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系统完整版论文.docx
- 文档编号:5290555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28.23KB
图书管理系统完整版论文.docx
《图书管理系统完整版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书管理系统完整版论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图书管理系统完整版论文
图书管理系统(完整版论文)
————————————————————————————————作者:
————————————————————————————————日期:
第一章前言………………………………………………………………………………………………2
第二章可行性论证……………………………………………………………………………………3
第三章运行环境及开发工具联单………………………………………………………………4
第四章系统总体结构…………………………………………………………………………………4
第五章数据库设计……………………………………………………………………………………5
5.1概念结构设计……………………………………………………………………………………6
5.1.1实体描述………………………………………………………………………………6
5.1.2E——R图……………………………………………………………………………7
5.2逻辑结构设计………………………………………………………………………………8
5.2.1转换规则………………………………………………………………………………8
5.2.2、关系模式……………………………………………………………………………8
5.3物理结构设计………………………………………………………………………………9
第六章用户界面设计………………………………………………………………………………12
第七章测试……………………………………………………………………………………………20
第八章总结……………………………………………………………………………………………21
参考文献…………………………………………………………………………………………………22
一、前言
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大.其中知识和主要来源就是书籍,特别是在高校中,仅仅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得靠课后的不断学习和补充。
学校的图书馆就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地和知识的主要来源地。
可以说从不去图书馆的学生不是个好学生,而一个学校的教育水平一定程度上也可从它的图书馆规模、库存量等方面反映出来。
从而图书馆的管理就成了一个问题,因为学员众多,图书也繁多。
要随时对馆内图书和学员进行管理,要随时更新、修改各种信息等等,这一系列都是些繁杂的工作.如果使用简单的人工管理,数据处理手工操作,工作量大,出错率高,出错后不易更改.图书馆采取手工方式对图书借阅情况进行人工管理,由于信息比较多,图书借阅信息的管理工作混乱而又复杂;一般借阅情况是记录在借书证上,图书的数目和内容记录在文件中,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和管理员也只是当时对它比较清楚,时间一长,如再要进行查询,就得在众多的资料中翻阅、查找了,造成查询费时、费力。
如要对很长时间以前的图书进行更改就更加困难了。
而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图书馆的管理提供了一种方便可行的管理方法——计算机管理。
使图书馆管理信息化不仅能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而且操作简便,易于使用,大大减少了出错率,也易于更正,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查询和修改图书情况,对数据的处理安全可靠,不易丢失,容易保存。
这使学生借阅和学习更为方便,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
二、可行性论证
可行性分析是系统分析阶段的重要活动,是对系统进行全面、概要的分析.它的任务是确定项目开发是否必要和可行。
它的主要目标是:
进一步明确系统的目标、规模和功能,对系统开发背景、必要性和意义进行调查分析。
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1)技术可行性:
对要开发项目的功能、性能、限制条件进行分析,确定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技术奉献由多大,项目是否能实现。
由于本系统实现的功能比较简单,限制条件并不多,只基本掌握图书馆的内部管理机制,对它的管理流程有一些大概的认识,同时掌握一门编程语言作为前台应用程序的开发和一些数据库的应用知识,如MSSQL的使用即可对本系统进行开发了。
(2)经济可行性:
进行开发成本的估算以及了解取得效益的评估,确定要开发的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开发。
基本上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图书馆,而手工的管理那么多的图书和工作人员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得花费许多人力去进行管理,且效率很底。
而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统会省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时间,对人员的需求也会相应的减少,且效率比较高.相比之下运用一个管理系统是非常合算的.
(3)社会可行性:
要开发的项目是否存在任何侵犯、妨碍等责任问题,要开发项目的运行方式在用户内是否行得通,现有管理制度、人员素质、操作方式是否可行。
本系统的操作简单,对人员的要求不高,只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的应用和图书的管理知识,再尝试使用几次就可上手,进行正常管理操作.
