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三下语文《古诗三首 山行》优秀教学设计微课精选4.docx
- 文档编号:5296000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19.39KB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三下语文《古诗三首 山行》优秀教学设计微课精选4.docx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三下语文《古诗三首 山行》优秀教学设计微课精选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三下语文《古诗三首 山行》优秀教学设计微课精选4.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三下语文《古诗三首山行》优秀教学设计微课精选4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
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
1、导语导入:
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
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
板书课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
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
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
】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1.出示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
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
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
并展开想象。
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2.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
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
诗中写到:
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
自学三、四句: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4.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
为什么飞来飞去?
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
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读诗想象、看课本插图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
从而产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
四、当堂小结,鼓励背诵
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背诵并能当堂默写
么呢?
(诗人的想象)。
(3)师生共同总结古诗意思,当堂背诵。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四、当堂小结,生谈感受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
根据诗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板书设计:
绝句
唐杜甫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一学期
第4课《山行》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山行》描写了诗人行走在深秋时节的山中看到的美景。
本节微课教学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引入、初读、深入感知、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微课以故事的形式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理解、感悟诗意、词语,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独特体验,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色的热爱,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学习目标:
1、巧记“寒、径、斜、霜”四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山行》,背诵《山行》。
3、理解诗意,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
记住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
学习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学习课时: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
故事引入,引出杜牧的《山行》。
二、初读古诗
1、学习生字
先引导学生拼读生字,掌握读音,然后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巧记生字。
2、引导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先自读,再跟读。
三、深入品味
1、理解诗题的意思。
2、引导学生结合图画找出诗人写到的景物有哪些。
3、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图画、想象以及自己了解的知识理解诗句和词的意思。
(1)远上寒山石径斜
理解“远上”“寒山”“石径”“斜”和诗句的意思。
哪些词写出了山和石径的特点?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白云生处有人家
怎样理解“生”和诗句的意思?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呢?
(3)停车坐爱枫林晚,
作者停下马车的原因是什么?
你是怎样理解“坐”的意思的?
哪个词能直接表达作者此刻的感情?
(3)霜叶红于二月花。
1、怎样理解“霜叶”“红于”和诗句的意思?
2、这句话采用了比较的写法,目的是什么?
四、归纳总结
1、本诗主要描写了(秋天山林的景色),赞扬了秋景的(美丽)和枫叶(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齐背古诗。
五、课后作业及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山行》,背诵《山行》。
2、发挥想象,画一幅生机勃勃的《山行》图。
(延伸)
《古诗三首《山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山行>》
教材分析:
《山行》写的是深秋时节,诗人漫步山中小路,被山中美景所吸引,用简短的28个字,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深山秋色图,诗人用诗歌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想象丰富,描写生动,语言凝练,展现出优美的意境。
这是一首赞美秋天的诗,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而形成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强烈兴趣。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山行》,切身感受诗人诗人强烈的喜爱秋天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画面美,意境美。
3.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以及帮助学生感受古诗的优美画面。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感知古诗的画面美,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古诗,激发学习兴趣。
1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古诗词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当中的一块瑰宝。
我们所接触的中华文化几乎都是从经典的古诗词开始的,甚至有一些连三岁小孩都背的朗朗上口,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画,每一幅画都藏着一首诗,我们先来玩个看图猜古诗的游戏吧?
(多媒体课件展示看图猜古诗小游戏,激发同学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2.(多媒体出示:
连绵的群山,满山火红的枫叶)同学们,说说你看到的景象。
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千古名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山行》,从诗中去领略一番秋天山林的美景。
4.释题:
在山上行走。
5.简介作者:
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二、初读诗歌,落实读通。
1、听朗读示范
2、全班朗读-》分组朗读-》点名朗读。
指导学生读准节奏,读准字音。
3.逐一解释学生提问难字难词。
(1)山行:
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
(2)远上:
向山的远处伸展。
(3)寒山:
深秋时节的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4)斜:
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5)“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
深:
浓厚,浓郁。
生:
生出,存在。
(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6)坐:
因为。
爱:
真爱,留恋。
(7)霜叶:
经霜打过的枫叶。
枫林晚:
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8)红于:
比……更红。
——与“红如”区别。
4.结合画面,讨论交流疑难字词。
三、尝试学习,读诗明意。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自由朗读,读到郎朗上口为止。
2.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3.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
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二)师生合作,学第一句。
【远上寒山石径斜】
1.分析讨论“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
注意调整说话顺序。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3.总结学习方法:
“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
(三)师生问答,学第二句。
【白云生处有人家】
1.师问:
“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
并结合讲解“生处”的写法。
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纠正。
(“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
(四)独立学习,理解第三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坐”字解释为“因为”。
因为夕照枫林的美景确实是太迷人了,诗人不由得停下车来慢慢欣赏。
“晚”字用得非常巧妙,包含几点意思
(1)说明后两句的时间与前两句有区别,前两名是白天,后两句则是傍晚。
(2)因为夕阳在傍晚才有,晚霞照映在火红的枫叶上,更显得格外美丽。
(3)诗人因为欣赏美景,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离去,说明他非常喜欢这深秋枫叶的美景。
(五)深入体会,理解第四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
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
因为“红如”只能表达和春花一样,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六)感情朗读,学会背诵。
1.带着深秋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
2.指名朗读。
3.听录音朗诵后再次练习美读古诗,体会情感。
四、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1、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断或诗。
2、深入体验诗中所述的深秋枫林之美,抓住本诗每一句的所描写景物的特征,为这首诗配一幅优美的图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三首 山行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三下语文古诗三首 山行优秀教学设计微课精选4 最新 部编版 三年级 语文 古诗 山行 优秀 教学 设计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