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最后标准样卷答案小学版.docx
- 文档编号:529672
- 上传时间:2022-10-10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2.73KB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最后标准样卷答案小学版.docx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最后标准样卷答案小学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最后标准样卷答案小学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最后标准样卷答案小学版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小学版标准样卷及参考答案认知层次比例:
识记30%,理解
50%,运用20%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B)。
A.陶彳T知B.廖世
承C.潘菽D.蔡元培
2.若50人中只有5人通过某一测验题目,那么该题的难度为(A)。
A.10%B.90%C.55%D.45%
3.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是指智商至少达到多少的儿童?
(B)A.130B.140c.150D.160
4.任务促成的纪律的前提是(C)0A.教师的监督、指导B.同辈群体的压力C.个人对活动本身的充分理解D.活动本身的吸引力
5.两种任务在学习过程、学习材料、学习目标等方面具有的共同成分越多,迁移效果越明显。
这表明何种因素起主要作用?
(A)
A.相似性B.概括经验C.学习策略D.心向
6.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A)A.布鲁纳B.奥苏伯尔C.加涅D.桑代克
7.学生在学习体操过程中,各种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常有多余动作,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B)
A.动作幅度B.动作结构C.动作力量D.动作速度
8.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与害怕失败者相比,追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D)。
A.比较难的任务B.非常难的任务C.非常容易的任务D.难度适中的任务
9.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1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C)。
A.自主感对羞耻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勤奋感对自卑感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0.迁移的关系转换说强调(D)。
A.发展了的心理官能B.学习材料的相似性C.已有经验的概括化D.对情境关系的理解
11.有一种学说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智慧对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
该学说的创立者是
(B)A.布鲁纳B.苛勒C.奥苏伯尔D加涅
12.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当学生从事较容易的作业时,教师应使其心理紧张程度控制在(A)。
A.较高的水平B.较低的水平C.非常低的水平D.中等水平
13.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动觉控制起主导作用?
(C)A.操作定向B.操作模
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
14.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视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了(B)。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管理策略D.复述策略
15.根据心理辅导的目标,可以将心理辅导分为调适性辅导和(B)oA.治疗性辅导B.发
展性辅导C.主体性辅导D.个别化辅导
16.让学生按照各自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属于什么教学?
(B)A.愉快教学
B.个别化教学C.情境教学D.理想化教学
17.在群体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这种现象是(C)。
A.归属B.认同C.服从D.信奉
18.何种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是具体的,而非一般的?
(B)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
19.对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具有预
见性,并(B)o
A.以教材为中心B.以学生为中心c.以考试为中心D.以目标为中心
20.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
展水平达到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C)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21.根据动机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身心状态三种因素中,属于可控的内在因
素的是努力程度。
22.认知差异具有场独立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部因素影响。
23.当儿童有不良行为发生后,立即将其置于一个单调乏味的地方,暂时不让他从事有趣的活动,这种改变行为的方法叫惩罚法。
24.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说认为,学习包括三个阶段,即获得、转化和评价。
25.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或者达到掌握标准以后的继续学习,叫做过度学习。
26.操作性条件作用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
27.与教师自编测验相比,高考则是一种标准化成就测验。
28.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任务分析,可以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以及从起点能力到终点能力之间的知识和技能。
29.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可将知识的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30.小学生为了获得教师的赞许而努力学习,这种动机被奥苏伯尔称为附属的内驱力。
31.根据学习策略的分类,资源管理策略主要包含学习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和努力管理等。
32.甲儿童因偷吃东西打破了1只碗,乙儿童因帮助妈妈洗碗打破了5只碗。
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乙儿童的行为更坏”的儿童处于权威阶段。
33.对于不敢提出合理要求、不敢拒绝别人的无理要求、也不敢表达自己的不满的学生,比较有效的行为改变方法是肯定性训练。
34.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这种培养创造性的方法叫头
脑风暴训练。
35.自我意识的发展要经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36.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
37.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可以把迁移划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388.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各单元测验的解释就是形成性评
价。
39.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等影响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变化的力量总和统称为群体动力。
40.从迁移的种类来看,思维僵化、因循守旧主要是产生了负迁移。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
41.学生心理发展有哪四个基本特征?