三、运行环境及开发工具
本管理系统需要处理的数据可以比较大,同时各数据间的联系非常繁杂。
需要有简单明了的操作界面,即所谓的人机界面。
其中可视界面也比较多,且又要对界面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
如果单靠代码来组织所有的界面,显得比较复杂,且工作量太大。
固选择界面支持比较好的开发工具-—VC6。
0。
用VC来做前台界面,它有比较好的界面支持,能自主的手动添加修改界面,能减少代码的输入量。
对于后台的数据存储,由于本管理系统的数据量会随着不断地添加而越来越大,选择用MSSQL。
固本系统的最终开发工具为VC6。
0+MSSQL。
在Window下开发,主要运用于Window操作系统。
四、系统总体结构
系统设计是信息开发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将根据前一阶段逻辑分析的结果,在系统分析报告的基础上,按照逻辑模型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新系统的设计。
系统设计包含两个方面:
首先是总体结构设计,其实是具体物理模型的设计。
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将反映用户信息需求的系统逻辑方案转换成可以事实的基于计算机的物理方案,并为下一阶段的系统事实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
系统设计的的依据如下:
(1)系统分析阶段的成果
(2)现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数据库技术等
(3)现行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的标准、规范等有关法律制度
(4)用户要求
(5)系统运行环境条件
我们采用结构化设计的方法来实现系统总体功能,提高系统的各项指标,即将整个系统合理的划分成各个功能模块,正确地处理模块之间和模块内部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调用关系和数据联系,定义各模块的内部结构,通过对模块的设计和模块之间关系的系统来实现整个系统的功能.
系统模块结构的层次图
五、数据库设计
数据为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是一项软件工程,但又有自己特有的特点,所以特称为“数据库工程”。
一项数据工程按内容可分为部分,其中一部分是作为系统核心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概念结构设计
概念设计的目的是产生反映组织信息需求的数据库概念结构,即概念模式。
概念模式独立于计算机硬件结构,独立于支持数据库的DBMS.
5.1.1实体描述
(1)根据分析得到本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各实体分别为:
图书、借阅证、管理员、图书库、学生、总管理员
(2)实体属性分别描述如下:
1、图书(图书编号、书名、ISBN、文献类型、分类、作者、分类号、价格、出版社、出版日期)
2、借阅证(图书证号、使用状态、发证日期、可借书数、余额)
3、管理员(工号、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工资)
4、图书库(库号、库名)
5、学生(学号、姓名、性别、系别、班别)
6、总管理员(工号、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工资)
(3)各实体间的联系.
1、一个学生可借阅多本图书。
2、一个学生可从书库选取多本图书;一个书库也可供多名学生选取图书.
3、一个管理员可管理多名学生;一个学生也可能被多名管理员管理。
4、一个管理员发放多个借阅证。
5、一个管理员可管理多本图书;同一本图书也可被多名管理员管理。
6、一个管理员可管理多个书库;一个书库也可被多名管理员管理。
7、一个书库可存放多本图书。
8、一个学生拥有一个借阅证。
9、一个总管理员可管理多名管理员。
5.1.2E—-R图
5.2逻辑结构设计
5.2.1转换规则
ER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实际上就是把ER图转换成关系模式的集合.ER图的主要成分是实体类型和联系类型,转换规则就是如何把实体类型、联系类型转换成关系模式。
规则
(1):
将每个实体类型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即为关系模式的属性,实体标识符即为关系模式的键.
规则
(2):
(1)若实体间联系是1:
1,可以在两个实体类型转换成的每个关系模式中任意一个关系模式的属性中加入另一个关系模式的键和联系类型的属性。
(2)若实体间联系是1:
N,则在N端实体类型转换杨的关系模式中加入1端实体类型的键和联系类型的属性。
(3)若实体间联系是M:
N,则将联系类型也转换成关系模式,其属性为两端实体类型的键加上联系类型的属性,而键为两端实体的组合。
5.2.2、关系模式
图书(图书编号、书名、ISBN、文献类型、分类、作者、分类号、价格、出版社、出版日期、可借时间、是否借阅、馆藏地点、外借情况)
借阅证(图书证号、使用状态、发证日期、可借书数、余额)
管理员(工号、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工资、入馆时间)
图书库(库号、库名)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系别、班别)
总管理员(工号、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工资、入馆时间)
5.3物理结构设计
为了便于对数据的添加、查询、修改和删除操作,根据本系统的需求分析,最终确定用于保存数据的基本数据表共有10个,具体设计如下:
1、基本表BOOKS,用于保存入库的所有图书,其中除书所专有的属性外还添加了几项属性:
是否借阅(标识图书可外借,还是只可在馆阅览),可借时间(当图书为外借型时,记录外借的时间),馆藏地点(标识图书所存放的书库),外借情况(标识图书在馆或是已借出).
2、基本表BOOKS_CARD,记录本馆所发出的借阅证,和所发学生的相关信息.其中包括借阅证的证号,和学生的姓名、性别、系别、班别,还有本证最多可借图书的数量,发证的日期,余额(记录图书过期罚款的数额).
