碧山寺不可磨灭的功绩。
法度法师担任碧山寺住持时候,正是我国翻天覆地的解放战争时期。
由于局势的变化,碧山寺僧人的变动,广慧长老又自碧山寺的元老职事中,为净如、因修补授了碧山寺记。
公元1949年,全国解放。
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10月,净如法师再度返回五台山碧山寺,担任了该寺住持。
净如,俗姓李,名子阳,号豁帝,山西应县寨子村人。
民国十七年(1928),在上海法鹿寺出家。
同年,于南京宝华寺受戒。
民国十九年(1930)来到五台山广济茅蓬,二年后又去长安兴善寺、福州涌泉寺等处参学。
抗日战争时期,'他冒着生命危险从敌人那里夺回了碧山寺的“华严经字塔”,送往上海。
解放后,又请回五台,山,供奉于碧山寺殿内。
他在五台山弘法二十四年,在任住持期间,带领合寺僧众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开荒垛坝,淤地十余亩,自耕自收自用,过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
同时,他还经常外出募化资粮,修葺寺庙,补塑佛菩萨罗汉圣像。
又还领导僧人静修坐香,钻研内典,研究佛法,讲经论道,弘法利人。
1955年,他还请应慈上人、华山法师至五台山碧山寺,为众开讲《华严经》,从事佛教文化交流。
他知识渊博,精通佛典,戒德庄严,爱国爱教,带领合寺僧众以庙养庙,农禅并重,开展着正常的宗教活动,为碧山寺的恢复发展做出了可喜成绩,还被评为全国劳模,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他生前曾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山西省佛教协会理事、常务理事、五台山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副会长、名誉会长、五台县政协委员等职,是五台山碧山寺的一位爱国爱教的高僧。
1991年,净如法师圆寂。
1992年,五台山佛教协会第七届副会长妙江和尚来到碧山寺,担任了该寺的当家。
妙江,俗姓刘,山西省阳高县古城乡西要村人。
18岁上,礼云冈藏通和尚披剃出家。
19岁上,在五台山普化寺由寂度和尚受戒。
此后,曾至地藏菩萨道场——九华山甘露寺和南京栖霞山的著名古刹栖霞寺等处巡礼求法。
返回五台山后,又曾在过净土道场普化寺、竹林寺、南山寺和黄庙慈福寺等处。
他戒律严明,虔诚礼佛,钻研佛经,用功修行,具有管理寺庙的丰富经验和能力,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一代高僧。
所以,当1995年8月11日,原碧山寺住持、现美国纽约光明寺住持、当代著名的华严行者寿冶老和尚回到五台山,参加碧山寺举行的三坛大戒时,就与妙江和尚受了碧山寺记,且将该寺法卷传给了他,使他成了碧山寺的第五代传人(护国碧山十方普济禅寺的法系是:
第一代乘参、恒修;第二代果定;第三代广慧;第四代寿冶、法度、本焕、净如、因修;第五代妙江)。
从此,妙江和尚更加积极主动地严肃认真地管理寺庙,承办道场,兴修天王殿,兴建僧寮房,兴筑砖隔墙,彩绘殿堂,.庄严圣像,使古刹换新颜,道风很端正,晨钟暮鼓,香烟缭绕,法事不断,灯火通明,出现一派兴旺发达的可喜景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碧山寺 佛教 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