答: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
心理变化。
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由低级向高级前进的过程,高级的心理是
在低级的心理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表现出心理发展的
连续性。
另一方面,心理发展又是一个逐渐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随着新质的出现,心理发展也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表现为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2)足向性与顺序性。
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尽管
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比如感知能力最先发展,其次是运动、言语等能力,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最晚。
(3)不平衡性。
即使对同一个体而言,不同心理的各组成成分的发展速度有所不同,达到成
熟水平的时期不尽相同,发展所需的最佳时期与条件不同。
比如1-3岁是口头言语发展的
关键期,小学中年级是由具体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关键期。
⑷差异性。
不同个体的心理发展虽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顺序,但各种心理机能所能达到
的最佳水平、形成的速度、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等因人而异。
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少年英
才;有人长于数理运算,有人善于言辞。
42.与动物相比,人类学习有哪些本质特征?
答:
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
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人类的学习具有主观能动性
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人类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适应环境,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人类既要认识世界也要改造世界,所以人是在积极地作用于环境,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进行学习。
人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体体现在:
人类的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具有自觉性:
人类的学习可以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具有概括性;人类的学习具有意识性,
人可以意识到自己是否在学习,可以反省自己的学习,可以通过意识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学习。
43.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
综合有关研究及理论,可以将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
(1)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
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具有依附性,同时也缺乏原则性,但发展的趋势是稳定的、和谐的,具体表现在下面几方面:
①在道德认识的理解上,从直观、具体、较肤浅的理解逐步过渡到较为抽象、本质的理解。
②在道德品质的评价上,从只注意行为效果,逐渐过渡到较为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关系。
③在道德原则的掌握上,道德判断从简单依附于社会的、他人的规则,逐渐过渡到受内心道德原则的制约。
(2)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
一般来讲,年龄越小,言行越一致;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出现言行一致和不一致的分化。
其原因在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行为比较简单,不善于掩蔽自己的行为,所想、所说、所做比较一致,但这种一致性的水平是比较低的。
年龄较大的儿童的行为比较复杂,日益学会掩蔽自己的行为,致使言行脱节、不一致。
导致言行不一致的原因有很多,如不加选择地盲目模仿;只会说,不会做,缺乏行为技能;缺乏主动调控自己言行的意识等。
(3)明显地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
自觉纪律是出自内心要求而非外力强制的纪律,其形成过程是将外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内
部的需要。
具体要经过三个阶段:
一是依靠外部教育要求阶段(教师制定具体规定并检查);二是过7S阶段(体会到纪律要求并遵守,但尚未形成自觉纪律);三是将纪律原则变成自觉行动阶段。
小学儿童违反纪律或缺乏自觉纪律的现象也是存在的,存在着年龄差异与个别差异。
年龄小的儿童可能因不了解纪律性质、好奇或疲劳等违反纪律;年龄大的儿童原因较复杂,有可能是明知故犯、故意捣乱,也可能是个体差异,如对教师有对立情绪、意志力差、精力旺盛、特殊爱好没有满足等。
总体来看,小学生的品德发展是从依附性向自觉性、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发展较为平稳,显示出协调性。
44.如何从个性人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答:
由于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因此,从个性人手来培养创造性,也是促进创造性产生的一条有效途径。
塑造创造性的个性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的好奇心往往能激发其创造精神。
应接纳学生任何奇特的问题,并赞许其好奇心。
好奇是创造活动的原动力,可以引发个体进行各种探索活动,应给予鼓励和赞赏,不应忽视或讥讽。
(2)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对学生所提问题,无论是否合理,均以肯定态度接纳他所提出的问题。
对出现的错误不应全盘否定,也不应指责,应鼓励学生正视并反思错误,引导学生尝试新的探索。
(3)鼓励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应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并尽量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事物。
对平常的问题的处理能提出超常见解者,教师应给予鼓励。
(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在各种创造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贯穿整个创造活动的始终。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丰富的想像,而不拘泥于常规的答案。
给学生机会进行猜测,并尽量让他们有猜测的成功体验。
在丰富学生的想像力方面,可以应用实物、图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组织参观、访问,开辟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使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更为鲜明、完整。
此外,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使学生受到创造者优良品质的潜移默化的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心理学 考试 大纲 最后 标准 答案 小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