3、基本表BOOKS_OUT,记录已借出的图书的主要信息。
对于图书的详细属性可根据图书编号返回BOOKS表中查找,同时还记录了每本借出图书的外借日期和应还日期.
4、基本表MENBETS,记录馆内的工作人员的相关信息。
包括分配的工号、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工资、联系电话和入馆的时间,以便对员工进行管理。
5、基本表USERS,记录用于登录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和持有着的工号和姓名,还包括所拥有的操作权限(普通或高级)。
6、基本表PLACE,记录馆内现有的馆藏书库。
以便图书入库时方便的选择相应的存放库,避免输入的错误.
7、基本表DEPARTMENT,记录了本校所拥有的系别,和每个系分配一个唯一的标识ID(便于从CLASS表中查找现有的班别)。
用于学生系别的选择,防止输入错误。
8、基本表CLASS,记录了每个所属系下的现有班别。
便于发证时选择学生的班别,以便防止出错。
9、基本表BOOKS_TYPE,记录书目的分类。
便于选择,防止输入错误.
10、基本表BOOKS_BELONG,记录文献所属的类型(图书、期刊等)。
便于选择,防止输入错误。
六、用户界面设计
1、首先需要一个登录界面,只有有权限的用户才可登录进行操作.同时登录界面也分普通用户登录和高级用户登录。
高级用户除可有普通用户的操作权限外,还拥有一些高级的系统操作权限。
2、图书馆内存有图书,这是其它操作(如借、还)的先决条件,所以把图书存入馆内,即图书入库。
为了方便以后的借阅和管理,就需要标识出每本图书的相关属性.图书编号、书名、ISBN(国际标准书号)、文献类型(如图书、期刊)、书目分类、分类号、出版社、出版日期、作者、价格、馆藏地点、是否外借(外借或阅览)、可借天数(前提外借)。
其中如果有某一项没有输入任何东西,在点击入库确定按钮后会弹出提示框,要求输入为空的项方可把输入的图书信息保存入数据表BOOKS中,当出现成功提示框时表示数据保存成功。
同时会把刚输入的图书信息加入下面的列表框中。
3、作为图书馆管理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图书外借.首先确定要借书的借书证号,在图书证号一项中输入正确的号码,系统会自动在数据表BOOKS_CARD中查找该证号的信息,如持证人的姓名、系别、班别、学号、性别,然后自动把这些信息显示在界面的相应框内;同时如果此证已借有图书,则会在下面的列表框中显示此证所借的所有图书信息。
此后再输入所要借的图书编号,系统会自动在数据表BOOKS中查找该编号的图书书名,再显示在欲借书名一栏中。
最后点击借书确定按钮显示“借书成功"提示,并把刚借图书的信息加入列表框中。
4、所谓有借有还,还书功能也是图书馆管理系统必不可少的功能之一.当学生要还书时,先输入借书证号,如果输入正确系统会自动从数据表BOOKS_CARD中查找该证的信息,如持证人的姓名、系别、班别、学号、性别,然后自动把这些信息显示在界面的相应框内;同时如果此证已借有图书,则会在下面的列表框中显示此证所借的所有图书信息。
然后再输入欲还图书的编号,系统从BOOKS表中查找图书的名称显示在欲还图书一栏中。
此后点击还书确定按钮会提示“还书成功”,并从列表框中删除刚还图书的信息。
5、为了便于对图书的管理,需要提供图书的查询功能,用以查询某些特定的图书或类似的图书,然后对其进行修改或删除等操作。
设计页面如下所示:
先选择检索词的匹配方式,包括前端匹配、模糊匹配和后端匹配三种方式,默认情况下是前端匹配。
然后选择要检索的图书的类型,如图书、期刊、非书资料、古藉、电子书,默认是对全部类型进行查询。
此后再从下拉框中选择所要检索的途径,本系统只实现了对图书编号和书名的检索。
最后就是输入要检索的内容.完成上述步骤后点击查询按钮,就开始在数据表BOOKS中进行查找,若没找到相应的记录,则弹出“无记录”提示框;否则在下面的列表框中列出查找到的所有记录。
之后如果发现某条记录信息有错误,可选中该条记录,右击鼠标弹出一个弹出式菜单,包含修改和删除操作。
删除即从数据表中永久地删除此记录,若点击的是修改,则会跳出另一个对话框,其中列出了此图书的相关信息,可对其进行修改。
6、其中另一个功能是对读者进行查询,也是对拥有借书证的学生进行查询。
此页面比较简单,只需选择“精确查询”还是“模糊查询”,然后选择查询字,即图书证号、学号、姓名、系别、班别、欠费证号,再输入查询词。
此后点击查询按钮即会在数据表BOOKS_CARD中查询匹配的记录,并把记录加入下面的列表框中
7、下面是借阅证的办理窗口,先自动分配一个编号和办证的日期,操作员只需输入办证学生的姓名,选择性别、系别、班别,完成以上操作后点击确定按钮,当弹出“办理成功"提示框则表示操作成功。
8、办理的借阅证有可能丢失,当丢失后就要到管理员处进行挂失,以免被其他人随意使用;如若挂失后又找到了也可到管理员处撤销挂失,以便继续使用;而当某借阅证已不再使用(如学生毕业)就要删除该证的相关信息。
操作界面如下,如果记得借阅证的编号,只需输入编号即可;否则也可输入持有者的学号。
上述两种方法系统都会自动从数据表BOOKS_CARD中查找满足要求的记录,然后显示在界面上。
最后点击下面的相应按钮即会完成所要的操作。
9、借出的图书有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还上,这就要对其进行罚款,按照罚款的规则把罚款的金额记入相应证号的“余额”项中(为负)。
当所欠金额超过规定的欠费金额时就暂停该证的借阅,必须交清欠费方可进行借阅图书。
操作界面如下,输入证号就会列出该证的相关信息,确定无误后只需交清欠费后点击确定即可。
10、当管理员登录本系统时,系统会记住管理员的工号,当需要修改自己的用户名或密码时只需输入新的用户名和密码,点击修改即可。
界面如下:
11、当然系统还要对本馆的员工进行管理,这是总管理员的权限功能,即高级用户的权限。
其中包括添加员工、重置密码、修改信息、删除员工。
添加员工是对新成员信息记录进行保存,包括工号、姓名、用户级别、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工资情况和入馆时间。
重置密码是当员工的密码忘记时把他的用户名和密码重置为初始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修改信息是对员工的信息进行修改变更。
删除员工则是当员工退出本馆后删除员工的所有信息。
七、测试
7、1测试目标
1、测试是一个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2、一个好的测试案例是指很可能找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案例。
3、一个成功的测试是指揭示了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7、2测试原则
1、所有的测试都应可追溯到客户需求。
2、应该在测试工作真正开始前较长时间就进行测试计划。
3、Pareto原则可应用于软件测试.
4、测试应从“小规模”开始,逐步转向“大规模”。
5、穷举测试是不可能的。
6、为了达到最有效,应该由独立的第三方来构造测试。
7、3测试方法
对本系统主要采用的是黑盒测试法,不深入代码细节的软件测试方法.以用户的角度通过操作本系统来发现系统存在的错误和缺陷。
常被称为行为测试,因为测试的是软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实际行为.
软件由数据(包括键盘输入、鼠标单击、磁盘文件、打印输出等等)和程序(可执行的流程、转换、逻辑和运算)两个最基本的要素组成。
对数据进行软件测试,就是在检查用户输入的信息、返回结果以及中间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1、当输入的数据类型不符合时,如价格保存的是flaot类型,日期是datatime类型,如果输入的是字符,则会弹出出错提示,但这是MSSQL的错误提示,并不是程序的提示,即本系统没有对输入错误类型进行判断.
2、对输入的数据长度没有进行判断,对一些固定长度的数据类型会提示语句终止,而对于动态变化长度的类型不会进行判断。
八、总结
由于时间仓促,本人能力有限,该系统仍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由于本人对图书馆的管理机制不够清楚,有许多功能都没有实现,如图书的采购,图书著录、罚款缴纳登记等.而实现了的功能也不够完善,如检索图书只实现了对图书编号和书名的检索,并没有对其它属性进行检索。
并且可操作性也不是很好,由于基本都由键盘输入,这就很难避免输入的错误,也显得比较麻烦.且界面不够美观,所有的界面都是默认的颜色和属性,显得比较单一。
还有就是没有考虑平台的移植性,只考虑本台电脑的开发,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在其它平台上是否能够正常使用或显示.数据库也是只考虑了与应用程序在同一台机器上运行,并没有考虑远程连接数据库。
这是我第一次使用数据库开发比较大型的管理系统,接触的不多,经验还不够,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也是不能避免的.相信的以后的不断学习中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进而继续完善本系统,实现全面的功能。
参考文献:
数据库系统教程(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施伯乐、丁宝乐、汪卫著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说明书(word文档)蒋君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图书 管理 系统 完整版 论文